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押题)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强化五 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10-18 12: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强化五 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2017届秦皇岛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C.降水丰富

B.水源充足 D.光照充足

2.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B.①②种草、③种树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解析:第1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部分区域为荒漠景观,只在⑤地出现草原景观,说明该地水源充足。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坡向朝向西北方向,为西风带(西南风)的迎风坡,①地海拔较高,降雨较多,可以种树;②③两地海拔较低,降雨相对较少,可以种草;④地地形平坦、海拔低,降水稀少,不适合植树种草。 答案:1.B 2.C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图。读图,回答3~4题。

3.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4.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

1

A.春季的东南丘陵 C.秋季的山东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 D.冬季的天山山脉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长,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故C项正确。第4题,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植被较密,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表受雨水冲刷较弱,故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截留降雨能力弱,不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冬季天山山脉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 答案:3.C 4.A

(2016·安徽百校联考)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

5.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海拔、降水量 C.降水量、地形

B.土质、地形 D.风力、海拔

6.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 ) A.甲 C.丙

B.乙 D.丁

7.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第5题,图中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处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处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知识,可判断答案。第6题,土壤侵蚀危

2

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处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第7题,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②③两项措施防治土壤侵蚀。 答案:5.C 6.B 7.B

(2016·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8~9题。

8.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 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 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 D.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

9.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C.流域降水增多

B.中上游植树造林 D.中上游修建水库

解析:第8题,花园口站20世纪50~60年代的年输沙量为5亿~27亿吨,年径流量为200亿~860亿立方米;70年代年输沙量为6亿~18亿吨,年径流量为260亿~570亿立方米;20世纪80~90年代年输沙量为2亿~13亿吨,年径流量为130亿~620亿立方米,故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都呈减小趋势。第9题,全球变暖会导致中纬度变得干旱,致黄河水量减少,但水量不会减少太多。中上游植树造林能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可以减沙,但不会减少水量。流域降水增多会导致水量增加。中上游修建水库可以大量蓄水,发挥水库的灌溉、供水功能,加上水库水下渗,会导致流量大量减少;水库蓄水会导致泥沙大量淤积,所以修建水库可大量减水减沙。 答案:8.C 9.D

(2017届大同质检)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10~11题。

3

月份 水位(m) TSS (10 kg) 61 2 3 4 5 41 6 42.1 7 45 8 46 9 44 10 11 12 42.1 41.9 41.7 41.5 42.9 42.5 42.2 -200 -150 -100 -60 -40 200 1 300 2 350 820 -300 -360 -310 10.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A.①②④ C.①②④⑤

11.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B.①④⑤ D.①③④

解析:第10题,从表中数据可看出,该湖泊TSS通量总体为正,说明湖泊泥沙不断增加,湖畔由于泥沙淤积使土壤肥力升高,故①错误;泥沙淤积而湖泊面积减小,会使湖泊湿地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故③错误;湖泊泥沙淤积而蓄水量变小,则调蓄功能减弱,故④错误。第11题,该湖泊水位从6月开始升高,7、8月达到最大,表明该时段河流水补给湖泊,而季风区河流水补给以降水为主,该地降水以7~8月为主,结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可判断该湖泊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答案:10.D 11.A 二、非选择题

12.(2016·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是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4

(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

(2)指出该地区过度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简述排水渠道的功能及意义。

解析:第(1)题,该处为干旱风沙区,成为“塞上江南”的条件是少风沙、多江南水乡景观;结合图中山脉和黄河的影响分析即可。第(2)题,明确过度灌溉易出现盐碱化问题;盐碱化是地下水位上升带动盐类物质上升,然后水分蒸发盐类聚集于地表的过程。第(3)题,排水灌渠功能是为了排水,意义在于减少过度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答案:(1)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

(2)导致土壤(次生)盐碱(渍)化。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排水渠道将多余的灌溉用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和农田退水引到黄河;缓解由于地下水位抬高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13.(2017届安徽江淮十校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2)题,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第(3)题,可从对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4)题,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 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

5

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

(2)夏季。 理由: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 (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w5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