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课 我是中国公民

更新时间:2023-11-25 02: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单元第一课 我是中国公民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含义,掌握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的确认方法;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

2、能力目标: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提高阅读与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强化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感悟公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从感情上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初步养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致的理念和态度。重视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深化国家观念,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归纳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插图引导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我是中国公民

第二课时: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人才

二、学生分析

1、认知结构方面。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中,可能通过阅读、大众传媒或与成年人的谈话,已接触过“公民”一词,但在认知上一般倾向于“人”的说法,未能在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角度上了解公民的含义。

2、情感方面。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心理上的自我意识和独立需求为公民权利意识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基础;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情感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尚不平衡,关于公民义务的道理可能对部分学生来说会难以理解。

3、由于这一代青少年中有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较为浅薄。对他们进行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的健全的人格成为合格的公民,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课时 我是中国公民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段NBA视频,一首《红旗飘飘》MTV音乐 (二)兴趣导入

播放一段NBA视频——姚明盖帽视频集锦。

1

师:从刚才看NBA时同学们的表现来看,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NBA这种球赛,特别是男同学们。“窥一斑而见全豹”,NBA在中国已非常流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师归纳:正是由于中国球员王治郅、姚明和巴特尔的加入,使NBA在中国增加了数百万新球迷。火箭队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 我们会为姚明在NBA中的出色表现而自豪,而欢呼雀跃,正是因为我们同是——

学生回答:中国人!

师:对,我们同是中国公民。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五单元 我们都是公民

第一课第一课时 我是中国公民(板书)

(三)自主探究

活动一:谁说对了?

选取公民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评价哪些属于对公民身份的正确看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师:到底该怎么判断自己或他人是不是公民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五张图片,思考哪些是对公民的正确看法,哪些是对公民的错误看法?并说说你的依据。 1、出示幻灯片

(1)王小青领取了居民身份证说:“我终于成为一个公民了!”

(2)张怡在看刚出生的表妹的照片说:“小姨家又多了一个公民。” (3)张萌到机场送朋友陈燕出国留学说:“真遗憾,陈燕从此不是中国公民了。” (4)张志强的邻居因涉嫌抢劫伤人被逮捕了说:“他犯了这么大的罪,一定会被剥夺中国公民的身份。”

(5)父亲看了儿子的成绩单,发现有几科不及格。

父:你的世界地理怎么那么差? 儿:因为我没去过国外嘛! 父:你的历史也这么差啊?

儿:我生的太迟了,以前的事大多不知道呀! 父:怎么公民也不及格呢? 儿:我未成年,根本不算公民嘛!!

2、学生讨论、评价

3、师小结:第一个情境中王小青的想法不准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不受年龄限制,也不受是否拿到身份证的影响。第三个情境中张怡的看法是对的:她小姨的女儿一出生就是公民了。第三个情境中张萌的看法不准确,陈燕虽然出国留学了,但如果她不加入外国国籍,她还是中国公民。而一旦陈燕加入外国国籍,就不再具有中国国籍了。因为我国法律不承认双重国籍。第四个情境中张志强的看法也不准确,公民犯罪只会剥夺某些权利,不可能被剥夺公民身份。第五个情境中儿子的看法也是不准确的。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1、是否具有一国国籍(板书)

2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幻灯片展示)

在我国,就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一样,我们的父母双方都出生在中国的领土上,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中国国籍;但如果父母中只有一方是中国公民,出生时是否具有公民资格?

学生回答:(略)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我们也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活动二:智力冲浪

1、出示幻灯片

请判断,以下这种情况下能否取得中国国籍?并说明理由。

有一位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他带着即将出生孩子的加拿大籍妻子乘飞机回国。在途径美国上空时,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名男婴取名“机生”。大家想一想,“机生”能成为中国公民吗?他有没有可能成为加拿大或者美国公民呢?

2、学生讨论、评价 3、师小结:(幻灯片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具不具有中国国籍呢?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还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因为我国法律不承认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幻灯片展示:

双重国籍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国家的国籍。双重国籍是一种不正常的国籍现象,常常引起严重的后果。对双重国籍的人来说,双重国籍使个人陷入困难境地。就有关国家的关系而言,双重国籍问题往往引起国家间的纠纷。而对于第三国来说,双重国籍给第三国对外国人的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活动三:新闻回放——模拟新闻发布会

1、出示幻灯片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于2005年1月18日证实,8名中国人在伊拉克遭绑架。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获此消息后极为关心,当即指示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等方面,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全力解救我被挟持人员。

据介绍,从去年开始我国个别县城兴起了去伊拉克打工的风潮。一些私人中介许

3

诺到了外边每个月可以挣四五千块钱。于是这些年轻人就不管我国的规定:“禁止非法移民!”都纷纷借钱偷渡到伊拉克。发生绑架事件以后,19日一大早,使馆就派专人与伊拉克有关各方就营救被扣中国人质问题展开进一步沟通,并在当天上午前往一著名宗教人士家中,争取其能够发挥在穆斯林中的影响,协助寻找人质下落并向绑架者发出释放人质的呼吁。为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直到当地时间下午3点记者联线时,营救小组的工作人员还未用午餐。除借助当地宗教力量展开营救,中国驻伊拉克使馆还向伊拉克多家媒体发出声明,阐明中国维护伊拉克和伊拉克人民利益的立场,要求绑架者尽快释放人质。最后,中国没有缴纳任何赎金就让这8位中国公民平安回国。

活动规则:班上8名同学扮演被绑架的中国人。老师扮作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将四大组学生定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对参与人员和时间经过作扼要说明,就由个单位特派记者举手提问,被提问人回答,支持人按预定的时间安排宣布结束。 参考问题:

①能说说当时受阻于国外机场时的情景和感受吗?

②回到祖国是什么感受?(8名脱险中国公民 “体会到了中国两字的份量”) ③通过这件事有什么教训?

请思考:①这8名被绑架的中国公民为什么能顺利摆脱困境

②中国为什么当得知有8名中国人被绑架了之后,就马上组织营救工作呢?

2、学生思考与回答:(略) 3、师小结:(幻灯片展示)

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这些权利的享受没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①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权益 (板书) 提问:这8名中国公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遭遇?

学生思考、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

4

林雄所在村平潭县敖东镇沧海村村头有显眼的反偷渡标语

当地村民对记者透露,这里有很多人都不得不到外地寻找工作。而为了能在海外工作,他们还不得不求助于人口贩子或“蛇头”帮他们偷渡。

“蛇头”给当地村民偷渡到国外开出的价码相当高,到日本需要7万到8万元,新加坡需要5万元。而那些支付不起如此高昂费用的人则不得不选择伊拉克这样危险的国家,即使如此,他们每人也要给“蛇头”3万元。

师小结:就是因为他们不管中国的法律规定:“禁止非法移民!”才发生这样的事情的。 提问:这说明了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权益,同时公民也需要做到自觉接受国家的管理。因此,公民身份的内涵除了“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权益”之外,还要做到——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①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权益 权利

公民与国家的法律关系(板书) ②公民也要自觉接受国家的管理 义务

师小结:由此可见,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之间法律关系,没有脱离公民的国家,也没有脱离国家之外的公民。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

活动四:漫画赏析 1、 幻灯片展示

请看以下一组漫画,思考:这个人说的正确与否?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w0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