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829信息管理综合考试考研强化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9-06 17: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829信息管理综合考试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829信息管理综合考试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0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829信息管理综合考试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0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829信息管理综合考试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27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829信息管理综合考试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36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829信息管理综合考试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 ————————————————————————————————————————

一、选择题

1. 域名解析可以有两种方式,分别是( )。

A.直接解析和间接解析 B.直接解析和递归解析 C.间接解析和反复解析 D.反复解析和递归解析 【答案】D

【解析】域名解析通常有两种方式:递归解析与反复解析。其中,递归解析的过程是: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而不是让该主机自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即替该主机继续查询)

己进行下一步的查询。而反复解析是: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的迭代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也址,要么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你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然后让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而不是替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

2. 不属于分组交换技术的是( )。

A.路由器暂存整个数据报文,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B.路由器以分组为数据传输单元,从而保证了较高的信道利用率 C.不同的分组可能经由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节点 D.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动态分配信道资源 【答案】A

【解析】分组交换技术是将一份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格式化信息单元-报文分组,每个分组经由路由器(或节点)存储/转发,到达目的节点;所以路由器在存储/转发过程中,保存的是分组而不是整个报文。分组交换有两种实现方式:数据报和虚电路;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因此,不同的分组可能经由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节点。与电路交换技术不同的是,分组交换通过分组在节点的存储/转发,实现信道资源的动态分配,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3. 在路由器互联的多个网络中,每个网络的( )。

A.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都必须相同 B.物理层协议必须相同,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 C.数据链路层协议必须相同,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 D.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都可以不同

【答案】D

【解析】路由器是在网络层上实现异构网络互连的设备,具有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转换功能,允许:不同的网络使用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

4. 带宽是对( )容量的度量。

A.快速信息通信 B.传送数据

C.在高频范围内传送的信号 D.上述所有的内容 【答案】B

【解析】带宽是对传送媒体容量的度量。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时间内可传输的数据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ertz(Hz)来表示。

5. 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是( )。

A.32、8 B.32、6 C.8、32 D.8,30 【答案】B

【解析】先将子网掩码写成二进制为

可见IP地址空间

(本来主机位是8位)拿出了5位来划分子网,所以一共可以划分32个子

,而主机位只有3位了,所以最大网(这里使用的是CIDR,所以全“0”、全“1”的子网不用去除)可分配的地址是

个(要去除全“0”、全“1”的地址)。

提醒:使用了CIDR技术,仅仅是全“0”、全“1”的子网号可以被使用,但是全“0”、全“1”的主机号还是不能被分配的。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CP建立在不可靠的分组投递服务上 B.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程序 C.TC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

D.TCP建立在可靠的分组投递服务上 【答案】A

【解析】注意该选项的提法。TCP是建立在网络层服务基础上的,而网络层的I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需要设置传输层。TCP就是传输层网络协议的代表。TCP自身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网络传输协议,其不是一个具体的程序。

7. OSI七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 【答案】C

【解析】传输层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更高层协议屏蔽下层的操作细节,它使得高层协议不用去操心如何获得所需级别的网络服务。传输层的目标是在源端机和目的端机之间提供性能可靠、价格合理的数据传输,而与当前实际使用的网络无关,任何用户进程或应用进程可以直接访问传输服务,而不必经过会话层和表示层。同时TCP提供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功能。

8. 设源站和目的站相距40km,而信号在传输媒体中的传输速率为200km/ms。若一个分组长度为4KB,而其发送时间等于信号的往返传播时延,数据的发送速率是( )。

A.81.92Mbps B.40.96Mbps C.163.84Mbps D.20.48Mbps 【答案】A

【解析】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一个分组从一个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信号在传输媒体中的单程时延=源目的站距离/媒体传输速率。发送时间=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由已知条件可知,在源站和目的站之间的单程传播时延为:

40km/200(km/ms)=0.2ms,

即往返传播时延为0.4ms。设发送lb的时间为Xs/b。

解得所求数据传输率为

9. 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固定最大长度的分组。与报文的交换方式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 )。

A.报文头 B.报文尾 C.路由 D.分组编号 【答案】D

【解析】报文交换方式的要求:在发送数据时,不管数据的长度是多少,都把它当作一个逻辑单元。分组交换的方式则不同,它限制数据的最大长度,发送节点将一个长报文分割成多个具有相同报文号和不同分组编号的分组,然后各分组可以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同一报文的不

由已知条件,发送时间等于信号的往返传播时延,

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当一个报文的所有分组全部到达目的节点时,将按分组编号重组以恢复原来的报文。

10.对路由器而言,下列哪一项功能是唯一的?( )

A.路由器捆绑了MAC地址和IP地址 B.路由器接收广播报文,并提供被请求的信息 C.路由器建立ARP表,描述所有与它们相连的网络 D.路由器对ARP请求做出应答 【答案】B

【解析】A项,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实质上是一种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它是基于IP地址工作的。

B项,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路由器接受广播报文,并提供被请求的信息。

C项和D项,ARP是将IP地址映射为MAC地址的广播协议,它是在本地网络内广播ARP请求,所有的本地主机接收ARP请求,并根据情况做出应答、更新本机保存的ARP表。

11.使用匿名FTP服务,用户登录时常常使用( )作为用户名。

A.anonymous B.主机的IP地址

C.自己的E-mail地址 D.自己的IP±也址 【答案】A

【解析】匿名FTP是这样一种机制,用户可通过它连接到远程主机上,并从其下载文件,而无需成为其注册用户。系统管理员建立了一个特殊的用户ID,名为anonymous,Internet上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该用户ID。

12.在如图所示表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it/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图 某分组交换网络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答案】C

【解析】“存储-转发”的概念:当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因为分组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故每个分组的数据部分为980B,所以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应该拆分为1000个分组进行传送,每一个分组1000B(加上了头部20B),所以一共需要传送1000000B的信息,而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it/s,即12.5MB/S,所以主机H1传送完所有数据需要的时间是

80ms时恰好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H1发出去,此时还没有被主机H2接收。由于题干已经说明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所以应该走一条最短的路径,才能使得时间最少,从图20-2中,才能到可以看出,直线走最短。此时最后一个分组需要经过再次存储-转发(不考虑传播时延)达主机H2,每次存储转发的时间为1000B/(12.5MB/s)=0.08ms,故两次存储转发需要0.16ms。

综上所述,总时间为:80ms+0.16ms=80.16ms。

二、综合题

13.试将以下的IPV6地址用零压缩方法写成简洁形式:

(1)(2)(3)(4)

【答案】零压缩,即一连串的零可以用一对冒号所取代,一个地址只能使用一次零压缩。此外,可将每个分组前导零位去除做简化表示,但每个分组必须至少保留一位数字。

(1)(2)(3)(4)

14.PPP协议的工作状态有哪几种?当用户要使用PPP协议和ISP建立连接进行通信需要建立哪几种连接?每一种连接解决什么问题?

【答案】(l)PPP协议的工作状态有:链路静止状态,链路建立状态,鉴别状态,网络层协议状态,链路打开状态和链路终止状态;

(2)使用PPP协议和ISP需建立的连接:链路静止、链路建立、鉴别、网络层协议、链路打开;

(3)链路静止时,在用户PC和ISP的路由器之间并不存在物理层的连接。

链路建立时,目的是建立链路层的LCP连接。鉴别时,只允许传送LCP协议的分组、鉴别协议的分组以及监测链路质量的分组。网络层协议时,PPP链路两端的网络控制协议NCP根据网络层的不同协议互相交换网络层特定的网络控制分组。链路打开时,链路的两个PPP端点可以彼此向对方发送分组。

15.RTCP协议使用在什么场合?RTCP使用的五种分组各有何主要特点?

【答案】(l)RTCP协议主要应用在服务质量的监视和反馈、媒体间的同步,以及多播组中成员的标志等。

(2)结束分组BYE表示关闭一个数据流;特定应用分组APP使应用程序能够定义新的分组类型;接收端报告分组RR用来使接收端周期性地向所有的点用多播方式进行报告;发送端报告分组SR用来使发送端周期性地向所有接收端用多播方式进行报告;远点描述分组SDES给出会话中参加者的描述。

16.综合服务IntServ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保证的服务和受控负载的服务有何区别?

【答案】(1)IntServ共由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①资源预留协议RSVP:IntServ的信令协议;

②接纳控制(Admission Control):用来决定是否同意对某一资源的请求;

③分类器(Classifier):用来将进入路由器的分组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将不同类别的分组放入特定的队列;

④调度器(Scheduler):根据服务质量要求决定分组发送的前后顺序。 (2)有保证的服务和受控负载的服务的区别:

,可保证一个分组在通过路由器时的排队时延有一个严①有保证的服务(Guaranteed Service)格的上限;

,可以使应用程序得到比通常的“尽最大努力”更②受控负载的服务(Ccmtrolled-load Service)

加可靠的服务。

17.假定要从已知的URL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的IP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试问:除HTTP外,还需要什么应用层协议和运输层协议?

【答案】假定要从已知的URL获得一个万维网文档,若该万维网的IP地址开始时并不知道,则除HTTP外,应用层还需要DNS协议,而运输层需要UDP协议(DNS使用)和TCP协议(HTTP使用)。

18.有两个CIDR地址块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案】先将地址转化为二进制表示,然后看前缀是否有重复的地方。

的前缀为:

11010000100

的前缀为:1101000010000010000101,它的前11位与

的,所以地址块包含了这一地址块。

19.因特网的域名结构是怎样的?它与目前的电话网的号码结构有何异同之处?

【答案】因特网的域名结构由标号序列组成,各标号之间用点隔开:

和是否有哪一个地址块包含了另一个地址?如果

的前缀是一致

…….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

各标号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域名。

电话号码分为国家号和结构分号(中国+86)、区号、本机号。 相同之处:都采用若干个分量表示,各个分量之间代表不同的级别;

不同之处:电话号码网中级别高的域名写在最左边,级别最低的域名写在最右边;而域名系统则相反。

20.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局域网采用广播通信方式而广域网不采用呢?

【答案】(1)①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的特点:

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此外它还具有共享传输信道、用户个数有限、传输速率高、近距离传输、误码率很低、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等特点。

②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控制规程来看,局域网的特点: a.底层协议简单。 b.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c.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2)广域网由更大的地理空间、更多的主机构成,若要将广播用于广域网,可能会导致网络无法运行。

①主机间发送数据时,将会独自占用通信链路,降低了网络的使用率;②主机A向主机B发送数据时,是向网络中所有的主机发送数据,当主机数目非常多时,将严重消耗主机的处理能力。同时也造成了数据的无效流动;③极易产生广播风暴,使网络无法运行。

而局域网采用广播通信是因为局域网中的机器都连接到同一条物理线路,即共享传输信号,主机将要发送的数据送到公用链路上,然后发送至所有主机,接收端通过地址对比,接收发往自己的数据,并丢弃其他数据。

21.一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的十六进制表示是:06320045001CE217。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还是从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UDP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

【答案】十六进制的06 32代表源端口,00 45代表目的端口,00 1C代表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E2 17代表检验和字段。因此源端口1586,目的端口69,UDP用户数据报总长度28字节,数据部分长度20字节。

由于目的端口号<1023,即目的端口是熟知端口,因此,该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的,熟知端口69对应的服务程序是TFTP。 22试计算工作在1200nm到1400nm之间以及工作在1400nm到1600nm之间的光波的频带宽度。.

假定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为

【答案】由公式

可得

1200nm和1400nm波长之间的带宽为

1400nm和1600nm波长之间的带宽为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829信息管理综合考试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专业课大纲及历年常考题型出题。 ————————————————————————————————————————

一、选择题

1. 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来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的大小是( )。

A.7KB B.8KB C.9KB D.16KB

【答案】C

【解析】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慢开始门限值减半后将变成8KB,发送窗口变为1KB。下面逐一列出各个RTT之后的拥塞窗口大小。

①开始重传:此时拥塞窗口为1KB;

②第一次RTT结束:执行慢开始算法,此时拥塞窗口为2KB; ③第二次RTT结束:执行慢开始算法,此时拥塞窗口为4KB; ④第三次RTT结束:执行慢开始算法,此时拥塞窗口为8KB;

⑤第四次RTT结束:由于第三次RTT结束的时候拥塞窗口的大小已经和慢开始门限值相等, 所以此时应该结束使用慢开始算法,转而使用拥塞避免算法,故此时拥塞窗口为8KB+1KB=9KB。

2 在数据通信中,当发送数据出现差错时,发送端无需进行数据重发的差错控制方法为 ( )。.

A.ARQ B.FEC

C.奇偶校验码 D.CRC 【答案】B

【解析】差错控制是在数字通信中利用编码方法对传输中产生的差错进行控制,以提高数字消息传输的准确性。(1)自动重发请求ARQ,一旦接收端发现差错,则设法请求对方重发;(2)前向纠错FEC,进行差错控制时,接收端不仅能够发现差错,而且知道出错码元的位置,从而自动进行纠正,发现错误无须通知发送方重发;(3)奇偶校验码和CRC检错码都不具备纠错的功能,属于ARQ编码。

3. 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答案】A

【解析】首先,考生需要知道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采用的是IP。这样就可以根据IP数据报的首部来判断网络层提供的是什么服务。

(1)无连接与有连接区分:该协议是否使用连接,只需看其首部有没有建立连接的字段。显然,IP数据报并没有像TCP报文一样,首部含有如SYN、FIN等建立连接的字段。故IP提供的是无连接的服务;

(2)不可靠与可靠区分:如果是可靠的,在分组首部中必须含有序号以及校验数据部分的校验和字段,而IP分组中都没有(IP数据报首部中的校验和字段仅仅校验首部,并不校验数据)。故IP提供的是不不可靠的服务;

(3)数据报与虚电路区分:IP分组中头部含有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并不是一个虚电路号,所以网络层采用的是数据报服务。

4. 在下面的TCP/IP协议命令中,( )可以被用来远程登陆到任何类型的主机。

A.FTP B.TELNET C.RLOGIN D.TFTP 【答案】B

【解析】TELNET是TCP/IP网络(例如Internet)的登录和仿真程序。它最初是由ARPANET开发的,但是现在主要用于Internet会话。它的基本功能是允许用户登录进入远程主机系统。最初它只是让用户的本地计算机与远程计算机连接从而成为远程主机的一个终端。在较新的版本中可以本地执行更多的处理,提供更好的响应,并且减少了通过链路发送到远程主机的信息数量。

5. 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的协议是( )。

A.PPP B.IP C.UDP D.TCP 【答案】B

【解析】A项:PPP在TCP/IP体系结构中属于网络接口层协议(在ISO/OSI体系结构中属于,所以PPP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协议)

B项:ICMP属于网络层协议,ICMP报文直接作为IP数据报的数据,然后再加上IP数据报的首部进行传送,所以IP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可能很多考生会有疑问,既然ICMP协议在网络层,那应该由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来提供服务才合理。其实不然,如图所示。

图 网际协议IP及其配套协议

ICMP属于网络层的上半层,所以由IP提供服务是合理的。而像网络层的下半层协议,如ARP,就不能说是由IP提供服务了,而应该是数据链路层的某个协议提供服务。

CD两项:UDP和TCP都属于传输层协议,在层次上应该在ICMP上面,为应用层提供服务。

6. 以太网的MAC协议提供的是( )。

A.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B.无连接可靠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服务 D.有连接可靠服务 【答案】A

【解析】有连接与无连接的判断:很明显MAC帧首部格式中只有目的MAC地址、源MAC,所以是无连接的。

是否可靠的判断:如果是可靠的,首部中必须含有序号以及校验数据部分的校验和字段,而MAC协议中都是没有的,所以可以判断这种服务是不可靠的。

7. 如果TCP来回路程时间RTT的当前值是30ms,随后应答分别在20、30ms和25ms到来,那么新的RTT估算值不正确的是( ),假定a=0.8。

A.28ms B.28.4ms C.27.72ms D.29ms 【答案】D

【解析】对于每一条连接,TCP都维持一个变量RTT,它是当前到达目的地的最佳估计值。当发送一个报文段的时候,启动计时器,查看应答要花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太长,就要重发报文段。如果应答在超时前返回,TCP就测量应答花了多长时间,比如说是M,然后用下列公式更新RTT值:

现在,所以,

即新的RTT估算值分别为28ms,28.4ms,27.72ms。

8. 在HDLC协议中,( )的功能是轮询和选择。

A.I帧 B.S帧 C.U帧 D.A和B 【答案】B

【解析】(1)信息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或数据,通常简称I帧; (2)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通常简称S帧;

(3)无编号帧因其控制字段中不包含编号N(S)和N(R)而得名,简称U帧。U帧用于提供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但是当要求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时,它有时也可以承载数据。

9. 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网络层的协议是网络层内部处理数据的规定 B.接口实现的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 C.在应用层与网络层之间的接口上交换的是包 D.上一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就是下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 【答案】D

【解析】根据数据传送单位的变化规则,上一层交给下层的数据,加上协议控制信息后变成协议数据单元,然后交给下一层,变成下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也就是为它紧相连的上一层提供服务。

10.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网络说法错误的是( )。

A.主干网络一般是分布式的,具有分布式网络的特点 B.本地接入网一般是集中式的,具有集中式网络的特点 C.广播式网络工作在网络层

D.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答案】C

【解析】广播式网络是属于共享广播信道,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所以不需网络层。

11.为了避免传输中帧的丢失,数据链路层采用了( )方法。

A.发送帧编号 B.循环冗余码 C.海明码

D.计时器超时重发 【答案】D

【解析】A项,为了保证发送方不会接收到重复帧,需要对每个发送帧进行编号。B项,循环冗余码用于差错检测。C项,海明码用于差错控制。D项,为了防止帧在传输过程中丢失,在可靠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发送方缓存发送的每个帧,并为它设定一个计时器,当计时器到期而该帧的确认帧仍然没有到时,发送方将重发该帧。

1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

A.客户机 B.服务器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案】D

【解析】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协议组成。客户机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各种服务,而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软件。数据库用于数据管理并不是计算机网络必备的。

二、综合题

13.试述资源预留协议RSVP的工作原理。

【答案】资源预留协议RSVP的工作原理:

RSVP从含有“业务类别(TSpec)”信息的发送端发送一个路径信息给目的地址。

每一个支持RSVP的路由器沿着下行路由建立一个“路径状态表”,其中包括路径信息里先前的源地址。为了获得资源预留,接收端发送一个上行的RESV(预留请求)消息。RESV消息里有“请求类别(Rspec)”,表明所要求的综合服务类型,还有一个“过滤器类别”,表征正在为分组预留资源。路由器是靠“流的描述符”来识别每一个预留资源的。“流的描述符”即把RSpec和过滤器类别合起来。

当每个支持RSVP的路由器沿着上行路径接收RESV的消息时,它采用输入控制过程证实请求,并且配置所需的资源。若请求得不到满足,路由器向接收端返回一个错误消息。若消息被接受,路由器就发送上行RESV到下一个路由器。当最后一个路由器接收RESV,同时接受请求的时候,它再发送一个证实消息给接收端。当发送端或接收端结束了一个RSVP会话时,则断开连接。

14.简述TCP协议如何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

【答案】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的过程如图:

(1)B的TCP服务器进程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准备接收客户进程的连接请求。然后服务器就处于LISTEN(监听)状态,等待客户的连接请求,如有,即作出回应;

(2)A的TCP客户进程首先创建传输控制模块TCB,然后向B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这时TCP客户进程进入SYN-SENT首部中的同步位SYN=1,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号SEQ=X。这时,(同

步已发送)状态;

(3)B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建立连接,则向A发送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应把SYN位和ACK位都置1,确认号是ACK=X+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Y。这时TCP服务器进程进入SYN-RCVD(同步收到)状态。

(4)TCP客户进程收到B的确认后,还要向B给出确认。确认报文段的ACK置1,确认号ACK=Y+1,而自己的序号SEQ=X+1。这时TCP已建立连接,A进入ESTABLISHED(已建立连接)状态。当B收到A的确认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

图 TCP三次握手示意图

15.试比较IEEE802.3和IEEE802.11局域网,找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答案】IEEE802.3和IEEE802.11局域网的主要区别: (1)802.11米用的是碰撞避免而802.3采用的是碰撞检测。

(2)由于无线信道相对较高的误比特率,因此,802.11使用链路层确认/重传(ARQ)机制,而802.3以太网采用的是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

16.主机H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Internet,IP地址为192.168.0.8,服务器S的IP

地址为

, 主机H与S使用TCP通信时在主机H上捕获的其中5个IP分组见如表1所示。

表1 在主机H上捕获的IP分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17中的IP分组中,哪几个是由主机H发送的?哪几个完成了TCP连接建立过程?哪几个在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

(2)根据表1中的IP分组,分析主机S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字节数是多少?

(3)若表1中的某个IP分组在主机S发出的前40B见表4-8,则该IP分组到达主机H时经历了多少个路由器?

表2 主机S发出的IP分组

IP分组头和TCP段头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IP分组头部

图2 TCP段头结构

【答案】(1)三个小问的解题思路。

第一小问的解题思路:数据由H发送,说明此IP数据报的源IP地址肯定是主机H的IP地址,主机H的IP地址为192.168.0.8,转换成十六进制为COA80008。

从图1可以看出,IP分组的源地址是在IP分组头结构的第138 168,现在需要做的是:对照表4-8,看看哪个分组的第138 168恰好为COA80008。对照表,可以看出分组1、3、4的第138 168恰好为C0A80008。所以1、3、4号分组是由主机H发送的。

第二小问的解题思路:要想看出哪几个分组完成了TCP连接,首先考生需要非常清楚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详细过程。首先,第一次握手ACK必须为0(—般不写出)而根据图4-17ACK位于第148的第4位,所示的结构可以看出,而5个分组中第148的第4位只有分组1为0,其余分组均为1,所以第一次握手的分组必须为分组1。而分组1的32位序号为846B41C5,所以下一个分组的确认号必须为846B41C6,并且SYN字段要为1,只有分组2满足。而分组3的序号必须为846B41C6,确认序号必须为分组2的序号加1,即E0599FF0,而现在分组3和分组4都满足。但是,肯定是先建立连接,再发送数据。所以只能选择分组3为TCP连接建立的第3次握手,故分组1、2、3完成了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第三小问的解题思路:需要填充的IP分组,表明该分组加上188的MAC帧首部还达不到最短帧长648。所以接下来就需要分别判断这5个分组的长度。

从图1可以看出,第38和第48代表IP分组的总长度。5个IP分组的总长度分别是:0030、0030、0028、0038、0028,转换成十进制分别为48、48、40、56、40。所以可以看出第3个和第5个IP分组在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需要填充;

(2)由于到第三个报文为止,TCP连接已经建立好。从第3个分组封装的TCP段可知,发ACK为846B41D6H,所以送应用层数据初始序号为846B41C6H,由5号分组封装的TCP段可知,主机S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的字节数为846B41D6H-846B41C6H=10H=16B。

(3)由于主机S发出的IP分组的标识=6811H,而表4-8中的第5个分组的标识也为6811H,TTL字段在IP分组头部的第9所以该分组所对应的是表1中的第5个分组。从图4-16可以看出,个字节,所以可得主机S发出的IP分组的TTL=40H=64,而第5个分组的TTL=31H=49,64-49=15,所以IP分组到达主机H时经过了15个路由器。

17.(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2)—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3)—A类网络和一B类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bit和8bit的1,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5)—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C2.2E14.81,试将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地址?

(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答案】(1)可以代表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默认值;也能表示A类和B类地址的掩码,即主机号由最后8位决定,路由器寻找网络由前24位决定;

(2)255.255.255.248化成二进制序列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000,根据掩码的定义,后三位是主机号,一共可以表示8个主机号,除掉全0和全1的两个,该网络能够接6个主机;

(3)子网掩码都是255.255.255.0,但是对应的子网的数目不同,前者为

12位,所以每个子网的主机数最多为:

后者为

(4)255.255.240.0,对应的二进制序列为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可知主机号有(5)该子网掩码为有效的子网掩码,但不推荐这样使用; (6)用点分十进制表示:194.47.20.129,为C类地址;

(7)有实际意义,对于小网络可进一步简化路由表,提高网络利用率。

18.设TCP的ssthresh的初始值为8(单位为报文段)。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网络发生了超时,TCP使用慢开始和拥塞避免。试分别求出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各拥塞窗口大小。你能说明拥塞窗口每一次变化的原因吗?

【答案】拥塞窗口大小依次为1、2、4、8、9、10、11、12、1、2、4、6、7、8、9。如图所示。

1、2、4、8执行的是慢开始算法,所以是按着指数规律递增,当拥塞窗口是8时,达到了ssthresh初始值,所以开始执行拥塞避免“加法增大”,当拥塞窗口达到12时,开始执行“乘法减小”采取慢开始的算法。当传输次数达到11次的时候,拥塞窗口达到了新的ssthresh值6,所以又开始执行“加法增大”。

图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情况

19.什么是Kam算法?在TCP的重传机制中,若不采用Kam算法,而是在收到确认时都认为是对重传报文段的确认,那么由此得出的往返时延样本和重传时间都会偏少。试问:重传时间最后会减少到什么程度?

【答案】Kam算法:在计算加权平均这样得出的加权平均

设新往返时延样本Ti,则有

时,只要报文段重传了,就不采用其往返时延样本,

和RTO就较为准确。

在统计意义上,重传时间最后会减小到使用Kam算法的

20.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答案】这个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这是因为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一下首部检验和(一些字段,如生存时间、标志、片偏移等都可能发生变化)。不检验数据部分的好处是可减少计算的工作量,从而提高分组转发的效率,降低传输过程中的延迟。坏处在于数据部分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早发现,如果数据部分出现差错,则只有到达目的主机时才能发现,如果数据部分出错过多,导致很多数据都要重传从而降低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21.网络允许的最大报文段长度为128字节,序号用8bit表示,报文段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为30秒,试求每一条TCP连接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

【答案】具有相同编号的TCP报文段不应该同时在网络中传输,必须保证,当序列号循环回来重复使用的时候,具有相同序列号的TCP报文段已经从网络中消失。现在存活时间是30s,那么在30s的时间内发送的TCP报文段的数目不能多于255个。这样

所以

每条TCP连接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是8.704kb/s。

22.为什么需要进行报文鉴别,鉴别和保密、授权有什么不同,报文鉴别和实体鉴别有什么区别?

【答案】使用报文鉴别是为了对付主动攻击中的篡改和伪造。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但却需要数字签名,以便让报文的接收者能够鉴别报文的真伪,然而对很长的报文进行数字签名会使计算机增加很大的负担,当我们传送不需要加密的报文时,应当使用比较简单的报文鉴别。

鉴别是要验证通信的对方的确是自己所要通信的对象,而不是其他的冒充者。而保密是指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即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授权涉及的问题是所进行的过程是否被允许。

报文鉴别是对每一个收到的报文都要鉴别报文的发送者,而实体鉴别是在系统接入的全部持续时间内对和自己通信的对方实体只需要验证一次,实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进程(客户或服务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zc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