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3年“江南十校”高三毕业生第二次联考模拟测试语文

更新时间:2024-03-04 23: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徽省2013年“江南十校”高三毕业生第二次联考模拟测试

语 文

第Ⅰ卷(阅读题 共6 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所赢得的掌声余音未了之际,编辑这样一部《莫言批判》之书,似乎是对“大师”的不敬,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我们并非昏了头,以对抗性的游戏为娱乐,也并非有破坏“神话”“偶像”的怪癖,或夸张地做着“我独清”“我独醒”的大梦,而仅仅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们思考着,行动着,做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却自信有这样做的必要。或许在那些貌似热血者看来,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批判莫言是不识时务,无理取闹,哗众取宠。然而,文学的问题应该交给文学来解决。任何奖项都不是作家的护身符,不是铁血丹书——这当然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这样的观点会被智者所认可:莫言可以批判,与其获奖无关,仅与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思考有关。早在获诺奖之前,莫言便已声名显赫,诺奖不也是证明吗?然而,一切文学的评论应该依据作品本身,而不是靠这些璀璨夺目的桂冠——固然,它们颇具迷惑之力。

②对于“文人相重”时期的文学评论,我们有些不以为然。若文学评论成为基于面子与利益的友情演出,评论被置换为表扬,批判退位,那将是文学的不幸——无论是对于作者还是对于读者而言。如果文学批评只是见风使舵。批判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而仅仅是把掌声送给那些显赫的大家,那这样的文学批评还有什么价值可言?我们以为,若莫言获诺奖就仰之弥高,有意回避其创作中的严重问题而不敢批判,与其从事这样无意义的文擘研究,还不如归园田居,乐得逍遥与心安——批判的目的不在于批判本身,而在于最终的无可批判。 ③莫言高举艺术叛逆大旗,蔑视文学艺术规律,这几乎是他在创作上存在问题的根源。他宣称,“我看,艺术方法无所谓中外新旧,写自己的就是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顺心顺手就好。无论在创作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不妨有点随意性和邪劲。”这种言论若不是自以为是的极端狂妄,便是因见识浅薄的极端自卑而生的极端反弹。莫言生在红旗下,其童年至青年却没有能够长在春风里,“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与经济的窘困使得莫言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没有享受过艺术阳光的充足照耀与艺术雨露的充分滋润,他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然而其不幸的遭遇完全不能成为其蔑视艺术法则的充足理由。

④我们由衷地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高兴,我们也由衷地本着对文学的热爱对莫言进行批判。批判莫言也是我们对莫言、对文学的热爱方式。这种批判,是文学的批评——指出问题,奉上善意与期待;不是恶毒的攻击——罔顾事实,进行诋毁与咒骂。这种批判无损于莫言对中国文学的意义,但更有益于文学。我们认为,莫言若果真能爱惜自己的才华,必会在思考后有更大的成就,创作出真正的不朽之作——那也正是我们所非常乐于看到的。 (选自李斌、程桂婷主编《莫言批判》,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文学评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学评论既不是一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对抗性游戏,也不必要以破坏“神话”“偶像”为目的。

B.文学评论若成为只是一场基于面子与利益的友情演出,那将是文学的不幸,是没有价值的。

C.文学评论现在已经完全被置换为对那些显赫大家一味的表扬,其真正的批判性也基本缺席。

D.文学评论的目的是指出问题,奉上期待,促使作家爱惜才华,在思考之后创作出真正的不朽之作。

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事那种有意回避文学创作中的严重问题而不敢批判的文学批评,是没有意义与价值的,也是作者所不愿意的。

B.莫言一贯高举艺术叛逆大旗,完全蔑视文学艺术规律,蔑视艺术法则,这是他在创作上存在的所有问题的根源。

C.莫言之所以认为“艺术方法无所谓中外新旧,写自己的就是了,只要顺心顺手就好”,是因为其不幸的人生遭遇。

D.只要是指出问题,奉上善意与期待而不是罔顾事实,进行诋毁与咒骂的恶毒攻击的批评就是真正的文学批评。

3.根据全文内容,谈谈莫言为什么可以“批判”。(3分)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惠基,兰陵人也。祖源之,宋前将军。父思话,征西将军,仪同三司。

惠基幼以外戚见江夏王义恭,叹其详审,以女结婚。解褐著作佐郎,征北行参军。出为湘东内史。除奉车都尉,抚军车骑主簿。

泰始初,兄益州刺史惠开拒命,明帝遣惠基奉使至蜀,宣旨慰劳。惠开降而益州土人反,引氐贼围州城。惠基于外宣示朝廷威赏,于是氐人邵虎、郝天赐等斩贼帅马兴怀以降。还为太子中舍人。惠基西使千余部曲并欲论功,惠基毁除勋簿,竟无所用。或问其此意,惠基曰:“我若论其此劳,则驱驰无已,岂吾素怀之本邪?”

桂阳之役,惠基姊为休范妃,太祖谓之曰:“卿家桂阳遂复作贼。”太祖顿新亭垒,以惠基为军副,惠基弟惠朗亲为休范攻战,惠基在城内了不自疑。出为豫章太守。还为吏部郎,迁长兼侍中。袁粲、刘秉起兵之夕,太祖以秉是惠基妹夫,时直在侍中省,遣王敬则观其指趣,见惠基安静不与秉相知,由是益加恩信。母忧去官。太祖即位,为征虏将军,卫尉。惠基就职少时,累表陈解,见许。服阕,为征虏将军、东阳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凡历四郡,无所蓄聚。永明三年,以久疾徙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尚书令王俭朝宗贵望,惠基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觌焉。五年,迁太常,加给事中。

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惠基解音律,尤好魏三祖曲及《相和歌》,每奏,辄赏悦不能已。当时能棋人琅邪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并第二品。赤松思速,善于大行;思庄思迟,巧于斗棋。宋文帝世,羊玄保为会稽太守,帝遣思庄入东与玄保戏,因制局图,还于帝前覆之。太祖使思庄与王抗交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上倦,遣还省,至五更方决。抗睡于局后,思庄达晓不寐。世或云:“思庄所以品第致高,缘其用思深久,人不能对也。”抗、思庄并至给事中。永明中,敕抗品棋,竟陵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

初,思话先于曲阿起宅,有闲旷之致。惠基常谓所亲曰:“须婚嫁毕,当归老旧庐。”立身退素,朝廷称为善士。明年卒,年五十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七》,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竟无所用 竟:最终 B.太祖顿新亭垒 顿:驻扎 C.累表陈解 表:奏章 D.人不能对也 对:较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惠基弟惠朗亲为休范攻战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以秉是惠基妹夫 以勇气闻于诸侯 C.凡历四郡,无所蓄聚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因制局图,还于帝前覆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萧惠基忠于朝廷。哥哥在益州对抗朝廷,他奉明帝之命劝降哥哥,益州土人勾结氐人反叛,萧惠基成功劝降他们。

B.萧惠基不慕钱财,为人正直。他担任四个郡的地方长官却没有积蓄,对于当朝显贵,惠基除了公事没有私下结交。

C.萧惠基趣味高雅。宋时人多喜好通俗音乐,雅乐正声少人问津,他却能沉浸其中;永明年间,负责掌管品棋之事。

D.萧惠基素有闲旷之志。他在曲阿修建了房屋,表示儿女婚嫁之后就归隐老家;为人谦退朴素,朝廷的人都称赞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惠基幼以外戚见江夏王义恭,叹其详审,以女结婚。(5分) (2)我若论其此劳,则驱驰无已,岂吾素怀之本邪?(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墨梅①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墨梅 [宋]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注】①朱熹的《墨梅》是朱熹观看梅花画作时有感于时人颠倒黑白所写。 8.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两首诗中的“凛”“恨”。(4分) 9.两首诗中梅花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 ,归雁人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4)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5)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6)有志矣,??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 ,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 (8)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抱着父亲回家 刘醒龙

①抱着父亲,我走在故乡的小路上。我很清楚,自己抱过父亲的次数。哪怕自己是天下最弱智的儿子,哪怕自己存心想弄错,也不会有出现差错的可能。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抱起父亲,也是我最后一次抱起父亲。

②父亲像一朵朝云,逍遥地飘荡在我的怀里。童年时代,父亲总在外面忙忙碌碌,一年当中见不上几次,刚刚迈进家门,转过身来就会消失在租住的农舍外面的梧桐树下。长大之后,遇到人生中的某个关隘苦苦难渡时,父亲一改总是周学名叫我的习惯,忽然一声声呼唤我的乳名,让我的胸膛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厚。那时的父亲,像一只圆润的家乡鱼丸,而且是在远离江畔湖边的大山深处,在滚滚的沸水中,既不浮起,也不沉底,在水体中段舒缓徘徊的那一种。

③抱着父亲,我才明白,能在沸水中保持平静是何等的性情之美。

④怀抱中的父亲,更像一枚五分硬币。那是小时候我们的压岁钱。父亲亲手递上的,是坚硬,是柔软,是渴望,是满足,如此种种,百般亲情,尽在其中。怀抱中的父亲,更像一颗砣砣糖。那是小时候我们从父亲的手提包里掏出来的,有甜蜜,有芬芳,更有过后长久留存的种种回甘。

⑤父亲抱过我多少次?我当然不记得。

⑥我出生时,父亲在大别山中一个叫黄栗树的地方,任帮助工作的工作队长。得到消息后,他借了一辆自行车.用一天时间,骑行三百里山路赶回家,抱起我时,随口为我取了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wx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