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腔发展及《秦之声》有一些看法想谈一谈

更新时间:2023-07-27 01: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秦腔啊啊啊

看完2003年戏迷大叫板决赛后,对秦腔发展及《秦之声》有一些看法想谈一谈,全当諞闲传。

一、绚丽多彩辉煌光大的20年

秦腔虽然悠久古老,但有资料可鉴(录音)的历史只有70年左右,我见到最早的一张唱片是易俗社高明俗的《四郎探母》,其次是李正敏的几张唱片,如《二度梅》、《三击掌》、《五典坡》等,这些都是上海百代公司30、40年代灌制的。那么,秦腔之所以深受广大西北人的喜爱,之所以在西北人的血脉里扎根和光大,我以为应该是上世纪50、60年代,也就是解放后的20年。

何以见得?首先,前30年、现在、将来若干年代,人们所崇拜的名家都是这个时代成名或成长的。既便是刘毓中、刘易平、苏育民、仁哲中虽然是解放前的艺人,但真正成名是解放后的事。50、60年代培养出的名家那就多得不胜枚举了,如王玉琴、郭明霞等成名是在30岁左右,也正是这个年代。其次,有四大剧团功不可没。首先要说的是省戏曲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对秦腔演出程式、音乐改进及整理起了典范和样板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将西洋乐器融入到秦腔音乐中,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易俗社、尚友社、三义社由于在演出风格、演出行当上各具千秋,使秦腔流派更加色彩分呈。

可以说这20年的秦腔是最完美的秦腔,现在的秦腔与之相形见绌。

二、近二十年的秦腔是停滞消沉、困惑无奈的二十年

过去人们的娱乐形式、精神寄托是看戏,这或是唯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通过戏曲去体现,过去甚至学童的启蒙教育课本都是剧本,因为剧本里包含了人伦、道德、历史、文学等知识。所以说戏曲是人们精神世界徜徉的场所,戏曲在人们生活中显得那样重要。现在则不同,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形式的多样、价值观念的变异,戏曲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那样的渺小。

当今社会浮躁、飘浮之风对艺人的成长进步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以上可能是秦腔停滞消沉、困惑无奈的主要原因。近二十年出现的名家寥寥无几。李小峰算是出类拔萃,李东桥徒有虚名,李梅误入歧途,丁良生的须生,李发劳的红生显得孤独,张宁的花旦只能算是继承。

三、品一品几位名家

郭明霞:你是一个盖世绝伦的苦青衣,《四贤册》,《赶坡》令人叫绝,但那是文革前的录音,那时的行腔自然流畅,情溶于戏,戏寓于情,“洋嗓子”句句似矶珠散玉,近些年的演唱有些过于做作,戏做的过了,有些“字”、“音”不知是“恨”还是“悲”,不信对比一下。

刘茹慧:你是一个聪明伶俐的文武小生,你的《法门寺》,《庵堂认母》怎能不叫人爱怜和喜欢,可以说你的戏一字一板,稳中见潇洒,自然里见工夫.好好的文武小生为什么唱《辕门》,唱就唱吧,一九六五年《辕门》的录音还可以,你现在的《辕门》跟撵贼一样,浮躁利禄之气大于演艺之规矩。

王玉琴:佘太君总是佘太君,王春娥总是王春娥,你的舞台作风严谨,不蔓不枝,你的艺术感染力是震撼的,可不,听起《灵堂》、《寿堂》来,其舍我其谁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有谁可比,可不,你的《三娘教子》听起来就像关中贤妻良母的真实

秦腔啊啊啊

叙述。

李爱琴:多才多艺多面手,戏路广,是真正的秦腔明流.但是《哭墓》哭的过于真了,把生活中的“哭”拿到舞台上去“哭”,令人不知是什么滋味。

全巧民:你要知道活泼可爱,娇美憨媚的贾莲香早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已是人老珠黄了,不要穆桂英阵阵到,什么场子都赶。要知道易俗社在你同时代的花旦多的数不过来,你是沾了扮相俊美的光了。

丁良生:《打镇台》还可以,但你的须生在气息转换上要加以提高,行腔上多一些苍厚会更好一些.要多学一学原三意社红生、须生的唱法,那你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名流。

肖玉玲:你可能在试图创新秦腔旦角的新唱法。不知怎的,给人的感觉是咸了加水,水多了加醋。总之,你的《起解》、《会审》还是以老调子为好。

四、说说商芳会

商芳会的出名,是以业余名份出名,但是,是秦腔界的一件幸事。这个女须生的唱功字正腔圆、行腔气息自如的基本要求达到了至臻至美的地步,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名家痕迹。

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是继承式发展,秦腔概莫能外。回顾一个有成就的演员所走的路,都是学习、继承、创新、然后自成一体(派),没有学习继承就没有创新,只是一味地继承,不可能创新,更不可能成名。你就是唱得和任哲中一模一样,充其量是个“戏奴”。学者马叔伦有句名言“赝鼎乱真徒费力,入而不出便是奴”。这就是艺理。

刘易平的《辕门》不能否认继承和学习了王文鹏的《辕门》,那么谁也动摇不了刘老的《辕门》永远载入秦腔史册的地位。李正敏《五典坡》唱出了秦腔王宝钏的样板,之后《五典坡》唱红了几代名角,哪位名角没有吸收李老先生的精华,可是谁也不能说郭明霞的《五典坡》不好。有些人对商芳会颇有微词,说她西路腔很重,“柔”腔拖地很长,认为这是个弊病。对,某些演员在演唱中的地方口音是比较重,我认为瑕不掩玉,从某个角度讲正是特色,尤其是地方戏。京剧中有“念白”和“韵白”之分,“念白”是纯正的京腔,须知“韵白”是早期湖北籍京剧演员京腔学不好遗留下来的,以后约定俗成升华为艺术元素。任哲中的戏无论是道白还是唱腔那永寿话就浓得不得了,你能说任哲中如何如何。

五、对戏迷大叫板的看法

近年来,学唱马友仙、郝彩凤的段子很多,李铁梅是层出不穷,这些段子占了近二分之一。动不动就是“西湖山水还依旧 ”、“娘说过二十六年前 ”,来不来就是“我好悔,悔不该 ”。这个现象应引起有关人的思考。

第一,这些段子是新戏,观众熟悉的人很多,容易引起观众和评委的共鸣。第二,这些段子相对来讲容易唱,琅琅上口,更容易感情的发挥,可以博得评委和观众的高分。第三,这些段子是研究院的戏,而大叫板乐队伴奏是研究院的乐队,配合起来自然相得益彰。由此可见,选择这些段子的选手是占了便宜,占了便宜事小,关键是对秦腔发展、《秦之声》栏目的健康发展不利。若这样下去,《秦之声》最终会出现单调、枯乏的局面,更不利于秦腔新人的有益培养,建议在《秦之声》栏目中: 一、 应区分行当进行比赛,可以在一季度里进行生角比赛,在二季度进行旦角比赛 年终进行生、旦、净、丑的决赛,最终分出各行当

秦腔啊啊啊

的冠军。 二、增加规定唱段的比赛,一个选手的自选唱段拿出来比赛,肯定会唱出“很高”的水准,因为他对此唱段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他未必对本行当的演唱特点、艺术特质有较为系统的、全面的掌握,所以评委现场点唱,有助于考出选手的真正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u1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