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5-24 01: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天福实小 周建华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118-123页,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简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体验统计知识的作用,形成统计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优势。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学生每人一份)。 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

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统计思想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课前谈话:学生交流开始患近视的年龄和患近视的感受?

2、(课件显示课本118页信息窗内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报告) 看大屏幕,从这则报道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会发现并研究“青少年患近视的年龄是否提前了”这个问题。(板书:是否提前?) 【这一环节是为了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的谈话,有趣的情境,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身心放松,全情投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调查表,记录、整理数据 1、设计调查表,记录数据

(1)(课前,教师收集每个学生调查的数据,并将数据分别发给每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本119页第一个红点标识的内容,完成“导学案一”。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的学习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

(2)各小组展示数据记录情况。(投影:小组设计的调查表)

学生近视年龄调查表 家长近视年龄调查表 学生年学生年学生年 学生年学生年学生年 编号 龄 编号 龄 编号 龄 编号 龄 编号 龄 编号 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10 7 13 10 6 8 12 13 11 13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4 14 13 14 17 9 16 13 13 13 1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12 12 11 15 6 11 18 8 14 8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3 14 15 6 14 11 13 14 12 16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4 16 17 15 12 19 15 17 14 19 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15 17 13 17 11 18 13 18 14 15 13

12 13 14 15 11 12 12 14 27 28 29 30 13 13 16 14 42 43 44 45 9 9 17 13 12 13 14 15 14 15 12 19 27 28 29 30 18 13 20 13 42 43 44 45 18 20 12 15

说明调查表要中有调查对象和患近视的年龄。 2、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观察表中的数据,学生体会不能够清楚的看出患近视的年龄是否提前,引导学生绘制统计表。

学生小组分工明确,合作默契,完成统计表。交流统计情况。(投影展示统计表)

中小学学生与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表

2009 年 12月 合计 7岁以下 7--9岁 10--12岁 13--15岁 15岁以上 学生 45 2 8 11 17 7 家长 45 1 1 7 21 15 【学生体会:从统计表中,不能清楚的比较出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否提前,体会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三、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条形统计图。 1、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回忆:绘制条形统计图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出示学生和家长患近视年龄条形统计图。(课件:学生患近视年龄统计图和家长患近视年龄统计图)

学生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人数(人) 人数(人) 30 30

25 25 21 20 17 20 15 15 11 15

10 8 10 7 7 5 2 5 1 1 0 0 7岁以下 7-9岁 10-12岁 13-15岁 15岁以上 年龄 7岁以下 7-9岁 10-12岁 13-15岁 15岁以上 年龄

师引导:能一眼看出学生比家长患近视年龄提前了吗?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做好铺垫。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本120页下面的统计图。完成“导学案三”中第1、2、3题。 交流展示学生绘制比较完整的统计图。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中小学生学生与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人数(人) 2009年12月

学生 家长 30

25 21 20 17 15 15 11

10 8 7 7 5 2 1 1 0 7岁以下 7-9岁 10-12岁 13-15岁 15岁以上 年龄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后,再组织交流,在这里老师紧紧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1、“将两复图重合在一起”,当学生出现这一想法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讨论其可行性并通过可件展示,如果完全重合后,横轴和纵轴完全重合再了一起,便于观察了,可直条也重合了,反而不便于观察了,那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自主观察思考: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2、这幅统计图和以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教师适时点拨:如果没有图例会怎样?两个年级都用一种颜色会怎样?如果颜色用得五花八门又会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图例的作用,并知道在复试统计图中怎样运用颜色)

3、这样来表示两组数据,与前面的统计图相比有什么好处。 接下来,让孩子们试着读出统计图中的信息,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思维互相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2、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

小组继续完成“导学案三”的4、5题。(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学习) 从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比较的,能一眼看出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吗?

【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是在上册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作为铺垫,读取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统计表是没有多大难度的,如果遇到障碍只需引导借助旧知,分析讨论,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同时我们把“导学案”的训练融入到第一题中,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课本121页第3题),这是一次运动会得分情况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请看导学案“我是最棒的”第一题,(投影:导学案“我是最棒的”)我将近3个月收到的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数量整理成统计表,请大家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将你绘制的统计图展示给大家?看他绘制的统计图,谁来评价一下?(选择学生绘制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y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