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3-06-09 00: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的探索 作者:施新佳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1期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它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基于此,探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其中: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是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前提;变革教学方式是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策略;参与式教学法实施后的反思结果是,必须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参与;理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056-03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它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压抑,这违背了本课程的初衷。而参与式教学法凭借其重视人的参与行为,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这一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笔者所在的牡丹江师范学院近年来积极倡导参与式教学法,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谈谈在该课程教学探索中的体会。

一、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前提

参与式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以调动学生的内在需要为依据,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表现,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依托,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为旨归。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是无主体意识的客体。这种观点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也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教师不尊重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式僵化,评价方法单一,难以体现教育的生动性和情感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种观念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根深蒂固,而本应是教育题中之义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自主意识的目标都被忽略了,这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致使社会创新型人才缺乏。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1]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内在性需要和外在性需要。内在性需要是指当事者从学习或工作中感受到的、某些发自内心的因素。外在性需要则是指当事者所面对的无法控制、来自外界的因素。传统教学理念突出的是人的外在性需要,而忽视了人的内在性需要。传统教学法过分注重外在激励的刺激,致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完全是迫于压力和无奈,这种被动的学习几乎没有乐趣可言。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外在因素的强化限制了内在性需求的发展,使学生习惯性地认为学习就是被动接受,不需要主动思考。而参与式教学法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02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