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竞赛课外知识补充

更新时间:2023-11-02 22: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种群是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物种繁殖的单位;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能量耗散系统。能量流动是指系统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网络的营养级序列单方向传递的过程。

2.种间关系的比较:

(1)共生:特点: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如大豆与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等。

(2)寄生:特点:寄生物有利,寄主有害。如人与蛔虫、大肠杆菌与噬菌体等。 (3)竞争:特点:往往排除掉一方。如大、小两种草履虫一起培养等。在图形上看,若是竞争,二者的起点应该相近。

(4)捕食:特点:对捕食者有利,被捕食者致死。如狼猎食鹿等。

第 1 页 共 37 页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II号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科学·技术·社会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显微镜

第二节 植物细胞

1.质体:除了低等真菌、细菌、粘菌、蓝藻及某些寄生的种子植物的细胞外,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有质体。质体又因所含色素的不同而分成大三类,即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有色体一般为杆状,其中所含的色素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可使花、果实呈红、橙、黄色。白色体,顾名思义,它是白色的质体,在植物个体发育中形成最早。这三种质体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可以互相转化。如绿色植物在黑暗中生长出现黄化现象,就是叶绿体在无光条件下由于不能合成叶绿素,转化成为白色体的实例。再如西红柿的果实,细胞内最初形成的是白色体(果实白色),后来转变成叶绿体(果实绿色),最后又转变成有色体(果实红色)。

马铃薯由于在块茎发育过程中见不到光,细胞内的前质体全部发育成为白色体,当将块茎挖出见光后,细胞中的白色体在光照条件下合成叶绿素,转变成叶绿体,使土豆变成了绿色。

2.液泡中的液体除水分之外,还溶有大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以及钾、钙、镁等一些无机盐离子,还有果胶、蚁酸、草酸和一些糖类。在花和叶片细胞的液泡中溶有花青素,从而使花呈现出红、紫、蓝等各种鲜艳夺目的颜色。液泡有大有小,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细胞的渗透压和储存养分。

第 2 页 共 37 页

3.加盖盖玻片,目的是使观察材料周围的液体能分布均匀、薄厚均匀,不影响观察,同时可避免液体与物镜接触而污染显微镜。

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全透性,紧贴细胞壁的是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第三节 动物细胞

科学家的故事 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核心内容有三点:(1)细胞是动植物体的最小结构单位;(2)细胞是生物体的一个代谢活动单位;(3)细胞来源于细胞分裂。

2.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以一个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球蛋白分子附着表面或嵌入和贯穿磷脂双层;膜物质分子的运动性,导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在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膜 D.内质网 答案B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 克隆哺乳动物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细胞分裂以核分裂为先导,通常发生在核分裂的末期。我们以蛙的红细胞为例,来简单了解一下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无丝分裂过程先进行直接的核分裂,接着进行质分裂,其分裂全过程中没有纺缍体的出现和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2.人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也有三种:无丝分裂(如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如生发层细胞)、减数分裂(如初级卵母细胞)。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

第 3 页 共 37 页

①间期复制②前期浓缩③中期排队④后期平分⑤末期复原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

①间期复制②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③中期排队④后期平分⑤末期复原

科学技术社会 “脱缰之马”癌细胞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上皮组织:特点: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

2.结缔组织:特点:细胞结合不紧密,细胞间质发达。骨骼肌两端的腱就是结缔组织。腱的细胞间质中有许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骨组织的细胞间质中有许多钙盐沉积,保证其保护、支持作用。

3.肌肉组织:(1)平滑肌:肌细胞呈梭形,容易拉长,收缩速度慢。如胃肠等内脏器官的壁内。

(2)骨骼肌:肌细胞呈纤维状,有横纹,收缩速度快。

(3)心肌:肌细胞呈圆柱状,有横纹,肌细胞间有分枝相连,能保证心肌整体性地自动有节律性地收缩。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草履虫的无性生殖是横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假根是孢子植物(部分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原叶体)所特有的,具有吸收和固着作用的丝状构造。假根的外形象根,但内部无组织分化,没有维管束。因此,假根不具有运输功能。

第 4 页 共 37 页

2.根状物是孢子植物(部分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原叶体)形成的具有各种特殊形态的固着器。常见藻类植物的固着器是根状物,主要起固着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 微藻与生物柴油 第二节 种子植物

生物学与文学 寄予植物的情怀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1.植物的向性生长:植物的向性生长在植物运动生理研究中被称为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刺激产生的,可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向水性等。

2.根细胞吸收溶解态离子的过程与其呼吸作用有密切关系,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包括交换吸附和主动吸收两个阶段。交换吸附过程所需的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的。将根细胞表面吸附的矿质离子运输到根细胞内的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也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与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可以促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第 5 页 共 37 页

1.膳食纤维的作用:①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动。②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③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④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⑤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⑥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在胃的左下方有一深红色的条状腺体为脾脏。

2.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何区别?(1)主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被动转运是顺电化学梯度;(2)主动转运需消耗能量,被动转运不需消耗能量。

3.试述胆汁的成分及其在消化中所起的作用。胆汁的成分很复杂,除水分外有胆盐、胆酸、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以及无机盐等。胆汁的主要作用是胆盐的作用。它能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乳化脂肪,形成乳化微滴后,分散于水溶液中,增加了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从而促进了脂肪的消化与脂肪的吸收。此外,胆汁对于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有重要意义。

4.试述糖、蛋白质和脂肪是以什么形式和方式被吸收的?吸收的途径是什么? (1)糖:在小肠被消化成单糖(主要是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的。其吸收的方式为主动转运(协同转运)。(2)蛋白质:在小肠被消化成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其吸收的方式也是主动转运。(3)脂肪:①脂肪吸收形式—被动转运;②脂肪吸收的途径—短中链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血液循环,长链脂肪酸和乳糜微粒进入淋巴管,脂肪吸收途径以淋巴为主。

5.肝的功能是( )

A.消化蛋白质 B.分泌胆汁 C.贮存养分 D.解毒 答案(B、C、D)。肝脏除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还合成大部分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6.胃液主要成分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内因子和粘液。胃酸有激活消化液中的酶类,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杀菌等作用。内因子是由胃底、胃体部的胃体细胞

第 11 页 共 37 页

分泌的,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而维生素B12又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密切关系,因此缺乏内因子可造成“恶性贫血”。粘液是由粘膜的表面上皮细胞、胃腺中的粘液细胞及贲门腺和幽门腺所分泌的。粘液中含有多种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糖蛋白和粘多糖,以糖蛋白为主。胃壁之所以不被胃的消化液所消化或侵蚀,主要是由于粘液的存在。

7.葡萄糖的吸收、肝糖元的水解、非糖类物质的转变是血糖的三个来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放能、糖元的合成、转变为非糖物质是血糖利用的三条去路;肝糖元的合成与水解对维持血溏浓度的相对稳定性,则具有重要作用。猪的食物是以粮食为主的,主要是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猪长成后,体内有大量脂肪,这是糖转化为脂的一个实例。北京填鸭也是如此。切除胰腺的狗,只喂其蛋白质的食物,尿中也有糖。这是蛋白质转化为糖的实例。

8.氨基酸的吸收、组织蛋白的水解、糖代谢中间产物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部分氨基酸,是血液氨基酸的三个来源;合成组织蛋白和酶等、通过转氨基作用氨基酸转变为其他物质、通过脱氨基作用后游离氨基和不含氮部分的氧化分解放能与转变,则是血液氨基酸利用的三条去路;转氨基作用对调节血液中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起着重要作用。

9.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不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会使酶活性降低。其原理是:酶是蛋白质,不适宜的高温和酸碱度会破坏酶蛋白的空间结构而变性。

10.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比较:

(1)自由扩散: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等。

(2)协助扩散:利用载体不消耗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第 12 页 共 37 页

(3)主动运输:利用载体消耗能量。根细胞吸收钾离子、硝酸根离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钾离子进入红细胞、海带细胞吸收海水中的碘离子等。

11.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氨基没有真正脱落,而是通过酶促反应将氨基转移到其他化合物,结果生成了一种新的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失去氨基的过程,是机体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动物中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脏里进行。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产生含氮和不含氮部分,含氮部分为游离的氨,对机体有毒,大部分氨要转变为尿素。肝的解毒功能之一就是将有毒的氨在肝细胞内转变为无毒的尿素。不含氮部分可以直接参与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也可以参与转变为糖类或脂类。

12.饭后不能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人的适应性调节,骨骼肌内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量加大,结果影响了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使其减少,胃肠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科学·技术·社会 绿色食品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营养师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半环状软骨的缺口部分是柔软的膜,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

2. 喉头为一软骨构成的腔。喉头腹面的大形盾状软骨为甲状软骨。其后方为围绕喉部的环状软骨。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似潮汐涨落,故称为潮气量。 2.补吸气量:是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入的气量。

第 13 页 共 37 页

3.补呼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出的气量。 4.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5.二氧化碳的运输: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直接溶于血液,其中一小部分与血浆中的水结合形成碳酸,大部分则扩散入红细胞,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迅速与水结合成碳酸并进一步解离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还有一部分进入红细胞后,可直接与血红蛋白中的氨基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6.在深呼吸时,腹部肌群收缩,使腹压增大,利于膈的上升,胸腔容积缩小,利于呼气。

科学·技术·社会 森林浴、有氧运动和高压氧治疗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蛙的红细胞中央有一较大的椭圆形细胞核。

2.简述血浆与血清的区别。(1)概念区别: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而在伤口周围析出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2)成分区别:与血浆相比血清少了因子Ⅰ及参与凝血的物质,多了一些凝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

3.肝素是体内产生的一种较重要的抗凝物质,它可以抑制凝血酶原较变为凝血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

4.白细胞具有趋向某种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白细胞可以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血小板不是完整的细胞,而是吞噬细胞(由单核细胞继续分化发育成的)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人体产生白细胞的器官,

第 14 页 共 37 页

除了红骨髓外,还有淋巴结、脾和扁桃体等。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肝脏正常情况下只在胚胎时期有造血功能。

5.常见的贫血由四方面的原因引起的。(1)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2)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3)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如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其中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贫血”;(4)造血功能障碍(如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或衰退)所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各贫血、出血感染。

6.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2)在凝血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3)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血凝块形成以后,由于血小板收缩蛋白的收缩作用,使血凝块回缩变硬,同时析出黄色透明的血清。这就是血液凝固现象。

7.蛋白质在血浆中的含量大约为7%。根据蛋白质分子量不同可将血浆蛋白分成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白蛋白分子量最小,但含量最多,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作用最大。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和血液凝固有关。球蛋白主要起抗体作用,能和一些致病因素(抗原)如细菌、病毒或其它异种蛋白起反应而破坏致病因素,故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血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酸、氨基酸、多肽、氨和胆红素等物质。血钙过低可引起骨骼肌抽搐;血钾过高可引起心搏停止等。 8.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构成,血红素由原卟啉及二价铁离子构成。红细胞无线粒体,它自身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以满足其他组织细胞对氧气的

第 15 页 共 3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x5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