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与汉武帝时期匈奴政策中所体现的天下战略

更新时间:2024-03-17 08: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初与汉武帝时期匈奴政策中所体现的天下战略

1.汉初与汉武帝时期的匈奴政策

汉初(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时期,由于内部不稳,汉的主要战略是稳定内部,对包括匈奴在内的“四夷”采取守势。而汉武帝即位时,经高祖对异姓王的清洗,文景二帝对同姓王的削弱,汉内部已经基本稳定,因此汉武帝一改前几十年的消极防御,开始了积极主动进攻。貌似这两个时期,朝廷对匈奴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追究本质,在汉朝天下战略这个大前提下,这两个时期的战略具有延续性。

2.汉朝的天下战略

汉朝的天下战略即汉代是一个以“汉”为徽号的庞杂群体强力崛起、奔向四方、横行天下的时代,那是我们最伟大的祖先,他们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向着遥远的天际线一路奔去,该打就打,该和就和。他们没有狭隘的种族偏见,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包容吸纳一切敌人、朋友,尽管这个朝代如一切朝代不可避免地过去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和血统更加混杂丰富、更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庞大族群。

3.汉初匈奴政策的合理性

虽在汉初也对匈奴进行了一些防守和反击。但是这些反击几乎均已失败告终,所以汉初对匈奴政策的主流以“和亲”为主,这是有其合理性的。我们可以梳理下汉对匈奴的反击战:汉对匈奴共有三次:第一次反击是在公元前200年。由于前一年部署在马邑的防御性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于是,公元前200年冬,汉高祖亲率大军征

讨匈奴,结果大败,汉高祖也被困于白登山。第二次反击是在公元前177年五月,匈奴右贤王攻入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烧杀抢掠,汉文帝派丞相灌婴领兵反击,后因济北王刘兴居叛乱而罢。第三次反击发生在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亲率大军攻入汉内地,其前锋哨探甚至到了距离长安不足一百公里的淳化,严重威胁到汉首都的安全,汉文帝急调大军拱卫京师,直至一个多月后,匈奴大军才撤出汉境。通过梳理汉初这些反击战,可以看出:由于汉初与匈奴实力的差距悬殊,故对匈奴采取了“和亲”为主的策略,这在当时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虽然“和亲” 政策对汉来说是屈辱的,但是这也是形势所迫下被逼无奈的权宜之计,等到时机成熟之时,朝廷必然会改变策略。

4.汉武帝时期匈奴政策及转变

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之后,民生与国力逐渐恢复,到汉武帝即位时,经济较汉朝初年肯定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朝廷内部相对稳固,再加上汉武帝意志坚定,眼光长远,最终展开了对匈奴的进攻之战。 当然汉武帝深知匈奴势力的强大,故在处理对匈奴作战的问题上,他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比如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将乌桓内迁,让其帮助侦查匈奴动静,将北方的胡人吸收进汉军,增强汉军战斗力,还采取了停止对其他方向如南越等的经营,全力攻打匈奴优待匈奴投降者,以吸引更多的匈奴人前来归附等。当然,使用最多的手段还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武力攻伐。在攻伐中,汉武帝主要采取步步推进的策略:

1.先通过与匈奴右贤王的战斗,经历“马邑之战”、卫青夺取匈

奴腹地宗教圣地龙城并进而夺取“河南地”,并设立朔方郡,然后向外推进。

2.汉武帝将目标转向“河西”。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攻打河西地区,不仅取得丰硕成果,而且导致匈奴休屠王与浑邪王归汉。汉武帝为了安置两部落人马,设置五属国,从此河西走廊正式归入汉的统治范围。

3.进行大决战。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大军攻打单于,此役之后,匈奴远遁漠北,再也无力对汉发起大规模攻击了。

4.接着,汉朝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战略成果上。

5.在一些列巩固措施取得之后,汉武帝又开始攻打匈奴,直到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罢轮台罪己诏”,才结束了自己的战斗生涯。但后代的历朝皇帝都继承了他征服匈奴的战略思想。

5.汉初与汉武帝时期匈奴政策之对比

分析汉初与汉武帝时期的匈奴政策,我们不难看出:汉初匈奴政策以“和亲”为主,反击为辅(反击失利,即使反击也是自己独自应战)。而汉武帝时期,匈奴政策转变为对匈奴进行攻击。其实,这两种策略都是合理的。在汉初,由于政权刚建立,内部不稳,外部形势错综复杂,面对势力强大的匈奴,汉初的“和亲”政策是明主而合理的。而汉武帝时期,内部相对稳定,加上匈奴对当时朝廷对外交往的阻碍及对内地的骚扰,汉武帝意志坚定,目光长远并且善于调动各方力量等综合因素促成了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政策转变为攻击。这两种政策都是出于对现实状况及主观因素的综合考虑,都是对汉朝天下战略

中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该和就和,该打就打战略的体现及发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wh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