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10-09 07: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

调查报告

摘要: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区农牧业经济发展在全国仍处在落后状态,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凸显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特结合此次主题社会实践服务过程中获取的相关资料数据对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一、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二、农牧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三、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效解决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上述问题的对策有如下四个方面:一、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二、突出特色,优化区域结构;三、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四、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我区一直注重第一产业的发展,把转变农牧区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惠及250万农牧民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我们坚信,在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全区人民团结奋斗,走科学发展之路,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大成就。 一、前言及研究区域

西藏农业有悠久的历史,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当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培育了种类繁多的作物品种。据统计,西藏作物有30多个品种。西藏大部分地区光照强,白昼温度 相对高、降水最集中的季节又多为植物旺盛生长的季节。西藏地区光、温、水同季,配合协调,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

挥,为高产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且西藏自治区拥有宜农耕地达680. 57万亩。这些天然因素为新时期加快我区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区农牧业经济发展在全国仍处在落后状态,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在西藏农牧学院“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2011年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160余名社会实践队员分成七个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深入林芝地区朗县、林芝县和山南地区扎囊县等开展了一系列社会调研,努力在基层中得锻炼、长才干,并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掌握了关于农牧区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的大量宝贵资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进度。在我区,农业经济占有很大比重,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区有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凸显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特结合此次主题社会实践服务过程中获取的相关资料数据对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及具体意见。 二、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共同努力,西藏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党和国家一直对西藏发展予以政策扶持及资金倾斜,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亦高度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口号,使得我区农业经济发

展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内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我区农牧业经济发展在全国仍处在落后状态,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与内地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逐渐降低,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西藏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牧区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80%以上。农牧业经济发展对于我区能不能真正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得广大农牧民群众切实致富增收、过上好日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利用广大社会实践队员采集的资料数据,对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区地县乡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功能不够健全,不能很好满足农牧业生产的需要,因缺乏基本设备和交通不便,难以对基层和边远地区开展有效的技术服务。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地方科技推广体系难以真正起到作用,因为人员缺乏、交通不便等原因,农牧民群众难以得到有效的科技援助,科研和推广严重脱节,科研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如,林芝地区朗县许多农牧民群众不具备基本的科学耕作知识,长期种植青稞作物,导致土地贫瘠、缺乏营养、虫害严重,而采用轮作不仅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能,而且能非常有效地抑制病虫杂种;面对有限的耕地,采用套种或间种的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而许多农牧民群众只是简单的种植单一作物;朗县由于独特的气

候条件,可以种植多种水果、干果类经济林木,农牧民均在房前屋后大量种植,却因为没有受到相关技术指导,导致果树有人种无人管,产量较低、品质易受到影响。例如,把核桃植于阴坡,导致积温不够、果实无法成熟。

二、农牧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性结构雷同,区域特色发挥不明显,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低;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探索阶段,规模偏小、带动作用有限,缺乏“龙头企业”,多种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区很多县市区已经认识到发展特色农业、走产业化之路,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1、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偏小。以朗县郎敦红辣椒专业合作社为例。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朗县朗敦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年生产量仅3000公斤左右,受生产规模所限,企业的档次与竞争力不可能取得太大的突破,不利于企业品牌效应的形成,对于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2、发展不平衡,有的发展较快,势头良好,有的则停滞不前,甚至处于无开发利用状态,亮点不多。如朗县农业产业化着力点多、发展潜力大,如核桃、苹果、葡萄等水果的产量十分可观,且由于西藏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了朗县水果具有独特的口感,干果类香脆,水果类酸甜,维生素含量丰富,地域特色明显,这些都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价值。但是,朗县目前对于这些资源的产业化利用仍属于空白,

着实让人惋惜。3、政策导向不明显、区域性结构雷同。许多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不愿意做长远投资,不重视产业化链的建设,只对一些见效快、易上马的项目趋之若鹜,而忽视了自己的区域特色优势,简直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如藏鸡养殖在很多地方近乎泛滥,却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经济体系,在销售、运输等环节出现了难题。

三、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牧区市场流通渠道狭窄,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信息体系尚未形成,给农畜产品的销售带来严重的“瓶颈”制约。社会性的中介服务组织举步维艰。且农牧区经济基本处于相对独立和自给自足阶段,与城市缺乏有效的对接和交流。一方面农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另一方面城市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和拉动能力也很弱,农畜产品商品率低,农牧民群众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这一现象易导致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农牧区隐性撂荒现象严重,隐形撂荒突出表现为减少生产投入、降低复种指数、不求致富但求自足等粗放耕作现象抬头。 三、有效解决我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十二五规划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政策保障。《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推进“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以推进农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虽然我区农牧区经济发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为特殊的区情限制,也遇到了许多发展瓶颈,但是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发展条件。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紧扣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z9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