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节要

更新时间:2024-06-06 19: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往 生 论 注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节要

卷 上

婆 薮 槃 头 菩 萨 造 魏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注)

龙树菩萨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二者易行道。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

婆薮槃头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偈。复造长行重释。偈以诵经。论以释偈。偈中分为五念门。第一行四句相含有三念门。上三句是礼拜赞叹门。下一句是作愿门。第二行论主自述我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门起下二门。从第三行尽二十四行是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世尊

8

往 生 论 注

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天亲菩萨在释迦如来像法之中。顺释迦如来经教。所以愿生。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乞加神力。所以仰告。

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归命即是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赞叹门。愿生安乐国者。此一句是作愿门。天亲菩萨归命之意也。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我论佛经义与经相应以入佛法相故得名优婆提舍。名成竟。成上三门起下二门。何所依。何故依。云何依。何所依者。依修多罗。何故依者。以如来即真实功德相故。云何依者。修五念门相应故。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此已下是第四观察门。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二者观察众生世间庄严成就。此句已下至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是观器世间庄严成就。观器世间中复分为十七别。至文当目。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为观察庄严清

9

往 生 论 注

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总相。此清净不可破坏。不可污染。是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此二句名庄严量功德成就。来生者虽众犹若无也。常如虚空。广大无际终无满时。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佛见有国土以爱欲故则有欲界。以攀厌禅定故则有色无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长寝大梦莫知悕出。是故兴大悲心。愿我成佛以无上正见道起清净土出于三界。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发四十八大愿修起此土。无缘是大悲。大悲即出世善也。谓此大悲为净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安乐净土虽复广大无边。清净光明无不充塞。故曰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此二句名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佛见有国土。以泥土为宫饰。以木石为华观。或雕金镂玉。意愿不充。或营备百千具受辛苦。以此故兴大悲心。愿我成佛必使珍宝具足。严丽自然。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经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故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10

往 生 论 注

无垢光炎炽。明净曜世间

此二句名庄严妙色功德成就。彼土金光绝从垢业生故。清净无不成就。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故。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此四句名庄严触功德成就。七宝柔软悦目便身。迦旃邻陀者天竺柔软草名也。触之者能生乐受。故以为喻。触彼软宝生法喜乐。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此四句名庄严水功德成就。所有流泉池沼。与宫殿相称。种种宝华布为水饰。微风徐扇映发有序。开神悦体无一不可。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菩萨兴大悲愿。愿我国土地平如掌。宫殿楼阁镜纳十方。的无所属亦非不属。宝树宝栏互为映饰。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菩萨兴大悲心。愿我国土宝网交络罗遍虚空。铃铎宫商鸣宣道法。视之无厌怀道见德。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经言。日夜六时雨宝衣雨宝华。宝质柔软履践其上则下四寸。随举足时还复如故。用讫入宝地如水入坎。

11

往 生 论 注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安乐国土光明从如来智慧报起。故能除世暗冥。经言。或有佛土以光明为佛事。即是此也。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此二句名庄严妙声功德成就。经言。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此名悟物之证也。释论言。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何以言之。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色故非无色界。盖菩萨别业所致耳。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法王善力之所住持。岂有非正觉事耶。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此二句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悉于如来净华中生。眷属平等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此二句名庄严受用功德成就。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他食之劳。爱乐佛法味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也。彼诸人天若须食时。百味嘉肴罗列在前。眼见色鼻闻香身受适悦自然饱足。讫已化去。若须复现。其事在经。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此二句名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12

往 生 论 注

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是故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观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讫之于上。次下四句是回向门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此四句是论主回向门。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诵总说竟

问曰。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指共何等众生耶。答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案此而言。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又如观无量寿经有九品往生。下下品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无量寿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是名下品下生者。以此经证明。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问曰。无量寿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

18

往 生 论 注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经言。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此二经云何会。答曰。一经以具二种重罪。一者五逆二者诽谤正法。以此二种罪故。所以不得往生。一经但言作十恶五逆等罪。不言诽谤正法。以不谤正法故。是故得生。问曰。假使一人具五逆罪。而不诽谤正法。经许得生。复有一人但诽谤正法而无五逆诸罪。愿往生者得生以不。答曰。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此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业道经言。业道如秤。重者先牵。轻重之义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是名在心。云何在缘。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是名在缘。云何在决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后心有间心生。此十念者依止无后心无间心生。是名决定。校量三义。十念者重。重者先牵能出三有。两经一义耳。问曰。几时名为一念。答曰。百一生灭名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此中云念者不取此时节也。但言忆念阿弥陀佛。心无他想十念相续名为十念。但称名号亦复如是。但积念相续不缘他事便罢。复何暇须知念之头数也。

19

往 生 论 注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节要

卷 下

婆薮槃头菩萨造 魏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

论曰

已下此是解义分。此分中义有十重。一者愿偈大意。二者起观生信。三者观行体相。四者净入愿心。五者善巧摄化。六者离菩提障。七者顺菩提门。八者名义摄对。九者愿事成就。十者利行满足。论者议也。言议偈所以也。曰者词也。指下诸句。是议释偈词也。故言论曰

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国故

起观生信者。此分中又有二重。一者示五念力。二者出五念门。示五念力者

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出五念门者

20

往 生 论 注

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门者入出义也。如人得门则入出无碍。前四念是入安乐净土门。后一念是出慈悲教化门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

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时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

云何赞叹。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二者彼安乐土过三界道。若人亦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三者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此三种止。从

21

往 生 论 注

如来如实功德生。是故言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毗婆舍那云观者亦有二义。一者在此作想。观彼三种庄严功德。此功德如实故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实功德者决定得生彼土。二者亦得生彼净土即见阿弥陀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是故言欲如实修行毗婆奢那故

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心缘其事曰观。观心分明曰察

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若往若还皆为拔众生渡生死海。是故言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

22

往 生 论 注

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先举章门次续提释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

庄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生彼正道世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焉可思议

庄严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忍辱得端正。我心影响也。一得生彼无嗔忍之殊。人天色像平等妙绝。盖净光之力也。彼光非心行而为心行之事。焉可思议

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

23

往 生 论 注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千种宝随心称意无不具足。若欲令无倏焉化没。心得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议

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炎炽。明净曜世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其光曜事则映彻表里。其光曜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焉可思议

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宝例坚强而此柔软。触乐应着而此增道。事同爱作。何可思议。有菩萨字爱作。形容端正生人染着。经言。染之者或生天上或发菩提心

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三种事应知。何等三种。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

此三种所以并言者。以同类故也。何以言之。一者六大类。所谓虚空识地水火风。二者无分别类。所谓地水火风虚空。但言三类者。识一大属众生世间故。火一大彼中无故。虽有风风不可见故。无住处故。是以六大五类中取有而可庄严。三种并言之

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彼诸菩萨及声闻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濯身。欲令还复水辄还

24

往 生 论 注

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祥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闻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缕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耀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

25

往 生 论 注

身皆得快乐。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庄严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返。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华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土光明从如来智慧报起。触之者无明黑暗终必消除。光明非慧能为慧用。焉可思议

庄严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则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 此云何不思议。正觉阿弥陀不可思议。彼安乐净土为正觉阿弥陀善力住持。云何可得思议耶。若人一生安乐净土。后时意愿生三界教化众生。舍净土命随愿得生。虽生三界杂生水火中。无上菩提种子毕竟不朽。何以故。以迳正觉

26

往 生 论 注

阿弥陀善住持故

庄严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凡是杂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湿若化。眷属若干。苦乐万品。以杂业故。彼安乐国土莫非是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之所化生。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也。眷属无量。焉可思议

庄严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 此云何不思议。不食而资命。盖所资有以也。岂不是如来满本愿乎。乘佛愿为我命。焉可思议

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身为苦器心为恼端。而彼有身有心而受乐无间。安可思议

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

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有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者平等一相故。而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焉可思议 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欲愿往他方世界无量佛刹供养

27

往 生 论 注

应知者。应知此三种庄严成就由本四十八愿等清净愿心之所庄严。因净故果净。非无因他因有也 略说入一法句故

上国土庄严十七句如来庄严八句菩萨庄严四句为广。入一法句为略。何故示现广略相入。诸佛菩萨有二种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此二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广略相入统以法名。菩萨若不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

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此三句展转相入。依何义名之为法。以清净故。依何义名为清净。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无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法身也。无知故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真实智慧也。以真实而目智慧。明智慧非作非非作也。以无为而标法身。明法身非色非非色也。 此清净有二种应知

上转入句中。通一法入清净。通清净入法身。今将别清净出二种故。故言应知

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十七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庄严佛功德成就。四种

33

往 生 论 注

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义。应知

夫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用。体用不一所以应知。然诸法心成。无余境界。众生及器。复不得异不得一。不一则义分。不异同清净。器者用也。谓彼净土是彼清净众生之所受用故名为器。如净食用不净器。以器不净故食亦不净。不净食用净器。食不净故器亦不净。要二俱洁乃得称净。是以一清净名必摄二种。善巧摄化者

如是菩萨奢摩他毗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软心 柔软心者。谓广略止观相顺修行。成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静相资而成就也 如实知广略诸法

如实知者。如实相而知也。广中二十九句略中一句莫非实相也

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

如是者。如前后广略皆实相也。以知实相故则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知众生虚妄则生真实慈悲也。知真实法身则起真实归依也。

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

34

往 生 论 注

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回向谓以己所集一切功德施与一切众生共向佛道。巧方便者。谓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彼佛国即是毕竟成佛道路无上方便也。障菩提门者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 知进守退曰智。知空无我曰慧。依智故不求自乐。依慧故远离我心贪着自身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拔苦曰慈与乐曰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 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依外己故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 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身求乐即违菩提。是故无染清净

35

往 生 论 注

心是顺菩提门

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

菩提是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

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则违菩提。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依大乘门。大乘门者。谓彼安乐佛国土是也。是故又言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名义摄对者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省机之智。备应而无知。寂灭之慧。亦无知而备省。然则智慧方便。相缘而动。相缘而静。动不失静智慧之功也。静不废动方便之力也。是故智慧慈悲方便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者。谓应知智慧方便是菩萨父母。若不依智慧方便。菩萨法则不成就。何以故。若无智慧为众生时则堕颠倒。若无方便观法性时则证实际。是故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诸法各有障碍相。如风能障静。土能障水。湿能障火。五

36

往 生 论 注

黑十恶障人天。四颠倒障声闻果。此中三种不远离障菩提心。应知者。若欲得无障当远离此三种障碍也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乐有三种。一者外乐。谓五识所生乐。二者内乐。谓初禅二禅三禅意识所生乐。三者法乐音yao乐音le。谓智慧所生乐。此智慧所生乐从爱佛功德起。是远离我心。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自供养心。是三种心清净增进。略为妙乐胜真心。妙言其好。以此乐缘佛生故。胜言胜出三界中乐。真言不虚伪不颠倒。愿事成就者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

应知者。谓应知此四种清净功德能得生彼清净佛国土。非是他缘而生也

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 随意自在者。言此五种功德力能生清净佛土出没自在也。身业者礼拜也。口业者赞叹也。意业者作愿也。智业者观察也。方便智业者回向也。言此五种业和合则是随顺往生净土法门自在业成就。利行满足者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

37

往 生 论 注

此五种示现入出次第相。入相中初至净土是近相。谓入大乘正定聚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净土已便入如来大会众数。入众数已当至修行安心之宅。入宅已当至修行所居屋宇。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萨自娱乐地。是故出门称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 此入出功德门何者是。释言

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礼佛愿生佛国是初功德相

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 依如来名义赞叹是第二功德相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

为修寂静止故一心愿生彼国。是第三功德相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

种种法味乐者。毗婆舍那中有观佛国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乘味毕竟住持不虚作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有如是等无量庄严佛道味故言种种。是第四功德相

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

示应化身者。如法华经普门示现之类也。游戏有二义。一

38

往 生 论 注

者自在义。菩萨度众生。譬如狮子搏鹿所为不难。如似游戏。二者度无所度义。菩萨观众生毕竟无所有。虽度无量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示度众生如似游戏。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自利满足也。应知者。谓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

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以回向因证教化地果。若因若果无有一事不能利他。应知者谓应知由利他故则能自利。非是不能利他。而能自利也

菩萨如是修五念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经言。十方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略解义竟

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论初归礼明宗旨有由。终云义竟示所诠理毕。述作人殊于兹成例

39

往 生 论 注

(注) 本《往生论》为昙鸾大师所作,原文较长,净空法师节录之为节要,用作讲义。惜未见到法师所作节要之原本,故谨根据法师在讲演中所引用的部分,从《往生论》原文中摘录于此,成为“节要”,仅供同修参考。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vf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