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4 14:28: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图片是解读历史的一种直观手段。下侧漫画中的情景是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宗法制的影响 B.分封制的影响 C.科举制的影响 D.察举制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可知跪着接受象征权力的“帽子”的人,一看就没有手拿象征知识的“书卷”的站立者有出息,但没有办法,正如图中的长者所说“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这是深受我国的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所以本题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2.下图是西周初期的分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建立之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镐京的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而统治中心的渭水流域及西面、北面几乎没有。其如此封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1

A. 扩展周王朝的疆域 B. 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C. 利于周朝文化远播 D. 防范诸侯割据称雄 【答案】B

[来源:学&科&网]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相传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2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孝”的内涵当然是非常多的,但是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根据材料、从材料出发即可,材料中的“言行不恭敬为不孝”和“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是吻合的,而材料中的“不勇敢作战为不孝”和“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是吻合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孝”的内涵

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鲁晋两国就不可通婚,秦晋两国却世为婚姻。“喜结秦晋之好”目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从政治角度看,他们这样做(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了摘长子继承制 D.莫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喜结秦晋之好’目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可知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和社会稳定;所以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5.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顾颉刚主要基于文献考辨,确认夏朝存在 B.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 C.《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所以较为可信 D.未获考古支持前,商朝存在与否无法确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等,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与研究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意思,排除;C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准确,排除;D项表述,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商朝”,排除。进一步分析

3

可知,B项表述客观,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意思,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史学理论与研究·史学方法·历史考证

6.《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丞相王绾及群臣的建议纯粹出于守旧情绪 B.“地远”论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困境 C.朝议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D.丞相权力大,左右着皇帝决策 【答案】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与郡县

7.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

4

也是副丞相。秦代为保证皇帝对军权的绝对控制,太尉一职其实并未实授。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代的中央官制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A.西周、秦朝、西汉 B.战国、秦朝、西汉 C.秦朝、西汉、三国 D.秦朝、西汉、唐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管理的掌握程度。据此,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材料内容所描述的地方行政管理对应的朝代分别是秦朝、西汉、唐朝。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管理

9.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秦朝不仅在政治上巩固统一,还体现在文化上。秦始皇进行统一文字,到了汉武帝时,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汉时期

10.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w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