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十二章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08 09: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习题解答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的一个指标了。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二、选择正确答案

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 C )。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 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 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

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B )。

A.工资、利息 和租金 B.净出口 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资本折旧

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C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

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A )。

A.GNP>GDP B.GNP=GDP C.GNP

A.9000美元、600美元和9600美元 B.0美元、 9600美元和9600美元

C.8910美元、600美元和9510美元 D.9000美元、1200美元和9600美元

6.在公司税前利润中,与个人收入有关的是( C )。

A.公司所得税 B.社会保险税 C.股东红利 D.公司未分配利润

7.下列那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 C )。 A.GDP B.NDP C.NI D.DPI

8.要从国民收入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B )。

A.公司所得税 B.间接税 C.社会保险税 D.公司未分配利润

9.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D )。 A.NDP B.NI C.PI D.DPI 10.为使不同年份的GDP具有可比性,需要对GDP进行调整,原因是( A )。 A.GDP是一个现行市场价值的概念 B.不同年份GDP的实物内容不同 C.不同年份的GDP所含的折旧和间接税不同 D.GDP包含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成果

11.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是存量指标( C )。

A.收入 B.投资 C.资本 D.进出口

答案1.C 2.B 3.C 4.A 5.A 6.C 7.C 8.B 9.D 10.A 11.C

三、计算

1.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开采了50千克银,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产品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其售价40万美元即为与此两项生产活动有关的GDP。

(2)开矿阶段创造的增加值为10万美元,项链制造阶段创造价值为40-10=30万美元,

合计总增加值,有GDP=10+30=40万美元。

(3)在开矿阶段,工资7.5万美元,利润为10-7.5=2.5万美元;在项链制造阶段,工资为5万美元,利润为40-10-5=25万美元。两项工资和两项利润合计共40万美元。此即用收入法计算的GDP。

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13-2所示,试求:

表13-2 1998年 1999年 数量 数量 价格 价格 书本 100 10美110 10美面包(条) 元 元 菜豆(千200 1美200 1.5美克) 元 元 500 450 0.5美元 1美元 (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

解:(1)1998年名义GDP为:100×10 + 200×1 + 500×0.5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为:110×10 + 200×1.5 + 450×1=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为当年名义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

GDP为: 110×10 + 200×1 + 450×0.5=1525(美元)

两年间实际GDP增加的百分比为: (1525-1450)÷1450 ≈0.0517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为当年名义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

GDP为:100×10 + 200×1.5 + 500×1= 1800(美元)

两年间实际GDP增加的百分比为:(1850 - 1800)÷1800≈0.0278=2.78 % (5)对比(3)和(4)可看出,GDP的变化速度与我们选择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价格有关。但需说明的是,一国GDP的变动源于价格水平的变动和最终经济成果数量的变动,不论采用哪一个基期价格计算GDP,都能将GDP中因价格变动引起的不可比因素剔除掉。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则基期的选择与实际GDP的变化无关。

3. 根据上题数据,以1998年为基期:

(1)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2)计算这段时期的通胀率。 解:(1)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的GDP折算指数为1;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为

99年名义GDP/99年实际GDP= 1850/1525 ≈1.213

(2)以GDP折算指数为基础计算的通胀率为(1.213 - 1)×100% = 21.3%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1)A的价值增加为:5000美元- 3000美元 = 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美元- 200美元 = 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美元- 2000美元= 4000美元

(2)由生产法核算GDP,易得其值为 GDP = 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亦可用加总所有部门最终产品的方法计算GDP。易知A、B、C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分别为2800美元、500美元和3000美元,加总即得GDP数额为6300美元。

(3)国民收入额为:6300美元- 500美元 = 5800美元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习题解答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若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的影响。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的消费称引致消费,这样的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小于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只有自发消费才会和自发投资一样对国民收入发生影响。

2.因为投资恒等于储蓄,故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总是能够实现的。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投资与储蓄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而言的。在投资与储蓄的总量中,可以有非合意的部分,但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微观经济的均衡一样,是指在所有有关的经济主体充分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愿的条件实现的,这里的总供给总需求即是一对取决于厂商和消费者意愿的指标。只有当所有非合意的因素不存在,即非合意的投资和储蓄均为零,事前计划的(或合意的)投资等于事前计划的(或合意的)储蓄时,总供给才等于总需求,宏观经济才是均衡的。虽然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总是有保证的,但其理论基础并非由于事后的投资等于事后的储蓄,而是所谓的萨伊定律和古典的利率决定论:根据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总供给必定等于总需求;根据古典的利率决定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利率能够灵活地变化以保证计划的或合意的投资总是等于计划或合意的储蓄,从而总供给也一定与总需求相等。

3.政府将增加的税收无论用于增加政府购买还是转移支付,结果都会使均衡收入提高。

分析: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政府将增加的税收用于增加政府购买将使均衡收入水平提高,原因是平衡预算乘数大于0(在三部门定量税条件下此乘数值为1)。政府将增加的税收用于转移支付亦会使收入水平提高。表面看,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但细想一下,政府增加的税收可能主要来自富有的阶层,而转移支付的受益者则主要是贫穷的阶层。由于后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要比前者高,故将增加的税收用于转移支付也会使均衡收入增加。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无论计划存货投资还是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分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计划投资的数量取决于投资主体的意愿,所以并不必然为零。

5.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小于1。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般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小于1的,但平均消费倾向则未必如此。当消费者收入不敷消费所需即负储蓄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收入水平超出消费需要即有正储蓄时,平均消费倾向小于1。

二、选择正确答案1.在古典理论中(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 B.储蓄与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

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 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2.如果总收入为100万元,消费为80万元,则由萨伊定律(设为二部门经济),总需求的水平应为( )。

A.100万元 B.80万元 C.大于100万元 D.大于80万元小于100万元

3.由古典理论,当储蓄供给有一个增加时( )。

A.利率将下降 B.利率将上升 C.储蓄供给曲线将左移 D.投资需求曲线将右移,因为投资增加了

4.由古典理论,若货币供给不变,实际收入的增长必导致价格水平(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能确定

5.若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则消费函数将是( )。

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 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 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

6.某家庭在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后来收入升至6000元,消费支出亦升至6000元,则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 A.3/4 B.2/3 C.1/3 D.1

7.若消费者提高自己的消费曲线,说明消费者已决定( )。

A.因收入提高,将增加储蓄总额 B.因导致收入提高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增加储蓄总额 C.因收入减少,将减少储蓄总额 D.因导致收入减少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减少储蓄总额

8.假设企业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增加购置新机器和新厂房的总额。则可以预计( )。

A.收入不会有任何变化 B.收入会上升,消费支出也会上升 C.收入会上升,但消费支出不会受影响 D.收入会上升,但消费支出必然下降

9.已知潜在GDP为6000亿美元,实际GDP为5000亿美元,若消费者打算把3900亿美元用于消费,计划投资的总额为1200亿美元,则实际GDP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不能确定

10.当GDP处于均衡水平时( )。

A.收入总额必须等于消费者计划用掉的那部分收入再加上他们计划储蓄的数额

B.消费者支出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收支相抵”的收入水平 C.GDP的数额必须正好等于计划投资与储蓄相加的总额

D.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加计划投资总额

11.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此时政府欲增加100亿美元的购买支出。为保持价格稳定,政府可以( )。

A.增税小于100亿美元 B.增税大于100亿美元 C.增税100亿美元 D.减少100亿美元的转移支出

12.下列哪项经济政策将导致经济有最大增长( )。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商品和劳务 B.政府增加50亿元税收然后将其悉数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

C.减少50亿元税收 D.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其中2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支付

13.假定经济正经历通货膨胀,它可由下列哪一方法部分地或全部地消除( )。

A.增加政府购买 B.减少个人所得税 C.以同样的数量减少政府购买和税收 D.增加同样多的政府购买和税收

14.若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uu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