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娃河畔的思考(杨芳)

更新时间:2023-11-24 07: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丽娃河畔的思考

——参加2011年“优质教育全覆盖工程”南昌、郑州项目组

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师暑期培训有感

南昌市红谷滩育新分校 杨 芳

6月28日,2011暑假的第一天,我们一行14位教师刚刚结束一学期的工作又怀着憧憬,怀着渴望,怀着如这炎夏般炽灼的热情踏上了赴上海的列车,准备迎接自己教学生涯中一个新的学习历程。

在上海,在华东师大,为期三天的学习,收获多多,感慨多多,反思多多,希望多多。此刻要述说的一股脑儿涌上心头,却无从下笔,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那紧张、忙碌、快乐、充实的难忘日子??

印象·美好时光

当一些愉悦的情感无法用语言表示时,只好用“美好”来掩饰我的词穷。

美好的城市:走下列车,地铁里、街道上,时不时传来流淌着亲切气息的吴侬软语,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高效快捷的生活节奏,无不言说这里的城市文化——上海,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每一次,都给我以蓬勃的感觉。

美好的校园:这是第二次踏入华东师范大学了,古朴庄严的大门依然带给人神圣之感,彰显着这个著名的教师培训摇篮的凝重肃穆。静静的丽娃河则如一位美丽的女神,在这份凝重肃穆中增添了些许灵秀与神韵——这是历史,这是风景,有多少人为她吟诗做赋,因她柔

肠百转,因她流连忘返,河里的睡莲作证,河畔的梧桐作证,河岸的石头作证……

已是入夏,校园内树木菁菁,翠竹挺秀,芙蓉含羞,年轻的学子脸上洋溢的青春,教授目光中闪烁的睿智……这里孕育的是智慧,这里产生的是思想。如果,能在这里待上一年、半年、哪怕一个月也好啊。逝者如斯夫。是的,时光不理会我的期盼,一刻也不愿停留,只好让我发出“匆匆、太匆匆”的慨叹,将美好存入永远的记忆,不断发酵、酝酿,给我信心,给我勇气,温暖我的心田!

印象·精彩课堂

培训中第一位为我们讲学的是上海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

中等个子,微曲略花白的头发,脸上挂着一副粗大的黑框眼镜,说起话来声音雄浑有力,睿智的言谈间流露出幽默、热诚的本色。

刘校长以《学校课改的思考》为题,首先结合“国家课程改革”与上海闸北八中的“学校课程改革”,谈了自己对“学校课改的基本思路”的理解,论及“课改与学校课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学校课改”中要注意的“是什么”“操作点”“模型”等三大方面问题。之后,刘校长又讲了教学质量管理的六个方面基础工作、好学校的三条标准、优秀教师的八条标准等内容。讲座中,刘校长结合自己所在学校进行学校课程改革的各种鲜活事例,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积累、独特的心得体会以及幽默的语言表达,展示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正如陈玉琨教授的点评,他的报告是以实践为导向,是为解决问题而研讨的,是在批判中建设。

能够近距离地聆听陈玉琨教授的报告,应该是“优质教育全覆盖工程”项目合作带给像我这样一位普通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最大的幸运了——而且接连幸运了三回:第一次是聆听陈教授关于学校规划与制度建设的报告,第二次是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次是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研究。如果前两次的印象是高屋建瓴,那么这一次则是逻辑缜密,细致入微——从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的概述,到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无不以大量实例一一剖析和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规范,看似平常简单,反观我们自己编撰的教学目标,为什么不是含混不清就是指向错误,问题百出?反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讲的越多成效越低?陈教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应该关注影响教学目标的关键行为而不是细枝末节或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应该关注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实质性的因素,而不是形式的因素;应该关注教学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应该关注预期的学生行为;应该关注课堂提问的技术含量,增加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2010年11月,打虎山路小学,朱震国老师的语文课仍犹言在耳,

这一次又能聆听他的报告,不能不说不是一大幸事。温文尔雅、深刻睿智是我的词典中能找到的用来形容他最恰切的词。他以不疾不徐的语言,以自己工作经历中的故事,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娓娓道来,像他的语文课那样,谈笑间,风清云淡,一一道破自己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若干问题的研究,没有大口号,没有豪言壮语,却掷地有声、

发人深省,证实了一位特级教师的实力与魅力。这也是我——一位语文教师永远努力的方向。

刘莉莉教授与刘京海校长一样,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而她那略带东北味的口音,果敢的行事风格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课伊始她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自己没有准备任何PPT等媒体资料,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于是,从逐段解剖在座一位教师的现场说课开始,穿插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与我们共同探讨了课前积累、预习导学、课文朗读、问题设计等多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的问题她从来都不是先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用近乎“逼迫”的手法促使我们思考,聆听我们的声音,甚至是聆听我们与她不一样的声音。整堂课,虽然我们头顶巨大“鸭梨”,却收获颇丰,也领略了华师大一位个性鲜明的教授的风采。

“优质教育全覆盖工程”三年项目合作的开展,吴教授已是我们最熟悉、最亲切的一位教授了。继上一次引领我们开展走近名师孙双金的工作坊之后,这一次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再一次感受了名师窦桂梅的风采,感受了她主题教学的魅力,感受了她一点点营造着自己的理想,从一个山区的农家小姑娘最终成为一代名师的心路历程。再度的走近名师,也让我再度思量身为一位语文教师为学生和自己的生命奠基的职责与使命。是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我们自己对自我的专业追求,要体现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的精神,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这不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么?

印象·备战论坛

这次培训不仅是学习还是带着任务的,这是我们出发前就已经明确了的。

报到第一天晚上,参训各学校的领队就抽取了在论坛上发言的主题。我们抽取到的主题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备战论坛的日子从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于是,“问题意识”也成了我们课前、课后的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四个字。

每天下午结束了最后一堂课的学习,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总是选择在最近的学校餐厅用完简单的晚饭。华灯渐上的时刻,还来不及去洗去白天的疲乏,更来不及领略丽娃河黄昏时静谧的风采,我们语文组八位老师就抱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凑在了一起。从汇报的内容到形式,从实例的选取到语词的选择,每一次探讨都持续到深夜,虽睡意缭绕却兴致犹存。有时,我们也思维凝固,灵感全无;有时,却谈笑风生,灵光四射。

细数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忘不了睡意缭绕时徐菁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铁观音;忘不了万校长、曾丽萍主任亲自买来的水果;忘不了舒淑芳老师爽朗的笑声;忘不了邓金华老师幽默中闪烁着智慧的话语;忘不了许许多多思维的碰撞与启迪,忘不了团队的合作与情谊……忘不了我们精心设计的那第四个别具深意的“苹果”,忘不了那四个字——问题意识!更忘不了的是,丽娃河畔我们的思考。

三天的学习,我们在刘京海校长的带领下感受了学校课改的力量,在陈玉琨教授的指引下明晰了什么是基于目标的教学。我们听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u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