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期末-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超级全的考试专用)
更新时间:2023-04-18 11: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简答题
1、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2、语文教材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3、我们应当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答: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4、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5、你如何理解语感的内涵?请作简要作答。
答: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体会它们的情味,非靠语感不可。
二、论述题
1、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体会,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
答题思路:首先回答要点,其次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
要点: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联系实践:主要谈自己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答题思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具体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
答题要点:
第一、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在注意音、形、义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
第二、简化字形记忆心理过程。根据汉字本身的字形规律开展识字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独
体字的构字率很高,是小学生以后认识合体字的基本“部件”,所以对独体字的字形教学要作细致的指导,认清笔画笔顺,掌握笔顺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再认合体字时,就要启发他们利用已学的独体字按部件分析字形,这样,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字形的习惯,还简化了识记字形的心理过程,便于记忆,也节省教学时间。
第三、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根据汉字音、形、义三者统一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认识生字效率。
第四、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针对汉字往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字义教学中,对字义应以讲清课文中的意思为主,对于学生常用到的、易理解的其他意思可以讲;少用到的、不易理解的一般不讲。同时,关于生字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组词法,不是所有生字都一定要去组词,如果构词率不高或者学生不常用的字就不必组词,否则将会浪费教学时间。
第五、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这一策略要求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即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查字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三套工具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提高识字速度。
第六、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策略重在提高儿童学习识字的兴趣,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运用游戏识字,要落实到教学上来,不要将之流为表面形式。
4、结合你的教学经验,举例论述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答题思路:回答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要点,同时将教学实例穿插其中。
要点:一、实施自主学习,鼓励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推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成一种团队精神。三、倡导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主张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文本的钻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等途径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赤壁之战东吴大败曹军,谁该记头功?”初步阅读后,学生一致认为该归黄盖。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黄盖的功劳来,记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发现黄盖的功能都与周瑜有关,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周瑜的功劳,经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习一致的看法是赤壁之战周瑜、黄盖都立了大功。
三、分析题
①该阅读课教学设计体现的是探究性学习理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首先是教师让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通过探究性阅读,学生不仅首先了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亲自体验了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欢乐,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②评价略。关于阅读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理念的变化促使教学策略也发生着变化。教材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所以特别要发扬语文的人文性。
加强语言实践的策略精髓在于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具体说来就是多读;感悟、积累和运用。
倡导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阅读教学同样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阅读教学的开放,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具体说来有这些做法: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2
作文训练计划:
2004年秋学期六年级作文授课计划
一、本学年的总体要求及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句、叹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作文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课文,共安排了7课,各课的训练内容及要求如下:
1、写一则报道新闻的板报稿。
2、根据采访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3、写一篇介绍苹果的习作。
4、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
5、写一篇以《菊花》为题的习作。
6、改写《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7、写一篇记事的习作。
每课习作教材,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措施,从而让学生获得了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课文还安排了多种形式。
三、班级作文教学情况分析
(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态度、兴趣、习惯等)
通过作文情况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作文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乱写一气,错别字连篇,记叙文中心不突出,趋向于记流水帐,学生怕写作文,怕思考,也苦于无材料。平时摘录的优美句段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
其次,学生作文两极分化严重,好学生态度端正,能自觉收集积累材料,而基础差的学生连基本的记叙文也没掌握,表达很不完整。
总之,学生的作文兴趣及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四、具体措施:
(包括作文教学、读写结合、课外阅读辅导、作文辅助训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
1、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训练,多给他们听、说的机会,如复述故事、演讲、讲故事等。
2、落实一些背诵任务,做到目标明确,并及时检查效果。
3、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新闻记者一些课外书,并做好摘记工作,丰富语汇适时做好交流。
4、抓好作文、日记训练,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小组评价及修改建议:(略)
参加讨论人员:
XXX、XXX、XXX、…………
小组评价执笔人:XXX
2005年11月30日
作业3
一、简答题
1、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及思维活动的发展各呈现出什么年龄特征。
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即主要依赖事务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他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思维,而不是主要依靠对事物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思维。中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和抽象趋向平衡,即一方面,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他们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高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
2、如何理解口语交际的含义?
按照运用语言的不同凭借和方式,我们可以将言语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烟雨”,“口语交际”中的“口语”指“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指一个人的发音器官能发出某种声音,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类。言语交际是人际交际最基本的形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言语交际有四种基本类型,即人的内向交际,人际交际,群体交际,大众传播。狭义的言语交际指的是人际交际。按照信息传递方式,言语交际又可分为“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口语交际即口头言语交际,指的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
3、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是什么?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因此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
另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因此,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也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或者将其称之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
4、怎样才能成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第一,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第二,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第三,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第四,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具有衡量学生语文素养,评定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有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的作用;具有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工作的作用。
二、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这一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答题思路:回答两个要点及相关内容,并将实际教学的做法穿插其中。
要点:第一,激发社会性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概括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七个层次的需要,并认为只有首先满足生理的需要,才能去发展安全需要及其他更高一级的需要。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第二,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按照活动心理学理论,动机和目的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对学生而言不能先提出目的,再激发他们动机,而首先必须把作文变成一项由动机支配的活动,并通过两个基本动作——产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自然地达到各项教学目的。为了实施从动机走向目的的策略,一是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说)成篇的文章,因为能完整地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二是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先通过生动的谈话或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
2、举例论证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
答题思路:回答要点并举例。
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
①关注的重点不同。听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正确地发音,正确地选择词语,说出语法正确的完整的话来。口语交际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即训练学生根据对象和情境,抓住话语主旨,推断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意图,恰当使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采用多效策略,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②教学活动开展的凭借不同。听说教学借助非交际的活动开展教学,而口语交际则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
从以上对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教学的区别的分析,我们应该理解:无论是从活动性质、动机、目的,还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侧重、教师的作用、教材的作用来看,借助非交际活动进行教学的听说教学与借助交际活动开展教学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着鲜明的差异,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和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由着重要的意义。
3、你如何认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请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论述。
一、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活动。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因此,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如在教学《传说》,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家乡美丽的传说,对家乡产生不同程度的自豪感,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交谈、了解了更多的家乡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三、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既要充分地发挥好指导作用,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虚心向小学生学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4、根据你的实践经验,应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评价策略?
答题思路:回答要点时,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理解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要点: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其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视为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的理念,并倡导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反映了我国对小学语文学习教学评价认识水平的提升,同时开拓了语文教学评价实践研究的新领域。
三、分析题
答题思路:回答综合性学习任务的要点,然后从主题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个人评论。
要点: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三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其一,增强思想教育的形象性;其二,增强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其三,增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性;其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性。
评论:主要评论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五个方面是否体现了综合性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如何体现,体
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主题性”的综合性学习,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一定的主题,在不同学段根据学生的情感、认知、语言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旨在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该活动方案中,能根据《这就是我》这一主题确定适当的活动目标,明确该活动要达到的要求。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选择三项内容: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竞选干部及各门学科课代表、小记者面试等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风采。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展示自己的特点。活动准备计划比较完整、全面。
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活动。交流时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达的机会。选举组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我认为在准备在“小记者”的环节中,可以以表格的方式提出问题,让每位学生填写,这样更加让大家清楚每个学生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C )
A课程内容B课程结构C课程性质D课程管理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B )
A18%—20%B20%—22%C23%—25%D26%
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个维度是(C )
A知识、能力、方法 B知识、过程、价值观
C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D知识、能力、情感态度
4.《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分别是阶段目标和(D )
A年目标 B月目标 C周目标 D总目标
5.小学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D )
A 2万字
B 3万字
C 4万字
D 5万字
6.小学三至四年级,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A )
A 2500个
B 2300个
C 2100个
D 2000个以下
7.小学三至四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课内习作每年(C )
A 5次左右B10次左右C 16次左右D 20次左右
8.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会写常用汉字(C )
A 1500个B2500个 C 3000个 D 3500个
9. 小学五至六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40分钟能完成(C )
A 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B 300字的习作
C 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D 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0.充分利用课本中那些精致而传神的插图教儿童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体方法,被称为(B )A 实物演示法B情境图示法 C 情感激发法 D媒体辅助法
11.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D )
A 70万字B80万字 C 90万字 D 100万字
12.小学三至四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是(B)
A 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B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C 让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和想象文
D 让学生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13.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创设写作情境,一是参与活动,二是(D)
A 重视交流B再现生活 C 奇思妙想 D 角色体验
14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D)
A 模式化的学习B标准化的学习 C 结论式的知识掌握 D 学生全员参与与全程体验
15.“观察—表达”的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A)
A 低年级B高年级 C 二年级和五年级 D 四年级和六年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都是从几个方面提出要求,这几个方面是(BCDE)
A教学手段B识字与写字C阅读D写作E口语交际
17.辩论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在组织学生辩论时,教师应该(BCDE)
A抓共同处B抓有疑处C抓分歧处D抓关键处E抓矛盾处
18.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内容,与以下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ABCDE)
A时代化B互动化 C 基础性 D 生活化E连贯性
19.基于网络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包括(ACDE)
A 网上游戏B观察现实生活 C 专题研究 D 发表习作E远程交流
20.改革语文考试是实施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措施可以包括(ABCDE)
A 题型的开放B命题的开放 C 多套试题 D 允许多次考试E自主展示学习成果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正误,对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21.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将来实现汉语拼音化打下基础。(X)
22.工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X)
23.语文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应着重让学生掌握系统和完整的知识。(X)
24.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X)
25.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强化文体意识。(X)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创设自主阅读的过程?
答: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开展活动。
2、简述写作教学中如何强调“真情实感”?
答:在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要求学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言之有物,写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要求他们尊重他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负责任。这些都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和文风。
3、简述在口语交际中拓展交流渠道的措施?
答: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中;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4、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意义?
答:有利于培养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基本技能;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
5、简述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实现美育?
答:美育和写字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字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美”贯穿于写字教学的全过程:1、在指导中发现美;2、在临摹中实践美;3、在讲评中鉴赏美。总之,在写字教学中应重视美育,这样学生自然能写出一手正确、端正、美观的字来。
6、简述写字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1、培养习惯;2、加强指导(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3、训练速度;4、改革评价;5、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7、简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8、简述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答: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4、课程标准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8、简述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答: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4、课程标准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9、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
答:1、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1、探究心理,激发兴趣。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儿歌识字、字谜识字、形象识字、游戏识字、连环识字等。2、改革方式,提高能力: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探究识字等等。3、拓宽渠道,识用并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4、凭借字理,发展思维。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2、试论述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
答: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老师们根据新标准的要求,创造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1、形象化,包括情境图示法、实物演示法;2、活动化,通过活动,使学生手口脑耳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加强记忆。3、情境化,能使单调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有情趣,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包括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语文教材本身就取村于自然,取材于生活,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联合。在拼音教学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3、论述口语交际的策略优化?
答:1、创设情境,激情交际兴趣。情境创设的方法有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绘制图画制作道具等等;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创高多个连贯的互动情景;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4、论述习作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一)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从四方面着手:1、适当降低要求;2、少写命题作文;3、鼓励写想象文;4、大胆创作,自由抒情。(二)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1、指导观察生活;2、开展种类活动;3、进行广泛阅读。(三)弘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1、多写放胆作文;2、多奇思妙想。(四)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1、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2、再现生活情境;3、开放写作空间;4、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老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5、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的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五)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1、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2、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
5、论述阅读教学的策略优化?
答:(一)更新教学理念: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2、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二)培养阅读能力:1、加强朗读和诵读;2、强化体验,注重感悟(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予选择的自由、珍视独特的体验、适时点拔与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3、注重积累,形成语感(增加背诵量、拓展阅读面)。(三)创设自主阅读过程: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开展活动)。(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第一章:划时代的变革
一、新世纪的到来给现代语文教育带来哪些新启示?(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
1、信息化时代确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信息,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高效快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2、经济全球化启示语文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具备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态度。具备与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即文明相处,合作共事,尊重、理解与宽容,沟通、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规则与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地球村民所必需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重视热爱自己的母语,提高多民族的语文素养,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个性化引起语文教育多角度的思考,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确定了语文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个性化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前提(?)。
第二章:课程功能的转变
1、为什么说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10页- 12页)
答:课程改革有六项改革目标,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在这些目标中,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关键性的改革。其他几项都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功能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要求课程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而协调的发展。课程功能的转变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评价应该充分发挥促进人发展的功能,课程评价还要能够促进教师的提高和课程的改善,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实行的三级管理也与课程功能的转变有关。从各方面看出,准确把握课程功能的转变,是实现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的关键。
2、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13页--14页)
答:文化熏陶,发展语言,启迪智慧,价值导向,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第三章:课程性质的对比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答:所谓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
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二者不可割裂,不可偏废,不是二者相加,而是二者一体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课程性质决定课程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第四章:新的课程理念
一、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新特点?(25页--27页四点)
答:1、人文性:(1)重视语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受到优秀的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2)、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应该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3)、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
2、实践性:(1)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听说读写、搜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语感);(2)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
3、生活化:《语文课标》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生活中的语文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语感,培养阅读能力,强调在生活中的习得和积累。
4、民族化:汉语言是最奇妙的文字,汉语特别具有灵性。热爱祖国语言从热爱汉字、汉语言开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极富创意的造字方法。按照汉字规律识字,极富情趣,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工作最重要的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充分发展。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科学、高效,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力的学习方式。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能进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最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5.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就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第五章:新的目标体系
一、新课程目标体系:
1、按九年一贯制在总目标下分四个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整体性与阶段性。
2、阶段目标的结构分五大板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形成五大板块。
3、设计依据: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四个学段是纵向结构,四个方面加上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是横向结构,构成纵横交织的平面系统。三维目标的交融使这个平面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了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37页---38页1、三个维度的内容2、三个维度在具体教学中体现)答: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也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标准中是有机融合的。第一,是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把知识和能力分解开来的作法造成了教学的繁琐化,是不足取的。五个板块中的目标,不把知识和能力分开,有许多目标都是整合在一起。如: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领悟、了解了知识又能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而“领悟”、“了解”既是学习的过程,也能体现掌握知识的能力。第二,过程与方法的意义:目标中有一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方法”。这些目标有些用描述的方法展现。如: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习作”部分目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第六章:汉语拼音教学的对比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有哪些调整?(42页3条)
答:不再要求直呼音节;声母、韵母、音节只要求熟记,不要背诵;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
2、从教学策略方面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新的思考?(42页6条)
(1)时间上更灵活,可先学拼音后识字,也可以先学一段时间的字,再学拼音,起止时间不作统一规定;(2)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语境;(3)应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4)应与识字教学相结合;(5)应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识字、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6)应考虑本地方言特点,明确难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教学策略更优化)
3、在课改中教师们根据新标准要求,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1)形象化:情境图示法,实物演示法;(2)活动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拍手记忆法、做拼音头饰等,游戏还有找朋友、贴膏药、打扑克、找地雷等;(3)情境化: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引生活的活水于课堂之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联合: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七章:识字写字教学的对比
1、识字、写字教学的地位是什么?
新课标更加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2、比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有哪些变化?(52页3条)
(1)重视兴趣习惯的养成,围绕三个维度目标提出符合语文学习和儿童识字规律的目标,特别强调兴趣和习惯的培养;(2)“识”、“写”要求分开,识写分开符合语言学习的学习规律重在运用,减轻了过去识字“四全”的的繁、难、累;(3)低年级识字“多认少写”,多认少写,减轻负担,尽快凭借汉字阅读,同时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3、小学识字教学策略有哪些优化方法?
指导思想: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多识字,是最好的选择。(1)探究心理,激发兴趣:儿歌识字(碧)、字谜识字(告、喜)、形象识字(看、影、疑)、游戏识字、连环识字;(2)改革方式,提高能力:自主识字(识字与生活结合、自己“造”字“品”)、合作识字(同方合作、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合作)、探究识字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的过程中找规律,培养识字能力(笔)。(3)拓宽渠道,识用并举:要拓宽识字渠道,力求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用并举,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体现趣味性。生活处处皆语文,自制卡片课堂交流、展示,(4)凭借字理,发展思维: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的方法。
4、请结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试举出识字学词学句的案例?(56页案例)
以“品”字为例:(1)你能写出几个“品”字结构的字;(2)它们的意思是与什么有关;(3)你能不能造一两个“品”结构的字,再从字典中去查一查,看古人造有这个字没有。
5、写字教学要求:(1)培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词语。(2)加强指导,指导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3)训练速度。(4)改革评价(自评、互评、点评)。(5)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提高审美感受力;指导读贴,体会规律特点间架笔画,运笔特点,部件上的各种形神特点;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第八章:阅读教学的对比
1、谈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68页三3条)
(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首先体现在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没有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就不是个性化阅读;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的讲解只能是教师的阅读。(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点拨、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3)阅读和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阅读是生命的活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就是创造,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2、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教学目标有哪些新的发展?(66页8点)
(1)注重个性体验:总目标“注重情感体验”;实施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突出阅读兴趣:第一学段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3)加强阅读积累:总目标“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小学阶段背诵160篇,课外阅读总量290篇;(4)重视能力培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提出了默读、诵读、浏览方面的发展目标;(5)尊重个体的差异:如第三学段“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描述自己的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等;(6)鼓励合作交流:如第三学段要求“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7)重视习惯培养: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等,如第一三学段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
惯”;(8)强调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意思”,“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理解生词意思”。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什么?(70页--87页)
(1)更新教学理念: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2)培养阅读能力:A、加强朗读和诵读:正确示范、体会情感、提示缺点、读后评论、熟读成诵。B、强化体验,注意感悟: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给予选择的自由,珍视独特的体验,适时点拨与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C、注重积累,形成语感:增加背诵量,拓展阅读面。(3)创设自主阅读过程: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变革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抓有疑处、抓分歧处、抓关键处、抓矛盾处)、开展活动(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4)培养良好阅读习惯:A、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B、培养途径:培养兴趣;具体方法(组织读书会、开展读书竞赛、办读书小报等活动);要用心读,带着问题读,充满感情的读;少做题,多读书,高效阅读;重视朗读,默读,逐步培养会精读,略读,浏览各种读书方法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和健康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健康卫生的读书习惯。
第九章:写作教学的对比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是什么?(88页5条)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1)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3)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4)写作又极富有创造性;(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什么?(89页总目标、阶段目标)
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阶段目标:一至二年级叫“写话”,其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至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3、教学策略的优化有哪些?
(1)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适当降低要求。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具个性化。鼓励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储藏;加以正确引导;从优秀作品范例入手指导学生大胆创作。(2)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指导观察生活,水满则溢产生冲动;开展各类活动,“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进行广泛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张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多写放胆文,放开思路,彼岸行文;多奇思妙想,可从写童话、写虚构故事入手。如《假如我是太阳》出现一幅画面“⊙”,让学生想象作文。(4)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A、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B、再现生活情境;C、开放写作空间;D、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E、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5)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多形式展示);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在假期生活中看书写各种应用文)。
第十章:口语交际教学的对比
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容比《语文教学大纲》在哪些方面更加突出?(110页时代性、互动性、基础性、生活化、关注情感态度)
时代性,口语交际的目标设定与时俱进;互动性,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基础性,《课标》重视基础,关注基本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生活化,《课标》“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连贯性,《课标》各阶段目标的设定,有联系又有梯度,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关注情感态度,口语交际是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参与者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课标》非常重视对情感态度的培养。
2、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哪些优化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设计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品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以课本为主,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相贯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组织各种班内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交流,精心组织课内交流课;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3、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有哪些方法?(111页---113页4点)
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
第十一章:崭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什么意义?(118页综合性、生活性、过程性、个性化)
过去的《大纲》从没有提过;它将更新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理念、思路与举措。综合性学习方式有以下特性:(1)、综合性:从语文学科的
特质、理念、目标出发,沟通语文课与其他课,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本与生活,从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生活性:开放语文课程,使封闭的语文课程转为开放走向生活,自然,社会…… (3)、过程性:重在全员参与的整个过程,问题---解决,活动----探究为载体。(4)、个性化:综合性学习是生活化,个性化的语文学习,非标准化模式的学习。
2、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哪几种方式?(119页三种方式)
(1)问题--解决-- (自己提出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
(2)观察--表达-- (观察大自然,社会,并把观察所得通过书面和口头表达出来。)
(3)活动--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活动,策划简单的活动)
活动目标:由教师指导逐步发展到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实践总结。
3、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1)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探究
a、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b、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说的是开发利用学习的资源和创造学习的机会。
第十二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就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
第十三章:课程评价的对比
1、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就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语文课程标准》全新的评价理念决定了哪些新的评价策略?(146页----151页六方面)(1)单项和综合相结合,注重综合的评价;(2)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注重形成过程的评价(成长记录袋);(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4)关注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5)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6)鼓励探索创新,优化评价方法:题型的开放、命题的开放、多套试题、允许多次考试、自主展示学习成果、多向互动性、全员参与性、学习趋动性、评价及时性。
本课程最核心的问题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 ----加强双基。七、八十年代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 ----素质教育。新世纪 -----语文综合素养。)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对语文性质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语文同时具有工具和人文的双重性质。首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创新功能。同时,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精神要素,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作为文化要素之一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够表情达意,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起着沟通的作用;语文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借助于语文实现文化沟通和互动,从而推动文化发展和创造文化;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通过语文反映和传播。通过使用语文从事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建国以后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长期的争论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的争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争论。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主要有工具性说,思想性说,工具性与思想性说,人文性说,工具性与人文性说。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比较科学的界定,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功能,决定它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奠基作用,也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发展的历史。从建国到1992年,我国一共颁发了六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反映了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语文教育界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等不同的认识;
语文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针对“知识为中心”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既要形成知识和能力,又要掌握过程和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复现为中心”,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通过熏陶感染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教师为中心”,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课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资源由“窄”变“宽”,由“死”变“活”。语文课程的10项总目标及分学段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同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相比,分学段目标有如下变化:①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②重提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③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④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⑤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⑥增加了综合性学习。语文教育的特点,即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课程总目标中的体现。总目标中1-3项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3-5项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的目标,6-10项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目标。但是三维目标在总目标中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例如在6-10项中同时提到不少“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到具体内容和形式提出的要求是:第一,鲜明的时代性。第二,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三,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第四,突现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第五,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主要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六种: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
写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五种:重视培养习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四种: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
我国当代重要的阅读教学实验,应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和成果:“情境教学”实验强调利用形象激发学习动机,把学习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的实验重在探索积累优秀语言文字,增强文学素养;
“尝试教学”实验突破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探索了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感悟教学”实验则以培养学生语感为主要目的,注重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阅读的整体感悟。
阅读教学的对话理论。从人文的角度考察阅读教学,可以把阅读看作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具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品格。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含有多重对话关系和深厚内涵,这种对话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在四种对话形态中,教师都得转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学策略有四种:1注重人文熏陶2加强语言实践3倡导自主学习4建设开放课堂
“加强语言实践”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强调的是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以及在多读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
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的课堂阅读时间和阅读质量,提倡适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读思结合。多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阅读教学要让小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恰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重理解到重积累,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重积累,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另外,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复述、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练习,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运用语言的实践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扩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要加强读写结合和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综合运用训练。
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技能训练、心理能力训练、思想内容积累、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等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动机系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动机决定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具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是由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训练形式和内容重点,有不同的训练要求。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活动和游戏活动,主要发展初步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发展比较系统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人际交往活动,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按这条主线进行作文教学,可有重点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即一二年级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三四年级进行片断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在作文过程中,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各个学段应该有训练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发展想象能力,三四年级重点发展观察能力,五六年级重点发展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同时在各年段都要注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思想内容的积累在各学段也可以突出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了解大自然变化的初步知识,学习人类的一些基本美德,三四年级重点学习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注重观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五六年级则重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阅读优秀文艺小说,学习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处理人际关系。
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包括:充分激发作文动机;尽早实现规范的书面语言训练;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课外阅读提供智力背景;创设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等。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动机激发、情境创设和教学途径几方面。
口语交际的教材结构采用课本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双线式设计”,并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
动机激发通过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情境创设指提供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促使言语主体形成言语积淀。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
教学途径包括独立口语交际课教学、其他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作文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等。
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一种具有“自主性”、“群体性”和“探索性”的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必须采取个性化策略、兴趣性策略
和开放性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
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中,应该特别注意采用专题作业的方法,即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智力类型和特征。并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逐渐获得进行专题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等。由于专题活动常常是跨学科性的,在它的实施过程中能涉及较多的智力活动类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
兴趣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方法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运用自己的智力强项来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也是个性形成的引发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位置和特别的力量。
开放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实施综合性学习,要做到教学时间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教学评价开放。为了有效地进行综合性学习,除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师资资源,比如采用“学徒制”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记录、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
分析教学案例的步骤1初读案例,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教学环节2再读案例,记下教师主要的教学行为,理解教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其目标是什么;3从师生的相互作用里,看教师的目标是否实现;用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评价课例中教师教学的价值;4再读题目的要求,把上述分析与题目要求联系起来,作切合题目要求的回答。
考试时在面对一份课例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读懂题面的问题,清楚地知道需要你分析的“点”是什么,切忌盲目答题,不管问题是什么,上来就一味分析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其次是一定要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相关理论来审视和研究课例的特色,不要简单地只分析教学方法等一般性问题;第三,一定要紧密联系课例本身来分析,不要脱离开研究对象空发议论。
正确处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应该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与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是融为一体的”,相互之间是辨证统一而不是彼此排斥的关系。要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在语文学习中,重视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于阅读教学应防止失“度”的问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现象:自由过多,指导不足;形式过多,效果不足。新课程的理念虽然提出了很多新的东西,但是努力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是一个基点。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该力戒追赶时髦,力戒肤浅和浮躁,防止上述“两过多两不足”的“失度”现象,防止片面的追求课件的运用,防止自由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必须按照语文学科的教育规律开展。
关于作文教学难度降低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问题。新课标降低了作文难度要求,是针对以前应试教育重压下孩子们不想说话、无话可说、无自己的话说、说套话空话等弊端的改革。作文教学难度要求降低,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由表达,如果学生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已经是个进步,要有信心。当然,能写出自己的话,到表达得准确、优美、深刻,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教师费尽心机综合利用阅读教学课文中的“经典文篇”的例子作用、课外阅读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恰当而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尤其是精心设计、长期坚持的多样化的习作训练序列,来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保护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为孩子们打下一个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自身不妨每次也写写“下水文”,或是找一两篇与作文题材、内容相似的妙文,交给孩子们去同他们的习作一起评价,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文字鉴赏能力,从而“见贤思齐”,学着用更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流传了一千多年。1920年我国开始用白话文编写教材是语文教材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建国后由人教社出版的全国通用教材一共有七套,至于各省市出版的教材就无法准确统计了。这些教材结构体系渐趋合理,识字、阅读、作文教材的设计逐步完善。进入21世纪,我国小语教材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向全国推荐人教社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社版三套教材。目前我国广大教师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识字写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而且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创造的“集中识字”、“读音识形与释义应用分步进行”、“读文与识字结合”、“识字与写字分开教学”等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建国后我国识字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其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听读识字、电脑识字等多项实验,各具特色。广大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掌握识字工具,认识汉字学习规律等多种教学策略。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定位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降低了拼读和默写方面的难度,使拼音教学更加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近年来开展的“汉语拼音整体直读教学”、“简化汉语拼音教学”、“化整为零教学拼音”等实验,对改革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识字策略由: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等。写字教学的策略有:重视习惯培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等。拼音教学策略有: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童故事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等。
低年级识字多认少写,与发展语言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认识”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会写”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值得注意的是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
“要求四会”,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不仅可让学生提前汉字阅读,而且可腾出教学时间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也要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并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推动对话的顺利进行,要总结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重视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阅读教学要摒弃“理解型”的教学模式,构建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的教学模式。
阅读能力的培养,重点是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预测和体验)、阅读欣赏和阅读评价这四种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而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自己必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顺利进行,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
阅读教学的模式。要掌握基本型(综合型)模式:创设情境,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积累运用。同时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基本型模式的各种“变式”。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和节奏感。语感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组合,其中主要是想象和联想,还有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必须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阅读的对话理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的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重构。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在四种对话形态中,教师都得转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具体地说,第一,教师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第二,要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深入地对话;第三,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平等对话;第四,要推动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互动对话。
小学作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先放后收”的经验,老解放区“读写结合”的经验,当代国外心理能力型、写作能力型、语言交际功能型及科际联系型的训练序列,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各种实验探索,值得学习和借鉴。
构建科学的作文教学序列,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分析学生的活动为着眼点,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为主线,综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和思想内容积蓄的年龄特征。。
活动理论有三个基本概念:“活动”、“动作”和“操作”。所谓活动不是指任何一种过程,它所指向的东西(对象)始终就是激励主体从事这一项活动的东西(即活动的动机)。
所谓动作是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向方面(应当达到的目的),二是操作方面(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目的)。
所谓操作,就是实现动作的方式。活动与动机相关联,动作与目的相关联,操作与条件相关联
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①培养智力技能是作文训练的保证。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小学中年级要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小学高年级要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技能。②开发创造潜能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之中,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如提倡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等)。
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技能训练、心理能力训练、思想内容积累、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等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从哲学角度看,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属于手段和形式的范畴,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活动,它属于动机和内容的范畴。动机决定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具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是由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活动和游戏活动,主要发展初步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发展比较系统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人际交往活动,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按这条主线进行作文教学,可有重点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即一、二年级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三、四年级进行片断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在作文过程中,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各个学段应该有训练重点。
例如一二年级重点发展想象能力,三四年级重点发展观察能力,五六年级重点发展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同时在各年段都要注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思想内容的积累在各学段也可以突出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了解大自然变化的初步知识,学习人类的一些基本美德,三四年级重点学习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注重观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五六年级则重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阅读优秀文艺小说,学习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处理人际关系。
口语交际是指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活动。
民国初年首次提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始,近一个世纪来国内的口语交际教学经历了发端、停滞、复苏和发展四个阶段。美、德、加等国的口语交际教学对我们有重要启示:在教学目标上重视交际的社会性内涵,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
语言交际功能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即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是口语交际教学的辅线。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交往功能和想象功能为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做好示范引导,重视交际习惯的培养。中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为主,应设计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呈现多样化的情境,锻炼学生灵活交际的能力,并重视体态语的教学。
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调节功能和表达功能为主,应拓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包括主体(交谈双方)、客体(语言的内容)和语言(语音、语义、语法的获得)三个因素。它包含两方面的能力:处理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能力,称之为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能力、语汇能力和语法能力);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能力,称之为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包括口头语篇能力、体态语能力、适应情境语境和背景语境的策略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序列设立依据的理解。这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问题。我们设想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7种)及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作为主线序列。以语意教学(语音、停顿、语速、语调)和言辞情境教学(语篇、体态语、情境)的循序渐进作为辅线序列。同时在构建序列时处理好主体直进与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处理好口语交际的独立训练与非独立训练的关系。
将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标准,是建国后的第一次。但它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活化”的学习,一种具有“自主性”、“群体性”和“探索性”的学习。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学习方式提出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任务。
近年来,国内外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多方位的、富有成效的探索,例如国内涌现通过开发教材内容、进行学科整合、选择合适的主题、结合社团活动等途径组织综合性学习的经验,对这些探索和经验应该认真借鉴。语文课程对小学三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都规定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都整体考虑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教师应该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安排教学计划,以具体落实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效,综合性学习应注重个性化策略、兴趣性策略和开放性策略。
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增强思想教育的形象性,增强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增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性,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或九种智力的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多元智力观(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因此综合性学习首先要采用个性化策略,其方法之一是根据语文课或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一些专题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智力类型和特征。其次,综合性学习要采用兴趣性策略,其方法之一是采用游戏式学习,给学生以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发展各种智力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再次,综合性学习要采用开放性策略。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评价上开放,可以为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和特殊才能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实施开放性策略,除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师资资源。实践证明,除了语文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工作人员,乃至学有所长的高年级学生,都可以担任综合性学习的“师傅”,因此“学徒制”是实施开放性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
制订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序列。制订这个序列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本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学习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带综合性的认识。这一阶段主要发展初步的概括、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一阶段认识活动的特点是想象处于敏感期。中年级(3-4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学习活动,学习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世界形成比较深入的认识。这一阶段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一阶段认识活动的特点是观察处于敏感期。在高年级(5-6年级),人际交往活动开始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学生要初步学会运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来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阶段,主要发展对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认识活动的特点是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根据上述分析,小学三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除了都应重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外,第一、第二学段还应加强“趣味性”、“直观性”和“知识性”,第三学段还应强调“应用性”、“逻辑性”和“哲理性”。此外,综合性学习要实现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还要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和口头语言比较发达,学习成果宜用口头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述。中年级学生已能写简单的文章,学习成果宜用书面与口头结合的方式表述。高年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抽象概念思维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学习成果宜用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专题演讲和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表述。
语文课程标准凸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指出评价不仅要求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其内容包括语文学业成绩评价和态度、兴趣等非认知行为的评价。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法较多,要重点研究和掌握书面考试、表现性评价和态度、兴趣、习惯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组成部分,并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目标。因此,对语文教学各组成部分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突出重点,讲究方法,全面而综合地进行。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是在评价内容上突出能力考核,在评价方法上做到灵活多样,在成绩使用上强调个人的纵向比较和与教学目标的具体比较。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个别差异性原则、多主体参与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948年起,美国布卢姆教授和同事对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课题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以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并把它们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他认为教学目标分类的作用就在于向教师提供一套统一的术语,以为测量评价教学效果和编制测验题提供客观标准。在三个领域中,布卢姆本人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域。
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于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他认为,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态度、兴趣、理想、欣赏和适应方式等。其亚领域可分为接收、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和价值的个性化5项。探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法,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把握有关的教学要求,确立比较清晰的目标。其次确定这些目标的亚领域,并按学段列出评价要点。再次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探索建立评价方法系列,如课堂观察记录、学习产品、家长评语、同学评语、学生自我评语等。
语文教学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及师生发展问题等几个方面。
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确立研究假设、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等五个基本环节。
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常常存在多法并用的现象。
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以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在撰写各类研究报告时,应注意其形式和用语的规范。
语文教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设计指实验研究的思维架构和范型。按照分组情况,教学实验可分为单组设计、等组设计、固定组设计和轮组设计。按自变量的多少,语文教学实验可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多因素设计通过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来探讨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多个因变量对因变量的综合影响。教育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一个教育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多个因素,如果仅从其中抽出一个因素孤立地研究,研究结果就缺乏说服力。随着教育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多因素设计成了教育实验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问卷设计。①提好问题,即:对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理论假设;将假设中概念具体化,分析概念中包含的变量;确定衡量变量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问题。②确定问题的形式采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半封闭式。后者包括是否式、选择式、排序式、划记式、表格式和后续式。③考虑问题的提出符合合理、科学、艺术的标准,并安排好问题的顺序。(3)语文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常用的记录方法有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级量表、描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等。
阅读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自由过多,指导不足(鼓励学生误读课文,鼓励学生随意探究,鼓励学生任意体验),以及形式过多,效果不足(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把语文课上成资料展示课,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因此,大家可以就“阅读教学如何防止失度”的问题展开辩论,借以明确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组织引导作用,学生探究与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学生体验与注意教材的价值取向,学生“潜心会文”与小组讨论、演课本剧,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等关系,促进这些矛盾从有利于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方向转化。教学建议:(1)低年级适当降低了识字、写字数量。“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进一步改进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阅读教学进一步强调学生自己钻研文本,要避免两种倾向:“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习作,提出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1)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3)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4)写作又极富有创造性;(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阶段目标:一至二年级叫“写话”,其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三至四年级叫“习作”,其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至六年级也叫“习作”,其重点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作文教学策略的优化有哪些?(1)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适当降低要求。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具个性化。鼓励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储藏;加以正确引导;从优秀作品范例入手指导学生大胆创作。(2)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指导观察生活,水满则溢产生冲动;开展各类活动,“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进行广泛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张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多写放胆文,放开思路,彼岸行文;多奇思妙想,可从写童话、写虚构故事入手。如《假如我是太阳》出现一幅画面“⊙”,让学生想象作文。(4)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A、创设写作情境:参与活动,角色体验;
B、再现生活情境;
C、开放写作空间;
D、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
E、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结合阅读增加练笔机会,在跨学科活动中练笔,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5)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多形式展示);融入生活,体会应用的快乐(在假期生活中看书写各种应用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容比《语文教学大纲》在哪些方面更加突出?时代性、互动性、基础性、生活化、关注情感态度。时代性,口语交际的目标设定与时俱进;互动性,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基础性,《课标》重视基础,关注基本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生活化,《课标》“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连贯性,《课标》各阶段目标的设定,有联系又有梯度,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关注情感态度,口语交际是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参与者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课标》非常重视对情感态度的培养。
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哪些优化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2)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设计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3)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融品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以课本为主,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相贯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组织各种班内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交流,精心组织课内交流课;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有哪些方法?语言创境,媒体渲染,角色扮演,实物创境。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语文教学应以自选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将语文素养具体化为以下10条: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第一个维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主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比如,第1条“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
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第2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以及第3条中的“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都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目标用1、2、3三条加以具体的阐述,应当说,课程标准对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第二个维度是“过程、方法”的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其实质是突出学生的经验和亲身体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过
总目标的第3条直接提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第4条提出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进而“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第5条更是明确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三条都涉及到“过程和方法问题”,而且将这一要求贯穿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各项目标之中。比如在阅读目标这一条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就和过程和方法有关。第三是“知识、能力”的目标。总目标中的6-10条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工具书使用等五个方面分项阐述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值得是,在讲述这些的同时也结合提出了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方法”,其中“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1950年颁发了第一部《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从1956年开始到1992年间,连续颁发了5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直到2001年又改名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建议。在课程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小学和初中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既反映各学段的不同区别,又加强其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综合性学习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进行综合性学习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且提倡跨课程学习。
语文课程目标的实施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两个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体现这两个特点。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关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语文的综合性,其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再次是学习方式的综合。只有对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完整地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包括审美情感)、良好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呢?第一,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第二,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当前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上的创新精神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对培养创新精神认识不足,急功近利搞应试教育,把目光盯在“双基’上,关注的主要是考试的知识点和训练点。搞题海战术,频繁测验。一种是脱离语文训练的“创新教育”。在教学中搞一些脱离语文训练的“创新教育”,让学生不着边际地进行所谓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学生由于目标不明确,要求不清楚,加之没有教材凭借,也没有以知识、能力为基础,只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这样,既无助于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无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步骤、途径以及所选择的手段、方法的总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宗旨是力图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2)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创新和突破。3)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4)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5)创设了“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
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1)以主题的形式组合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心理和发展需要出发,确定单元主题。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2)拓宽识字渠道,让学生主动识字。首先,教材采用了以随文识字的方法为主,看图识字、拼音识字等方法为辅的思路进行编排。其次是识字不但重视课堂上的学习,而且为学生开拓了课外学习的多种渠道。3)扩大阅读量,强调课文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分为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4)设计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和紧密联系。5)编排“金钥匙”系列。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1)新。理念新,内容新,编排创新。2)实。对几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的教学要求都给予了落实。3)简。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抓好几项最重要的基本功。4)美。课本的文字和绘图相得益彰,显示出整体的美感。并特别重视课文的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大致上有 27 类。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29种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四个中心”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扩大视野,加强体验,加强语文实践,更迅速更有效地达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必须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探寻各地区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并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来进行开发。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实践研究来积累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经验。
1920年我国开始用白话文编写教材是语文教材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向全国推荐人教社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社版三套教材。
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文化内涵,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凸现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和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鲜明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二是应及时反映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的新成果、新思维,运用和传递语文学习的新知识、新方法。三是要运用鲜活的时代语言,即最新鲜的、活在人们口头上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使学生受到生动活泼的、切实有用的语言教育。四是应充分注意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为网上学习提供机会与可能,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教材编排、装帧应具有现代感和时代特征,要有面向世界的追求。
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材必须富含人文内涵,陶冶学生人文精神。古人说,“文以载道”,以前人们对道的理解大多是指政治思想范畴。从现代社会中语文工具实际发挥的作用看,“道”的内涵远比以往丰富得多,广泛得多,除了政治思想以外,还应当包括道德品质、科学思维、审美情感、学习态度、群体意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等等。因而每一篇教材都应该精心选择:注意正确的价值导向;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不能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应该全方位地考虑教材的文化构成,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这种文化的构成,如: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民族、国外民族,本国、外国,多种价值观特别是现代价值观,情感、理性,等等。语文教材承担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责任,教材编写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文化知识背景。
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教材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不应以学科为中心,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首先,教材选文的题材应考虑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熟悉的经验世界;要联系现实社会,逐渐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努力拓展儿童视野。比如有的教材以人与环境(自然、生态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己(人类、生命、自我、人格、人情、人生等)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就是很好的尝试,既贴近生活而又开阔视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选文应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追求体裁的丰富多样,多选形象、直观、感性色彩强的作品。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教材中儿童诗歌、童话、故事、寓言、科普科幻作品等应保持相当比例。再次,呈现方式力求儿童喜闻乐见。设计精美的插图,使图与文融为一体,不但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设计有趣的语文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以正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突现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专门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这个全新的课题,教材编写应该积极探索,为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具体方案。为此,教学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有利于综合性学习。比如人教社出版的教材中安排“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等练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如第四册《小鹿的玫瑰花》文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在《葡萄沟》之后,学习伙伴建议:“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还比如“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如第四册的“语文园地一”,引导学生发现人类发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这样编排,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获得学习的动力。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要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给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空间,是教材编写理念的深刻变化,也是避免教材繁琐化的重要途径。教材开放并有弹性,有利于学习的个性化和个别化,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促进教学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也有利于增强教材的适应性。教学内容要给教师留下灵活处理的空间,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换、补充、删减和调整;练习和活动设计要分出层次,有一定的选择性,既要有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高一层次要求,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自主活动设计的指导要引导学生自行组织活动,不应包办代替。只有减少束缚、大胆放手,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丰富多彩。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中国传统的语文教材《史籀篇》是中国小学语文教材的源头。主要供蒙童识字所用,大概是按意义间的关系编排而成,四字为句,二句一韵,以便学童习诵。《苍颉篇》是秦代蒙学识字读本,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范本。也是采用四言韵文形式,将3300个汉字,以意义相同、相近、相关、相类的方法编到一起,使字的认识和词的掌握融为一体,因而便于学童习诵和记忆。这种编排形式,影响着后世二千余年的识字教材的编写。西汉蒙学识字读本影响较大的有《凡将篇》和《急就篇》。目前《急就篇》尚存,共三十四章,单字1809字,多为常用字。用三字四字六字句,句式整齐而又不呆板,学童便于记忆。《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即所谓“三、百、千”。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步确立。读文选本为一般经书。韵文类教材主要是诗歌,代表是《神童诗》和《千家诗》。到了明清时期,千家诗广为流传,曾与“三、百、千”合称为“三、百、千、千”。散文类的阅读教材包括经书和故事。故事类教材较有代表性的是《小学日记切要故事》,里面收录了人们熟悉的二十四孝故事,有囊萤映雪、司马光砸缸、磨杵成针等。明清时代对作为基本识字读本的“三、百、千”先后都作了修订。识字以后开始读“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里面保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秦朝开始就逐步成为统治阶级进行封建思想教育的主要教材。其他较有影响的各类教材有《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19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正规化的国文教科书《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开辟了编写具有学科意义的语文教科书的新纪元。辛亥革命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正式规定“废止读经”,“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共和国新国文》。这一时期的小学国文教科书,较之传统教材,更注重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已经呈现出口语化的趋势。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展的国语运动,最终导致废止小学各年级用文言文编写的国文、修身、唱歌等教科书。此后,中小学其他各科教科书以及大学讲义逐渐全部使用白话文。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教学是语文教育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胡适认为这一改革把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20年。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逐步渗透的时期,我国正式采用了美国式的“六、三、三”学制,教科书的编写特别注意与儿童生活相适应,重视儿童学习的兴趣,内容及编排同儿童的心理相一致,同时内容重视实用性。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校初级用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叶圣陶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印书馆出版、沈百英等编写的《复兴小学国语教科书》。“语文”课程定名的含义 1904年1月13日,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小学必修课程设“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1920年1月12日训令全国各个国民学校先将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文言文)改为语体文。学校文言教科书分期作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改革。1949年,“语文”课程正式定名,意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叶圣陶在1964年2月1日《答滕万林》一信中回忆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1949年8月,叶圣陶亲自起草《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蒋仲仁起草《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两份草稿都旗帜鲜明地规定了从小学到中学
必须重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任务,并以此来确定学科主要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的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形式的学习,又要重视语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在学习语文形式,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思想、情感的熏陶,也就是“寓教于文”。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内容,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地说,它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研究能力等的融合。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表现为下述三个方面。(1)语文课程的工具功能(2)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3)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1)语文课程的工具功能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语文贯穿在人类一切交际活动之中,发挥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功能。了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功能,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各项工具性的目标,应该加以掌握。(2)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也是语文课程固有的功能,表现在如下方面:凭借教材培植学生的政治理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对中华民族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使学生养成根据社会公认的真、善、美标准来评价人物和事物的价值观念。语文课程发挥教育功能的特点是:文道统一,寓教于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3)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概括地说,就是培养六种能力,即: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建国以来我国语文界关于语文性质和任务认识发展演变的九个阶段1)1950 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2)1953 年:批评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缺点,但又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3)1956 年:比较全面地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提出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4)1958 年:片面强调语文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语文基础训练被“政治化”;5) 1963 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6) 1966-1976 年:彻底否定建国 17 年来的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7) 1978 :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注意加强基础,发展能力;8) 1986-1992 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降低难度,减轻负担;9) 20 世纪 90 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2001 年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其在工具性和人文性方面提出的新要求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③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⑤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⑥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⑧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⑨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⑩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具体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如下变化: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更加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
语文课程目标的实施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关系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五点:(1)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识字写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而且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2)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创造的“集中识字”、“读音识形与释义应用分步进行”、“读文与识字结合”、“识字与写字分开教学”等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3)建国后我国识字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其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听读识字、电脑识字等多项实验,各具特色。(4)广大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掌握识字工具,认识汉字学习规律等多种教学策略。(5)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定位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降低了拼读和默写方面的难度,使拼音教学更加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近年来开展的“汉语拼音整体直读教学”、“简化汉语拼音教学”、“化整为零教学拼音”等实验,对改革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识字策略。识字策略包括: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等。
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的策略指识字教学要在注意音、形、义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
正在阅读:
《成本会计》在线考试(主观题)答案06-03
如何编写男水晶模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可用于发改委立项及03-08
糖果工艺学的期末复习题(含答案)11-02
2012年龙岩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8-19
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基础08-10
第16章 含硫磷硅化合物06-06
电工203-04
2015届浙江省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03-12
数学问题出错的原因03-30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教学研究
- 电大
- 期末
- 语文
- 专用
- 小学
- 超级
- 考试
-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 高中生涯教育的内涵
-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 2022春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评估测试卷
- 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 操作系统概论第三章答案汇总
- 高中家长会学生代表优秀发言稿.docx
- 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工作总结doc
- 精品-2022博士论文致谢词范文
- 2014年深度剖析五大会计电算化专业热门专科学校每日一练(3月12日
- 最新版本Struts2.3.12+Spring3.2.2+Hibernate4.2
-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质量分析
-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历年真题及答案200204—201207
- 万科项目报批报建工作指引
- Introducing CAVASS a Computer Assisted Visualization and Ana
- 各个国家及国人的英文汇总
- 初二下册物理各章经典习题
- 温哥华时代广场套房酒店(Times Square Suites)
- 2012年中医药业务指导实施方案
- 土建工程质量员质检员考试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和页码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