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年社会学讲义版

更新时间:2023-12-15 02: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文档

老 年 社 会 学第一章 老年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老年的概念 通常的“老年”是指个体其时序年龄60周岁以上、退出职业岗位,直至走完人生历程的年龄段,在含义上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 时序年龄,也称年代年龄、历法年龄,是按每个人出生年代逐年相加的,适用于一切社会人。 ? 生物年龄,是同一机体状态人群的年龄的平均值,是随着时序年龄增长而增长。 ? 心理年龄,是按心理状况来判断人的成熟和衰老程度的,通常以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 事业年龄,也称为学术年龄,是可供人们从事某项事业(或活动)的时间 ? 社会年龄,是某一社会规定的年龄。

老年的实质是:与生物年龄、心理年龄、事业年龄相关的社会规定退休的时序年龄界限以后的一段生活历程。 二、老年起点 ? 在人口统计中,50岁、55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 ? 生理机能的变化是老年起点的生物学基础 ? 劳动能力的丧失是老年起点的现实标准 三、老年的分组 ? 老年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龄的老年人所组成。为了更好地研究老年人口问题,需要将老年人口按年龄

分组。

? 按年龄的自然序列作为组距(1岁1组)是最基本的年龄分组。最常用的是5岁或l0岁为组距的年龄组。 ? 老年人口的年龄分组(大组)标准是有差异的,老年起点有从60岁开始,有从65岁开始。有的分三大

组,有的分四大组,也有的分五大组等等。 ? 我国的分组情况:

? 60一69岁 低龄老人 ? 70一79岁 中龄老人 ? 80岁以上 高龄老人

其中,第一个5岁组的老人(60一64岁)为“初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老年人口的分组,最终取决于人们实际的需要与使用的方便。 四、老年社会学的含义 老年社会学是研究的人口老龄化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与老年生理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互相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研究人的老年现象的老年学。它的具体研究范围:老龄问题的总体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组织;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保险制度: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家庭与闲暇时间利用,老年人就业或人才开发利用,以及其它有关的社会问题等。 五、老年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领域和问题 1、范围

? 个体:社会因素对个体老化过程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 群体:老年群体的形成、类型、状况、演化、行为方式等。 ? 社会:老年个体、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领域(根据胡汝泉的观点)

?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老年群体的特殊要求及其社会保障(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精神状况、社会活动能力)。 ? 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特点

? 老年群体的社会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及未来趋势)具体领域 3、老年问题

? 代际沟通、越轨、自杀、婚姻家庭、侵害老年人权利问题 ? 核心问题如何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健康老龄化

六、老年社会学的由来和发展 ? 从个体老化到社会老年化 (一)、个体衰老是一个自然历史(生理社会)过程 1、生理过程

古往今来人们对个体衰老的认识,是逐步的从生理的衰老心理的和社会行为方面,但归结原因主要在于生理机能的逐步衰退,也就是自然属性方面。 2、社会过程

虽然个体的衰老以其生理衰老为自然基础,但是,“年老”和“非年老”一直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个体衰老不单纯是一个生理过程,而是一个生理社会过程。研究老年课题更需要从社会角色入手,“老年学”的研究不得不拓展到社会学领域。 (二)、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所谓的人口老龄化也称为社会老龄化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尤其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时,则被称为老龄化了,这其中包含着过程和程度两个方面涵义。对老龄化的关注,最初从西欧个别国家发展为全世界共同关注。 1、从社会层面关注老龄化

对老龄化的关注以1940年雷蒙 帕尔发表的《人口的老龄化》和1948年法国的索维发表的《西欧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为标志,都是从社会层面加以研究的。

2、联合国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老年问题由最初的个体性问题,上升为社会性问题;由个别国家的问题上升为世界范围的问题。 ? 学科发展历程 1、社会老年学的提出

? 对老年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的研究引起关注之后,1943年斯蒂格利茨首先提出了“社会老年学”,后为

蒂比茨所发展。

? 1999年邬沧萍教授主编的《社会老年学》是我国第一部论述该学科的著作。其中的论述人口老龄

化问题,有表现向老年社会学过渡的迹象。 2、老年社会学的争议 这有两个方面的情况:

? 其一是有的学者将“社会老年学”和“老年社会学”未加以区分(或者尚未意识到其中的区别); ? 其二是认为这是运用社会学观点方法研究老年问题的开端,可以作为“社会老年学”和“老年社会学”

的共同起点。 ? 学科研究现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二章 老年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侧重于老年个体的理论

一、角色理论 角色论社会学对老年社会最早的理论是从角色论的观点来解释的,研究者重点在于探讨老年人如何适应新的角色。角色论发现角色转变基本上牵涉到 1、抛弃成年人所扮演的典型角色;

2、代之以老年人的新角色。认为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老年人丢弃了很多原来的角色。 角色论的另一个要点是指出老年人的角色由退休前的工具角色转变到情感角色。 1、工具角色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扮演的角色,例如职业上的角色; 2、情感角色是为舒畅身心的情感方面的角色,例如父母子女之间的角色。

角色论认定老年人在角色的量和质上都发生变迁。能对角色变迁作出适当调整的晚年生活会比较成功和满足。 二、隔离论:是坤铭和亨利两人在1961年所提出的。(也称脱离理论)

? 隔离论认为老年人的退出对社会是有功能的,不然会破坏到社会上正常的互动。坤铭和亨利相形隔离

是社会稳定和均衡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 隔离理论最受攻击的论点是研究者对隔离的看法和老年人本身不一致,研究者认为是隔离的一些现象

而老年人并不认为一定就算是隔离。

? 隔离理论也倾向于忽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时所起的作用。 三、活动理论 ? 这种理论认为,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比没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

? 基本上是与隔离理论相对立的,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与他的活动有关,也就是说,

一个人越活跃就越满意。 四、连续理论 ? 按照连续性理论,老年人用新的角色取代失去的角色,并继续保持适应环境的特有方式。这种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不论年轻或年老,人们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 这种观点声称,从根本上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更象年轻时的样子。

? 按照连续性理论,这就是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因此,个人为结果良好的衰老规定自己的标准,而

不是试图适应共同的规范。

侧重于老年群体的理论

一、亚文化理论 ? 老年亚文化理论由罗斯在1965年提出的。

? 所谓亚文化是指社会上一些与主流文化不一样的文化。

? 这种亚文化通常是由于某一团体内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比成员与其他团体互动要频繁的多。

? 罗斯认为老年人在人口特征上、社会组织上、地理分布上皆有相似的地方,因此会发生类似的行为模

式或者规范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行为该法规范不一样,也就是老年亚文化正如青年人有青年亚文化一样。

? 它的正功能是产生一种团体意识,但是,负功能却是社会上对老年人产生一种怪异的感觉,或者归类

老年无用。因为老年亚文到底与社会主流文化不同。 二、年龄分层理论 认定社会不仅按照阶级将人们分类。而且也按照年龄把人们分类分等。不同年龄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社会角色、权势,以及义务。这些情况与阶级不同者很相似。阶级社会实际上就等于年龄阶层,社会流动亦等于老化。因此,社会阶层理论的观点可用来研究老年人社会生活圈。 三、社会环境理论 它的重点在于强调社会和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活动形态的直接影响。社会环境理论着重团体内成员年龄是否相近和环境内年龄是否和谐。

侧重于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理论 ?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兴趣在研究互动的性质与过程,因为社会只不过是由一群互动中的个人所组成的。

个人的互动行为一直不断的在修改和调整,因此社会也会不断的在受变迁。

? 符号互动论认为在人于人的互动过程里个人总是先将对方的想法和观点加以吸收和解释,然后依此反

应。

? 符号互动论的中心概念是符号。包括各种语言、文字、手势等各种符号,符号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生存

和发展。其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默。

? 该理论着重描述老年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认为老年人的互动自有其一套符号的解释和判断方式,要想

了解老年社会就先要了解他们的符号互动方式。 二、交换理论 ? 交换理论认定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自我需求和目的。社会互动的动机是朝向获取人所希冀之喜乐

与物质的满足,因此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面的交换行为。此种交换行为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在交换过程中,个人必须考虑到利润的问题。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霍曼斯。 ? 从交换理论来看,老年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老年人缺乏可以用来交换的价值,他们无法跟社会讨价还价。 ? 交换理论强调取和给,强调社会互动的目的是取得利润,老年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对后者毫无利

润可取, 因此双方互动就少。老年人在社会上受冷落正因为他们缺少付给别人的利益。 三、冲突理论 ? 冲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其理论重点是在社会变迁的解释上,认为社会变迁

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急剧的,社会变迁的后果是破坏多于建设。

? 他们认为社会阶层的存在是因为社会里拥有财势与地位的人不愿意改变现状所致。才干并非是社会阶

级地位的主要决定因素,权力和背景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社会阶层的存在并非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财富和权势分配不均所造成的。

? 老年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社会上拥有权势的团体主要是由一批青年和中年人所把持,这些人不愿改变其

既得利益,因而置老年人于不顾。换言之,老年问题的发生视因为在年龄阶层里权利分配不均的结果。

侧重于社会整体的理论

一、结构功能主义 ? 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墨顿、戴维斯、斯美塞等人。

? 功能学派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它是指一种对维持社会均衡有用的适当活动。他们认为社会里每一个部

门或单位都是有其存在价值的,也就是有功能的。

? 老年人在社会体系的运行中,也是有其价值、功能的。老年人对社会最主要的功能是对于下一代的社

会化,老年人历经沧桑,积累长期经验,是文化的传播者,使文化持续不断的延续下去。

? 功能学派理论应用在老年问题上,是比较乐观的,因为老年问题的存在将只是暂时性的失调,也必将

引起其他部门的调整,以达到社会均衡。 二、社会生物学 ? 社会生物学,它是应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的概念来解释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认为符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合适应社会的社会行为会被保留发展,不符合的则会被禁止和淘汰。

? 社会生物学在老年问题上有相当消极、否定的影响。认为老年人已不适合于生存竞争的要求,因此社

会不应勉强加以扶助,应让老年人自然淘汰,这才符合生物进化的原则。换而言之,老年福利是不必要的,是违背自然的。 三、社会福利观(古今中外) 四、孝文化 五、现代化理论(姚引述) ? 美国学者考吉尔和赫尔姆斯,在讨论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现代化关系时提出了几个命题,我们称之为现

代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社会与老年人的关系具有两重性:

? 一方面推进了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又削弱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如何既保持

现代化社会的水平,又有效的保护老年人的利益,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三章 老年的社会特征

? ? ? ?

在老年社会学的研究中,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法。

横向研究是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老年人进行较大规模调查,反映某个时点上的老年群体的状况; 纵向研究是通过对一些个体的跟踪调查,来了解个体衰老不同时段的情况。

老年人的社会特征虽然千差万别,但是这些特征总能够通过不同的社会参与方式,而被表现出来。

第一节 老年个体的社会参与

一、职业参与 1、持续从业和无职业变化状态(未剧烈变化)

所谓持续从业是指进入老年期时,没有显著的“职业变化”。以前研究中的“退休适应”、“角色调整”、“地位下降”等问题,都是未能真正涉及这批老年人。持续从业的老年人有:一是高级专家、知名的艺术家、学者、政治家、上层管理人员等;二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手工业者、个体户等尚未实行退休养老制度,而继续从业谋生;三是无职业的家庭主妇、食利阶层、流浪者等。这些人虽然年届老年,很难说一定遭遇正常退休人员常见的“退休综合症”、角色转型的问题,他们进入老年期是渐变的。 2、再就业状态

很显然这是指正常退休或提前退休、享受养老金的人,由于经济原因、心理原因等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再次谋得比较稳定的“职业性岗位”或者临时性的有报酬的工作。 3.退休状态

主要从职业岗位退出,享受养老金、未就业的人员。其中一是年届退休年龄正常退休;二是低龄退休,由于退休年龄国家、地区之间的性别差异。三是由于个体健康状况或产业政策调整,而提前退休。 二、事业参与 对大多数人而言,“职业”与“事业”具有统一性;乐于从事“不为稻梁谋”的社会性工作,这种完全不依附于职业的“事业”,可能意味着从价值的自我实现,退休的“事业参与”,对个人的特征表现,影响是巨大的。主要有:专业性事业、政治性事业、宗教性事业、社会公益性事业。 三、志愿活动参与 所谓志愿性活动的参与,是指老年人自愿参与的力所能及的惠人惠己的活动,虽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事业性参与相似,但是在个人的认识程度,并未当作“事业追求”,在发挥作用发面,并非组织者、发起者,而往往是普通的响应者活动参与的“自约束和他约束”程度相对较弱。大多数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与原专业相关的群体性活动 4) 与宗教相关的活动 2) 与原属政治组织相关的群体性活动 5) 社会公益性的活动 3) 与维护基本公民权利、义务相关群体活动 6) 文化教育

四、休闲参与 许多老年人退休后更注重自身从活动中获得休闲娱乐,注意力转向休闲保健。主要有: 老年学校学习,琴棋书画、花鸟鱼虫、斗 走鸡、宠物饲养、放风筝等,唱歌(戏)、练功、保健,走亲访友、旅游观光等

五、家务参与 绝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更多的关注家庭,在某种程度被成为“回归家庭”注重家庭生活质量和秩序。虽然说,几乎每个老年人都有家务参与的内容,但是情况也还是有差距的。 1) 家庭事物决策,对外交往代表性身份 4) 仅生活自理 2) 家庭劳动的主要承担者 5) 日常生活需帮助 3) 照顾晚辈、老弱病残 六、治疗参与 老年人生病之后,自己对治疗的参与程度,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本人是否有清醒意识(既有清醒意识、可以参与治疗和完全被动、失去完全自主能力)

第二节 老年个体的主要社会特征——弱化(动态、收缩)(日本学者概括三丧失)

一、角色转换 ①主导角色 ②角色丛规模 ③角色扮演质量 二、活动空间的变化 ? 社会大空间——社区邻里空间——家庭空间——个人(孤独) ? 物质空间——精神空间 三、直接影响力的变化 社会——次级群体——家庭——个人自主

第三节 退休问题

一、退休制度的由来 退休:是职业工作者达到退休制度规定的年龄界限后,从职业工作中解脱出来一种状态和领取一定退休收入的一种权益待遇。退休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待遇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 退休的产生有四个方面的条件: ? 人的寿命的延长;

? 生产力发达,能赡养老年非劳动人口;

? 现代工业对劳动力(尤其是老年劳动力)的需要减少; ? 工业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制度。 1、退休制度的形成

2、★ 退休制度质的演变——从保障性退休到强迫性退休 ? 人们把善意的福利性的退休制度称为“强迫退休”。即将退休和刚刚退休的人们对退休制度的善意理

解变得越来越少。

? 强迫退休是一个管理方便的制度,因为对特定的人不必作出鉴定或评价,不再考虑个人意愿,只要到

了规定的某一个退休界限,普遍的退休制度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 同样,在事先统一规定的年龄,强迫退休可使退休者和雇用厂家企业两方面在退休者退休前就做好一

些准备工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强迫退休减少了工人谋职的竞争,使年轻的工人能有机会受聘和提升,并且使退休者名正言顺地退到

一边,不必承认有任何职业上的不称职或有健康方面的问题。 二、退休对个体的影响 1、角色心理的变化

个体从退休之日开始,就正式进入“老年人”的行列,无论自身心理年龄如何年轻,“年老退休”的社会标签作用,使个体的“老年意识”进一步强化,社会角色陡然转变。 2、活动空间、方式的变化

个体退休之后,社会活动空间由原来的职业空间转向家庭、社区乃至更广阔的天地,活动内容、活动规范、活动伙伴,活动的目标、意义以及活动成果和自激励作用的程度、方式都发生根本改变。 3、经济地位的变化

个体退休经济收入在量上的变化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在于由一个生产者转变为一个消费者,如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如何适应由人生积累向绝对耗费的转变。 4、政治参与的变化

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是通过职业领域的职业活动进行的,个体退休之后政治参与的途径、政治参与的影响力也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

总之,退休对个体无论是旧事业的终点还是新事业的起点,努力保持一如既往的状况,只能是一相情愿的事情。

三、对社会的影响 1、真正意义上促进了老年群体在全社会的形成

? 自退休制度开始实施,因不再适宜继续工作的“年老”,由于以一定的时序年龄为判断依据而变得清

晰和具体。 ? 更进一步的是“老年群体”由单纯以年龄划线的“统计学群体”一跃成为实实在在的“社会行为群体”。 ? 老年人从职业群体中分离出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生活,开始了老年人之间交往,开始了职业

生涯之外的共同关注。 2、老年亚文化的崛起

真正的老年群体的形成,必然产生相应的群体特征,这些相应的群体特征我们可以从总体上概括为“老年亚文化”。

3、各项社会政策甚至退休制度本身的相应调整

退休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自从退休制度实施以来,作为老年个体、老年群体的对立面——整个社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以下方面的折磨。 1) 老年福利的内容、范围、程度和方式 4) 退休制度的选择与改革

2) 管理服务的机构、机制

3) 对老年群体的总体价值判断

第四节 当前世界多数国家的退休年龄规定

? 亚洲(25) (男前,女后) ? 东欧和前苏联(24) 新加坡 55 55 斯洛伐克 60 57 所罗门群岛 50 50 俄国 60 55 中国 60 55/50* 亚美尼亚 62 57 ? 中东和北非(17) 爱沙尼亚 62.5 57.5 马耳他 61 60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4) ? 撒哈拉以南非洲(40) 厄瓜多尔 55 55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62 57 欧洲北美国家(27) 塞舌尔 63 63 爱尔兰 66 66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丹麦 67 67 美国 65 65 列支敦士登 65 62 ? 大洋洲及其他国家(5) 挪威 67 67 基里巴斯50 50 冰岛 67 67 退休年龄比较 ? 退休年龄是可变的。

? 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 ? 富国大于贫国 男女退休年龄状况简单分析 ? 男女退休年龄相同的国家(地区)多于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国家(地区)。 ? 男性平均退休年龄高于女性。

? 男女退休年龄发达工业化国家一般高于发展中国家。 ? 男女退休年龄是否相同与一个国家收入水平似不相关。 退休年龄的决定因素 (一)决定职工退休年龄的可能因素。 ? 人均寿命 ? 初始劳动年龄

? 劳动环境与工作性质 ? 劳动力供求状况 ? 养老保险基金储备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决定男女退休年龄差距的可能因素。 ? 保护女性 ? 历史传统 ? 歧视女性 ? 市场竞争 ? 政策倾向 ? 同时退休

第四章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老年意识

一、由个别方面到诸多方面 ? 身体病痛的感知

? 行为活动的质量的比较 ? 能力、责任、义务的意识 ? 规范的意识 ? 总体形象的意识 二、对衰老的一般反应 ? 从怀疑到求证 ? 拒绝、否认与掩饰 ? 接受与顺从

第二节 老年人的主要心理要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认知方面 ? 情绪情感方面 ? 意志方面

? 气质性格能力方面

?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第三节 老年的心理适应

老年的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程度与方式,除了外在社会环境制约之外,与老年人的主体感受密切相关。 一、自身总体价值实现 1、自我实现峰值出现在老年之前。

自我实现的峰值出现在老年来临之前,实现峰值是达到个人原来的预期,都已经历了人生下降期,对老年期的角色中断总是有所预计,所以对自我实现的心理调适是那样进行的,心理适应转口较好,除非,进入老年期时遭遇剧变。否则心理冲突较小,心态平和。 2、自我实现峰值出现在临老之时。 自我实现峰值出现在临老之时,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一个体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二是临老前夕 上升之势,但基本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之上。 3、自我实现峰值出现在老年后期。

此种认识往往不是来自社会外界,而是出于个体内在。这种意识也是出现于个体临老之前,也属于前期调试。个体的着重点不在于对“人生断裂”的衰怨之上,而在于为迎接峰值的出现作准备而奋斗。表现为事业追求和理想志愿的追求,矢志不渝。 二、社会尊重 个体的社会尊重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由个人直接感知的,借用“社会交换理论”,老年成员在社会互动中能否得到尊重与能付出的交换资源密切相关。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范围资源资源支配能力下降。如何应付社会尊重的变化,是其适应状态的又一表现。 ? 认可一定程度的下降 ? 重新获得 ? 多取

三、交往 悦己为目的的互动不可以引起他人的尊重为目的 ? 自己缩小社交圈

? 以外直接联系形成替代(电话 网络) ? 走亲访友 四、安全方面 生活保障好,生活,人身,卧床;子女、夫妻、社区社会、公寓 五、生理:对死亡的态度-病痛、死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五章 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第一节 衰老的理论假说

一、遗传程序说六种 ? 衰老基因说 ? 修饰基因假说 ? 密码限制假说 二、随机损伤说十种 ? 消耗学说 ? 生活速度说 ? 内分泌学说 ? 大脑衰退学说 ? ? ? ?

皮肤及其附属物 肌肉骨骼系统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 重复基因利用枯竭假说

? DNA分子修复能力下降假说 ? 端粒缩短假说

? ? ? ? 体细胞突变学说 细胞代谢失调学说 自由基学说 差错灾难学说

? 交联学说

? 生物膜损伤学说

第二节 老年人的生理衰老 ? 呼吸系统 ? 泌尿系统

? 内分泌及生殖系统 ? 免疫系统

? 神经系统 ? 感觉器官

第三节 老年的身体活力状态

老年的身体活力状态就是指在正常心智水平条件下的身体衰老过程中能承担社会性活动不同的能力状态。 一、初老阶段 ? 具有正常事业职业活动能力(或者事业职业活动尚未明显衰退)

? 尽管体力下降,但是由于技术进步,新设备的运用,使原先的劳动强度和速度问题,得以改善。 ? 专业、技术、艺术、管理主要靠智力经验,较少依赖体力工作的 ? 尝试新职业、新活动(尤其有年轻人参加的) ? 可单身旅行 二、显老阶段 ? 由于休闲保健活动,组织的严密性,任务时间要求低于职业事业活动,但也需体力和心智一定程度上

的配合。

? 开始注意活动对身体适应性 ? 降低活动质量等约束性

? 不愿尝试新活动(即使人生属于老年人) ? 畏惧单身长途旅行

三、居老阶段(stay at home) ? 当身体状况制约,使老年人只能限于室内活动时,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 强调“老了”,拒绝责任义务 ? 畏惧单独室外活动 ? 交往主动性降低 四、垂老阶段 (bed ridden) ?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 病痛缠身 ? 意识时有模糊 ? 植物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六章 老年家庭

迄今为止,理论界对家庭分类主要沿用六种方法

? 侧重于家庭结构和规模的结构分类法,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等; ? 侧重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周期分类法,将家庭分为新婚期家庭、育儿期家庭、空巢期家庭等;

? 侧重于文化背景、职业背景的文化分类法,将家庭分为某种宗教家庭、无宗教家庭及工人、农民、商

人、知识分子家庭等

? 侧重于家庭演变历史的历史分类法,如恩格斯所论述的、摩尔根所指出的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

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等

? 侧重于家庭婚姻关系的婚姻分类法,将家庭分为单亲家庭、双亲家庭、重组家庭等;

? 侧重家庭代际数的代际分类法,将家庭分为一代户、二代户、三代户等;以及针对某一问题而提出的

诸如贫困家庭、问题家庭、“421家庭”等。

单身老年家庭类

单身老年家庭也可称为孤老家庭,由单身老人独立支撑的家庭类型,是家庭结构演变的残存形式,就其存续的亲属关系而言有如下情况: 1、绝对单身的老年家庭 绝对单身的老年家庭是由未婚老人或无子女的离异、丧偶老人所维持的家庭。 2、相对单身的老年家庭 相对单身的老年家庭是指有子女甚至有配偶的老年人,因为关系严重不协调、生活习惯差异较大,或因其亲属在异地就业、居住,并因住房面积、位置、楼层等等问题难以解决,而自撑门户所保留的家庭。 3、形式单身的老年家庭 形式单身的老年家庭是指那些只保存单身户籍形式,而老年人本身已经进入新的生活共同体的老年家庭。

空巢家庭类

空巢家庭是指老年夫妇有半年以上不能与子女同吃同住的家庭(有的观点将单身家庭也列其中),这是老年家庭衰变的过渡形式,有如下情况: 1、绝对空巢的老年家庭

? 绝对空巢的老年家庭是指由无子女的老年夫妇所构成的家庭。

? 老年夫妇在生活上的相互照料、精神上的相互籍慰,使家庭生活表现出相对的和谐和安宁; ? 而老年人所关注的问题则集中在丧偶之后的依靠问题。 2、相对空巢的老年家庭

? 相对空巢的老年家庭是指拥有共同子女(亲子女、养子女、继子女)的老年夫妇所构成的家庭。 ? 此类家庭中的共同子女是老年夫妇的最后依靠对象;

? 当老年夫妇在生活照料上可以相互扶持的时候,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共同子女的关注和要求子女

对自己的精神、心理的支持;

? 至于经济上帮助只有在老年夫妇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时候才会上升为第一位的问题。 ? 目前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空巢家庭精神养老问题”,主要是针对此类情形,应该说这个问题在整个老

年问题中的严重性远比其它问题低的多。 3、再生空巢家庭的老年家庭

? 再生空巢的老年家庭是指有非共同子女的老年夫妇所构成的家庭。

? 此类家庭或由单身老人的再婚而构成,或由其它家庭形式分离转化而成,往往以协调与子女的关系为

主要问题。

? 既然与子女共同生活都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障碍,那么非共同子女能否成为最后的养老依靠是有着

很大的不确定性的;

? 甚至,一方亡故之后,另一方能否重回原来的家庭都是难以预料的。

? 由于情感纠葛的存在,从子女中得到精神籍慰的需求将受到严重的压抑,老年再婚的家庭制约主要于

此。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核心家庭类

核心老年家庭是指由老年夫妇(或一方)与未成年(未成家)的子女所构成的家庭。 1、过渡性核心家庭

此类家庭中,老年夫妇(或一方)仍为家庭主导,其主要问题是子女的成家立业问题,而不是最终养老问题。未成年人成家时会导致家庭结构变化。 2、持续性核心家庭

? 难以成家且难以自理的子女始终是老人的忧虑重点,最终需要社会帮助; ? 有不再成家且有自理能力子女的家庭,将为老人的善终之所。

主干家庭类

主干老年家庭是老年夫妇(或一方)与一对子女夫妇及其它成员所构成的家庭,人口规模等于大于三人。 (一)完全主干家庭亚类 主要是指老年夫妇双方健在与一对子女夫妇及其它成员所构成的家庭。 1、子从父母居的完全主干老年家庭 2、女从父母居的完全主干老年家庭 3、父母从子居的完全主干老年家庭 4、父母从女居的完全主干老年家庭 (二)单老主干家庭亚类 主要是指老年夫妇一方逝去,只有一人与一对子女夫妇及其它成员所构成的家庭 。 1、子从父居的单亲主干老年家庭 2、子从母居的单亲主干老年家庭 3、女从父或母居的单亲主干老年家庭 4、父从子居的单亲主干老年家庭 5、母从子居的单亲主干老年家庭 6、父或母从女居的单亲主干老年家庭

大家庭类(联合家庭)

大家庭是指老年夫妇或一方与两对或以上子女夫妇及其它成员共居一堂、共同生活所构成的家庭。大家庭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形式,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化较快,目前农村中存在的比例远高于城市。 1、紧密型大家庭 2、松散型大家庭

其它家庭类

其它家庭形式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有多老人家庭和隔代老人家庭: (一)多老人家庭亚类 多老人家庭是指家庭中有两个以上老年人和其它成员所构成的家庭。 1、直系多老人的老年家庭

直系多老人的老年家庭是指各位老人之间具有直系关系的家庭,这在我国老龄化同时的高龄化表现中将日益显现。

2、旁系多老人的老年家庭

旁系多老人的老年家庭是指某些老人之间具有旁系关系,是男性老人或女性老人的鳏寡孤独的兄弟姊妹。 3、“421”家庭

“421”家庭是在儿童教育问题探讨中首先提出的概念,然后被老年问题和其它社会问题研究所引用。这是指两位独生子女结为夫妇,按计划生育一个子女,上有两对父母而形成的家庭。 (二)隔代老人家庭亚类 隔代老人家庭是指老人只与孙辈子女共同生活,而不与子代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此类家庭中主要是祖孙关系,一般比较宽松和谐。

1、拥有子辈亲属的隔代老年家庭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拥有子辈亲属的隔代老年家庭往往是相对单身或相对空巢家庭的变换形式。 2、无子辈亲属的隔代老年家庭

无子辈亲属的隔代老年家庭往往由于子媳亡故(在农村或因子亡媳嫁)留下孙辈子女和老人所构成的家庭。

第七章 老年群体

第一节:老年群体的辨义

老年群体的几种涵义 老年群体按社会学的定义可以有三种含义:

? 一是指从全社会的角度探讨全部老年人群,这具有人口统计学意义和社会文化学意义; ? 二是指与特定个体老人生活相关的老年人群,可以被称为“同辈群体”或“同侪群体”,这是具有一

定的生活意义的群体;

? 三是指与特定个体老人社会生活有关的包含着非老成员的社会群体。

以全部老年人口作为对象的研究将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中进行,而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的初级群体,在个体进入老年阶段的重要转折期,必然会出现功能的改变和新形式的补充。

第二节:各种既有群体解析

1、业缘群体 ? 当个体进入老年从职业岗位退出时,实际上是退出既有的业缘群体。

? 业缘关系在某些方面可以续存,起到对老年生活的支持作用,如:同伴、师徒、战友、上下级等。但

是,这些关系的支持作用,需要从原来的情感基础加以分析,同时受到空间距离、活动规律的制约。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导,有同生死共患难的患难之交。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的“单位所有制”,由于经济(供给)关系的持续,老年人与业缘群体的联

系比较紧密切。

?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流动性较大、养老保障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对业缘群体依赖较少。 2、志缘群体 志缘群体既包括因为一定的政治理想,也包括因为一定的精神的、宗教的信仰而结成的群体。 3、趣缘群体 由于趣缘群体主要在于形成的自发性和参与的娱乐性,外在约束较少。 4、地缘群体 ? 地缘群体是由于处地接近而形成,具有客观性,但是有虚实之分。

? 一般说来地缘群体中最基本的就是邻里、社区关系,这在城市和乡村有着较大的区别。 5、亲缘群体 亲缘群体包括由于血缘、姻亲、宗亲等关系形成的群体。其中与老年生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家庭。 6、健缘群体 健缘群体主要是指由于老人因为治疗保健等活动而结成的群体,它包括因治疗而与一些医护人员结成的群体、也包括因康复与同类病友结成的群体。这是近些年在城市首先出现的新型群体类型。 7、利缘群体 利缘群体主要是指通过互利关系而形成的群体,它通过服务的提供和接受服务形成互利,而形成对老年生活的支持作用的互惠关系。 8、其他生活共同体 其他生活共同体主要是指由于各种不必一一区分的原因致使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群体,如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

总之,各种老年生活群体对老年生活的全范围、全过程、全满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内容、过程、程度、调节机制等都有局限性。

第三节 老年生活支持群体

1、临终托付群体 2、生活照顾群体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经济保障群体 4、健康维护群体 5、心理沟通群体

6、精神愉悦群体

7、其他维权群体(舆论、法律)

8、发展开发群体(再社会化、再创业、有为)

第八章 老年组织

第一节 以老年为工作对象的

一、政府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1、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

我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成立于1999年10月。 2、美国联邦老龄局 3、日本老人对策本部 4、牙买加国家老龄委员会 5、国际老龄问题联合会 二、科学研究 1、美国老年学会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研究老年科学的学术团体。

2、国际老年学协会成立于1950年12月3日,是一个研究老年科学的国际性学术团体。 三、老年服务企业、经济组织 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

第二节 保留和接纳老年成员的

? 政治 ? 宗教 ? 企业? 学术专业组织 ? 文化

第三节老年人的自组织

一、政治 1、美国老年公民全国理事会是美国的全国性老年人组织。成立于六十年代初期的“老年公民为肯尼迪竞选”运动之中。

2、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又称为 \全国退休教师协会\,美国全国性的老人组织之一。是全美35个全国性非政府老龄组织中规模最大的。

3、退休联邦雇员全国协会美国全国性老年人组织之一。建立于1921年。该协会致力于为退休联邦雇员争取更多更好的福利待遇。

★4、美国灰豹党,创建于1970年,创始人马吉?库恩(Maggie Kuhn)。她由于到年龄而被迫退休后而积极组建起这个组织。

? 该组织规模虽小于美国退休人协会和年长公民全国委员会两个组织,但该组织的影响则远远超过上述

两个组织。

? 因为该组织有一套纲领,对美国社会中老年人的状况进行了激进的批评。

? 该组织主张对社会各年龄的人实行人道主义,跟年轻人群体寻求联合,追求共同目标,维护老年人的

合法权益。

? 灰豹党研究的问题范围很广泛,如改善医疗条件和制定全国健康医疗计划废除年龄歧视,改革教育、

收入保障计划等。 二、经济 生产经营型的老年组织。在一些企业、街道、农村的老年人自己组织的经济实体。

? 在企业,一些离退休的老职工自动组织起来,参与开发新产品、技术攻关、修旧利废、维修设备、职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工技术培训、咨询服务。

? 在农村,有些老年人从事适度规模经营,壮大了集体经济,有些老年人从事种植、养殖业,有些老年

人带头学习科学技术,成为种植、养殖专业户。

三、文化 1、老年文体组织 2、老年学术组织 四、休闲娱乐保健 1、老年自助、服务性组织

专业技术和自我服务性质的老年组织。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各种管理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如退休工作者科技协会、退休教师协会、退休医生协会、退休法律工作者协会、老年体育协会、老年大学等组织。 2、老年技术咨询服务组织

为各级政府当好参谋搞好咨询服务的老年组织。

第九章老年机构

第一节 福利性养老机构

一、农村敬老院:农村三无老人 二、老年福利院:城市无家可归者

三、干部休养所:军队或大型企事业单位

第二节 经营型养老机构

一、老年公寓:收费的公寓式集中生活 二、托老所:短期托付

第三节 临终关怀机构

一、供养型 二、医院式

第四节 未来方向

一、综合化的老年社区(国外经验)

二、我国发展综合化的老年社区的潜在要求和制约条件(疯狂房价是致命的约束)。

第十章:社会老龄化

? 社会老龄化即人口老龄化,自1940年雷蒙?帕尔发表的《人口的老龄化》和1948年法国的索维发表

的《西欧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以来,理论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包括老年学、社会学人口学等)。

? 1969年马耳他代表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年长人问题”; ? 1982年联合国召开了“老年问题世界大会”,各国政府也相应的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第一节: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

一、老龄化的涵义 所谓社会老龄化现象既反映了一个过程,也表明了一个程度;其过程是指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其程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当然,也有以总人口的平均年龄或中位年龄来表示或者作辅助表达。

由于老龄化主要是一老龄人口比例的相对数来表示的,所以受到老龄人口和总人口两个变量的影响。老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化程度=老龄人口数/总人口数

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一个可逆过程;但是从近一个世纪的实际来说,这是一个持续加速的过程。 通常认为:

? 60岁以上人口5%以下为年轻型社会; ? 65岁以上人口4%以下年轻型社会; ? 5%~10%成年型社会; ? 4%~7%成年型社会; ? 10%以上老年型社会。 ? 7%以上老年型社会。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 人的寿命的延长

? 人的寿命的延长虽然仍在总人口中,但是直接是老年人口的加数; ? 新生儿出生数

? 新生儿出生数是总人口的加数,与老龄化程度成反比; ? 总人口的年龄结构

尤其是接近60岁或65岁年龄段的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着最近年份的老年人口增长数,影响着最近年份的老年化程度和速度

二、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 1982~1990年为初见端倪 ? 2025~2050年为高速发展 ? 1991~2000年为萌芽过度 ? 其中2003年以后会大幅上升? 2000~2025年为加速发展 三、中国的老龄化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 过渡阶段:1982年──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由7664万增长到1.3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由7.64%

增长到10.71%。

? 发展阶段:从2000──2025年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由1.34亿增长到2.84亿,比重由10.71%增长到

19.34%。 ? 高峰阶段:2025年──2055年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由2.84亿增长到4.4亿,比重由19.34%增长到30%。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突出特点是老龄化初期变化较缓慢,一经发生老龄化速度颇快,一般不易扭转。 ★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四、城乡倒置显著 二、老龄化发展迅速 五、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 六、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第二节: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社会生产方面 ①对劳动力的影响 ②产业结构 ③退休与再就业问题 二、分配与再分配方面 老年人积累的养老基金在社会资本的大循环中,老年人享用自己的经济积累,实际上是参加了社会初次分配的,是本人正当合法的部分,而不是社会调节的反映公平公正的部分。从这一点而言,老年人不是社会经济包袱,而是社会大资本的股权人、出资者。 三、消费与积累方面 老年人退出职业岗位之后,实际上意味着社会承认的社会积累义务的免除。保障老年人余年消费是社会的责任,在世长经济条件下,对老年人的消费与积累关系的处理根本不能等同与计划经济。

第三节:老龄化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当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政治诉求,参政方式,已经不是量的变化,而是出现了质的飞跃,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政治存在显性化 一般而言,老年人退出职业岗位之后,经由职业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的过程已经结束,而表现出政治热情减退,甚至出现“政治冷漠症”。但是,由于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期延长,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经济利益、精神追求并不是就此结束,总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政治途径进行表达和反映。 二、政治需求多元化 老年人由于闲暇时间较多,可以对切身利益和社会生活加以更多的思考,不像在职业生涯中受到更多的事务纠缠、组织规范和政治前途的顾虑,对某些社会事务也可能有“身在三界之外”,而变换角度加以审视,往往出现多元化的政治需求。 三、政治行为超理性化 克服政治情感的冲动,不再依赖个人有限的意志支持力,去实施政治行为,而会更多的稳妥和务实。极端的自我、冒险和理想化已经不是老年人政治行为的主导特征,这种“超理性化”是社会有序进步的稳定因素。

第四节 老龄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老年群体规模和比例的增加,老年群体社会生活方式和内容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 ? 怀旧文化 ? 保健文化 ? 休闲文化 ? 寄情文化

第五节:老龄化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一、社会关系的基础 老年人从社会生产的严格分工、地位差异决定的关系中解脱出来,人与人之间平等意识不断增强,带动社会关系趣于缓和。

二、社会关系的演变方向 社会成员的个体如此,社会成员的群体、组织、阶层结构也是如此。人之将老其言也善。

第十一章:老年社会问题及解决思路

第一节:老年社会问题的概念及类型

一、概念 老年社会问题:由于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致使全体老年成员或部分老年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类型 1、社会结构演变

A、结构性老年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的老年人就业问题。 B、跨时间性的老年问题,

C、伴生性社会问题,伴随着社会进步而出现的社会问题 D、失范性老年社会问题,违反社会规范的问题

E、过程性老年社会问题,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出现不同的问题和老年社会问题一旦出现,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的问题。 2、联合国

1982年维也纳“老年人问题世界大会”通过的行动计划中指出的“两个方面”即:“人道主义方面”、“发展方面”。

3、我国工作实际

我国老年工作目标所指出的“六个老有所”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二节:人道主义方面

一、养老保障 1、经济方面

? 整个国民经济“未富先老”; 能的变化; ? 个人积累“个人的未富先老”,家庭结构和功? 缺乏经验、缺乏积累、不完善。

2、生活方面

? 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跟不上

? 衣食住行适合老年人需求的考虑不够 二、老年关怀 1、医疗保健方面

? 保健知识生活习惯 ? 方便程度、技术、效果 ? 就医经济压力和医疗保障 ? 护理2、危机干涉不够 ? 老年自杀 ? 精神空虚(黄赌毒迷信)? 安乐死和久病不愈 三、老年婚姻和性问题 ? 性需求被忽视、压抑导致性犯罪 ? 婚姻被干涉

第三节:发展方面

一、老年教育 ? 社会调适:退休综合症 ? 潜能开发知识技能规范学习二、社会参与 ? 再就业创业 ? 社会事务参与渠道和方式三、老年社会价值再认识

第四节:老龄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成功老年化的提出 在全国第八次人口科学讨论会上,我国专家提出了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专家认为: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是人类老龄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老人不只是被关怀照顾对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参与和创造者。健康老龄化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如何使老年人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才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成功老年化的构成 要实现社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回应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实施由“健康老龄化”、“效益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构成的“成功老龄化战略框架”。

第十二章:继续社会化

第一节:继续社会化的意义

一、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 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就是广义的社会化,老年人的社会化。 二、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意义 ? 扭转“人老不学艺”的故步自封观念,尤其是老年人逐步缩小社会活动范围,最终退出社会,对社会

化有普遍的抵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继续社会化是社会适应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老年亚文化融入老年群体。 ? 开发资源,实现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 延缓大脑衰老,有利于健康,本身也是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 老年人继续社会化既有工具性、功利性作用,也有人类文化价值。(张纯元认为 角色退出、年龄歧视、

生死观等)

第二节: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一、角色转变、角色认同 角色身份的变化是老年社会化的主要问题 ,角色的转变在以下方面; ? 职责型---休闲型 ? 助人型----人助型 ? 权威型---平板型 ? 有偶型---孤独型? 主体型---辅助型 二、生活目标、人生意义 ? 概括的看老年人的生活目标或人生价值重新定位,仍有“自我型”、“社会型”、“盲目型”、“统一型”

等。

? 自我型:强调自我籍慰,否认社会意义;

? 社会型:强调寄情,意义赋予子女孙子女、亲人、下属(徒弟、学生);社会公益事业等,而比较忽

视自我

? 盲目型:不愿纠缠“人生”这个沉重的话题;

? 统一型:将个人乐趣、个人价值与人的社会意义相统一,从个人活动中去体会社会意义,从社会运行

中去体会个体情趣,珍视生命,享受生活。 三、社会规范 老年人具有在社会规范中生活的经验,这不同于儿童青少年等人生前期通过社会化接受规范为进入社会做准备的情况。但是老年人更有应付于社会规范薄弱环节的智慧和经验,以及社会对老年群体责任要求的放松,而游离于社会规范的边界。 四、生活技能和科技文化知识 为保持和其他社会群体及时代步伐相协调,也需要新事物、新知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老年人的创造行为可以提升人生价值、改善身心环境、促进老年健康。

第三节: 继续社会化的途径

一、家庭 三、公共信息系统 二、同辈群体和忘年交群体 四、老年学校

第四节:老年教育的发展

一、老年教育的概念 老年教育是老年继续社会化的重要形式,专指学校教育。老年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是指包括老年科学的一切正规的系统的学校教育,如老年医学、老年心理、老年社会……;为

老年人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对老年人的教育。 ? 狭义:专指对老年人的教育。 二、发展过程 ? 老年教育较早的从欧洲发展起来,1973年法国教育家皮尔.维拉创办了“鲁斯大学”,招收退休人员1200

名,年龄从55到90岁,平均年龄65岁。

? 我国1983年由山东省红十字会在济南创办了第一个老年大学-------山东省老年大学。 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x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