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史整理重点

更新时间:2023-11-19 15: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整理的都是老师点的重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考试,加油!考好回家过好年!嘻嘻??

第一章 古代欧洲文学

一、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的口头创作,反映了人类童年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它散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历史和哲学等著作以及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诸如开天辟地、神的诞生、神的谱系、人类起源等)和英雄传说。 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

1.神人同形同性,以人为本,肯定人力量; 2.想象丰富、结构完整,具有浓厚的现实意义; 3.用象征隐喻的方式表现原始初民的情感与欲望。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罗马神话也直接继承希腊神话。后世许多欧洲作家从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

二、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文学中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史诗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传说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集体加工,由具有高度艺术才能的民间歌手编辑而成。

(一)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和审美价值 荷马史诗均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战争故事,着重歌颂英雄的威武和勇敢,赞美民族历史,是一部典型的古代英雄史诗和战争史诗。《奥德赛》描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在还乡途中历尽种种艰险的故事。

史诗表现出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精神;这是古代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一部“诗史”,也是研究古希腊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二)主要人物的特征

1

阿喀琉斯——勇敢、具有同情心、珍爱友谊、重视荣誉; 同时又任性固执,容易动怒,甚至残暴。

赫克托耳—— 赫克托耳是保卫民族利益和富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

奥德赛——奥德赛的主要特征是机智勇敢和强烈的冒险精神。 (三)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1.荷马史诗布局巧妙,结构完整。

2.它不写全过程,只截取最后一 年的一段故事来表现全体。《伊利亚特》集中叙述战争最后一年51天里的事情,但重点描写最后几天,概括地表现了10年的特洛伊战争。《奥德赛》用的是倒叙手法。

3.史诗的语言质朴、形象。

4.荷马式的比喻贴切、生动、新鲜、奇特。

三、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悲剧的前身是春天祭酒神的颂歌;喜剧的前身是秋天谢神时的歌舞。古希腊戏剧与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息息相关。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的定义:“最完美的悲剧”“应摹拟足以唤起畏惧与悲悯之情的事件”。 (一)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1.原题材取自神话传说,除《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描写神的故事外,其他都表现英雄传说。

2.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命运贯穿于它的始终,而又随着悲剧诗人对命运的加深了解,相应发生变化。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命运表现为神的意志,虽然他强调反抗精神,但仍反映出命运支配人和控制人的观念。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虽写人无法摆脱命运,但强调的是对命运的怀疑,指出它的不合理性,肯定人与命运斗争中的主观意志,即人物所表现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中,表现出决定人命运的不是神,可以是人自己,事在人为。

3.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它以神话传说为题

2

材,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渗透着时代精神。其思想性体现了悲剧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

4.有固定的程式,一般分为开场、进场、三至五个戏剧场面、退场四个部分。“三联剧”在题材与思想上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

(二)三大悲剧家

1.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前456)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形成时期的悲剧作家,一位“有强烈倾向性的诗人“(恩格斯语)。

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而受到宙斯惩罚的神话。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崇高的,不向暴君屈服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僭主专制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此剧主题集中,人物性格鲜明,气氛庄严,场面宏大,结构则比较简单。

埃斯库罗斯在古希腊悲剧发展中有重大贡献:

塑造英雄性格,表现出古希腊人的民主精神、战斗激情和爱国主义思想,因此他的悲剧被称为“英雄悲剧“;把演员数目由一个增至两个;他第一个采用三部曲形式; 削减合词,使演员对话成为主要部分,这是由集体歌舞变为戏剧的飞跃;他首先使用面具、布景、飞行装置、高底靴、服装等,丰富了悲剧的表演手段。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

2.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前406) 雅曲奴隶主民主国家鼎盛时期的悲剧家。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亚里士多德语),它表现了人和命运的冲突:俄狄浦斯注定要杀父娶母,他竭力逃避不幸的命运,但终没有逃脱命运魔掌,惨遭命运的摧残。剧本歌颂了俄狄浦斯王勇于和命运作斗争,勇于为自己行为后果承担最严重责任的高贵品质。俄狄浦斯的“困惑”,表现了自我意识觉醒后的人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之间难以调的矛盾。 剧本的终局式戏剧结构,用“回顾”、“发现”、“突破”,使剧情紧凑生动,环环相扣,悬念迭起。此剧是世界戏剧中第一部“终局式”的经典作品,它的悲剧观念影响深远,是西方传统悲剧理论的基础。此剧在历史学、人类学、近代心理

3

学上亦有重大的认识价值。

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腊悲剧发展中的贡献:

不写神而写英雄,强调个人可以反抗命运;把演员从两个增加到三个;重视动作,把可怕的场景介绍到前场,增加恐怖感;打破“三部曲”形式,写成三出独立的悲剧;发明了转台,以便更换地点,改进了剧中音乐,介绍了一些小亚细亚曲调。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因而有“戏剧界的荷马”之称。

3.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5—前406)是雅典奴隶主民主国家危机时期的悲剧作家,有“舞台上的哲学家”之称。他是“问题剧”的最早的创始者。他在希腊戏剧里首先发现“女人”,并对她们表示最大的同情。

代表作《美狄亚》取材于希腊神话“金羊毛”的故事,批判了雅典家庭制度的不合理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痛斥男子的不道德和自私自利。美狄亚热情、坚强、富于反抗性。伊阿宋是贪图权势和金钱的利己主义者,也是抛弃盟誓、冷酷无情的小人。剧本表现剧作家的创作个性:写实手法、心理分析法、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词汇。

重点《俄狄浦斯王》 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

摘 要: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俄狄浦斯王》,可以发现其本质是一出伦理惨剧,源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伦理禁忌和俄狄浦斯不断强化的伦理意识。俄狄浦斯的伦理意识的核心是伦理禁忌,由杀父和娶母两种禁忌构成。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之谜实际上是第一次给人下定义,表明他有了伦理意识和伦理禁忌。因此,真正导致俄狄浦斯悲剧的并不是他的命运,而是他犯下的杀父娶母的乱伦罪行,是他破坏了当时的伦理禁忌。 一、历史上对俄狄浦斯悲剧的两种解读

1.在弗洛伊德的批评出现之前,批评家大多把索福克勒斯的这出悲剧称为命运悲剧,把《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概括为个人意志和行为与命运的冲突。

4

2.俄狄浦斯情结是解读《俄狄浦斯王》的另一种主要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主要由本能构成。人的基本本能有两种: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但是人的本能受到文明的压抑,其中,被压抑得最彻底的是针对亲人的性和暴力,也就是乱伦和弑亲。针对父母的乱伦和弑亲就是杀父娶母,罪行最重,压抑最深。

弗洛伊德发现,他的许多病人都有杀父娶母的冲动。在男性表现为“杀父娶母”,在女性表现为“杀母嫁父”。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 (Oedipus Complex)和“厄勒克特拉情结”,又称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一大流派,即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通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来说明弑父和娶母是人类和个人的原始、基本的罪恶倾向,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犯罪感的主要根源。弗洛伊德认为,弑父的目的是为了同父亲争夺母亲,想把父亲当做竞争对手除掉。因此,“恋母情结”就成为俄狄浦斯悲剧的根源。

二、《俄狄浦斯王》在本质上是一出伦理惨剧

1.如果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这出悲剧,可以发现,《俄狄浦斯王》在本质上只是一出伦理惨剧,源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伦理禁忌和俄狄浦斯不断强化的伦理意识。

2.俄狄浦斯的伦理意识的核心是伦理禁忌,而在悲剧中伦理禁忌就是乱伦禁忌,由杀父和娶母两种禁忌构成。

在古代希腊,伦理禁忌就是约束人的行为的法律,对于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把乱伦禁忌看成是人类从愚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3.俄狄浦斯是一个古代社会正常伦理秩序和道德关系的维护者的形象。

4 .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人类在伦理道德建设进程中付出的代价,反映了古代希腊人的伦理观念的演变过程。

5

三、俄狄浦斯的伦理意识借助斯芬克斯之谜反映出来。

1.在悲剧中,俄狄浦斯的伦理意识借助悲剧中没有直接描写的斯芬克斯之谜反映出来。通过对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的分析,进而我们就可以更深地理解这出悲剧的伦理性质。

2.悲剧中的斯芬克斯不仅仅是一个怪物的形象,而且还是一个人的形象。这个形象象征的是人从兽中脱胎而转变为人的过程。 在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的形象是一个人和兽的结合体,具有人的头脑,但仍然保留着狮子的身体。长期以来这个形象都被看成是怪物、罪恶的代表,看成是俄狄浦斯与之斗争的怪兽,但是他却是人类的童年的象征,而且也是俄狄浦斯时代的人的象征。他象征的是人从兽中脱胎而转变为人的过程,斯芬克斯在本质上是一个人的象征性形象。

3.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之谜实际上是第一次给人下的定义。 既然俄狄浦斯能够给人下定义,这说明俄狄浦斯具有了人的全部理性,说明他已经依靠人的理性摆脱了兽性,并且彻底从兽转变成了人。由于他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谜语,从而他才具有了人的伦理意识,才有了伦理禁忌。

4.从本质上说,俄狄浦斯的悲剧根源并不在于他无法逃避自己必将杀父娶母的命运,而在于他杀父娶母的伦理犯罪的本质。导致俄狄浦斯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他犯罪的对象的特殊性,即杀的是自己的父亲,娶的是自己的母亲。

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在伦理和道德上自我发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救赎的悲剧,自始至终都是他的伦理意识在起作用。俄狄浦斯的不幸遭遇代表着道德文明发展的悲剧性进程,说明人类在维护新的社会伦理价值方面所付出的悲剧性代价。同时,他的悲剧也说明了维护大家公认的伦理秩序的重要性,表明谁破坏了新的伦理道德关系和秩序,即使是无意的,也会给社会带来灾难,给心灵带来痛苦,要遭到严厉惩罚。

6

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文学

一、《神曲》思想内容的二重性

长诗《神曲》(1307—1321)原名为《喜剧》,后人冠以形容词“神圣的”。题目隐含由悲到喜,由黑暗到光明的意义。作品采用中世纪梦幻、象征手法写成。全诗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部分,以诗人神游三界的经历,喻示“人类精神”依凭理性和神学信仰的引导,由罪恶到净化直至永恒福乐境地的艰难历程,从而为意大利民族的政治秩序化和道德规范化指示明路。 《神曲》具有百科全书性质。主题和内容上新旧思想杂糅。

1.它既较为系统地表述了中世纪的陈旧意识,也第一次透露了新 思想的曙光。它在歌颂理想中的基督教及教士的同时,又对现实中丑恶的教会、教皇和僧侣无情抨击。

2.它既赞美理想的贵族人物,把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封建主代 表人物身上,又尖锐地批判残暴的君王和贵族阶级。

3.它既宣扬了禁欲主义和赎罪思想,又肯定了世俗的爱情生活和 人们对知识、权利和财富的追求。

4.它既把基督教文化看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文化结晶,又对 神学体系所排斥的古代文化和进步的异教文化给予赞美和肯定。二、《神曲》的艺术特征

1.它采用中世纪盛行的梦幻、象征手法反映现实生活;宏大、严整的艺术结构既是中世纪神权思想在艺术上的反映,又与庄严、肃穆的古代艺术如出一辙;

2.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大多简略模糊,又不乏用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卓越篇章;

3.在用意大利俗语写作的同时,又带有中世纪语言的烦琐、晦涩等弊端。

《神曲》是一部兼具总结性和开拓性的作品,充分显露了从中世

7

纪向近代文明过渡时期的欧洲文学和文化和特质。

第三章 近代欧洲文学

一、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在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口号下,掀起的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目的是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思想、新文化。 (二)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专指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反教会、反封建的新兴资产阶级世界观,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用来和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思想武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

其主张有: 1、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2、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人文主义破除了教会的精神桎梏,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人性论。

(三)人文主义的思想特点

1.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思想进行大胆的冲击,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抨击蒙昧主义,推崇理性知识,讴歌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 否定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享乐,蔑视天国幸福,赞美爱情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感情。

3.批判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渴望结束宗教纷争、地方割据,建立统一强盛的民族国家。 人文主义文学既表现了以人为本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以神为本的基督教文化的反抗与冲击,又把两种

8

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后代欧洲文学的基本精神。 (四)人本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主流,它集中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强调真实地描写现实世界,写实方法与浪漫幻想方法相结合,扩大了题材领域,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开始形成。

二、《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悲喜剧性)

1.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艺术形象,既可笑可悲又可敬可爱。他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不顾时代的发展,硬要用单枪匹马的骑士行侠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必然碰得头破血流,成为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他知识渊博,热爱自由,向往平等,反对等级特权,处处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光辉,成为具有崇高理想的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悲剧性人物。堂吉诃德是一个追求执着、又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的象征性人物。他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也反映了新旧信仰交替时期人的矛盾心态。

(①鲜明生动、复杂矛盾。可敬可爱而又可笑可悲,善良正直、无私无畏、坚持真理、嫉恶如仇——脱离实际、主观武断、迂腐顽固、不自量力。

②资本主义——骑士制度:滑稽。

③荒唐的行为——善良的动机。喜剧人物悲剧因素,令人钦佩和同情。 ④知识渊博的学者。人文主义的真知灼见。

⑤堂吉诃德的矛盾,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矛盾、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三 、莎士比亚

(一)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9

哈姆雷特是一个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的性格复杂多变,思路敏捷,品德高尚,有先进的理想和高 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他长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更何况势单力薄,无法完成“重整乾坤”的使命。他的忧郁与延宕表明他内心的矛盾和对人类前途的迷惘。他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传统教材中哈姆雷特的形象解读——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哈姆莱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思想品格和个性特质 2)忧郁——哈姆莱特性格的的基本特征 3)犹豫不决,行动延宕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在“做什么”的问题上,哈姆莱特是明确的,只是在“怎样做”的问题上感到茫然。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并自觉地担负着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任,又不知道如何去行动,这就是哈姆莱特犹豫的原因所在。

黑格尔:“他所犹豫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样做。” 联想:卡夫卡“目的虽有,道路却无,我们谓之路者徘徊而已。” 4)哈姆莱特悲剧的实质

客观上,是由于当时反动势力的过于强大;主观上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的思想本身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总之,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

忧郁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的一种精神状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仅使哈姆雷特忧郁,也使他变得更加清醒、深沉,增强了他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哈姆莱特的忧郁不是性格的原因,而是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zo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