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04-15 18: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保护及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0年5月19日

项目名称: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委托单位: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

编制单位: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顾问:王綦正罗菊春

项目负责人:邓晓梅朱平

项目参加人员:吴亚平杨赞冉圣宏袁光钰吴建华李培军江春波李小冬梁伟贤王爱华甄怀攀沈彦皓项目审核人:戴德慈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规划依据 (1)

1.全国性 (1)

2.河北省和衡水市 (2)

3.保护区 (2)

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

1.指导思想 (3)

2.基本原则 (3)

第三节规划目标和任务 (4)

1.规划目标 (4)

2.选址范围 (4)

3.拟实施项目 (5)

4.进度安排 (6)

5.投资规模 (6)

第四节实施本规划的重要意义 (7)

1.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现实意义 (7)

2.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提升的科学探索意义 (7)

3.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

实践意义 (8)

4.试点探索生态文明时代和谐发展模式的示范意义 (9)

第五节主要结论和建议 (10)

第二章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 (11)

第一节自然条件 (11)

1.保护区的位置和范围 (11)

2.地质地貌 (12)

3.气候 (13)

4.土壤 (13)

5.水文与水资源 (14)

第二节湿地生态资源 (16)

1.湿地生态系统 (17)

2.植物资源 (18)

3.动物资源 (18)

4.湿地景观 (19)

第三节历史文化资源 (20)

1.史迹藏品 (20)

2.文化传承 (21)

3.地方名产 (21)

第四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2)

1.历史沿革 (22)

2.行政区划 (23)

3.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 (23)

1

目录

2 4.保护区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3)

5.保护区社会发展状况 (25)

6.保护区产业经济发展状况 (27)

第三章实施本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0)

第一节衡水湖湿地恢复与保护的必要性 (30)

1.衡水湖湿地的生态价值及其在全球鸟类迁飞网络中的重要性 (30)

2.衡水湖湿地恢复与保护对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30)

3.衡水湖湿地恢复与保护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1)

第二节同步实施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必要性 (31)

1.衡水湖湿地保护历程与经济教训回顾 (31)

2.衡水湖农村的贫困现状与发展需求 (32)

3.衡水市城市化进程与发展需求 (34)

4.将周边经济社会发展与衡水湖湿地恢复与保护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34)

第三节系统实施本规划的迫切性 (36)

1.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所带来的迫切性 (36)

2.衡水市城市战略转型所带来的迫切性 (36)

3.我国加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所带来的迫切性 (37)

第四章规划实施条件分析 (40)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区位条件 (40)

1.衡水湖湿地的独特价值和丰富资源 (40)

2.首都及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带来的机遇 (41)

3.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机遇 (42)

第二节基础设施供应条件 (42)

1.交通 (42)

2.电力通讯 (43)

3.热力、燃气及新能源利用 (43)

4.给排水和垃圾处理 (44)

5.生态保护管理相关基础设施 (45)

6.生态旅游基础设施 (46)

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47)

1.衡水城市水源地建设和水市湖城战略的实施 (47)

2.区内经济发展多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 (48)

3.NGO活动的优势 (48)

第四节宏观政策条件 (49)

1.国家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9)

2.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探索受到关注 (49)

3.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开始受到重视 (49)

4.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机遇 (50)

第五节前期项目实施创造的有利条件 (50)

1.湿地恢复与保护 (51)

2.经济社会发展 (52)

第五章规划实施方案 (54)

第一节规划实施方案概要 (54)

第二节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 (55)

目录

1.西湖湿地恢复项目 (55)

2.滏阳新河滩地湿地恢复项目 (59)

3.东湖扩容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项目 (63)

4.董公河湿地恢复项目 (66)

5.湖滨河道生态修复项目 (68)

6.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71)

第三节新民居与社区综合发展项目 (73)

1.新民居建设项目 (74)

2.湖东片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项目 (81)

3.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95)

4.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97)

5.社区参与和生态文明共建工程 (99)

6.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 (103)

第四节湿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项目 (106)

1.“衡水湖资源开发总公司”筹建项目 (106)

2.生态旅游发展项目 (108)

3.大湖湿地资源特许经营项目 (117)

4.湿地综合经济试验项目 (120)

5.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项目 (121)

6.资源利用产业链延伸项目 (123)

第六章规划保障措施 (126)

第一节政策保障措施 (126)

1.城乡统筹政策 (126)

2.土地利用政策 (126)

3.投资支持政策 (127)

4.流域协作政策 (127)

第二节组织管理措施 (128)

1.组织和实施机构 (128)

2.项目管理 (132)

3.采购管理 (138)

第三节资金监控措施 (140)

1.监控机构 (140)

2.监控流程 (141)

3.绩效评估 (142)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43)

1.基本原则和准则 (143)

2.环境容量控制 (144)

3.节能减排 (146)

4.管理系统及其完善 (146)

5.环境敏感项目群中主要项目的保证措施 (147)

第五节实施风险防范措施 (149)

1.生态风险控制 (149)

2.安全风险控制 (151)

3.社会风险控制 (163)

3

目录

第七章投资匡算与资金筹措 (167)

第一节投资匡算 (167)

1.匡算依据 (167)

2.匡算原则 (167)

3.匡算范围 (167)

4.投资进度安排 (168)

5.投资匡算 (168)

第二节资金筹措 (170)

1.相关原则 (170)

2.投资分类 (171)

3.资金来源 (172)

第八章效益评价 (176)

第一节生态效益 (176)

1.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176)

2.改善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 (176)

3.减少自然灾害 (177)

第二节经济效益 (177)

1.直接利用价值 (178)

2.间接利用价值 (179)

3.潜在利用价值 (181)

第三节社会效益 (182)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82)

2.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加快社区城镇化发展 (183)

3.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183)

4.设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183)

5.提高居民素质、发展生态文明 (183)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84)

第四节综合评价 (184)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186)

第一节环境现状分析 (186)

第二节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 (187)

第三节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188)

第四节结论和建议 (189)

第十章主要结论和建议 (190)

第一节主要结论 (190)

第二节问题与建议 (191)

1.适当降低保护区内人口密度 (191)

2.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障 (192)

3.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 (192)

4.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开发的合理控制和引导 (193)

5.进一步加强社区生态科普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193)

6.进一步加强保护区能力建设 (194)

4

图表目录

图表目录

图2-1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11)

图2-2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地图 (12)

图2-3 衡水湖周边水利水系图 (15)

图5-2-1 西湖湿地恢复项目示意图 (56)

图5-2-2 滏阳新河滩地湿地恢复项目示意图 (61)

图5-2-3 东湖扩容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项目示意图 (64)

图5-2-4 董公河湿地恢复项目示意图 (67)

图5-2-5 湖滨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示意图 (69)

图5-3-1 新民居建设项目示意图 (76)

图5-3-2 湖东片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项目示意图 (88)

图8-1 湿地生态功能总经济价值 (178)

表1-1 规划拟实施项目 (5)

表2-1 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26)

表5-2-1 西湖湿地恢复项目投资匡算表 (59)

表5-2-2 滏阳新河滩地湿地恢复项目投资匡算表* (62)

表5-2-3 东湖扩容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项目投资匡算表 (66)

表5-2-4 董公河湿地恢复项目投资匡算表 (68)

表5-2-5 湖滨河道生态修复项目投资匡算表 (70)

表5-2-6 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投资匡算表 (72)

表5-3-1 北田/大赵组团人口、用地现状及其房屋置换需求 (74)

表5-3-2 新民居建设组团的规模 (77)

表5-3-3 新民居建设项目投资匡算表 (82)

表5-3-4 湖东片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项目投资匡算表 (92)

表5-3-5 社区就业创业培训与劳务输出服务项目投资匡算表 (97)

表5-3-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投资匡算表 (98)

表5-3-6 社区参与项目投资匡算表 (103)

表5-3-7 社区防灾减灾体系投资匡算表 (105)

表5-4-1 生态旅游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匡算表 (116)

5

图表目录

6 表5-4-2 湿地资源统筹利用发展项目投资匡算表 (120)

表5-4-3 湿地资源统筹利用发展项目投资匡算表 (121)

表5-4-4 湿地资源统筹利用发展项目投资匡算表 (123)

表5-4-5 湿地资源统筹利用发展项目投资匡算表 (124)

表6-1 规划组织实施分工矩阵 (129)

表7-1-1 规划项目静态总投资汇总表(单位:亿元) (168)

表7-1-2 规划分期投资匡算汇总表(单位:万元) (169)

表7-2-1 各类资金来源及投资进度(单位:亿元) (172)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规划依据

1.全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耕还林条例》,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1月29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原林业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7月6日起

1

第一章总论

2 施行

●原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办[2001]18

●原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环办[2002]8号●《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2007版)》GB 50220-95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 50180-9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L YJ126-1988

●其它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2.河北省和衡水市

●《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2005年11月25日修订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

●《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冀国土资发

[2009]9号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的意见》,2008年

●《衡水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管理办法》,衡政[1999]14号

●衡水市“水市湖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衡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衡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3.保护区

●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对政协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

员会“关于把衡水湖湿地列为国家生态建设重点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议”的批示,2009年6月

●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衡水湖湿地恢复与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意

第一章总论

●《关于加强河北省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审批工作的通知》,衡政函

[2002]66号

●《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衡水市人民政府令

[2002]第9号

●《关于做好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

衡政函[2002]5号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管理办法》,衡水市人民政府令[2005]

第4号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衡水湖湿地恢复与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区域协同;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在立足于生

态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的同步发展。

?规划要“立足三个属于”,即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属于人类、也属于地球,

属于当代、也属于子孙后代,属于当地、也属于全世界”;积极促进实现

保护区的三大使命,即“恢复完善的湿地生态功能、探索可持续的社区

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绿色生态文明”。

2.基本原则

本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以下16个字:

保护优先、系统恢复;

科学发展、合理利用;

和谐共享、全面小康;

生态文明、同步建构。

并诠释如下:

3

第一章总论

4 (1)保护优先、系统恢复:通过衡水湖湿地恢复,为本地及华北平原区域

生态环境重建做出积极的贡献。

(2)科学发展、合理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以科技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

(3)和谐共享、全面小康:促进社区参与、理顺利益机制、加强社会保障,确保发展成果为社区居民所共享。

(4)生态文明、同步建构:积极传播生态知识、大力弘扬与生态文明模式相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第三节规划目标和任务

1.规划目标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将保护区打造成为一个集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为一体的华北平原湿地生态文明典范和科学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以下四个“全面提升”。

(1)衡水湖湿地重要性的全面提升:基本恢复衡水湖湿地到其原有规模,从而使其在区域生态保障和防灾减灾体系中的重要性得到全面提升。

(2)社区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使保护区农村通过全面的新民居建设而进入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阶段。

(3)社区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上,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从而获得足以自我维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社区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使生态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常识得到广泛传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积极挖掘和传承,生态文明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2.选址范围

本规划的选址范围为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所管辖的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东部的管理示范区。

其中,有关湿地恢复的项目选址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为主,部分涉及保护区实验区。而有关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的选址则布局在保护区实验区及保护区外东部的管理示范区所在区域:其中,有关生态旅游和社区新民居建设的项目主要选址在保护区实验区;有关生态旅游配套接待设施及城市化发展项目则选址在保

第一章总论

护区外东部的管理示范区——即衡水湖湿地生态城;而有关湿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则因地制宜地分布在可利用相关资源所在地,并与社区新民居和衡水湖湿地生态城的建设紧密结合。

3.拟实施项目

本规划拟实施项目包括湿地恢复与保护、新民居与社区综合发展以及湿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三个大类,每个大类或称“一级项目”又都包括6个“二级项目”,每个二级项目又包含多个单项工程。

为明确项目范围,本规划为拟各级实施项目都赋予了唯一的编码。其中,一级项目编码为该类项目核心词汇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如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的核心词汇为“湿地”,故其编码为“SD”;新民居与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核心词汇为“社区”,故其编码为“SQ”;而湿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项目的核心词汇为“利用”,故其编码为“LY”。二级及其以下项目编码则表达为在一级编码后分级添加各级项目序号。

表1-1为对本规划拟实施的二级以上项目的汇总表。二级项目以下的具体内容详见第五章“规划实施方案”。

表1-1 规划拟实施项目

5

第一章总论

6

4.进度安排

本规划年限为2010-2020。考虑到规划时间跨度长,规划项目种类繁多,投资规模巨大。因此按照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本规划分为两期实施。

第一期为2010-2015年,拟实施项目包括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中的滏阳新河滩地恢复、西湖湿地恢复、董公河湿地恢复三个子项目,湖东片区中的衡水湖生态城建设,新民居建设项目中的北田组团和生态旅游接待示范村群建设,生态旅游发展项目中的东湖景区、北堤景区和西湖湿地景区,以及大湖湿地资源特许经营项目。本着以保护为主、建设为辅的指导思想,力争加快实现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第二期为2016-2020年,除第一期项目以外的其余部分作为二期实施项目。在第一期项目实施的基础上,采取保护和建设并进的措施,全面完成衡水湖湿地恢复与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

此外,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中包含的各类就业培训,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以及社区参与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作为每年度需要投入的项目,分别安排在一期及二期项目中同步实施。

5.投资规模

按2010年物价计算,本规划的静态总投资匡算为219.9亿元,其中包括各个项目的建设费、其它费和不可预见费。由于规划实施年期达10年之久,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为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投资需求,基于规划实施进度安排,对规划投资进一步分两期,分别以2010年和2016年为起始年,各以其起始年为基期计算其静态投资额,分别为:一期(2010-2015)158.54亿元;二期(2016-2020)77.60亿元;两期投资总额共计236.1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额是以2010年物价为基准,按每年4%通胀率折算。

第一章总论

第四节实施本规划的重要意义

1.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现实意义

衡水湖湿地是华北平原保存相对完好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它是北温带动植物聚集地和数百万计的候鸟南北迁徙的密集交汇区,每年有多种珍稀鸟类及成千上万只鸥、雁、鸭类等在此栖息、繁殖、越冬。这里有植物382种,昆虫类416种,鱼类34种,两栖爬行类17种,鸟类303种,兽类20种。此外,区内还有浮游动物174种,底栖动物23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6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有63.9%的《中日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的协定》保护鸟类及51.9%的《中澳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的协定》保护鸟类在此区域活动。

衡水湖湿地也是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调蓄水湖之一,并且是沟通中线和东线引水工程的重要调蓄枢纽。因此,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对于保障南水北调引水工程的水质也极为重要。

衡水湖湿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距北京、天津仅200多公里,距石家庄仅100公里。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整个华北平原和环渤海经济圈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对北京、天津和整个华北平原的气候及生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持续干旱的华北及京津冀地区,更显弥足珍贵,被赋予比南方水乡湿地更多的内涵和承载。

但目前的衡水湖已恢复的湿地水域面积不足其自然湿地范围的1/2,无论是从生物多样性、还是从对本地区及整个华北平原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角度,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实施本规划,衡水湖湿地将基本恢复至其自然湿地范围,这对于提升衡水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发挥这块湿地的区域气候调节和防灾减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提升的科学探索意义

衡水湖周边地区经过数千年农业开发,特别是建国以来兴修大量水利设施,湖内人工堤坝纵横、周边匝道密布,衡水湖湿地目前已经失去天然河流的补给,完全靠人工引水维系,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湖区水库化、沼泽化趋势明显,自然湿地所具有的季节性水位波动及相应的水循环特征已不显著,减弱了保护区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

7

第一章总论

而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则需要整个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这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在近期不可能实现。

针对上述问题,在本规划中,特别安排了衡水湖区小流域循环工程,计划通过局部的地形改造、水生植物栽培、泵站和涵闸建设及人工管理,使整个湖区水体通过人工控制,以适宜的流速与水生植物进行充分的物质营养交换,形成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水循环系统,从而有效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减轻湖水的富营养化,增强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扭转湖区水库化、沼泽化趋势。通过上述工程和管理措施,并配合其它湿地恢复和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衡水湖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有望先于整个流域得到尽可能的率先修复。

本规划的上述实践对于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具有积极的科学探索意义,其成功实施将对面临类似困境的我国其他地域的湿地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3.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

会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转变过去不顾资源约束、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粗放式和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加大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建设力度,是对过去我国传统发展模式下对生态环境建设长期欠账的必要弥补,其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就保护区自身的发展需求而言,由于保护区地处城市化区域的边缘,周边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都给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威胁;而保护区社区人口密度高,自身经济却依然是以传统粗放式管理的农业经济为主,对湿地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经济效益不高,社区居民的贫穷和迫切的致富需求也给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带动社区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来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保护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规划特别包括了新民居建设与社区综合发展项目、以及一系列湿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社区建设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区参与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并通过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保护区的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建设上,以发展生态8

第一章总论

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为龙头,并围绕可利用湿地生态资源,通过组建有社区深度参与的衡水湖湿地资源开发总公司,以特许经营方式,进行科学规划统筹管理,以发展促保护,深入挖掘湿地生态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积极促进相关产业及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带动社区共同富裕,使保护区社区大步迈向全面小康。

本规划的成功实施,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

4.试点探索生态文明时代和谐发展模式的示范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通过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应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并体现为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本规划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首先立足于保护优先,积极促进衡水湖湿地生态的系统恢复,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必要的自然环境条件。再一手抓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手抓社区综合发展。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科技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现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促进社区参与,理顺利益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化保障,确保发展成果为社区居民所共享,充分调动社区民众走生态文明之路的积极性;再通过积极传播生态知识、大力弘扬与生态文明模式相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建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本规划拟实施项目内容涉及湿地恢复与保护、新民居与社区综合发展以及湿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等多个方面,全面覆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物质、精神和政治等各个领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非常有益的探索。对本规划的成功实施将对带动周边地区、及全国具有类似条件的地区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起到非常有益的示范作用。

9

第一章总论

10

第五节主要结论和建议

衡水湖湿地具有独特价值和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但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衡水湖湿地恢复与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仅是衡水湖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动植物资源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保护区内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体文明程度的需要,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探索生态文明时代和谐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实践意义。本规划实施基础条件较好,实施方案因地制宜,规划保障措施得当,并且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总的来说,规划实施是必要的、急需的,也是可行的。

但保护区也暴露出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区内人口密度过高、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且保护区的水资源短缺,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力度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配合本规划实施,适当降低保护区内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障,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旅游开发的合理控制和引导,加强社区生态科普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和保护区能力建设。希望这些建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予以落实。

第二章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第二章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1.保护区的位置和范围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河北省衡水市境内(图2-1),位于衡水市桃城区西南约5km处,处在环京津、环渤海、沿京九铁路的位置。衡水湖北倚新兴的区域中心枢纽城市衡水市,南靠“天下第一州”冀州,一湖连两城,被称为京南第一湖。

图2-1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保护区范围东至五开河村,西至大寨村,南至堤里王,北接滏阳河,面积为187.87平方公里。保护区以东的48平方公里由衡水市政府划为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带,由保护区管委会统一管理,一并开展保护和建设工作。因此,保护区管理边界范围东至善官村,西至大寨村,南至堤里王,北接滏阳河,地理坐标范围为

11

第二章 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

12

东经115°27′50″~ 115°42′51″,北纬37°31′40″~ 37°41′56″,东西向最大宽度22.28km ,南北向最大长度18.81km (图2-2)。

图2-2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地图

2. 地质地貌

保护区属第四纪冲积平原,处于新华夏系衡邢隆起东侧的威县―武邑断裂带附近,湖区北部为石家庄―巨鹿―衡水纬向断裂。在三级构造上自然保护区处于南宫断凹的边缘,属南宫断凹与明化断凸的边界断裂。受河流侧蚀与堆积、湖泊扩展与萎缩堆积过程的相互作用,本区河流相与湖泊相沉积交替出现,互为透镜体分布。全新世沉积物埋深一般在20m 左右。湖区全新世地层主要由褐色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黄色粉砂及细砂组成,多为互层状分布。砂质沉积层以粉砂及粉砂土为主,细砂较少。衡水湖湖底湖岸为粘质土,渗透性很小,形成隔水层,是一个天然的良好蓄水池。

保护区西部紧邻滹沱河冲积扇前缘,东侧为古黄河、西侧为古漳河的古河道高地。湖盆为一长条形浅碟状洼地,湖底海拔高度18m 左右,比周围平地低4~5m 之多。湖岸是自然平地,由人工堤将其分为东湖(包括冀州小湖)和西湖两

第二章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

部分,目前西湖尚未蓄水。西岸地面高程为23m,东岸为22.5m。湖岸坡较陡,湖底呈微倾斜状。东湖平均高程18m,西湖19m,东湖底有三条低地带,一条从冀州南关至大赵闸,大赵闸附近最低处为海拔15m,另两条低地带在冀州小湖的中西部,南北向排列,中部低地带高程大体为17.1~17.6m,西部低地带高程为15.5~16m。西湖湖底高程较一致。分布在东西湖间的中隔堤两侧有19个台丘和5个小岛,台丘面积为4~18hm2不等,台面高程为22~22.5m,湖区各村就坐落在这些台丘上。

3.气候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冷暖、干湿差异显著,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沛,雨量集中,灾害天气频繁。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半湿润易旱区。干燥度在1.23~1.57之间,大陆度65.6%,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春季为冷暖季节的转换期,冷暖空气交错频繁,干燥多风;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降水天气减少,气温下降,天气晴朗;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多偏北大风,雨雪稀少。

自然保护区历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642.8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各月日照时数以5月份最多,达283.9小时。1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仅为177.1小时。年平均气温13.0?C,常年最热月为7月,平均最高气温37.3?C,极端最高气温42.7?C,年际变异在36.5?C~42.7?C之间。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衡水市平均风速2.5 m/s,冀州市平均风速3.4 m/s,每年3~6月为多风时期,记录到的最大风速28m/s,为西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18.9 mm,降雨量年际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最多的1964年为892.8 mm,最少的1997年为231.3 mm,年际最大变差达661.5 mm;年蒸发量在1295.7~2621.4mm之间,年平均蒸发量为2201.9 mm。

4.土壤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沙、壤、粘质俱全。湖区及东部以亚粘土和粘土为主;中隔堤及湖区西部以亚粘土及砂土为主;湖区围堤以亚粘土为主。保护区土壤大体可归纳为两个土类:潮土和盐土。湖东岸以中壤质潮土和轻壤质潮土为主,有少量盐化潮土。湖西岸以沙壤质潮土为主,有部分沙壤质轻盐化潮土。潮土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潮土母质主要是由黄河携带的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z0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