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三3)教研员如何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校本新讲座三之3)
更新时间:2023-05-16 09: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教研员如何引领教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研员如何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校本新讲座三之3)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 时间:2015年3月16日
(编号:zhongwei196207blog—17—03—03)
编者按:“(第17类)校本新讲座”是“(第1类)校本工作讲座”的续篇,分七为个系列:一校本教研、二校本科研、三校本研修、四校本培训、五校本管理、六校本课程、七校本研究,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在“校本工作讲座系列三”中对“校本研修”已编发了九个专题,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校本新讲座系列三”中对“校本研修”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教研员如何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校本新讲座系列三之专题3)》,分为六版块:一是教研员如何引领校本研修--荣县教研室教研员学习会讲稿;二是谈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双重角色;三是浅析谈教研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四是《教研员如何指导校本研修》课程纲要;五是《教研员如何指导校本研修》互动交流文字实录;六是省教研员校本研修演讲稿--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方式与策略。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教研员如何引领校本研修--荣县教研室教研员学习会讲稿
作者: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 日期:2015年3月16日
我们知道,校本研修是以校为单位进行的,参加人员主要是本校教师,研究问题也来自本校。这样,就体现、突出了校本研修的“校本”二字。但是,突出“校本”并不等于不需要专业人员,特别是教研员的介入。在校本研修的三种形式中——自我反思是基础,同伴互助是关键,专业引领是提高.作为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教研员在中小学校本研修中应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我想从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是教研员引领校本研修具有“三大优势”和“三大作用”;二是传统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错位;三是教研员角色错位,导致校本研修存在的误区;四是找准教研员适宜的角色,创新校本研修思路;五是教研员有效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促进教师加快专业成长.
一、教研员引领校本研修具有“三大优势”和“三大作用”
1、教研员引领校本研修具有“三大优势”.
(1)教研员大多是从一线教师中走出来的优秀者,是教学的骨干,教师中的先进分子.
(2)教研员和普通教师比,教研员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3)教研员具有信息资源优势。
2、教研员引领校本研修能发挥“三大作用”.
教研员凭借以上“三大优势”参与校本研修,能发挥出“三大作用”.
(1)教研员凭借理论优势,可以提高校本研修的层次.
(2)教研员凭借教学和理论优势,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平日教学中独自难以发现的问题。
(3)教研员凭借信息资源优势,可以开阔教师的实验.
二、传统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错位
1、传统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被定位于“研究、服务、指导、检查、评价、管理”. 这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妥。问题出在实际运作中,“研究、服务、指导”的职能被弱化与忽略,“检查、评价、管理”的职能被强化和突出了。教研员往往喜欢以教育局的名义给基层学校和教师下发通知、布置任务。关注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可用三个字来表示:
(1)考。围绕“考”字,编资料、出试题、考试、排队。有些资料、试题的科学性还值得推敲。
(2)查。指各类检查,比如,检查教案、学习笔记、教研活动记录、课堂教学等。
(3)评。指各类评比,比如,优质课、优秀教案、课件、论文等评比;年终对各学校的教学评比(还要排队)等。
2、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检查、评比、管理的职能被强化了,所充当的角色也就自然发生了错位.
(1)高高在上的“领导者”;(2)学校教学工作的“检查者”;
(3)教师教学业绩的“评判者”;(4)教育局中心工作的“配合者”.
3、这种角色错位的情况,导致教研员的工作行政化色彩浓厚.
导致教研员事务性工作缠身,“研究、服务、指导”的职能无法得到发挥,最终导致校本研修陷入了一系列误区。
三、教研员角色错位,导致校本研修存在的误区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校本研修主要存在如下失误:
1、主体偏离.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本位的,以解决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为目标的,其研究主体当然是教师.
(1)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搞教研基本上是依赖于教研员。从研究主题的选择到研究计划的制订,从研究活动的开展到研究成果的评价,从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由哪些教师讲,到讲后由哪些人来评等,都由教研员说了算,教师成了配角。
(2)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一些教师也认为,教研是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事,自己只要教好课就行了。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习惯于模仿他人一招一式的教学技巧。比如,曾有教师对我们说,告诉我们某一内容怎么教就可以了,搞教研太费事。
2、形式化严重.
校本研修以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其研究过程应当步步落实,讲究实效的。可在一些校本研修活动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做法:
(1)热衷于布置任务。一些地方开展校本研修,往往是教研部门给学校部署任务,学校领导给年级组、教研组布置教研任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再给教师布置任务。这种依靠行政指令而开展的“校本研修”,使一些教师为应付上级或学校布置的教研任务而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如,为了凑足学校要求的各类研修任务,有的教师抄他人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教后反思、下载教案、论文,让他人代写论文等。
思考:布置任务后,怎样跟踪指导,保证任务有效完成?
(2)以活动代替研修。一些地区、学校每学期都要安排若干次活动,如教学比武、公开课示范课、优秀教案课件论文评比等,而不管活动是否有实效。我们认为,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是校本研修之必须,但问题在于活动不能无度、浮泛。某项校本研修活动是否开展,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那些走过程、以活动代研究的校本研修使人心浮气躁,败坏了校本研修。
思考:活动开展多少合适?怎样开展?活动与研修本身的关系怎样?
(3)检查评比泛滥。有些地方,教研员学期初布置了校本研修任务,平日很少深入一线,研修过程也不甚关心,便只等学期末的评比检查了。为了应对评比检查,教师们临时写论文、制课件、编教案、补学习笔记 忙得不亦乐乎;为了完成检查评比任务,检查人员则看论文有无、案例几何、课件多少、教案几节 亦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检查评比,对促进校本研修的开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毫无意义。
动手:百度一下,你会发现很多有关教研员检查指导校本研修的报道。
3、形式传统单一.
调查发现,目前各地、各校开展的校本研修大多还没有超出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和听课、评课式两种模式。在这两种研修模式中,担当者大都是教研员或学校教研组长以及做课的
骨干教师,而多数听课教师只是记录授课过程的“旁观者”。评课时,听课教师或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或默不作声。
思考:怎样使研修形式多样、有效?
4、功利化色彩浓厚.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解决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可由于教研部门要对学校的校本研修进行评价,有些学校和教师就忙于搞课题申请、立项,而且以为课题级别越高越好,根本不考虑课题对学校是否有意义,学校是否有能力做好这一课题。有的学校只注重最终结果,以为校本研修就是写写论文、编编校本教材、写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展示展示成果,课题能够通过鉴定,为学校赢得“荣誉”,为教师评职称凑条件,而不顾这些“成果”是否能否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思考:怎样避免校本研修的功利化?
校本研修的种种误区,阻碍了校本研修的健康开展,亟需教研员帮助纠正和引领。
四、找准教研员适宜的角色,创新校本研修思路
(一)找准自己的角色
1、在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研修的实施使研修工作的着眼点发生了巨变.
表现在三方面:
(1)教研重心:上级教研部门→基层学校.
(2)教研主体:教研员→一线教师.
(3)研究问题:泛泛问题→“草根”问题.
2、校本研修是以研究重心、研究主体、研究问题发生改变为标志的一次教研大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员必须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才能适应这种变革。我认为,其角色定位不应当再陷入“领导者、检查者和评判者”的错位了,而应当是“发现者、研究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这一顺序大体不可改变。
(1)教研员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研究问题,先做一个发现者,才能做一个研究者。发现在先,研究在后。我们知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年多了,但好多教师并不适应新课改。有的教师虽然表面上看,是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却又陷入新的形式主义。比如,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于是在有的课堂上,很简单的问题也要小组合作探究;提倡赏识教育,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就一味地夸奖;提倡生成,就无限度的叫学生提问,甚至人为制造生成等。类似以上的新课改中的问题比比皆是,教研员必须有发现这些问题的能力。发现了以后,才为纳入自己的研究主题提供了可能。
(2)当教研员有了自己对新课改中的问题的思考,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到时候,才具备了与基层学校和教师合作,参与校本研修、引领校本研修的资本了。
(3)教研员是校本研修问题的“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就不能对校本研修搞“遥控”,不能当指挥者,不再是发号施令者。而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必要时还要授课;要根据发现的问题,适时地做一些专题讲座、主题研讨、教学咨询等,以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
(二)创新校本研修思路
教研员的角色变了,开展校本研修的思路与策略也必然要随之变化。应采取哪些策略呢?
1、要营造浓厚的校本研修氛围.
校本研修需要浓厚的氛围。教研员要和学校校长一道,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修环境,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使教师乐于搞校本研修。
(1)发现校本研修典型学校.教研员既然是校本研修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就不应当高高在上,而应该掌握本地区学校的校本研修情况:
1经常深入学校,参与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
2开展校本研修情况的调研活动,了解基层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具体情况; ○
3要求各校每学年末,交一份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或者工作案例; ○
4网上交流。可以建立本地域校本研修QQ群。 ○
(2)营造书香校园.校园本来是读书的地方,就应当是书香的,可应试教育下,教师只读教科书、死教书、学生只读课本、死学课本,导致校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所以,教研员有必要提倡、帮助基层学校建立书香校园。
(3)帮助学校制定校本研修计划.教研员应当帮助、督促各学校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建立校本研修制度。
1建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可以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科研主任任副组○
长、教研组长等任成员。
2每学期都要确定开展哪些研修活动.教研讲座、技能演练、教学竞赛、教学研讨、○
听评课、做小课题等;何时、何地、由何部门、何人负责组织活动;预计获得哪些成果(教学案例、课堂反思、教学实录、论文等)。
3校本研修计划一般包括:研修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内容与方法、具体工作安排(一○
般按月或周编排)等。
4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计划要及时上报给教研部门。○如果在实施中有变动,应当及时告知相关教研员,以便于教研员准确参与、指导校本研修。
(4)帮助学校构建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1为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教研员可以通过给教师提供上公开课、○研讨课、说课评课、专题讲座、教学案例交流、论文交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学术研讨会等机会,展示每位教师的才能,营造校本研修氛围。注意发挥本地、本校特级教师、各级骨干教师、名师的作用。这些资源,好多地区和学校都闲置不用,资源浪费。
2建立奖励制度.a将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让教师干有奔头;b给予教○
研成果奖励,让教师研有乐趣(物质的、精神的,重在落实);c把校本教研成果作为评选骨干教师、提拔业务中层干部的主要条件,让教师感到公平。
(5)树立典型,让教师学有榜样。教研员树立典型应做到:
1抓好典型的选择。典型教师必须是骨干教师、名师、优秀教师等,必须是教学的行○
家,教科研的典范,能代表本校或本地学科教学的最高水平。
2做好典型的培养。教研员要帮助典型教师确定研究主题;深入课堂进行跟踪指导,○
及时解决典型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指导典型教师撰写文章;推广典型教师的校本研修成果。
3发挥典型的作用。教研员可以定期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让典型教师在会上做课、○
做教学经验讲座;然后组织教师讨论,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可在典型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拜师结对”。
2、教研员要帮助一线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体.
做到了这一点,校本研修才能体现出“校本”二字。否则,即使研究地点在学校,研究问题也出自学校,也不能叫“校本研修”。具体做法:
(1)淡化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通常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往往居高临下,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教师则被动地接受指导;教研员说怎样做,教师就怎样做,教师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教研的权力。比如,某地教研员说语文课要先让学生提问,再用师生共议的方式解决问题,有的教师若用“以读代讲、边读边议”的方式来上阅读课,就不会被视为好课。由于教研员以权威者自居,久而久之,教师也就失去了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了,更谈不上什么主体地位了。因此,在校本研修中,教研员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校本教研的队伍中,要尊重教师的想法和做法,想方设法让教师走上前台,发表见解,教研员则要像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样,学会倾听,不做话语霸权者。
(2)引导教师全员参与.如果一所学校只有少数骨干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多数教师置身事外,那么这所学校教研的主体还不是教师。教研员要引导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就应当在研修活动中注意引导每位教师发言。起初可以事前指定不爱发言的教师做好发言准备;也可以叫每位教师写一篇评课稿、反思稿,选出优秀稿件发到教育局网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结集成小册子;甚至可以鼓励教师轮流开专题讲座等。更重要的是,教研员要引导教师树立“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在教学中随时观察、积累、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这符合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促进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
(3)给教师提供参与校本研修的条件(时间 场地 费用 资料等).我主要谈谈怎样做才能给教师提供参与时间:
1教研部门和学校要想办法减轻教师的负担。○如,教研员为教师做的教材辅导不必面面俱到,要抓教材的难解处、教师和学生的困惑处、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有哪些等等;公开课不必指导得“细致入微”,不要反复“彩排”;不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减少会议及各种不必要的活动,特别是一些不必要的评比检查;一些评奖和比赛也要精简,比如优质课、优秀教案、课件、论文评选。
2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非教学业务科室,也搞什么优质课、优秀○
论文的评选。我认为,这些活动有必要取缔。这样做,就可以节省出好多时间留给教师用于学习、思考和研究。
3还可以帮助学校通过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行为,来保证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时间。
3、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校本研修的要义在于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远离了这一要义,校本研修也就毫无价值了。
(1)研究问题应当来源于本校教育实践中.学校教育实践中面对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由来已久的问题:阻碍着学校的变革和发展,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例如教师如何○
实现专业化、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师生负担过重问题等。
2比较突出的问题:可以先行进入研究视野。目前,教师面对新课改就遇到了许多前○
所未有的突出问题。比如,教师行为方式的不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表面化、“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分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
3教师已有的成功经验:比如你在科技教育方面有成功经验,或在推进新课改、进行○
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有经验,或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改革 这些成功经验都可以纳入校本研修的问题。
如此看来,教研员带着自己的课题来到中小学,与中小学教师合作进行的研究,由于问题并非出自于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中,因而不是校本研修。
(2)重结果,更应重过程.目前一些学校的校本研修只看重开展了多少次活动(如,举办了多少次示范、观摩课活动)、写了多少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编写了多少本校本教材等,却不关心这些成果能否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样一来,校本研修就成了一种摆设。
1我们提倡校本研修更应重视研究过程。○每一项研究都要大体经过“确定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观察、调查或实验——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论文”等几个过程,而不是仅有“确定问题”和“撰写论文”首尾两项内容。(注: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研究出来的)
2强调了研究过程,才可避免假成果,才能出现真成果。真成果才能用于解决教学实○
际问题。
(3)研究结果应当能直接用于教育实践.校本研修是行动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结果自然应当能直接用于教育实践。否则,校本研修就毫无意义了。
4.校本研修要形式多样,重在实效.
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和听课评课式这两种教研模式,虽然也能提高教师某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但由于它被多年运用,程式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因此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校本研修,使之具有实效。关于校本研修的形式,我主要讲一下,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基础上,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主要采用哪些具体形式.
(1)专题讲座.就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围绕某一理论所做的讲座。讲座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①教研员亲自发现的问题.教研员通过参加校本研修,或者到学校听课调研所发现、了解到的来自一线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
a.使用新教材,有些教师感到课时不够用,怎么办?
b.一些语文教师不知道怎样处理好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
c.一些教师作自我反思,却不知道反思什么。
d.现在的课堂上,好多教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在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上有所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就可以围绕某一理论,给基层教师做一次辅导讲座。
②从基层教师中征集的问题.开展讲座之前,教研员可以先从基层教师中征集一些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选择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专题讲座的主题。
3专题讲座也可以做成系列讲座。○主讲人可以是教研员自己,也可以由教研员组织本地的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等做主讲。目前,各地都有一些特级教师、名师和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教研员可以将这些优质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使之在专业引领中发挥作用。教研员也可以提示教师,关注一些媒体上的辅导讲座。
(2)专题谈话.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所采取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交谈。教研员在和某位教师谈话前,先要了解教师有什么困惑,然后确定谈话专题,拟定谈话提纲。谈话中要注意引导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3)专题研讨(主题研讨).指围绕某一教育教学主题,组织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1作为教研员,要定期参与或组织教学专题研讨会。其范围可以是某个学科、某所学○
校,某个乡镇,甚至是全县范围。组织前,要认真了解并分析基层学校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确定研讨主题,比如,研讨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怎样落实三维目标,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怎样才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然后要指导授课教师在研讨会上做课。课后,先由授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做自我反思,再由教研员组织听课教师对研讨课进行研讨。
2研讨中,教研员要注意倾听教师的发言。如果出现听课教师不发言或者说空话、假○
话、套话的情况,教研员要及时启发教师畅所欲言。这就要求教研员要了解出现教师不发言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一种是由于教师不会听课,也就不会评课而无话可讲;一种是由于平时教研活动中没有发言习惯,有话不想讲。对于不会听课的情况,教研员要在与教师一起听课的过程中,交给教师听课的方法和听课需要记录的内容、记录的方法。对于没有发言习惯的教师,教研员可以提前找到他们,给他们会上的发言机会。而那些说空话、假话的听课教师,主要是怕伤人,或者不会听课评课。面对怕伤人这种情况,教研员要带头做实事求是地评课的典范,努力造成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教研氛围。
3以上所说的专题研讨,有时候并不一定有做课环节,而是采用头脑风暴法,集中大○
家的智慧,就某一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研讨主题——研讨——结论”。
(4)现场指导.指的是教研员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对教师的教学给与具体指导。 1教研员要经常走进课堂,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并且把○
具体做法升华为教学成果。
2教学现场指导主要包括: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 ○
3上“同课异构课”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不同课型的比较中,教研员可以具体指导○
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
(5)网络教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了教师教研的重要平台,教研员在网络上为教师提供研修资源,与教师在网络上互动,使校本教研在方式上更加灵活。
1教研员可以通过教师博客群、QQ群教研、BBS论坛等形式,与一线教师网上交流。○
比如,把QQ群引入校本教研,能实现异地“零距离”的研讨,实现教师与教研员“零距离”的接触。因为它支持文字、语音、视频的在线交流,所以很便捷。
2可以按学科建立QQ群,确定具体时间,集中开展 QQ 研讨活动。教研员可以按时○
参与在线研讨,给老师们及时、具体的指导。
3有的教研员还不会使用QQ,建议尽快补上这一课,建立自己的教研QQ群。 ○
(6)指导课题研究.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培养,需要教研员的引领。教研员参与、指导课题研究,是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重要形式。教研员在指导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教给教师发现问题、研究课题的方法;也可以根据教师教学实际中的普遍性问题,列出一个《校本教研参考选题》,供教师参考使用。教研员要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帮助:
1帮助教师从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选题.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离不开与学生打○
交道、与同事打交道,与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打交道,更离不开与教材打交道,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间经常有好多问题困扰着教师。一个教师教了几年书,多多少少都会在以上方面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也难免留下一些遗憾。只是好多教师对这些经验与遗憾熟视无睹。如果我们帮助教师在这些“经验”和“遗憾”中选题,就不会感到选题困难了。
2帮助教师从难点问题中选题.教学中的有些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教师感到迷茫。比○
如,多媒体何时、何处运用,运用多少为宜?考试与素质教育怎样和谐一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么减下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怎样处理? 新课改倡导激励学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了?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迫切需要得到教研员帮助,教研员就可以帮助教师把这些问题纳入研究视野。这样的选题做起来难度大,但是意义也大。
3帮助教师从同行的教学行为中选题.同行的教学行为也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就○
可以对它进行探讨。
4帮助教师从各类考试试题中选题.试题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考试的可信度,○
也关系到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导向。研究试题可使试题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导向性,达到考查学生真实水平、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试题考查记忆性、技能性的东西过多,就会导致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现象大量出现;如果考查内容过于偏僻,就会导致题海战术。因此,研究各类考试试题应当成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在期末考试后、中高考后,教研员可以帮助教师做试卷分析,进而把试题研究做为一项研究内容。
5帮助教师从不同学科交汇点上选题.不同学科之间不是毫不相关的,往往存在着许○
多交汇点,教师可以把不同学科结合起来研究。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这有利于教师从学科“边界”地带选题。
6引导教师对现有做法,或观点提出质疑、补充,而形成课题。比如:洋思中学的“先○
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是对传统的“先讲后练,课后作业”的做法的质疑而产生的成果.
7教研员要围绕教师所选的课题,○帮助教师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最后,我们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作为本文的结束——“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五、教研员有效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促进教师加快专业成长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全面实施,对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一些从教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坦言“越来越不会教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课程等新名词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研讨的热门话题,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学校、各类教师对此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作为以“研究、指导、引领、服务”为己任的教研员,如何指导、组织和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及时加强本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推动力 1、一线教师要深刻领会校本研修的含义。
“校本”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专家郑金洲教授认为“校本”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课程是三个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着眼于学校的发展中的问题和需要,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三者又各有侧重。 2、校本研修需要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校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它更多的是强调学校层面组织和专家的指导,培训的主体是学校和专家,教师作为培训的对象感到更多的是外在的压力。校本研修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通过学校管理和引导、教师的主体参与和专家的专业引领,以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以教师培训带动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的综合性活动。它与一般教师校本培训相比,更注重教研、科研、培训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注重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化过程,也更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双重目标的实现。
3、教研员引领校本研修可以促进教师加快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中更多的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研修更多的是一中内在的驱动,因而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途径。校本课程简单的说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为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校本课程的编制和开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由于教师的水平不一,不一定每个教师都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机会。因此,教研员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认真抓好校本研修这一环节的指导至关重要。
(二)有效组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是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有效组织校本研修呢?我认为在实践中主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注重抓好教学反思环节,促进教师自我提高。
(1)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有三种: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其中,教师的“个人反思”是根本和基础,是关键。教师成长之路是经验加反思,教师应该始终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教研员在每次听课交流中及时指导教师进行反思,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设置哪些教学情境?用了哪些评价方法?哪些是成功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等问题?指导教师写好反思日记,以此为载体,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随想和感受,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这样的反思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按照教学的进程,我们可以把自我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前作前瞻性反思;然后在教学中,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最后是进行批判性反思,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教研员可以组织区级层面的教学论坛、教学反思交流会、备课笔记交流等形式,或者再区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
2、注重抓好教研组制度建设,同伴互动,共同提高。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在打造合作团队、进行课例研究中教师相互影响、加工、改造,能够有效促进了教师群体素质提高。教研员可以指导教研组确立集教、研、训一体的“一人一课一评议”制度,采用课例研究论坛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这个研修模式下可以采用以下环节:个人准备——集体备课——试讲修改——课堂展示——评议研讨——课堂再展示——反思总结。每位老师在本年级组内上一节研讨课,开展组内评议、研讨。
(2)组内研讨的程序可以是:教师自评(个人反思)——教师点评(同伴互助)——组内有经验的老师或教研组长总评。要求:参与的人轮流发言,人人都要评议。在此基础上,每个年级组推出一位教师在学科内上一节公开课,开展学科内评议、研讨。
(3)一般要求的程序是:教师自评(个人反思)——教师代表点评(同伴互助)——领导点评或专家总评。个人备课时,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认真设计教学过程,认真选择教学方法。集体备课时,各位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共同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第一次课堂展示后,针对教学进行探讨式评课,教师们在肯定了优点后,也作反思、质疑:假如我来教,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怎样去评价肯定学生,怎样进行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这样,你有什么金点子,我有什么好主意,他有什么新创举,在一次次肯定,一次次合理化的建议中,执教老师的思路更加清晰、明朗,而对于每一个参与者来说,也共同经历了一次专业成长的过程,真正做到了锻炼一人,成长一群,体现了同伴互助、团队互动的作用。
3、认真抓好教研组长能力水平的培训和提高,率先垂范引好路。在校本研修中,学校的教研组长要身体力行,积极投入,培训和提高教研组长的水平显得十分重要。教研员要求教研组长在校本研修中要带头做到:三个“必须”、五个“善于”。
(1)三个“必须”:○1必须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2必须成为以校为本研修活动的专业引领者;○3必须为组内其它教师的研修服务。
(2)五个“善于”:○1善于听: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对课改的意见和建议;○2善于思:要立足课堂主渠道,对新课程的教学、教研要多思考,不断改进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3善于写: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作为校本研修的资料,从而引领本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4善于说: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能给组内教师作专题讲座,努力
使自己成为校本研修的培训者;○5善于评:应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善于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来评析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说课。
4、积极抓好专家引领,开辟渠道促成长。
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还必须积极寻求专业引领的支持,保证了校本研修工作朝着高质、有效的方向发展。
(1)是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为帮助教师们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我们可以采取请市、区专家做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辅导、教学指导、专业咨询,这些校外专家的提携和帮助,可以有效的使研训工作逐步走向深入。
(2)是重视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开展专题讲座、示范课,师徒结对活动。在师徒结对活动中,骨干教师与培养对象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从教学、科研、业务培训与提高三方面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培养计划,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随堂听课和备课指导,为培养对象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教学帮助和理论指导。
(3)是创造条件,让学校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市县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等研修活动,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先进的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需要教师有新的理念、新的素质、新的方法,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校本研修需要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如何指导教师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是教研员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是加强学科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值得教研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网络)参考材料:(1)《教研员如何指导校本研修》(作者:河北省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郭振宇;来源:百度快照,日期:2012年8月25日);(2)《教师怎样在校本研修中加快个人成长》(作者: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昭仁中心校张丽华; 来源:江西教师网(碧水蓝天——黎川小学教育名师工作室),日期:2015年1月10日)。
版块二:谈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双重角色
作者:高永娟 来源: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转载:百度快照 日期:2006年4月2日
学校工作中最难的工作莫过于使每位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的目的也就是要促使每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区域内教学工作业务指导部门的教研室,其职能应是“研究、指导、服务”。教研室的这种“研究、指导、服务”职能是通过教研员的工作得以实现的。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会更多,教研员如何通过学科专业方面的有效引领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摆在每位教研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研员应充分认识自己在校本研修中的双重角色
审视自己近年来的教研工作实践,我觉得教研员应充分认识自己在校本研修中的双重角色,并努力“演”好这双重角色,才能真正做到研究切实有效,指导有的放矢,服务满意到位。
(一)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既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
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支撑,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研人员是引领一线教师把教育理念转化成教育实践的带头人。
1、随着新课程试验的全面开展,教研员与广大一线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对学科教学新理念的了解,及由此引起的课堂教学方式、学习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等都需要学习。
(1)教研员要能够在学科教学上有的放矢地引领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行为,就必须领先于基层教师一步认认真真地学习课程理论,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学习是教研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有效专业指导的前提。
(2)教研员只有自己通过学习具有了比较深厚的理论,才能为一线教师提供对课程理论、校本研修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引领,使其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2、就语文学科来说,语文课程的价值重心在发生着重大的位移,即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转向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意要素的全面发展。
(1)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如何主动建构与文本、与教师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强调语文教师如何尊重学习主体的生命体验和个性选择。这种语文课程理念的重大变革,预示着课程目标必然从静态趋向动态、从固定化趋向生成化。这给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教师要改变一种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教研员在自己学习、领会、提升的同时,应积极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
(2)在推进上海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的进程中,我参加了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参加教材编写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机会。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自己对语文新课程提出的注重“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意要素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自己时常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去思考:面对文化背景、个性有差异的学生,我会怎样去教?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可以有哪些办法去解决 在这样换位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新教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难点问题,梳理出语文新教材研究主流方向,为各校的校本研修提供课题研究的抓手,指导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找准在课改实验过程中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3)教研员一方面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一方面将学习心得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导,从而促使教师在新课程带来的新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行为,提升教育能力。从而指导教研组从“事务型”教研活动向“研究型”教研活动转变。
(二)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
“教研员”顾名思义应是“教学人员”和“研究教学的人员”。因此,他们首先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教研组研究教学的活动。
1、教研员只有经常亲自参与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才有了对新教材的直接的感性认识,才有了对教材选文的适切性的理性认识,才有了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的认识,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新课标要求“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这样,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自主性大大增强了。只有经常参与不同类型学校的原生态的教研活动,才能发现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
比如:我在参加了几所学校教研大组组织的研究课后发现:由于过分强调“给学生拓展的空间”,出现了为拓展而拓展的现象,一节课拓展内容很多,而语文课文本身应引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文字被忽视了,出现学科方向的迷失。
再如:课标强调语文教师应尊重学习主体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强调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不少教师因此而放弃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课堂上充斥着“空洞的感悟”;放弃了对学生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课堂教学异化成了“你说我说大家说,你对我对大家对”谈话类节目。这些现象暴露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局限性、片面性;注重形式的改变,而没有深入课程改革的内涵。作为教研员,如果没有“参
与者”的角色意识,不亲身参与教学第一线的活动,就很难发现这些问题,也就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工作。
2、教研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他们能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在区域能起到学科教学的引领作用。因此,教研员同时还是一个组织者。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教研员组织区域内的教研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上,应不断思考、探索更有效的教研培训模式。区域教研活动不该只是执教教师按教研员的意图给大家上公开课,教研员点评一下执教教师上得如何。教研活动应重在“研”——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而不是教”——教大家照搬公开课,教研员怎么说,就怎么做。区域内的教研活动应该是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互动的平台;是各校校本研训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平台。因此,作为组织者,除了要根据课改精神,精心组织一些能妥善处理好本学科在课改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公开研究课,还应组织好各种交流研讨活动,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教师就所听的课展开研讨,畅所欲言,让各种想法相互碰撞冒出思维的火花。通过研修,使教师对课改理念如何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逐步清晰起来,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修炼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教研员经常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就能更广泛地收集许多学校教研活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了解到各校的一些成功的经验,组织搭建校本研训经验交流、成果分享平台,从而使大家能打开思路,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3、教研员还应主动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以及各校的实际校情,牵线搭桥,帮助组建跨学校的校际研修活动,资源共享。
(三)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既是研究者又是培训者
1、面对新课程,教研员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做一名研究者。
应根据学科教学在课改实验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研究专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要引领学校的教研活动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教研员首先不能忙于应付各种活动,应该沉下心来,在参与基层学校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教师们在实施新教材中最感困惑问题,了解不同层次的教师的需求,从而确定研究的专题,用专题研究引导课堂就学行为的改善。
(1)在新教材实验伊始,低年级语文倡导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先识后写,这与以往的教材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执教低年级的老师不习惯“识写分流”,感到识了字不写、不默,识字的教学任务就没有完成;拼音教学暂时延缓,拼音字母不抄不默,拼音教学弱化了 所以,他们不放弃原来的做法,结果在识字量成倍增加,阅读篇目成倍翻番的情况下,仍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苦,家长怨,老师急。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开展了《关于拼音教学的目标与各阶段相关教学策略〉、《对识字教学功能再认识》、《游戏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课堂与整体性教学〉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我梳理、总结、创造出关于低年级识字、写字、拼音、阅读及口语交际的一些有效教学策略。
(2)随着实验进入到高年级,教师们遇到的棘手问题是新教材以主题组成单元,原来显性的语文知识训练隐性化,课堂中训练什么,不少教师心中无底,教学目标的制定随意性极大;另外新教材阅读量大,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每周6节),教师们普遍感到来不及教。还有,新教材取消了习作例文,教师们觉得没有范例,作文教学没有抓手。根据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这些重点问题,我又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关于单元整合阅读模式的探索》、《关于小学有效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与实施》,并将研究论文在学科网站上发表。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体验、不断修正、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些研究成果也成为我开展有效教研培训的有力支撑。
(3)教研员深入进行课题研究,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研究人员,才能对许多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教学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承担着区域性教研培训,学科引领重任的教研员必须首先是个乐于研究、善于研究、勤于研究的研究者,才有当好培训者的底气。
2、在具体的培训中我们采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滚动推进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面上实践“研训一体化”研修活动,关注教师整体发展。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的强烈内在需求,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培养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我院提出“在教研活动中培训教师,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培训” 的“研训一体”培训。
○1教研员直接参与“十五”师训工作,通过教研实践活动和职务培训课的有机结合,将教学研究的成果和获得的经验向全区教师介绍和推广,使教学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我们先后开设了《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2好的教研活动离不开好的教研组长的精心设计、组织。作为一名好的教研组长,除了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个人的亲和力外,必须要有相当丰厚的学科专业素养,这包括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对教材把握、处理的能力;指导、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合理编制试卷的能力等。为了帮助教研组长迅速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我们还专门开办了教研组长240“研训一体”培训班。先后开办的培训内容有《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和实施》、《教研组长出卷能力培训》、《写作、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点上进行骨干教师跟踪培养,精心打造一批市、区品牌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作用不可忽视,教研员应把建设一支过硬的学科骨干梯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通过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活动,与青年教师的日常交流等途径,精心选择了近二十名热心语文教学研究,有较好学科专业素养,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学科中心组,定期开展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想方设法搭建青年教师汇报、切磋、研讨的舞台,直接引领这些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具体的做法有:
○1定时、定专题的集体研讨。在每两周一次的活动中,大家一起听某几位教师的课,然后展开研讨,执教教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谈自己本堂课的设计意图;大家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帮助执教教师分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由同年级的另一位教师再次执教。这种互动使教师们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把握越来越深入,群体智慧的结晶使大家获益非浅。同时,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把中心组共同研究的课在自己学校的教研活动中给其他教师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在促使青年教师不倦学习、刻苦钻研,自我更新,不断发展的同时,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提高,有效促使学校教研活动整体质量提高。
○2任务驱动,跟踪培养。中心组成员每学期要承担2——3次区级的公开教学研究课的执教、评课、教材分析等任务,同时要撰写教学反思,课例分析。实践证明以任务为驱动,在行动中不断跟进的研训方式是行之有效,这些教师已脱颖而出,不少教师在市、区等各种教学评比活动分获特等奖、一等奖等好成绩;有两位教师还参加了新教材语文课程资源包课堂录像的录制;他们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有的被收录到新教材教学案例集中,有的被挂在上海市新教材教育资源网上。同时,他们在各自的学校的教研活动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受到学校教师和老师的好评。
二、在校本研修实践中教研员要出色地担当好双重角色
反思自己的教研工作,我感到因为有了对教研员群体特有的双重角色的充分认识,才使得自己对教研工作有了准确的定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践中我认识到要出色地担当好教研员的这些双重角色,在工作中还应注意:
1、学会换位思考,体察教师的需求。
教研员如能经常站在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才能使教研指导真正到位,组织培训有的放矢。
2、不断提高对课堂教学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和敏感性。
教研员在参与基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了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找准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这样的研究为培训提供了源头活水,研究的成果才有了勃勃的生命力。
3、适时调整工作策略,加强研修的针对性。
教研员还应根据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适时调整工作策略。比如: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在其成长的不同时期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们应根据其发展的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再如;随着新教材试验的不断推进,教研培训的重点也应从教材基本特点的解读及基本教法的普及转到一些专题培训上,培训的模式也应从全员培训到分层培训,这样才能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使教研培训真正为教学服务,受教师欢迎。
版块三:浅析谈教研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河北博才网 日期: 2013年8月27日
摘要: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工作也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是当前急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教研员首先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要通过工作重心下移来指导研修活动。
关键词:教研员,校本研修,角色 。
一、以学习和指导为突破,积极引领校本研修活动
随着新课程有效实施,教育研究部门不再是新课程的“中转站”,而是变成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指导中心、科研交流中心、教师培训中心。研修职能的转变直接导致教研员角色的变化,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教研员的研究空间、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的变化,更多是对教研员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为基层的学校和教师提供校本研修专业的指导、服务和个性化的帮助。
1、教研员需坚持每日进修 。
教研员无论工作多么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研修,做到博闻多学,保证自身知识更新。一方面,教研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另一方面,要将学习心得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导,从而促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行为,提升教育能力。
2、教研员要有自己的思想 。
教研员不能当新课程、新理念的“搬运工”,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有超越课程的专业意识。要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专业生活的支撑,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要与教师一起分享成功,共同成长。在研修工作上,要淡化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要在品行与学识上做教师的楷模。
3、在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中,教研员工作方式要由自上而下的检查,变为平等交流和指导。
提倡教研员定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调研,通过深入到课堂的活动,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捕捉闪光点和发现不足,掌握第一手资料,来帮助指导教师优化课堂。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地反思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点,促进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研员应当承担课改理论指导的任务。
研究员作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要努力追踪中外课程理论和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汲取养料,站在更高的层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通过何种途径将课改理论与教师的教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以理论指导教学。
二、以理论研究和专职培训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校本研修活动
教研员作为研究者。通过专业的研究,构建研修模式,研究解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遇到的焦点问题和棘手问题,研究教师成长规律、研究研修一体的制度体系,研究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
1、教研员应当帮助教师提高研究能力。
在以往的研修活动中,教师缺乏研究的能力,教师只是普通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许多教师即便有参加校本研修的意愿,有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不清楚如何去做。
(1)教研员要帮助教师创造条件:○1要了解教师们在教学中最感困惑的问题,了解不同层次的教师的需求,从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2教研员应当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研究,需要让广大的教师意识到,教学即研究。○3教研员还应具有“校本研修”联动研究意识,研究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
(2)“校本研修”以校为本,并不意味着学校教学可以自我封闭。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水平悬殊,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如何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必须构建一个引领校本研修深入开展的支持网络。而这个网络需要由教研员来组织建立,教研员在这方面可以很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组织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互动,促进校本研修和教师发展。
(3)为了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成立市、县两级学科研修组,将市区学校按学科成立区域学科研究组,县级可成立学科中心交流组,定期就课改中的教学共同遇到问题开展探讨、交流。
○1在研修过程中,教师们或就学科中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把自己获得的信息拿出来交流,或就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拿出来分享,或对理论学习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讨论等。在一种开放的心态中,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学习反思、沟通对话、思想碰撞。
○2通过区域学科研究组、学科中心交流组活动开展,有效地改变农村教师个体孤立无援的教学研究状况。为了有效地避免学科研究中的低层次重复,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教研员在必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跟踪指导。这样,可以达到智慧共生、成果共享的目的。
2、教研员应注重骨干教师培养与培训。
教研员应把建设一支过硬的骨干梯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骨干教师成长的不同时期,需求是不同的。
(1)应根据其发展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通过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活动,与教师的日常交流等途径,有意识地发现和发掘有潜力、有创造力的教师,重点培养其独立研究和组织研讨的能力。
(2)教研员应当指导骨干教师多层次多领域地涉猎知识,让专业创造和教学创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意识地引导骨干教师主动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形成自己独特的、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思想,从而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三、以参与和管理为重点,全面规范校本研修活动
作为教研员,如果没有“参与者”的角色意识,不亲身参与教学第一线的活动,就很难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就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管理工作。
1、教研员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年级组与学科组研修活动。
只有经常亲自参与课堂教学践活动和原生态的研修活动,才能增加教研员与任课教师的教学交流,才能提升“随堂课”的教学质量,才有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正确认识,才能发
现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教研员作为研修活动的参与者,点拨的态度和做法非常重要。首先,从有助于引发教师思考、操作的角度提出建议,为教师的反思、选择、创造提供空间;其次,从引领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
2、在校本研修宏观管理方面,教研员要做到三抓:
一是要抓对整个校本研修工作的总体策划;二是要抓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三是要抓学校层面的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审批,组织实施中的推进,过程管理中的监测,展示评价中的导向。
3、在微观管理层面上,每学期对学校学科组的研修都要提出具体要求。
要组织引导、敦促学科组建立起相关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对制定研修计划、确定主题、组织研修、过程管理、资源建设、展示评价等流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管理。
总之,通过教研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角色转变,极大促进了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保证了新课改有效推进。只有打造一批业务水平较高的教研员队伍,才能更好的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起到专业引领作用,培养具有校本研修特色的学校。
版块四:《教研员如何指导校本研修》课程纲要
来源:教师研修网 日期:2012年7月14日
一、课程开发者
河北省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孙瑞欣
二、课程名称
教研员如何指导校本研修
三、课程目标
1、明确新课改下教研员应充当的角色,避免角色误区。
2、深入学习有关专业引领的基本方法。
3、掌握校本研修的指导策略。
四、课程内容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单位进行的,参加人员主要是本校教师,研究问题也来自于本校。但并不等于不需要专业人员,特别是教研员的介入。
(一)教研员可以凭借理论、教学、信息这“三大优势”参与校本研修,从而发挥出“三大作用”。
1、凭借信息资源优势,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避免教师囿于本校,造成视域的狭小。
2、凭借理论优势,用自己掌握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可以提高校本研修的层次。
3、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平日教学中独自难以发现的问题。
(二)本课程联系中小学校本教研实际,从三个方面,和教研员交流了怎样指导中小学校本研修的问题。
1、传统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错位。
2、教研员角色错位,导致校本研修存在的误区。
3、找准适宜的角色,创新校本研修思路与策略。
五、课程特色
1、本课程注重实效性。课程面向基层教研员,从教研员的工作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帮助教研员掌握指导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策略以及具体方法。据此,确定了贴近实际的学习目标——明确新课改下教研员应充当的角色;深入学习有关专业引领的基本方法;掌握校本研修的指导策略。
2、与“实效性”密切相关,课程注重将校本研修理论问题通俗化、“校本”化,尽力避免悬空的理论阐释。比如,开篇介绍教研员的引领作用,没有大段地讲解理论条条,而
是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教研员的“三大优势”,进而引出教研员的“三大作用”,并举出事例加以说明。课程中的每个事例均来自一线教学中,所以很真实、贴切、适用,便于我们借鉴。
六、课程提纲
引子:教研员的“三大优势”:(1)教研员大多是从一线教师中走出来的优秀者,是教学的骨干,教师中的先进分子;(2)和普通教师比,教研员有较高的理论水平;(3)具有信息资源优势。基于以上优势,校本研修需要有教研员的参与。
教研员的“三大作用”:(1)凭借信息资源优势,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避免教师囿于本校,造成视域的狭小;(2)凭借理论优势,用自己掌握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可以提高校本研修的层次;(3)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平日教学中独自难以发现的问题。
(一)传统教研中教研员实际充当的角色
1、高高在上的“领导者”;2、学校教学工作的“检查者”;
3、教师教学业绩的“评判者”;4、教育局中心工作的“配合者”。
(二)教研员角色定位失误,导致校本研修存在的误区
1、主体偏离。 .......2、形式化严重。(1)热衷于布置任务;(2)活动多多益善;(3)检查评比不能少。 ........3、形式传统单一。 .........4、功利化色彩浓厚。 ..........(三)找准自己适宜的角色,创新校本研修思路
1、找准自己的角色。
发现者 研究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
2、创新校本研修思路。
(1)要营造浓厚的校本研修氛围。
1发现校本研修典型学校 ○
2营造书香校园 ○
3帮助学校制定校本研修计划 ○
4帮助学校构建校本研修激励机制 ○
(2)教研员要帮助一线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体。 .......................1淡化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
2引导教师全员参与 ○
3给教师提供参与校本研修的条件 ○
(3)引导校本研修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1研究问题应当来源于本校教育实践中 ○
2重结果,更应重过程 ○
3研究结果应当能直接用于教育实践 ○
(4)校本研修要形式多样,重在实效。 ..................(1)专题讲座。(2)专题谈话。(3)专题研讨。 ........................(4)现场指导。(5)网络教研。(6)指导课题研究。 ..........................七、互动对话
1.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2.在指导校本研修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八、案例评析
(一)案例:区语文、数学教研员指导灵山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选自《宁波北仑教科网》)
为进一步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11月24日上午,灵山学校邀请区语文教研员蔡君英老师、区数学教研员任瑞申老师到校进行教学指导。
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是“设计有效的作业和练习”,根据研讨主题,灵山学校四位教师分别展示了语文、数学学科四堂精彩的研讨课。
教学中,四位老师对于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做到了立足整体,精致而大气。在陈宁宁和史新艳老师分别执教的二年级《四季的脚步》和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两堂语文研讨课中,她们都能引导学生从篇到段进行整体感知,从图片、声音等识别中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再通过结构性的引读让学生了解组句成段的方式。同时,在设计练习中凸显了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复现、语言动作演示等方式,让孩子练得扎实,学得生动。 在梅盛波和顾燕华老师展示的二年级《数学广角》和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研讨课中,两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营造提问氛围,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随后,语文、数学老师在两位教研员的主持下进行了互动评课。蔡老师和任老师分别对四节课进行了精心细致地点评,并结合课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练习设计的类型、练习的时机把握,课堂中当堂练习的操作策略和各年段练习设计目标的确定,对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进行了精辟论述。各位老师也都畅所欲言,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意见。
(二)评点
这是一次有教研员参加并给活动以专业指导的“专题研讨式校本教研”。“专题研讨式校本教研”是教研员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一种十分重要而又便于操作的校本教研形式,他以解决学校教学中出现的、被大多数教师所关注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来开展教学研究。其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定研讨主题——优秀教师上研讨课——教研员组织教师研讨——教研员评点——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上述案例中的校本教研活动中,首先是灵山学校根据教学实践中设计作业和练习出现的低效问题,确定了校本教研主题:“设计有效的作业和练习”;然后请区语文教研员到校指导;再根据研讨主题,请四位教师上研讨课。上完课后,教研员组织教师互动评课。最后教研员总结评点,并讲述了练习设计的类型、练习的时机把握,课堂中当堂练习的操作策略和各年段练习设计目标的确定。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是活动的主体——研讨主题确定的主体、上研讨课的主体、评课研讨的主体。而教研员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自己的专业引领作用——研讨中,教研员时刻注意倾听教师的发言,教师发言一段时间后,由教研员做出符合研讨主题的点评,并通过讲解设计有效的作业和练习的理论来引导教学,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和做法。
九、问题思考
1.在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您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2.在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您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您如何分析这些问题?
3、怎样避免校本研修的功利化?
4、用具体案例说明,您是怎样指导课题研究的?
十、辅导指要
本课程的学习要点是:传统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错位;教研员角色错位,导致校本研修存在的误区;找准自己适宜的角色,创新校本研修思路与策略。在这几个要点中,了解教研员的角色错位、校本研修存在的误区,也是为了避免错误,学会创新校本研修思路与策略。因此,创新校本研修思路与策略是学习目的,也是重点。而纠正校本研修种种误区,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是一个学习难点;指导课题研究,是又一个学习难点。
针对以上学习重点、难点,我们建议辅导教师在学员通过看视频、学文本,掌握了具体操作要点后,可以在自己的辅导工作室里发一些辅导材料,比如一些地方创新校本研修思路、策略,指导课题研究的案例。也可以定时在班级QQ群里或者是班级论坛里举行有关内容的主题研讨交流活动。比如可以研讨交流如下问题:你在指导校本研修中是采用什么策略,使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的?你在你们地区发现校本研修典型学校了吗?其基本做法是什么?举例谈谈你是怎样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门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必要求学员刻意记忆条条框框,而要注重联系自己指导校本研修实际来理解,注重实际操作。
关于“思考与活动”部分的辅导,建议在学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召集1次互动交流(可以是网络研讨),以便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版块五:《教研员如何指导校本研修》互动交流文字实录
来源:教师研修网 日期:2012年7月14日
对话主题:
1.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讨论。
2.在指导校本研修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怎样处理。
主持人:孙瑞欣((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加人:王 艳 赵 粹 曹树军 王 震
一、前言
孙瑞欣: 各位老师好。
1、今天参加研讨、交流的几位老师均来自河北省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逐个介绍):王 艳 赵 粹 曹树军 王 震
2、刚才我和大家谈了教研员怎样指导中小学校本研修的问题。由于时间所限,加上这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牵涉面也很广,所以,我感觉谈的还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
二、利用下面一段时间,就某些问题,和同行们做进一步的交流。
(一)请各位讨论: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到底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1、王艳: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确实很重要。在传统教研中,教研员应当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一直没有处理好,在实际的教研工作中,教研员的角色发生了错位——领导者,“检查者”,“配合者”(分析一下)
2、王震:这种情况,致使教研员的工作行政化色彩浓厚,事务性工作缠身,研究、服务、指导的职能无从得到发挥。导致校本研修陷入误区。
3、赵粹: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必须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研修的实施,使得教研工作发生了三大变化:教研重心从上级教研部门下移到了基层学校。 教研主体从教研员转移到了一线教师。 研究内容从泛泛的问题转换成了教师教学中遇到的“草根”问题。
4、王艳: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校本研修是以研究重心、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发生改变为标志的一次教研大变革。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员必须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我认为,其角色定位应当是:研究者、合作者、引领者,而不应当是领导者、检查者和评判者。
5、曹树军:我们知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年多了,在一些地区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也不可否认,还有好多教师并不适应新课改,一些地区课改成效也不太显著。在一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旧有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虽然表面上看,是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却又
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比如,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于是在有的课堂上,很简单的问题也要小组合作探究;提倡赏识教育,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就一味地夸奖;提倡生成,就无限度的叫学生提问,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基于此,教研员首先要担负起发现、研究新课改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的责任,并与基层学校和教师合作,开展校本研修,发挥引领作用;还要帮助基层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要让基层校长和广大教师深入领会校本研修的意义,掌握校本研修的策略和操作方式,真正把校本研修有效地开展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6、王震:既然教研员是校本研修的研究者、合作者、引领者,就要求我们对校本研修不能搞“遥控”,不能当指挥者,而要带头参与其中,包括教研制度的完善、教研活动的安排与落实、教研效果的评价等等,教研员都要参与,而不再是发号施令。
7、孙瑞欣: 教研员要想当好校本研修中的研究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就必须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和教师一起备课、授课、听课、评课;要根据基层调研发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做一些专题讲座,或者责成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或者是组织一些主题性研讨。研讨中,教研员不要先发表看法,要先倾听教师的观点,教研员最后再发表看法;教研员还要帮助教师把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纳入到校本教研的选题之中,帮助教师学会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教学中研究问题。
(二)作为教研员,我们在指导校本研修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主要问题?是怎样处理的?
1、王震:一些学校和教师,搞教研基本上是依赖于上面的布置,缺乏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除了完成上面的布置的教研任务、活动外,自己基本上不安排教研活动。
一些教师则认为,教研是教研员的事,是学校个别骨干教师和名师的事,自己不会做、也无须做,只要教好课就行了。因此,他们只习惯于模仿他人一招一式的教学技巧、做法,有的甚至是应付,一些教师为应付学校布置的教研任务而做一些表面文章,个别教师甚至弄虚作假。如,为了凑足教研部门或学校要求的各项指数,抄他人的听课记录、教后反思、教案,让他人代写论文等。于是他们校本研修中的主体地位也就丧失了。
2、孙瑞欣:对于这一问题,教研员应当帮助教师树立主体意识:
(1)教研员要让教师把自己看做是研究者(需要提高教研素养),把教室看做是研究室,把教学内容看做是研究内容,把校本研修看做是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2)教研员要注意发现、培养校本研修的典型,并加以表彰,使教师感受到参加校本研修的乐趣,驱除职业倦怠。
(3)教研员可以向基层教师介绍一些名师的成长历程,以此来激励教师:合格—骨干—名师—教育专家,使教师明白校本研修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4)教研员可以帮助教师学会自我反思(比如写教后记、教学故事),养成向同行学习(生成的处理)、向学生学习(拜伦的意志)的习惯。
3、曹树军:教研员还可以帮助教师根据本人遇到的实际问题,自己独立确定一些教研主题,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王艳:也采取硬性措施,建立校本研修奖惩制度。把校本研修成果纳入绩效考核。
5、赵粹:一些学校和教师,把搞活动误认为是校本研修的全部。他们每学期都要安排若干次活动,如听课评课,教学比武、公开课示范课、优秀教案、课件、论文评比等,而忽略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6、曹树军:我认为,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是校本研修之必须,但问题在于活动不能无度,不能浮泛,不能走走过程(评价标准是否科学?评委是否内行?)。
7、孙瑞欣:这种以活动代替校本研修的所谓研修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原因是有些领导好大喜功,喜欢这样做,似乎不搞活动,别人就不会知道他们在做校本研修。其实,真正
搞校本研修,靠的是教师平日里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开阔自己的理论视野;在于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意识,日常教学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同行交流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教研员的正确引导。
8、曹树军:有的学校和教师只重校本研修的最终结果。以为校本研修就是听课 评课,写写教学反思、写写教学案例、论文,编编校本教材,展示展示成果,论文能够得到发表,为学校赢得“荣誉”,而不顾这些“成果”是否能否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有的学校申报的课题,只有开始的申报和最后的写研究报告,而没有中间的研究过程,等等。这导致花钱买论文、找人代笔写论文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三)教研员要使教师明确,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
1、孙瑞欣:教研员要使教师明确,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大体需经历:发现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查阅资料——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搜集研究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撰写成文字。而不能只有最后一个写文章的环节。
2、赵粹:对校本研修成果的表现形式,也不一定非要写论文、编写校本教材。形式可以使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教后记、教学案例、评课稿、创新课件、教具,等等。尤其是创新课件、教具的制作,其过程性更强,能有效地避免抄袭现象出现。
3、曹树军:我建议,对校本研修成果,无论是正式发表了,还是没有发表,都要经过鉴定,看其价值大小,再以此论定校本研修的成绩。
(四)教研员要有效引领听课评课式的校本研修
1、王艳:在听课评课这种传统的校本研修模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不会评课,不愿意发言,影响了校本研修的气氛和效果。在一些听课评课活动中,只是就课论课,没能追溯到内隐的教学理念,缺乏对教学规律性的认识的总结,造成听课评课活动肤浅。
2、王震:针对这两种情况,教研员不妨事先指定个别听课教师做好发言准备,以便打破沉寂,带动其他教师发言。还可以用教研员自己的评课,给教师做如何听课、评课的示范。
3、曹树军:在每次听课、评课活动中,教研员都要通过评课,揭示出内隐的教学理念,引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的听课评课活动,它的档次就显得提高了许多。
4、赵粹:我觉得,教研员还要了解出现教师不发言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一种是由于教师不会听课,也就不会评课而无话可讲;一种是由于平时教研活动中没有发言习惯,有话不想讲。
5、王艳:对于不会听课的情况,教研员要在与教师一起听课的过程中,交给教师听课的方法和听课需要记录的内容、记录的方法。对于没有发言习惯的教师,正如刚才王老师说的那样,教研员可以提前找到他们,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6、孙瑞欣:还有一重情况是,评课中有的教师好说假话、套话,比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设计新颖、多媒体运用科学、体现了学生主体,等等。这类听课教师主要是怕得罪人,当然也可能不会听课评课。面对怕得罪人这种情况,教研员要带头在评课中不讲情面、讲实话,造成一种热爱真理的教研氛围。
三、结语
有关教研员与校本研修的问题,还有好多需要我们探讨、交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交流这些。谢谢各位的参与。
版块六:省教研员校本研修演讲稿--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方式与策略
作者:陕西省教科所 吴积军 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4年2月27日
本人就“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方式与策略”,讲三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进行校本研修;二是如何进行校本研修;三是走出校本研修的误区。
正在阅读:
(17三3)教研员如何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校本新讲座三之3)05-16
月经期喝什么汤水比较补身05-16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个人剖析材料doc03-10
1.4 压型钢板设计 - 图文01-11
《化工压力容器设计的选材与补强》12-18
财务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财务试用期总结-范文模板(10页)03-19
ACCA f1 Chapter 1单词表12-08
第一次军训作文600字07-07
学校陪餐记录表(1)08-08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校本
- 教研员
- 研修
- 引领
- 讲座
- 如何
-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