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期地理问题探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优秀学案(无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7 04: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优秀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2、理解月球基地的整体规划。 情感目标: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 二、学法指导

1、以学案为路线图自学基础知识,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该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阅读材料: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月球表面自然状况

月表无大气,只是在月球表面几十公分的空间范围内有一定数量的游离态氢,钠,镁等元素,使得这一空间的气压比一般的行星际空间的压力高3到4个数量级,达到0。0000001Pa(注:地球表面的气压是100000Pa)。同时,由于没有大气散射的影响,你可以在太阳当空的情况下欣赏美丽的星星,当然也不会遇到风雨云等天气了。

月球赤道附近表面温度(注:是地表辐射热,不是气温,月表无大气):白天超过120摄氏度,晚上降到-180摄氏度。

月球自传一周是680小时,大约相当与地球的28天。也就是说,在月球上,你可以最多在14天内一直见到太阳。

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至于有没有水冰,科学界还在探测研究。表面有几厘米厚的月球土壤,是由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岩石而形成,(和地球土壤形成原因不同)。薄薄的土壤下面是十分坚硬的玄武岩。 无人类已知的生命形态。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月球表面的环境,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月球上没有大气,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连声音都无法传播。月球上也没有水,就是在对月球的岩石分析中,也没有发现水分。那里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是一个没有生命活动的世界。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月面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间。因而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月表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则可降到——183℃。没有大气,又没有水,月球上也就没有云雾雨雪等气象变化。因此,在地球上用

1

望远镜观察月球,可以清楚地看到月表的各种形态。

满月时,在地球上用肉眼乍看月球,是一个洁白光亮的圆面。仔细观看,则会看到在明亮的月面上有黑色的斑纹。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球时,会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有些区域明亮,有些区域暗黑,大大小小的亮区和暗区交错布满月球表面。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已从望远镜中观察到了月球表面的这种特征。当时,人们以为那些大的暗区是月球上的海、洋,小的暗区则被当作是月球上的湖、湾,并以此给予命名。这些名称,直到今天还继续沿用。后来人们才知道,月球上的海洋和湖湾,与地球上的海洋和湖湾是完全不同的,那里根本连一滴水都没有。月球上的暗区(即所谓的海、洋、湖、湾),实际上是一些面积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低地。由于那些地方广泛分布着熔岩流形成的比较年轻的岩石,又比较低洼,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较低,同周围地区相比,呈现为暗黑色。而月表那些亮区,则是月球上的高原和山脉。其组成物质主要是比较古老的岩石,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很强,相比之下显得非常明亮。“阿波罗”号系列飞船在月球上实地考察的结果,证明这种对月面明暗区域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在地球上看月球,只能看到月球的半个球面,而这半个球面基本上是月球的同一个半球的表面。这个总是朝向地球的半个月球面,叫做月球的正面。月球的另一个半球面,总是背着地球,叫做月球的背面。在地球上,人们是无法直接观察月球背面的。自从1959年月球探测器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以后,人们才开始对那里的月面特征有所了解。绕着月球飞行的宇航员,则直接地看到了月球背面的景象。

在月球的正面,高原、山脉与平原、低地,差不多各占面积的一半。月球的背面,也分布着高原、山脉和“海”。与正面不同的是,背面的高原、山脉占据的区域非常广阔,而被称作海、洋的平原、低地,所占面积则比较小。

从整个月球表面看,月海约占总面积的20%。现在已经知道的月海有22个。在月球的正面,较大的月海有10个。其中,位于西部的有危海、丰富海、澄海、静海和酒海;位于东部的有风暴洋、湿海、雨海、云海和汽海。分布在月球背面的月海,主要有理想海、南海、史密斯海、边区海、莫斯科海、浪海、洪堡德海、齐奥尔科夫斯基海等。月海中最大的是风暴洋,其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月海的周围被山脉所环绕,大多呈封闭的圆形。

月球上的山脉,大多是用地球上的山脉名称来命名的。如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比较高大的山脉有十多条。其中,最长的是亚平宁山脉,其长度达1000千米。位于月球南极附近的莱布尼兹山,是月球上的最高峰,其高度达9000米,比地球上的最高峰还要高。

2

环形山广泛的分布,这是月球表面最突出的特征。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又叫做月坑。月坑近似于圆形,与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环形山的中间,地势低平,有的还分布着小的山峰。环形山的内侧比较陡峭,外侧较平缓。有些环形山的周围,向外辐射出许多明亮的条纹。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多是用著名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哥白尼、开普勒、牛顿、柏拉图、第谷、祖冲之、张衡等环形山。

在月球上到处可以看到环形山。无论是月球正面,还是月球背面,无论在明亮的高原,还是在低平的月海,都有环形山分布。环形山的数量非常多,总数达5万多个。环形山的大小差别很大。较大的环形山直径达100千米以上,小的直径则在1千米以下。在月球的正面,直径超过1千米的环形山,就有33 000个以上。其中,直径超过100千米的约有40个。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千米,是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月球正面的第谷、哥白尼、开普勒等环形山,周围都有很明显的辐射条纹。特别是位于南半球的第谷环形山,周围的辐射条纹最为壮观,数量多达100多条。其中最长的一条长达1800千米,一直延伸到北半球的澄海。在地球上,即使用最普通的望远镜,也能清晰地观察到那些较大的辐射条纹。

月面大部分地方的地势是平缓的,没有参差不齐的山峰和尖锐的岩石。在月球的表面,普遍覆盖着一层厚薄不一的碎屑物质。一般来说,高原、高山区碎屑覆盖物较厚,达1千米之多;而月海区域碎屑物较薄,多在1米左右。覆盖物主要是碎石,上面是浮土。

关于月球表面形态结构的形成原因,科学家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虽然目前尚无完全肯定的结论,但普遍认为,塑造月球表面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小型宇宙天体物质(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冲击、熔岩喷发,以及剧烈的温度变化、太阳风的不断冲击等。科学家们通过对月球土、石样品以及其他资料的分析研究,描绘出了月球发展演化过程的大体轮廓,即:月球诞生的时间与地球一样,大约在46亿年前。月球诞生后,熔融的表面很快生成一层薄薄的外壳。随着较重元素向月心方向聚集下沉,外壳层逐渐加厚。经过化学分异后的外壳层,被大的陨星或彗星轰击,在月球表面形成了巨大的盆地。随着时间推移,外来天体物质对月球表面的轰击逐渐减少。被熔岩流填充的许多大盆地,即形成了现在的月海。小岩石块对月球表面的缓慢而不间断的剥蚀,一直持续到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巨大的环形盆地——月海,是由小行星、彗星以及比月球小的卫星(在太阳系早期阶段,曾围绕地球转动的较小卫星)轰击月面而造成的。例如,月球正面的雨海,科学家们认为是被一颗直径为96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以后形成的。这些小行

3

星等天体对月球表面的轰击,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在39亿至40亿年前,是月球表面遭受轰击最剧烈的时期。在漫长的时期内,大量陨星对月球的撞击,形成了数量繁多的月坑。被轰击的过程中,月球表层物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了重新分与和组合。熔岩逐渐在一些盆地淤积,形成了月海;轰击时产生的大量溅射物,抛落到月面各处。各种物质的撞击过程,使月面受到了不断的磨损和剥蚀。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一、 基础知识梳理

阅读课本p25--26页完成下列问题 1.月球概况

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质量的 ,体积只有地球体积 表面引力只有地球的 。加上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剧烈(面向太阳的一面,温度高达 ℃;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以下降到 ℃),月球表面的气体分子和水分子很容易逃逸到宇宙空间。所以,月球表面没有 ,近乎 。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约10厘米,像沙粒一样的物质,下面是岩石。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的“月球勘探者号”宇宙飞船,发现在月球的北极和南极有 ,最多可能达到100亿吨。

2.月球资源

以及地球上缺乏的其他矿藏。人类可以将这些矿藏就地开采、冶炼,用来制造各种设备,供月球基地使用。由于没有大气的 作用,月球上可建立高效率的大型太阳能发电站,为各类开发活动提供充足的能源。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课内小组互相讨论突破学习目标】

二、阅读课本p25页资料1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资料分析月球上有哪些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如果你想在月球上生活,人类还需要创造哪些生存条件?

4

月岩中含有大量 ,可供建造各类建筑。月球上有很多矿藏,如

三、阅读p25页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圈二号”和月球基地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我们可以从“生物圈二号”实验中获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四、阅读p26页完成下列问题

1.月球上具有哪些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

2.哪些月球资源可用于发展月球基地?

第三部分 学习反馈

我上课认真学习了

A. 0-5分钟 B 5—10分钟 C 15-30分钟 D 30-45分钟

我保证对学习时间的回答是真实的:(签名)----------------------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x0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