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文化与创新

更新时间:2024-04-20 21: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城市管理文化与创新

姚震

城市管理文化是一般文化在城市管理领域的表现,它是管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合,是一个以一定规律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是巨大影响和作用于城市发展的无形要素。城市管理文化是长时期城市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积淀,是通古合今、中西合璧的管理知识结晶。城市管理创新依赖城市管理文化的创新。城市管理文化创新是一个十分艰巨漫长的研究和探索过程。

一、城市管理文化的定位 (一)城市管理文化的内涵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所以,将文化解释为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生产力和社会结构为基础反映出来的又反作用于一定生产力和社会结构的社会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是恰当的。

城市管理文化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背景下,城市政府在长期管理城市事务过程中,吸取传

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管理思想和策略,所构建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动规范;它潜移默化地为城市公众所接受,是管理城市事务中的社会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综合反映。可见,城市管理文化是一般文化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升华,其实质是城市管理人员世界观、方法论的体系。优秀的城市政府管理文化有如下几个特点:

1.民族性。由于文化根植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必然受一定的社会、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如,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德国式管理各有其独特的方式,它们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这也是我们研究跨文化管理的原因。

2.连续性。城市政府管理文化像一般文化一样,与该政府组织的长期发展历史有密切联系,即具有历史继承性。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创新,有改变,但总带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的特征。它的发展特点不是一个口号,几场报告,几项形象工程所能概括和截断,它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

3.开放性。城市政府管理文化比较其他政府层次的管理文化,更具有其开放性。这是由于现代城市是比国家更开放的区域,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还是本国的、外国的,只要是先进的管理思想,都会在城市管理中首先体现出来。

4.和谐性。现代城市政府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和行动规范,大都融于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认可中,为城市居民所心甘情愿的接受。否则,市民将会通过市民代表积极地以各种方式方法

影响城市政府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和行动规范,使城市政府的管理文化适应于管理城市事务的需要。

5.创新性。城市政府管理文化的创新性较之其他管理文化表现得十分突出。城市本身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的汇合口,而城市政府是纳百种思想于一身的管理组织,它的管理思想比中央政府要灵活的多,比企业要广泛的多,时时会遇到各种冲击和变革的要求,因此创新的机遇大、压力大、成功率大。

(二)城市管理文化的外延

文化一般分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为了强调和突出重点,也有加上制度文化、生态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道德文化等提法的。我们这里结合管理谈以下四个方面的文化表现:

一是管理物质文化。它反映出管理者的理念、业务素质、人文修养以及对城市的了解程度,表现为城市政府自身物质文化和城市建设物质成果的文化品位。如市政府办公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地方特色等,都是城市政府管理物质文化的体现。在封建社会,政府衙门森严莫测,极显尊荣,表现为一种统治文化;我们一些城市的?首长工程?、?政绩工程?乃铺张浪费文化之承袭;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市政府从市中心繁华地方迁出是管理物质文化的一大进步。

二是管理行为文化。它表现为管理者凝结着自身文化特色

的行为过程的总和,包括管理者的各项活动、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特征等现象。具体可以有三层含义:(1)城市政府管理者的个人行为文化。城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城市领导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城市政府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特色,如果管理者意识上唯利是图,就会行为腐败,违法乱纪,言行不一致,将使人们对其失去信心,给政府形象带来严重损害。(2)城市政府内部及与本市内各单位之间关系行为文化。处理这种关系,对政府部门之间来说,应是科学分工、积极合作、互通信息,克服踢皮球、推诿责任等不良思想和行为;对政府与企业、社会团体的关系来说,应重视管理法制化、调控宏观化、指导战略化的思想,克服不分巨细,事必躬亲的集权思想。(3)城市政府与区域中其他城市政府的关系的行为文化。现代市场经济是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城市政府要使本市在同其他城市的竞争中共同发展,就要在竞争中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优势互补,克服画地为牢、?自扫门前雪?的陈腐观念,根据经济区的自然发展规律,与其他城市联合规划区域发展。从而塑造整体品牌,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发展的合力。如山东的蒙阴、平邑、费县共同推出蒙山,青、烟、威共同塑造黄金海岸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管理制度文化。这是城市政府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对管理者自身及其所管理对象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和激励的文化,主要有两个层次:(1)组织制度文化,体现在一个城市倾向于

如何组成政府和何种组织形式以及组织内何种关系和组织如何发展的观念。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城市政府组织的有效性,和其能否进行有效的管理。(2)管理制度文化,体现在城市政府倾向于制定何种目标和政策以及如何实施和检查的观念。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城市政府管理的决策制度、调控制度、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其是否能够高效地运行。如重大项目的咨询制度、听证会制度等,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制度形式。城市管理是否完善这些制度,和是否真正实施,反映了城市政府的管理制度文化的良莠。对制度的民主性、权威性、时效性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的制度文化色彩。我国城市政府的管理制度文化,对制度的民主性、权威性和时效性一般是认同的。但也有流于形式的。如对广泛征求专家、学者、企业、社会团体、普通市民的意见,流于形式;对特殊人物?犯规?的制裁流于形式;对调整、改革不适应发展的旧制度流于形式;等等,这实际上就是存在着滞后的管理制度文化。因此,我国城市政府存在着一个对旧的文化观念的更新的重要任务。

四是管理精神文化。这是城市政府在管理城市事务中长期形成的精神成果,主要体现在城市政府精神、城市政府价值观和管理哲学等方面。城市政府精神是全体城市管理者基本上共同认可、彼此共鸣的主导意识和思想境界,是城市政府价值观和管理哲学的高度概括,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形式表述出来。如香港提出锲而不舍、善于应变的精神;上海提

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数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观念等等。虽然政府的管理精神并不同于城市精神,但政府精神至少应体现城市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政府精神是全体城市管理者或多数成员共同拥有、普遍掌握的理念,只有当一种精神成为政府内部的一种群体意识时,才可认作是政府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城市政府价值观。从哲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判断。城市作为一种管理对象,不同的管理者对它的?有用性?(管理意义)的判断是不同的。如有的管理者认为,管理者的价值在于为了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有的管理者认为,管理者的价值在于多建一些形象工程,借此名垂千古;还有些管理者认为,当官就应为多自己捞点财富等等,可分别称之为?为民价值观?、?为名价值观?、?为利价值观?等等。价值观不同,决定了城市政府精神文化的千差万别。

由此可见,精神文化处于管理文化的核心地位。制度的制定,行为的产生,物质的创造,都是在人的一定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如果没有尊重客观规律,没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表现在管理行为上,必然是?自扫门前雪?,当官为自己,腐败行为会越来越严重,也决不会有民主法制、市民参政这样一些人性化管理制度,违背自然规律的建设也还会继续存在。因此,城市政府管理者对城市管理意义的终极判断及价值观占据着城市政府管理文化的主导地位。而制度文化和行为

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当管理者认为某种理念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某个典型或开展某种活动来传播,进而如能形成一种制度,则会对这种理念的传播起到保证作用。精神层面的东西,通过一定的制度会更好地制约行为,并最终通过行为制约物质建设。

(三)城市管理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优秀的城市政府管理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导向与保障。优秀的城市政府管理文化一经形成,城市政府的管理活动便可望沿着这一特定的?轨道?自动地进行,对最有效地选择最佳的管理方向和方法起保障作用,城市政府乃至整个城市将因此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2)控制与调节。城市政府管理文化的控制与调节作用通常表现为:一是初级的控制与调节,通过一系列强制性制度控制与调节人们的行为;二是高级的控制与调节,通过某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3)胚胎与摇篮。优秀的政府管理文化是政治开明的管理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不断孕育,并被顺利实施;等级观念淡化,摩擦减少,新生的管理力量顺利成长壮大。

(4)激励与约束。优秀的政府管理文化一经形成,对管

1李启明:《现代企业管理》,1版,19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

理者会出现一种感召力、激励力和教育力。这其中有柔性的,如思想的、舆论的、道德的;也有刚性的,如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党纪国法等,这种刚柔相济,软硬结合,会形成一种巨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政府管理正常有效地进行。

(5)吸引与辐射。优秀的政府管理文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对内表现为强大的内聚力,体现在共同的目标、信念、价值、利益和追求上,形成团结、进取、协作与和谐;对外,政府以廉洁务实的形象,不但吸引着本地人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也深深地吸引着外地人加入到城市建设中来;同时,优秀的政府管理文化还有巨大的辐射力,影响和改变着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精神境界,推动着区域的发展。

二、城市管理文化创新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有竞争,城市之间同样存在竞争。有竞争,就需要创新,唯有创新,方能在竞争中取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一个永恒的法则,创新是一个取胜之道的永恒主题。

(一)创新是搞好城市管理的活的灵魂

首先,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原理来看,管理思想属于上层建筑。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城市管理者必然要使

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渗透到管理过程中,并通过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政治、法律制度、政权等设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但是,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变动不居地、能动地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要跟得上,不能滞后,即使是慢半拍,也会影响和阻碍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顺利发展。而这种?适应?过程,实质就是一种观念?创新?过程。以我国?公有制?观念的思想发展为例。可以理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应是纯而又纯的全民所有制。通过改革开放,十四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应是?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闭幕不久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可见,我们对公有制的认识实现了创新。正是这种创新,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再如,在分配问题上,既要考虑劳动要素的作用,也要考虑资本、科技等非劳动要素的作用;在生产领域,不仅要调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而且要调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所有社会阶层的积极性;在社会经济成份上,不仅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而且要发挥包括个体、私营、外资等在内的各种经济成分的重要作用等等。 所有这一切创新意识在城市管理中都起着十分

2

重要的作用。今后的任务,是必须就每个城市具体发展的阶段性条件调整、发展和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意识。

其次,作为科学范畴的管理同其它科学一样具有日新月异的属性。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性的管理活动也随之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企业的发展一般有两个?轮子?:一是生产技术,二是组织技术,即管理。城市发展也可以这么认为,它决定于两个?轮子?的同步运转,而城市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城市产业的组织水平,即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迫切要求城市管理组织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和科学化。?未来的城市管理学应大大发展现有理论,创造出完全适合城市特点的科学体系,而不给人以‘两可’和‘待商’的感觉,使人容易接受和运用自如。?这一过程,正是创新的过程。

再次,作为文化范畴的管理,同其他人文概念一样,它必须以人为中心,随着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这种演变和前进过程也是一种创新过程。例如,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环境卫生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这方面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也必须提高和创新。总之,创新是一切城市管理工作的灵魂。城市发展的快慢,决定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的成败则决定于城市管

2 陈文通:《为什么说不能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载《人民日报》, 2003

-01-28(1) 。 3 饶会林:《城市经济学》,1版,747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理创新的优良可劣。

(三)推陈出新城市管理文化

应该强调,城市管理创新的优良可劣又决定于城市管理创新意识的有无和良莠。而社会领域的?创新?与自然科学技术上的?创造发明?有不同特点,它不完全是?崭新?的概念,而是一个?新质?的渐进积累过程,也是一个通过顽强学习和自省,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具体说,应做好以下几点:

(1)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成功经验是管理者的财富,失败教训是?反面教材?,同样是财富。我们往往只重视成功经验的炫耀,缺乏总结提高的功夫。出了问题,往往用?交学费?来搪塞和自慰,更缺乏与?学费?相称的学习成绩的收获,这些都是创新的障碍。而我国2003年春季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教训和经验,却使我们一些相关城市政府变得聪明起来,汲取教训较快,总结经验较好,促进了我国卫生防疫体系的制度建设和管理的加强,填补了我们过去在这方面的一系列?管理空白?。

(2)通古合今,继承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管理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在今天看来,仍有大量的积极成分可以借鉴。著名汉语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在解释孔子的?温故知新?的道理时,曾补充道:?温故而不知新,其病也庸;不温故而欲知新,其病也妄。?就是说,倘若城市管理者只会?温故?而不会?知新?,是?庸才?;倘若城市管理者不愿意

?温故?而只想?知新?,是?狂妄之徒?。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这两种人:不读书、不看报,全靠?拍脑袋?出?新招?,以为自己聪明,这是一种人;也读书,也看报,也能背诵领导批示,但就是只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规、亦步亦趋,不越雷池一步,丝毫没有开拓进取精神,这是另一种人。

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精粹实际是很丰富的。如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儒家的?施仁政?思想,因为时代不同了,不可以照搬,但是其中蕴涵的深邃哲理至今仍熠熠有光泽。如果不是我们党的领导人先后提出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法治与德治?并提等思想,恐怕上述道家、儒家的原汁原味的精辟理论至今会被一部分人贴上?封建文化?的标签,束之高阁,不闻不问,而快乐地从事自己想当然的?最佳?管理。其结果可以预见,除了产生一些矫揉造作的自诩的什么名堂外,是不会有什么有价值的管理创新贡献于城市社会的。

(3)中西合璧,吸收国外优秀管理文化。

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自产业革命之后,伴随着新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管理的创新思想,形成了灿烂的管理文化。如科学管理思想、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理论,由这些理论所体现的敢于冒险,富于创新的精神,充分重视个人价值的观念,以及学习理论和团队精神等管理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现在也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创新精神?,、

?团队精神?等文化思想。然而,对于?等级?观念影响甚深的中国农耕文化来说,新观念的融入何其困难,官本位的潜意识,严重阻碍了?以人为本?,?创新精神?的传播和普及,现实的小农思想意识成为?团队精神?必须想办法跨越的一道屏障。

西方人的民主制度实行的比较早些,政府决策早已形成了规制型决策机制,对于形成管理的创新思想有重要的影响。而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形成了?君权神授?、?青天包公?等人治思想,从而形成?高度集中?、?官本位?等的管理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民间俗语:?不怕官,就怕管?,是老百姓对中国传统人治思想反应的生动写照。

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西方国家政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公众公开所了解的所有信息,这实际上反映了政府对公众的一种?诚实?程度。尤其是非常时期,政府信息具有绝对权威性,人们一旦了解了事实的真相,也就减少了由胡乱猜测而引发的恐慌。公开事实真相,可能暂时会对政府形象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但时间长了,人们会感觉到这是一个真实的政府,一个诚实的政府,从而增加对政府的信任和拥护;相反,掩盖事实真相,习惯报喜不报忧,长此以往,人们会感觉到这是一个不诚实的政府,这将会更严重的影响政府形象。

总之,吸收国外特别是西方优秀管理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①周汉华:《寻找政府职能的边界》,载《经济观察报》,2003—04—28(B2)。

4

要把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文化与我国管理文化的优秀思想结合起来,推进我国城市管理的创新。

3.城市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

就我国城市管理的当前情况看,我们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仅供参考:

(1)如何处理情、理、法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法制不健全,一些干部头脑里法治意识薄弱,所以经常强调?以法治国?的重要性是必要的。但是,无论治国、治城都不是简单地冷冰冰板起面孔?按法律条文办事?就能成功的。法理和情理,法治和德治总是相辅相成的。

情,即感情。城市政府在管理城市过程中,对被管理者要有感情,应以情感人。没有感情,很难产生信任。我们党曾经与百姓同甘共苦,很有感情,因而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党和群众的关系相对疏远、淡漠了。走向民心其实路很近,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只要真正领悟到自己是被老百姓养活着,自己花的钱是纳税人的钱,心怀爱民之心,真正为民办事,感情自然来。

理,即道理。城市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讲明为什么要这样管理。这?理?,首先要正确,所谓无理取闹,就是没有理,还硬说自己有理。老百姓不能无理取闹,城市管理者也不可以无理压人,否则,老百姓无处说理,整个社会也就不会存在?有理?;其次,就是要以?理?服人,通常情况下,?正理?是较

易服人的。但有时?正理?也不一定被人理解,这时管理者仍不应强迫命令,应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寓情于理,只要工作做到了家,?理?终会被人理解。

法,即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在中国古代,也确实产生过依法治国的思想,可惜的是,没有形成主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往往推崇?人治?,而忽略?法治?,然而现代社会恰恰应是法制社会,离开?法治?,仅仅依靠?人治?,有时会寸步难行。依法办事,既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又是维护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

总之,对情、理、法的正确态度,应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情、理、法的结合也就是感人、服人、治人的结合。治人而人不服非真治,是治之下乘;治人而人服之,是治之中乘;治人而人感之,是治之上乘。如何由管理下乘步入管理上乘,这是一个创新过程。

(2)如何革除官场腐败。

中国几千年的兴衰史表明,尽管各朝各代开始总是励精图治,而最后走向衰落乃至被人们推翻大都是由于腐败。官场腐败就像长在一个人身上的毒瘤,若不彻底切除,就会危及生命。而要将其切除,确是一个非常痛苦又极其艰难的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一些西方国家的总统、总理、国会议员、地方法官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混合物?──既有?伟大的德行?,也有?最肮脏的丑

行?。

针对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种种理论和实践的解决办法:如?高薪养廉?之说,?严惩严办?之说,?加强教育?的建议等等。各种方法都试过了,效果如何呢?作为老百姓,往往只好寄希望于?清官?政治。而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清官?在位,办几件大案,抓几个腐败官员,能起到一时的廉政作用。可是一旦?清官?离位,清官的廉政作用即不复存在。因此,有人认为治理腐败从根本上要靠管理观念更新,不断地促进制度创新,使制度规范一方面能够自动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另一方面能够在严格的监督下得到全面的实施,以保证彻底切除?腐败?这个毒瘤。所有这些理想和理论均有待进一步的社会实践和实验来回答,创新任务可能比预想的要艰苦和漫长。

(3)如何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这个问题与反腐败有直接关系,因此,实际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那些标榜自由、民主的发达国家实际也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十六大报告中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推动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思想武器。主要是如下几方面: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护人权;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根据新形势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加强思想宣传,坚持依法执政。党委在各级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公众的外部监督作用,使行政管理职能规范有效;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臵、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只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使用的监督,等等。

上述各方面是我国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在城市政府实践中具体贯彻实现,取得突破性实效性成就,对城市政府的管理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的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

(4)?不拘一格选人才?,推进城市管理创新。 合理的制度建立之后,人才素质就是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的决定因素。因此,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城市管理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大批善于治理城市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城市发展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这里,要认真领会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管理人员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城市管理人才一定是非常熟悉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了解城市中的各种问题并深谙其解决之道,并时时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管理者。

?不拘一格选人才?。一方面,要按照能级原理来使用城市管理人员,即按照管理人员的能力大小将其安排在足以发挥特长的管理岗位上,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

要从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其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切实执行奖惩严明、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制度,使城市管理人员能够迅速的成长起来。

当然,高素质的城市管理人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从根本上说,依赖于全面系统的教育。而在我国,培养各类人才的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都有,唯独缺乏培养?通才型?城市人才的基地(无论是大学或培训班)。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其中,更具战略意义的根本性的呼唤应是,培养城市管理人才的基地(城市大学、城市专科学校、城市职业学校)不拘一格的?降?与?选?的成功。这可能是城市管理文化创新的最后的也是根本性的任务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z5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