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4:5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西洋服装史课后题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国服装史复习整理 1. 贯口衫:用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衣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口,穿时可将头从中伸出,前后两片,以带系束成贯口衫。 2. 司服:专管服制实施,安排帝王穿着的官员。 3. 内司服:专管王后在仪式上穿着的官员。 4. 冕服:包括冕冠,玄衣纁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玄衣熏裳(玄:黑;纁:绛红)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 5. 十二章纹饰:(上绘下绣,上下各六章)绣日月星辰,取其临照;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雌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绘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6. 蔽膝:腰间束带,带下佩之为蔽膝。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的尊严了。冕服中称为“芾”,祭服中曰“黼”或“黻“。其它服装上成韦bi。 7. 百家争鸣导致列国服饰异俗: 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文质彬彬” 道家提出“被(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 墨家提倡“节用”“尚用”不必过分奢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荀况:强调“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等差” 法家韩非子则在否定天命的同时提倡服装要“崇尚自然,反对修饰” 8. 深衣: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续任钩边”,不开叉,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上下分裁,然后再腰间缝为一体,因而上身合体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及地,一时男女贵贱文武皆穿。 9. 先秦服装意义重大,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并显露出中国图案富于寓意(十二章纹),色彩有所象征(玄衣熏裳)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10.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紧小,称之为祛,全袖称之为袂,因而宽大衣袖常夸张为“张袂成荫”,领口、袖口处绣方格纹等,大襟斜领,衣襟开得很低,领口露出内衣,袍服下摆花饰边缘,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并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 11. 秦汉时期冠有:冕冠(平天冠)、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高祖冠或刘氏冠”)、武冠、法冠(獬豸冠)、梁冠(进贤冠)等 12. 秦汉冠的诸多样式: 冕冠:“平天冠” 长冠:“高祖冠”、“刘氏冠”,多为宦官、侍者用。 武冠:为武将用 法冠:獬豸冠(神羊),为执法官戴用 梁冠:“进贤冠”,为文官用。 13. 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渍,并根据品级或职务不同有所区别。文官的进贤冠要配介,而武冠的武弁大冠则要配平巾帻。 14. 帻:既是包发巾的一种,秦汉时不分贵贱均可戴用,戴冠者衬冠下,庶民则可单着之。其形似便帽,多平顶的称“平巾帻”,有屋顶状的叫“介帻” 15. 袿衣:女子常服,服式似深衣,但底部由衣襟曲转盘绕而形成两个尖角、 16. 襦群: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群,这是与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
- 1 -
另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 17. 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运用五行相生的说法建立了五德始终说,并将其附会到社会历史变动和王朝兴替上,汉灭秦,以土德胜水德,于是黄色成为高级服色。 18.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袍有祛,而衫宽大敞袖,有单、夹二式,喜用白)。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19. 帔:始于晋代,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式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与领前,自然垂下。 20. 魏晋南北长时期,北方民族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和裲裆。 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谓之裤褶服,对襟或左衽,腰间束带,方便利落,显露粗矿剽悍之气。 缚裤:以锦缎丝带裁为三尺一段,在裤管膝盖部位下紧紧系扎,以便行动。 裲裆:其一当背,其一当胸,形式为无领无袖,初似为前后两片,腋下与肩上以襻扣之,男女均可穿着,后来裲裆形式运用于军服之中,改为铁皮甲叶,套于衬袍外。这种服式一直沿用至今,南方称马甲,北方称背心或坎肩,也有单、夹、皮、袄、棉等区别,并可着于衣内或衣外,衣外者略长,衣内者略短。 21. 幞头:是隋唐五代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初以以幅罗帕裹在头上,较为低矮,后在幞头下另加巾子,以保证裹出固定的幞头外形。幞头两脚,初似带子自然垂下,至领或过肩,后渐短弯曲朝上插入脑后结内,皆谓之软脚幞头。中唐以后的幞头之脚或圆活阔,犹如硬翅而且微微上翘,中间似有丝弦,以令其右弹性,谓之硬脚。 22. 大唐三百余年中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群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23. 半臂与披帛: 半臂似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裲裆与衣衫之间,故称其为半臂。 披帛:从狭而长的帔子演变而来,后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一种飘带。 24. 女着男装,即全身效仿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25. 襕衫:两宋时期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一般用白色细布,腰间束带,也有不施横襕者,谓之直身或直缀,居家时穿用取其舒适轻便,其广泛程度可为仕者燕居、告老还乡或低级吏人服用。 26. 宋朝官员朝服样式基本沿袭汉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曲领。 27. 两宋时期劳动人民服式多样,但大都短衣、紧腿、缚鞋、褐布以便于劳作。其工商各行均有特定服式,素称百工百衣。 28. 宋代妇女服装有襦、袄、衫、背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其中以背子最具特色,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之中的一种服式。 背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另在左右腋下开以长衩,似有辽服影响因素,也有不开衩者,穿着舒适合体典雅大方。 背心:无袖,即裲裆,直领对襟。(区别: 半臂加袖长可成背子;去袖则为背心。)与某些裲裆肩处加襻有所不同。 29. 明代官服上海缝缀补子,以区分等级,似源于武则天以袍纹定品级之始。明代补子以动物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袍色花纹也各有规定。盘领右衽、袖宽三尺之袍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皂革靴相配套,成为典型明代官员服饰。 31. 比甲:本为蒙古服式,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好加以金绣,罩在衫袄以外。后传至中原,汉族女子也多穿用,明代中叶着比甲成风,样式主要似背子无袖,亦为对襟,襟至胸口,比后代马甲又长,一般齐裙。 32. 水田衣:明代女装典型服饰,即各色布拼接而成,是民间女子手中的艺术佳品,
- 2 -
至今仍可见,即“百家衣” 33. 清代“十从十不从”: 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 34. 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衣大袖而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之代替了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再另加领衣。 35. 官服中龙袍只限于皇帝,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又谓“花衣”,是为官员及其命妇套在外褂这内的专用服装,并以蟒数及蟒之爪数区分等级。 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 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 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 36. 行褂:衣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称“马褂” 马甲: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男女均服,清初多穿于内,晚清时讲究穿在外面。分:琵琶襟;大襟;一字襟。 领衣:因清服一般无领,所以穿礼服时需加一硬领,为“领衣”,因其形似牛舌,俗称“牛舌头”,下结以布或绸缎,中间开衩,用纽扣系上。 披领:多加于颈项而披之于肩背,形式菱角,上面多绣以纹彩,用于官员朝服,冬天用紫貂或石青色面料。 首服:有暖帽(8月)与凉帽(3月)暖帽:圆形,有一向上反折的檐边,多为皮质,颜色以黑色为多,顶部缀以红色帽帏,顶端是各种材料制成的顶珠,一般有红、蓝宝石,珊瑚、青金石,水金、素金、素银等,下有约三寸长的翎管,用以插翎枝,即孔雀的羽毛,有单、双、三眼之分,“眼”即孔雀尾巴羽毛上的纹样,三眼最为尊贵。 凉帽:大帽子形如圆锥,无檐,以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骨,用白、湖蓝或黄色罗为表,红纱绸为里。石青片金织成边缘。帽表也缀以红色帽帏,顶珠花翎形同暖帽。 朝珠: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一种标志,以琥珀、蜜蜡、象牙、奇楠等材料为之,共计108颗,每间隔27颗有一颗大珠,共分四段,象征一年四季,旁随小珠三串,象征一个月的上中下三旬,每串小珠有30颗,象征一个月有30天,男子两串小珠在左,命妇则在右。 37. 云肩:当时普遍配用装饰,形式如意,披在肩上。可作为礼服,清初家父女在行礼或新婚时作为装饰,至光绪末年,由于江南妇女低髻垂肩,恐油污衣服,为广大妇女所应用。 38. 镶滚彩绣:清代女子衣服装饰一大特色。通常是在领、袖、前襟、下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施绣镶滚花边。 39. 鞋式旗汉各异:旗女天足,着木底鞋,底高一二寸或四五寸,高跟装在鞋底中心,形式花盆者为“花盆底”,形式马蹄者为“马蹄底”,一说为掩盖天足,一说为增高体形,实际上是体现出一族之风。汉女缠足,多着木底弓鞋,斜面均多刺绣,镶珠宝,南方女子着木屐,娼妓喜镂其底贮香料或置金铃于屐上 40. 中山装:基于学生装而加以改革的国产形制,式样原为九钮,胖裥袋。后根据《周易》、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于涵义,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前襟四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查)而确立的前襟五个口子;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立的袖口必须为三个扣子等,在西装基本式样上参入中国传统意识。
- 3 -
西洋服装史复习籽料 1. 关于人类穿衣动机有哪几种学说? 保护说,羞耻说,护符说,装饰说 2. 简述古埃及的服装特性 a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从造型本质上看,可归纳为两种形式,即无垂褶和有垂褶b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这两种现象交错而成的,作为单纯造型的补充,古埃及用尽各种装饰手段。c要衣料是亚麻织物,所有阶层的衣服都是亚麻织物做的。 3. 古埃及的男装和女装各有哪些品种? 男装:a绳衣(里嘎丘阿)b腰衣(罗印克罗斯)c筒形连衣裙(丘尼克)d贯头衣(卡拉西里斯)e长袍(罗布)f披肩(肖尔) 女装和男装造型基本相同,只是女装在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更富于变化,在色彩纹样和装饰方面也比男装丰富。 4. 古代西亚地区的主要衣料是什么? 羊毛织物(文明史由良驹和羊毛带来的) 5. 简述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着装方法? A:多利亚式希顿:先把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向外折,折的量等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的布的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从后面提起布料,在前面用大概10cm的别针固定,多余的布自然地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为强调优美的衣褶和便于行动,系上腰带,系时,把布向上提一提,使布在腰上形成膨臌的余量,以致垂下来盖住腰带(科尔波斯) 还有一种穿法:一条带子系住阿波太革玛下面的高腰身处,另一条带子系在低腰身处,在上半身创造两层纵向的衣褶。 B:爱奥尼亚式希顿:两短边对折,侧缝留出伸手的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成筒状。从双肩到到两臂用安全别针固定(约8-12个),为便于行动,系腰带,系法不同,服装效果也不同。区别见(P93) 6. 以托加为例,说明古罗马服装的社会功能 1、 托加是罗马最具代表性的服装,表现出一种尊严,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是罗马男性公民的身份证,它作为罗马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然而随着罗马的衰落,这种大的服装反复裹缠后形成一种横向的扩张,给人一种累赘和繁琐的感觉,与当时形势不符,所以逐渐变小,形成带子,它的变化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的兴衰整个过程。 2、 各时期的变化 在王政时代男女都可穿,到共和时代成为男子的专门服装.到帝国时期上升为低度仪礼服,形制也变其大无比,穿着要别人辅助才行,于是成为有权势者的专用服装。当帝国衰落时,托加也变小了,之后又变成带状,至公元7--8世纪消失。 名词解释 1罗印.克罗斯:古埃及男子的衣服主要是用一块白色亚麻布缠裹在腰上的“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法语称鲜提(Shenti)],其形式、种类较多,有缠裹后系腰带的,有兜裆的,也有用带子斜挂在肩上的。 2丘尼克:除奴隶外,妇女们一般穿丘尼克。丘尼克是一种从胸到脚踝的筒型紧身衣,形式种类较多,这是古埃及妇女的正式服装。 3卡拉西里斯:随着新王国时期从西亚引进了卡拉西里斯这种宽敞的贯头衣,古埃及的女性也和男性一样,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把这种衣服当作礼服穿用,而在穿法上与男子略有区别。 4卡吾那凯斯 5多利亚式希顿:衣料为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度为伸平两臂后两肘间距离的两
- 4 -
倍,约6英尺(合约183厘米),短边为脖口到脚踝的长度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条长度被称为“阿波太革玛”)由整块面料制成长达膝盖的短袖束腰外衣。 6爱奥尼亚式希顿 :爱奥尼亚式希顿的构成也是一块长方形的布,形似长达膝盖的短袖束腰外衣。材料为薄麻织物、皱布或加工成普利兹褶(Plait,Pleat熨烫成形的直褶)的织物。颜色以白色为主,还有绿、黄、金、茶等色,黄色多为女子使用。长边等于两手平伸时两手腕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为脖口至脚踝的距离,再加上系腰带时向上提的用量,上身没有向外大的翻折,只是凭腰带将宽松的长衣随意系扎一下即可。 7希玛纯:是古希腊男女都穿的包缠型长外衣,与希顿一样是一块矩形的毛织物衣料,一般宽等于身长,长为宽的3倍。颜色以白色或本白色为主,另有茶色和黑色。如果把希顿认作是内衣,那么希玛纯就是包在希顿外面的外衣。希玛纯没有固定的造型,从用途上可以分为有里子的外出穿用和没有里子的平常穿用两种,其大小种类也很多。最常见的穿法是先把布搭在左肩,使前边部分长及地,后面从背后绕经右腋再绕到前面,然后再搭回左臂背后。衣料四角缀小金属饰物,外出时可将它拉起,盖在头上防风雨,睡觉时脱下可以当铺盖。是深为希腊哲学家们所喜爱的一种款式。上层阶级的女子中用量比较大,她们通常把遮左臂、左肩的布展开,把头和手都包起来。希玛顿的着装状态分以下几种:几乎包裹全身;包裹多半个身,在一个肩上固定;包裹上半身一个肩;包裹双肩后垂下来。 8托加:是罗马服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衣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它作为罗马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 托加的形制类别:托加形状为椭圆形,竖长为身长的三倍,横宽为身长的两倍,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是等级象征的服装。它分化出不同类别,表示不同的地位和职业:市民为天然白色无装饰,上层议员用丝绸做料并有两条宽宽的深红装饰带,高级官吏、将军和皇帝为紫色面料并用金线刺绣。 9丘尼卡:内衣丘尼卡,是一种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在肩部和腋下缝合,呈“T”字形,袖长及肘,也有长袖和无袖,男子的丘尼卡衣长及膝,女的衣长及踝,腰部系带子。贵族或官吏的丘尼卡还在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条饰,-“克拉比”,用其宽窄表示官阶的大小。 名词解释 达尔玛提卡 、贝尔、帕留姆和罗鲁姆、帕鲁达门托姆、佩奴拉、丘尼卡 (135页) 布里奥 鲜兹(P143) 曼特尔146 科尔萨基(145) 布莱 146 科特 修而科 西克拉斯149 科塔尔迪 151 萨科特152 普尔波万156 肖斯 157 吾普朗多 波兰那 165夏普仑 埃斯科菲恩 汉宁167 乔品173,撕拉修173,奥·德·肖斯,巴·德·肖斯179,拉夫180,法勤盖尔183 ,柯尔·佩凯179 186 12 罗马式时代的服饰特点 P143(1)一方面,形式上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风帽、面纱,宗教服和礼仪服原封不动继承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窄样式。这个时期,世西洋服装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窄衣过渡徘徊于两者之间的阶段。表现在服装上,即不显露体形,从头上垂下面纱,把全身掩盖起来,罗马式后期,女服出现出现收紧腰身、显露体形曲线的举动,这是显示性差的前兆,预示着明朗造型的哥特式来临。 (2)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征是: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品种有:内衣-鲜兹;外衣-布里奥;斗篷-曼特。 14 哥特式建筑样式是如何表现在服装上的?
- 5 -
哥特式服装受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影响,在强化和夸张立体感的同时十分强调整体的修长效果。高高的圆锥形冒顶,尖头形长长的鞋子,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状等锐角的感觉,与哥特式建筑尖顶外观如出一辙。 15 斯拉修在服装上的运用有那些 (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的装饰),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有横方向的,有纵方向的,还有斜方向的,不仅用在上衣的胸部和袖子上,极盛时期连裤子,鞋,手套,帽子等到处都有这种装饰,满身的裂口还错落有致的形成纹样。(可以在裂口处显露里面的异色里子和白色内衣,在裂口两端还装饰有各色宝石和珍珠) 16 拜占廷时代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拜占廷时代初期的服装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造型变得呆板、僵硬,其特如下: (1)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 (2)皇帝的衣装宗教气氛非常浓,大臣和侍从的衣服也根据其地位和职务有严格的规定,服饰成了“别威严、显贵贱”的工具。 17 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13世纪,受建筑风格的影响,衣服的裁剪方法上出现了新的突破:新的裁剪方法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了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从袖根到下摆,在侧面加进数条毽子板一样的三角布,这些不规则的三角布之间,在腰身处形成了许多菱形空间,这就是现在衣服上的“省”。这样就构成一个过去的衣片上所不曾有过的侧面。正是由于这个侧面的形成,才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上从古代平面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础。而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方的衣服和东方的衣服在构成形式和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也就是说,无论从纵向(古代到近代),还是从横向(东方和西方),衣服构成上的分水岭都在这里。 18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各阶段的服饰特点 意大利式时期特点:内衣部分地从外衣缝隙处露出,与表面华美的织锦布料形成对比,进一步衬托出美丽的布料。 男装普尔波万:工艺和服装结构三大显著特点:一绗缝,用倒针法;二是前开;三是改变了中世纪袍服的裁剪方式。 分体式女袍:外观似上下相连,腰部有接缝。 德意志式时期特点:切口服装、用裘皮作为衣领或服装缘边的装饰方法 切口服装也叫雇兵步兵风格,原意是用刀、剑等乱砍、劈刺、割伤等,引伸为切口、裂缝、开衩,或开缝于衣服上的装饰。 西班牙时期特点:追求极端的奇特造型和夸张的表现,缝制技术高超。 皱领的流行:闭口式轮状,敞口式立领,披肩式。紧身胸衣:鲸须胸衣,布纳胸衣。撑裙:吊钟式箍撑裙,环轮形箍撑裙 袖子根据填料不同造型可分为:泡泡袖,羊腿袖,悍妇袖 19 法国式法勤盖尔以西班牙式法勤盖尔有哪些不同 裙撑(1)西班牙风格呈吊钟形,在亚麻布上缝上好几圈鲸鱼须做的轮骨,有时也有藤条、棕榈或金属线做成,轮骨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直径。穿在裙子里面,使裙子张开,呈现圆锥形的造型。(2)法国式是用马尾织物做成的像轮胎一样的东西,里面塞有填充物,用铁丝
- 6 -
定型。穿时系在腰间,外面罩上裙子,形成自腰部平着向四周伸出来,再自然下垂的外形。(3)英国式又在法国式上罩一个圆形的盖,园盖内圈与裙撑连接,外圈边沿用金属丝或鲸须等撑圆,使裙子向四周扩得更大,下垂时裙撑边沿轮廓更加清晰。 20 巴斯尔样式201,巴罗克190 ,克拉巴特199 斯坦科特199 柯尔·巴莱耐200,基莱200,贝斯特200 郎葛拉布196鸠斯特科尔198,克尤罗特193洛可可208,阿比209,斯特克210,,夫拉克·阿比埃211,鲁丹郭特212,,帕尼埃214,,罗布222,卡拉科224 普多尔250,曼莱特、玛夫256,夫罗克·科特,泰尔·科特,毛宁·科特261,贝斯顿262,拉格伦·科特263,克里诺林264, 21 简述荷兰风时期的男装特征193 23 简述洛可可时期的女装造型特点 洛可可服饰是在巴罗克服饰的基础上发展了纤细轻柔的特点,使服饰更加向女性化方向发展,所以洛可可时期是以女性为中心的艺术风格。而男装中的女性化特征也日见突出。到18世纪中叶,洛可可服饰达到鼎盛,女装更加性感,裙撑又一次出现并且越来越大向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发展,胸部袒露,美肩外现,大量花边、蕾丝、缎带及人造花用作装饰女人被称为“行走的花园”,到末期,裙撑消失,裙子变得柔软,臀垫取代裙撑,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头饰更趋于高大华丽,假发更加精巧,整体装饰充满了曲线情趣。 24 比较法国式罗布、波兰式罗布及英国式罗布的造型特征222 25 简述帝政样式的造型特点 强调胸高的高腰身,细长裙,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方形领口开得大、低。裙子流行两种颜色重叠,形成层次感。服装表面向装饰性造型发展。裙摆量、褶饰或别色布的增加,加重裙子的重量和膨胀感,显得丰满 26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的女装特色252 腰线逐渐自高腰身下降到自然位置,腰又被紧身胸衣勒细,袖根部极度膨大化出现落肩与夸张的羊腿袖,裙子摆扩大后出现裙撑使其向外扩张,名副其实形成了X造型。 27 简述新洛可可时期的女装特征268 女性为了表现纤细的腰,于是新的裙撑诞生了,称为克里诺林,是马毛、麻的意思。1850年底,采用鲸须、鸟羽、细铁丝或藤条做轮骨,用带子连接成鸟笼子的裙撑。它的变迁从吊钟形到鸟笼形,最后形成金字塔形,或倾斜后翘的异形,都有明显的模仿洛可可服装的痕迹。下摆直径周长达9米有余。 28 简述巴斯尔时期的女装造型特征277 克里诺莱特,泰拉多·斯次 巴斯尔时期女装在前面用紧身胸衣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压平,后臀部用臀垫高高翘起,外侧的罩裙流行拖裾形式,衣服表面强调装饰效果,与后凸的臀部相呼应,这时期是女装在前面用紧身胸衣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压平,翘整个外形强调前挺后翘的特征。 29 简述S型时期的女装特征287 S形样式用紧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把腹部压平,把腰勒细,在后面紧贴背部,
- 7 -
把丰满的臀部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腰向下摆,裙子像小号似的自然张开,形成喇叭状波浪裙,从侧面观察时,挺胸收腹翘臀,宛如“S”形。羊腿袖的运用,上半部分呈很大的泡泡状或灯笼状,自肘部以下为紧身的窄袖。 新艺术运动283,基布逊外形,哥阿·斯卡特287,霍布尔,米那莱特·丘尼克 30 中世纪的划分 一、中世纪分为5-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时期的“罗马式时期”、13-14世纪的“哥特式时期”。 一是服装文化的交融性,包括拜占庭服装中的不同民族风格的融合西欧民族大迁徙带来的南北民族服装的大融合以及十字军东征带来的东西服装文化的大融合;二是在中世纪各时期各地区的服装发展中无不渗透着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意蕴,这种宗教观念对以后的西方服装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是在中世纪后期,西方服装出现了转折点,由古代向近代、由东方向西方、由平面向立体、由宽衣形态向窄衣形态的过度,都在中世纪体现出来 31 近世记的划分 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洛可可时期。 (1)文艺复兴时期:把衣服分成若干个部件,各部件独立构成,然后组装在一起形成明确的外形。 (2)巴罗克时期:把这些部件完整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流动的、统一的基调,界限消失整体感增强,表现出强有力的、跃动的外形特色。 (3)洛可可时期:巴罗克男性力度被女性的纤细和优美取代,窄衣文化在服饰人工美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32 近世纪服装的共同特征:性别的极端分化,性差的夸张和强调,形成性别对立的格局。男子是雄大的上半身和紧贴肉体的下半身,重心在上半身,富有动感;女子上半身胸口袒露和紧身胸衣,下半身是膨大的裙子,表现出胸、腰、臀三位一体的女性特征,是一种静态。 33 西班牙风时期的服饰特点 179 一、日耳曼人的服装文化 (1)为了御寒形成了封闭式、窄小紧身、四肢分别包装的体形型样式,是上衣和下衣的二部式结构,需要裁剪。 (2)女子上身穿短小紧身的丘尼克,筒袖长及肘部,裙子为筒形,用带穗的带子系扎;男子上身穿无袖的皮制丘尼克,下穿长裤,膝下系着绑腿。 (3)受罗马文化影响,男子在丘尼克和长裤外穿上了罗马式萨古姆(斗篷);女子沿用了罗马末期的达尔玛提卡,卡拉比变成沿领围一圈后中心一条的形状,为御寒,常两件达尔玛提卡重叠穿用,内层窄袖口的紧身长袖,外层为宽松的半袖或喇叭状的长袖,袖口装饰带状刺绣纹样,系腰带,头包长及下摆、披肩似包住双肩的贝尔,贵族妇女在贝尔外戴冠。 第四节 哥特式时代的服装文化 一、文化背景 (1)直线和锐角的强调是哥特式的特征。 (2)手工业的发展、工种被细分化、纺织技术和染色技术的发展。 二、哥特式时代的服装 (1)13世纪,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衣服由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男子服是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上重下轻、富有机能性;女装上半身紧身和体,下半身裙子宽大、托裾,上轻下重,更富装饰性。 (2)衣服构成上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 8 -
1.裁剪方法上的突破: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胸腰差的多余部分,从袖根到下摆,在侧面加进数条三角形布,形成许多棱形空间,即“省”Dart,产生的以前没有的侧面,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形。西方和东方的衣服在构成形式、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 2.裙子上形成的许多纵向的长褶,强调了垂直线感觉,与哥特式建筑那向上升腾的垂直线特征一脉相承。 (3)13、14世纪的男女装 1.新式外衣“科特”,内衣改称“修米兹”,下半身内衣男穿不莱,女穿肖斯。 3.修尔科,是贯头式筒形外衣。男子修尔科在腋下开口,胳膊可从这口伸出来,女子系一条腰带,修尔科前摆夹在腰带里。 4.希克拉斯,是无袖宽松筒形外套,前后衣片一样,两侧一直到臀部不缝合,礼用衣长托地,底摆装饰流苏。 5.盛装时,外披大型曼特,有半圆、圆、椭圆等,常带有风帽。 6.科塔尔迪,是14世纪出现的外衣,起源于意大利,从腰到臀非常合体,在前中央或腋下用扣子固定或用绳系合,领口大得袒露双肩,臀围往下插入很多三角形布,群长托地,袖子为紧身半袖,袖肘处垂饰着很长的别色布,叫“蒂佩特”,臀围线装饰的腰带是合体的上半身和宽敞的下半身的分界线。男子的科塔尔迪是紧身合体的丘尼克型衣服,衣长在臀围线上下,一般为前开,用扣子系合,袖口开得很大,可以及地。 7.萨科特,罩在科塔尔迪外的无袖长袍,这是14世纪女服中修尔科的发展(是有开口的修尔科,是没有腋下部分得长袍),袖窿开得很深,前片比后片挖得更多。 (4)家徽图案的流行 14世纪,尊崇身份和门第,人们把家徽图案装饰在衣服上。 (5)中世纪的斗篷和毛皮文化 (6)男装二部式的确立 14世纪中叶,男子服出现了普尔波万、肖斯组合的二部式,使男服与女服在穿着形式上分离,衣服的性别区分在造型上明确下来。 1. 普尔波万,是“布纳起来,绗缝的衣服”,很紧身,前面用扣子固定,胸部填充,腰部收细,袖子为紧身长袖,从肘到袖口用一排扣子固定,无领或立领,绗缝是其特点、也是装饰,左右对称。扣子固定是普尔波万的又一大特点。从此,扣子正式进入欧洲历史。 2.肖斯,英语称霍兹,是与普尔波万组合穿的下衣,是男女。左右分开、无裆,很像紧身裤,有的保持了袜子状、有的进化为裤子状,左右不同状,不莱变为短内裤,穿在肖斯里面。 (7)15世纪的男女装 1.科尔赛,原是法国农民男女穿的一种科特。 2.吾普朗多,是装饰性外衣,哥特式后期服装的代表。造型特点是:肩部合体,从肩下起宽松肥大,男衣长及膝,套头穿或前开,系腰带,下与肖斯组合;女衣长及地,套头穿,高腰身,裙子肥大。初期立领,后无领或翻领。袖子很大,袖口呈扇形,后变为窄袖。有锯齿形边饰,配色常左右不同,后演变为嘎翁Gown和罗布Robe。 第四章 近世纪服装文化 二、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文艺复兴的服装:意大利风、德意志风、西班牙风。 - 9 -
(1)意大利风时代: 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男女向横宽方向反展,男装变得雄大,女装变得浑圆。在关节处留出缝隙用绳或细带连接,出现了可以摘卸的袖子,袖子开始独立剪裁,独立制作。 1.男装仍为普尔波万和肖斯的组合,内衣修米兹变短,英语称为夏次shirt。普尔波万衣长及臀底,系腰带,有圆领、鸡心领、立领、高立领。衣身向横宽发展,肖斯很紧身,穿半长靴,外穿大翻领嘎翁和曼特,装饰有假袖子和毛边装饰。 2.女服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叫罗布,领口很大,胸口袒露很多,高腰身,衣长及地,袖子有紧身筒袖和莲藕似的袖子,在肘部、上臂部、前臂部有许多裂口,露出修米兹。裁剪上上下分离,是把整件衣服分成若干个部分构成的基本构想。 3.女子外衣是曼特,色彩明快,高腰身,托裾,有装饰性袖子,曼特领子很大。 4.高底鞋-乔品,16世纪后半叶,乔品被高跟鞋取代。 (2)德意志风时代 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斯拉修装饰,即裂口、剪口。 1.德国男服中,普尔波万与哥特式时代在构成上基本相似,有普利兹褶,立领、内衣领很高,有细小褶饰,这是大褶饰领的先兆。普尔波万此时称达布里特,外穿裙身茄肯,最外穿夏吾贝(法语的曼特),衣长及膝或踝,衣身、袖子很宽松有毛皮里子或毛皮边饰,大翻领,有假袖子。 2.男子下半身穿膨臌起来的短裤-布里齐兹,中间用一块楔形布(科多佩斯)遮挡住裆部,后来发展成小口袋,装饰有斯拉修、填充物。 3.德国女服初期模仿意大利,方形低领口,装饰着着带立领的小披肩-科拉Koller,后变成高领,科拉变成有碎褶的小领饰,是后来大领饰的先兆;最初袖子很大,后领口变小、袖子变瘦,袖子有斯拉修装饰;裙子用很多普利兹褶或穿好几层衬裙使量增大,再罩上有普利兹褶的围裙。女服腰节较高,窄肩、细腰、丰臀大裙子,腹部尤其宽大。 (3)西班牙风时代 西班牙服装的外观特征: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被称为填充式时代,表现为: 第一、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 第二、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非常流行。 第三、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式女装下半身膨大化称为定型。 第四、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苛尔?佩凯”。 1.填充物的使用 ①西班牙男服的最大特点是大量使用填充物,普尔波万的肩部、胸部、腹部、袖子都使用填充物。袖子出现三中造型: 第一、帕夫?斯里布(puff sleeve泡泡袖),袖山头上臌起来,上臂和前臂合体; 第二、“基哥”袖(gigot羊腿),袖根肥大臌起,从袖根到袖口逐渐变细。 第三、莲藕状的比拉哥斯里布(virago sleeve). ②填充物还用在短裤布里齐兹上,使其臌起来。 ③肖斯分为上下两段,上部是离体形的奥?德?肖斯;下部是紧身的巴?德?肖斯。 2.拉夫的流行 ①拉夫是独立于衣服之外的一种褶饰花边的领饰,是文艺复兴时期又一个独具特色的服饰部件。 ②拉夫呈车轮状,又厚又硬,脖子围上后头无法自由活动,人们强制性表现出高傲、尊大、不可一世的姿态。后来下颌处空出一个三角形的拉夫。 ③拉夫制作难度大,穿戴也很困难。 - 10 -
④拉夫产生后,很快传遍欧洲各国,后出现了前边打开,后颈处高耸的扇型“伊丽莎白领”。 第二节 巴罗克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巴罗克原意为:不合常规、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 二、巴罗克风格的特点: ①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 ②强调感情的表现,强调变化和动感,使用华丽的曲线装饰,人们崇尚变化,追求与众不同,装饰过剩。 ③在服装上,巴罗克样式表现为不拘泥于传统造型,自由地随意追求变化,专注于细节和技巧,比起裁剪、缝制的精致程度,更加重视衣服表面装饰-蕾丝、缎带、刺绣。 三、荷兰风时代(1620-1650) (1)荷兰风时代也被称为“三L”时代,即Longlook长发、Lace蕾丝、Leather皮革。 1.衣服部件组合起来,从僵硬向柔和、从锐角向钝角、从紧缚向宽松方向变化。 2.轮形拉夫被抛弃了。 3.填充物、苛尔?佩凯、法勤盖尔被取掉了。 4.两性对立的造型被重叠穿衣和宽松的衣褶形成的男女都把重心放在下体部的胖乎乎的外形所取代。 5.蕾丝作为装饰大量出现在领子、袖口和裤脚处。 6.如果说西班牙风式虚伪的人工的贵族样式的话,那么,荷兰风服装则是实用的市民服。荷兰风时代的服装可以说是现代服装的直接始祖。 (2)主要衣物 1. 普尔波万变长,盖住臀部,肩线倾斜度很大,拉夫变成大翻领-拉巴(领口收省来完成)或折翻下来的平领和披肩领,褶饰被蕾丝取代。后来普尔波万腰际线上升,呈高腰身,下面连接着波兰状被截成数片的下摆-佩普拉姆。男服仍然有斯拉修装饰,双肩上保留着埃波莱特。 2.袖克夫,袖口翻折上来的漏斗状翻折量。 3.细腿的半截裤-克尤罗特,取代奥?德?肖斯,裤长及膝,在膝上用吊袜带或缎带扎口,装饰有蝴蝶。后来,出现了长及腿肚子的筒形长裤-西洋服装史上首次出现的长裤,英语称托拉吾扎兹Trousers,膝下有6寸的装饰。 4.茄肯,穿在普尔波万外面,无袖、收腰、前开或侧开、用扣子固定或用绳系上。 5.曼特,作为外衣,用来御寒。 6.女服出现了袒胸样式,除了外面的罗布,还要穿三条颜色不同的裙子,从内到外是斯克莱特、夫里庞奴、莫戴斯特。女袖上半截很膨大,肘部收紧;有的是宽松的短袖,露出里面内衣的袖子,肩上的埃波莱特消失,整个造型柔和、自然。 - 11 -
正在阅读:
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03-08
(关于干容重、浮容重、饱和容重)土力学带公式完整版08-24
来沪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表04-11
换届大会主持稿05-25
信阳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01-13
cadVBA初级教程10-20
外国建筑史课程论文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06-10
会展公关广告传媒公司绩效管理方案04-18
学校对教师的评语02-24
生母口诀11-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西洋
- 课后
- 中外
- 答案
- 服装
- 20111125金域蓝湾N1N10施工组织设计(原报审) - 图文
- 2019精选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光的色散》教案
- 2011年北京中考英语仿真模拟试卷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2
- 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
- 0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考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详)
- 欧姆定律
- (四)下综合实践教案
- 输电线路结构与基础复习题
- 高中物理电表问题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包含期中
- 从入门到精通tellmewhen篇 - 图文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漳教中38号
- 现代酒店管理中问题和对策
-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考试单选题库
-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 暑期作业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