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九下:世界现代史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1 07: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下中考考点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1、原因

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世界大战,不能满足人民的愿望。

2、爆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时间:1917年11月6日-7日;领导人:列宁;结果:起义取得胜利。 3、结果: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革命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6、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

(1)政治: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

(2)经济: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3)军事:同德奥议和,退出世界大战。

(4)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7、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8、苏维埃政府的巩固:1918-1920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考点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问题

1、列宁的探索

(1)经济上:实施新经济政策: ①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开始时间:1921年

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2)政治上:1922年底,成立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白俄在乌外”) 2、斯大林的探索 (1)经济上:

①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实现农业集体化。

页 1

②行动: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③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政治上:1936年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3)斯大林模式: ①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②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③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A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C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D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考点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范围:首先发生在美国,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 (1) 生产力遭破坏,大批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恶化。 (2)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罗斯福新政: 1、开始: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措施: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恢复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5、作用: ①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经济影响) 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政治影响) ③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影响) 考点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3)客观原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顶峰:慕尼黑阴谋) 二、二战的经过(1939年—1945年) 1、战争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二战的扩大: 页 2 (1)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2)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团结作战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雅尔塔会议(945年2月 苏联雅尔塔) ①参与国: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 ②内容:A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B决定成立联合国。 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4、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5、最后胜利 (1)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柏林战役: 1945年5月苏联军队攻克柏林,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3)日本投降: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四、二战的影响:①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 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五、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相互支持。 六、二战的启示: ①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珍爱生命,反对战争。 ②世界各国应该和平相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家之间的争端。 ③面对邪恶势力,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贫困等)。 ④科学技术用于战争会加重人类的灾难,只有用于生产生活,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 一 战 根本 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二 战 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939 / 1945 起止时间 1914 / 1918 作战双方 转折战役 登战性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影响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是人类历史上的意德日法西斯国家相继无条件投降 一场空前浩劫; 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同盟国集团 凡尔 /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协约国集团 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考点五: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背景: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页 3 ①美国的援助; (外因)

②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④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成立欧洲联盟(欧盟):

(1)目的:振兴经济,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2)时间:1993年

(3)前身: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20世纪60年代) (4)影响:

①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③推动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 二、日本的崛起

(1)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 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并扶植日本, 朝鲜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外因)

②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内因) ③8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2)日本崛起的表现: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7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三、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1)相同原因:

①都得到美国的扶持或援助,并及时抓住了发展机遇; ②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对中国的借鉴:

①要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主动学习国外最先进科技;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坚持科技创新; ③坚持改革开放,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 四、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

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使他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考点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一、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 1、解体的原因:

(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戈尔巴乔夫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未取得成果;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页 4

(2)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 (3)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2、解体的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时间和标志: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戈尔巴乔夫下台。

(苏联:1922年——1991年,共69年) 二、东欧剧变(1989年下半年开始) 1、剧变的原因:

(1)直接原因: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2)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

(3)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2、东欧剧变的表现:

①政党变化:执政党丧失政权,实行多党制和民主制; ②社会制度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

③一些国家版图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德国实现统一。 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 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 ⑤防止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考点七: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签订的《雅尔塔协定》,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上,事实上重新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为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美国的“冷战”政策

1、目的:二战后,美国妄图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2、内容: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4、 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91年 苏联解体 5、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

4、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为抗衡北约,1955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导致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页 5

①美苏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 ②双方军事实力处于均势,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军备竞赛虽然付出高昂代价,但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5、美苏争霸 (1)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2)开始: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 (3)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标志) (4)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范围的划分。 (5)影响:①军费负担沉重,阻碍经济发展; ②极大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 五六十年代 70年代 特点 美国占优势 苏联积极进主要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让步 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苏联全球缓和战略,从阿富汗撤军 原因 苏联实力远不如美国 美国深陷越战;苏联军事实力增强 苏联负担沉重;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且西欧日本与之竞争 领导人 肯尼迪 赫鲁晓夫 尼克松 勃烈日涅夫 里根 戈尔巴乔夫 第二阶段 攻;美国战略收缩 苏联全面缓第三阶段 80年代 和;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考点八: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突出特点是多极化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一超多强”: 一超:美国; 多强: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 3、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 4、影响当今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 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5、科索沃战争 (1)时间:1999年3月~6月 (2)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 (3)影响: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4)启示: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斗争过程。 ②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发展创新科技; 页 6 ③坚持改革开放,主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④ 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 ⑤ 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考点九:经济全球化 1根本原因: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背景: ①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者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③世界贸易组织成立;(重要表现)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希望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4、影响:利: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 ①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5、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②坚持改革开放,主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④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创新科技,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 ⑤积极参与世界性或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 ⑥ 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考点十:第三次科技革命 1、兴起时间和国家: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国 2、标志(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核心技术和进入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信息时代 4、主要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5、特点: ①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③新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 起止年代 标志 时代 理论 新兴 页 7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蒸汽时代 牛顿力学 纺织、采煤,冶铁、机器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至今 电力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电气时代 电磁学 电力、石油、化学、汽车工信息时代 爱因斯坦相对论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产业 制造,交通运输 业 技术 、生物工程 4、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③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关于启示类的公式: 1、改革类:如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 ①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日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发展创新科技。 2、民族独立类:如美国独立战争 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 3、国家分裂类:如美国南北战争、苏联解体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4、科技发展类:如三次科技革命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发展创新科技。 ③坚持以经济建高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5、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类:如君主立宪制、共和政体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6、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的启示: ①要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主动学习国外最先进科技;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坚持科技创新; ② 持改革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 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 ★华盛顿的贡献: ①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②任制宪会议主席,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 ③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林肯的贡献: ①领导北方获得内战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废除奴隶制,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的土地要求。 页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wg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