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新东方冲刺班讲义教育学考研)

更新时间:2024-01-30 08: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教育史冲刺课程

第一部分 中国教育史的命题重点范围与题型 第二部分 中国教育史的冲刺方法与解题技巧 第三部分 中国教育史思考题

第一部分 中国教育史的命题重点范围与题型 ★一、先秦时期 (一)重点范围 1、私人讲学的兴起 ①私人讲学兴起的历史原因 ②私人讲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③表述私人讲学兴起的标志:“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 ④诸子百家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特色与异同; 基本内容:

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思想内容: ①编订“六经”

②教育对个人的作用与地位、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与地位(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关系) ③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④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⑤教学内容(“六经”、“六艺”、道德教育) ⑥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⑦道德教育(内容:以“仁”和“礼”为核心,以“孝”和“悌”为基础; 原则:立志乐道、克己自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⑧论教师

⑨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孟子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思孟学派;“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①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性善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人皆可以为尧舜”。)

②“明人伦”与教育目的(教育为实施“仁政”的政治服务,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③“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养浩然之气”——顶天立地的崇高精神境界;主要途径是靠人的内心修养:持志养气、磨炼意志、知耻改过、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④“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深造自得、循序渐进(盈科而进)、专心致志、因材施教)

荀子的教育思想 ①传授“六经”

②性恶论与教育作用(“性伪之分”、“性伪合”、“化性起伪”,“涂之人为禹”) ③培养“大儒”的教育目的(“始乎为士,终为圣人”)

④“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虚壹而静,闻见知行) ⑤贵师重傅

2、《学记》、《大学》、《中庸》等先秦儒家基本著作的教育思想; 《学记》:

①两大教育目的与作用 ②五大教育原则 《大学》 ①三纲领 ②八条目 《中庸》

①教育本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②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③教育途径:“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人的修养有两条途径:“自诚明”,即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或称“尊德性”(因其在本心本性范围内所做的修养工夫而得名); “自明诚”,即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或称“道问学”(因其首先需要做学习、教化的工夫)。

④重视主观努力的作用:“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孔子语)

3、老庄等道家教育思想内容与特点; ①“法自然”与教育作用 ②“逍遥”的人格理想 ③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4、墨子教育思想内容与特色; ①“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②“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③以“兼士”为培养目标

④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⑤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5、法家教育思想内容与特点; ①“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 ②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③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6、西周教育制度及教育内容、稷下学宫等; ①“学在官府”

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包含三方面的意思。第一,学术和学校都由官府掌握或举办,即“学术官守”、“官守学业”;第二,教师都由国家的官吏担任,即官师合一;第三,既是教育活动场所,又是政治与军事活动的地方,即“政教合一”。 ②国学与乡学

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划分,可分为大学与小学两级。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之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地方行政区中的学校,总称之为乡学。 ③教育内容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之一。“六艺”即礼、乐、射、御、书、

数。 ④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一所著名学府,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设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自由是其办学的最基本特色。 (二)题型 1、选择题 2、简答题

3、分析论述题(包括比较)

二、秦汉时期 (一)重点范围

1、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及其与汉代三大文教政策的关系); ①性三品说

②《对贤良策》中的天人三策与汉代三大文教政策的关系 ③道德教育

2、王充的教育思想; ①培养鸿儒的教育目的说 ②学习论思想

3、太学教育、鸿都门学、文翁兴学 ①太学教育

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设于长安,实行博士弟子员制度。汉代太学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大班讲课,叫做大都授;二是以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纪学生,叫做“次相授业”。 ②鸿都门学

创建于东汉,是一所专门从事辞赋、尺牍、书法、绘画创作及教学的专门机构。 ③文翁兴学

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办郡学,是汉代最早的官方办学举措,是汉代地方官学的先导。 4、察举制度(科目与考察内容) 察举科目

一类是常科:孝廉,秀才(茂材)。孝廉科主要是察举孝子廉吏,秀才(茂材)科主要选拔奇才异能之士 (二)题型 1、选择题 2、简答题

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 (一)重点范围

1、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氏家训》与家庭教育思想) ①论士大夫教育

如何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教育,是颜之推整个教育思想的全部内涵。 第一,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

第二,关于教育目标,从士族地主的利益出发,主张培养于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 第三,关于教育内容,包括德、艺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另一方面主张以广博知识为内容,以读书为主要教育途径。 ②论家庭教育

家教奠基,父母有责;教儿婴孩,勿失良机;偏宠有害,严教是爱;注意环境的影响;重视家庭的语言教

育。

2、韩愈的教育思想(师道观) ①性三品说 ②师道观

3、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4、隋唐官学体系的完备(中央“六学二馆”)、中央教育管理机构与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5、科举制度(萌芽、确立与演变;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题型 1、选择题 2、简答题

★四、宋元明清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与反理学教育思想 (一)重点范围 1、朱熹的教育思想 ①《四书章句集注》

②“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

“理”、“性”;“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道心”与“人心”;“明天理,灭人欲”。 ③教育阶段论(小学与大学) ④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2、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①“阳明学派” ②教育作用

心即理;“致良知”的作用论;“致良知”的具体方法是“格物”,即去掉“物欲”的昏蔽,端正道德行为。 ③“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④儿童教育

批评当时学校教育中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提出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主张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和“中心喜悦”的积极教育方法,教学内容上,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3、明末清初反理学教育思想(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①批判理学教育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 ②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③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

④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反对理学家“主静”、“读书穷理”的治学方法;

⑤是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把学校办成评议国事、衡定是非的议政机关,发挥学校限制君权、发扬民主的作用。 4、书院教育

自宋至清的有代表性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书院教育的特点 《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 5、宋元明清官学教育的发展 北宋三次“兴学运动”

明清国子监的积分法与“监生历事”

清代地方官学“六等黜陟法” 6、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第一类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第二类是伦理道德教材,如《小学》、《童蒙须知》、《弟子规》; 第三类是综合知识类教材,如《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

第四类是诗歌类教材,如《千家诗》、《神童诗》、《训蒙诗》(朱熹)等; 第五类是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学的教材,如《名物蒙求》。 (二)题型 1、选择题 2、简答题

3、分析论述题(包括比较) 五、近代教育的起步 (一)重点范围

1、洋务教育与洋务教育思想 2、教会教育的举办 (二)题型 1、选择题 2、简答题

六、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重点范围

1、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新学制的颁布、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教育宗旨的颁布、科举制的废除 2、维新派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教育改革 (二)题型 1、选择题 2、简答题

★七、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一)重点范围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2、新文化运动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平民化;教育的实用化;教育的科学化。 ②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第一,废除尊孔读经,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1919年4月,由范源廉、蔡元培、陈宝泉、蒋梦麟等人组成的教育部教育调查会议提出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 第二,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首先,学校教育中推行白话文和国语;其次,西方各种教学方法被陆续引入中国,并且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中国教学法改革的高潮。

第三,女子教育受到重视,男女平等教育权确立 第四,师范教育和大学的改革。

3、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学制改革

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等颁布、主要内容与评价 5、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巴顿调查团、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教育的本土化与世俗化 (二)题型 1、选择题 2、简答题

3、分析论述题(包括比较) ★八、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重点范围

1、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 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6、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 (二)题型 1、选择题 2、简答题

3、分析论述题(包括比较) 九、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一)重点范围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二)题型 1、选择题 2、简答题

第二部分 中国教育史的冲刺方法与解题技巧 (一)冲刺方法

1、查漏补缺:充分利用好大纲与基本教材

注意大纲所要求的每一个章节目及其目下的要点 按大纲要求查阅教材 2、重点突破

特别注意重点章节中的重点人物的教育思想与实践、重点教育制度 3、记住要点

在对比中记忆(与同类与异类、同一时代与不同时代等比较),把握教育家的思想特点与教育制度的发展规

4、记住重要原始文献

特别注意表述著名教育家基本思想的原文并理解

5、研究历年真题与参考答案 助你分析历年考试的重点、方向、题型,从参考答案掌握答案要领 6、适当做些思考或测试题 7、押题 (二)解题技巧 1、简答题:

观点准确简明;要点全面;适当展开;书写工整。 2、分析论述题

观点准确;要点全面;条分缕析;适当说明;简要总结与评论;书写工整。 3、比较分析题(比较异同)

首先,分别讲明比较双方的观点(要点); 其次,指明相同之处; 再次,比较不同之处; 最后,总结与评述。

第三部分 思考题 一、选择题

1、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 )

A.《史籀篇》 B.《博学篇》 C.《仓颉篇》 D.《爰历篇》 2、唐代第一部由官方颁布的经学统一教材是(C )

A.熹平石经 B.白虎通义 C.五经正义 D.开成石经

3、中国历史上首先提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重视知识的力量的教育家是(C ) A.孔子 B.荀子 C.王充 D.董仲舒 4.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A )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5、荀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C )

A.君子儒 B.雅儒 C.大儒 D.鸿儒 6、战国时期齐国创建的著名高等学府是( B )

A.成均 B.稷下学宫 C.泮宫 D.辟雍 7、以下命题不属于《大学》三纲领的是( C )

A.亲民 B.明明德 C.正心诚意 D.止于至善 8. 汉代最早创办郡国学的是( A )

A.西汉蜀郡 B.东汉蜀郡 C.西汉南阳郡 D.东汉南阳郡 9、《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D )

A.孔子 B.荀子 C.王充 D.董仲舒 10、王充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 )

A.鸿儒 B.雅儒 C.大儒 D.君子儒

11. 南朝宋明帝设立的总明观之中,除了儒学、文学、史学之外,还包括( A ) A.道学 B.律学 C.算学 D.医学

12、唐代中央官学对入学者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的子孙可进入( C ) A.太学 B.四门学 C.国子学 D.算学 13、下列哪种方法并非唐代科举的方法( D )

A.帖经 B.诗赋 C.策问 D.八股文 14、太学采用“苏湖教法”是在北宋( A ) A.庆历兴学 B.熙宁—元丰兴学 C.崇宁兴学 D.熙宁—元丰兴学及崇宁兴学 15、朱熹《四书集注》中不包括(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6、提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的思想家是( A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颜元 17、太学推行“三舍法”是在北宋( D ) A.庆历兴学 B.崇宁兴学

C.熙宁—元丰兴学 D.熙宁—元丰兴学及崇宁兴学 18、《白鹿洞书院揭示》的作者是( D )

A.张载 B.程颢 C.陆九渊 D.朱熹 19、提出“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的思想家是( C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颜元

20、“随人分限所及”含量力而行、施教有序之意,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D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21、清代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是( D )

A.岳麓书院 B.紫阳书院 C.关中书院 D.学海堂 22、提出“主动”、“习行”教育方法的教育家是( B ) A.朱熹 B.颜元 C.陆九渊 D.王守仁 23、诂经精舍的创办者是( A )

A.阮元 B.颜元 C.黄宗羲 D.王夫之 24、社学这种基层学校始于( B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唐代 25、 明代以“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著称的书院是( C ) A.阳明书院 B.紫阳书院 C.东林书院 D.龙冈书院 26、中国古代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蒙学教材是( A ) A.弟子规 B.三字经 C.龙文鞭影 D.蒙求 27、近代由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堂是( B )

A.京师同文馆 B.长兴学舍 C.福建船政学堂 D.天津电报学堂 28、近代用“庚子赔款”设立的著名学校是( C )

A.京师大学堂 B.北洋学堂 C.清华学堂 D.南开大学 29、近代中国允许女子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的学制是( B ) A.戊辰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 癸卯学制 30、近代中国允许初等教育阶段男女学生可以同校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 癸卯学制 31、提出“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的近代思想家是( D ) A.蔡元培 B.张之洞 C.康有为 D.梁启超 32、《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颁于( B )

A.清末新政时期 B.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33、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兴办的学校是( C )

A.万木草堂 B.时务学堂 C.爱国女校 D.上海大学

) 34. 创办山海工学团的教育家是( D )

A.陈鹤琴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陶行知 35、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的教学方法是( C ) A.五段教学法 B.分团教学法 C.设计教学法 D.自学辅导法 36、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的中国教育家是( A ) A.陈鹤琴 B.梁启超 C.晏阳初 D.梁漱溟 37、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敌占区设立了( B )

A.冬学 B.两面小学 C.民众学校 D.半日学校 38、《教育独立议》的作者是( C )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D.梁启超

二、简答题

1、简述孔子教育对象的思想。

2、简述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色。 3、简述王充学习思想。

4、简述朱熹学习阶段论的思想。 5、简述蔡元培教育独立的思想。

6、简评蔡元培关于大学教育原则(精神、方针)的思想。

三、分析论述题

1、分析论述科举制的影响与作用。 2、试分析论述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3、试分析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当时 乡村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如何评价? 4、试分析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5、书院制度确立于何时?试述书院的教学特点及其对创办当代“研究型” 大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二、简答题参考答案

1、简述孔子教育对象的思想。 【答案要点】

①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不分贵贱、贫富、种族、地域,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②两方面含义:播学于平民;播学于四夷。

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简述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色。 【答案要点】

在批判儒家、墨家思想的基础上,道家阐述了以道(自然无为)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①“道法自然”的教育作用:一切人为的东西都是错误的,老子说的“绝学无忧”、庄子说的“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其意都是主张不要用人为的教育去改变自然本性;

②“逍遥”的人格理想:强调自然人性,崇尚自然真情,反对人为地扭曲损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物我不分、与道合一的理想境界。老子主张无为、知足、不争,庄子主张无己、无功、无名,超脱飘洒的“真人”形象即庄子心目中最高的理想人格。 ③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道家怀疑乃至否定一切社会文化知识,老子认为这种先知先见完全是一种无根据的臆断,强调不刻意去做某些事情,而是依据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去做。

庄子认为人学习知识必须有基础及条件,然而“吾生有涯,而知之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短暂,宇宙无穷,而人的能力如此微薄,因此不能以有涯随无涯,怀疑是否有学问的能力。

3、简述王充学习思想。 【答案要点】

①知识来源——“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反对先验论,认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圣人是不存在的,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②学习过程——“见闻为”和“开心意”。学习过程应包括“见闻为”和“开心意”两个阶段。所谓“见闻为”即感性认识,是学习的基础,但是,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必须进入“开心意”的理性认识阶段,才能够获得正确的知识。

③学习效果——“效验”与“有证”。分辨知识正确或真伪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坚持“效验”和“有证”的原则。所谓效验,就是认识与客观事实相符;所谓有证,就是认识的获得要有切实的证据。

④学习态度——“问难”与“距师”。 “问难”即鼓励求学者大胆否定和批判先贤学说。他指出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打破崇拜古人、崇拜权威的心理。“距师”,即对于老师,也要保持距离,不可完全附和老师的言论,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只有具备这种“问难”和“距师”的求知精神,才能够深刻领会学习内容,辨明道理,弄清是非。

4、简述朱熹学习阶段论的思想。 【答案要点】

① 人的教育分两个阶段:15岁以前受小学教育,15岁以后受大学教育。 ② 小学阶段的任务是“教以事”,进入大学,受“大人之学”(学其理)。

③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是统一的教育过程中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

5、简评蔡元培关于大学教育原则(精神、方针)的思想。 【答案要点】

①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②他认为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他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他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蔡元培办理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

③落实在北大办学实践:因此,他在延聘新教员时,只问学识不问派别、资格、年龄、国籍。经过蔡元培的整顿,北大教师队伍焕然一新。

④评价: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思想为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发展争得了地盘,正是由于这一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的阵地,并使北大完成了从封建旧式大学堂向资产阶级现代大学的转化。同时,这一主张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分析论述题参考答案

1、分析论述科举制的影响与作用。 【答案要点】

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存。

首先,从正面的影响看,主要有:

①有利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科举制把选才与育才统一了起来,把选拔人才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满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x1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