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城一中2017届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4-04-05 02:1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一中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7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华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这些问题成为一代代学者兀兀穷年的追问。
②于是有了上世纪末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了从本世纪初持续至今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目前,探源工程第二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人们都想知道,经过8年的探寻,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多少。
③在古代中国,“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一个邦国是以都城为中心而与四域的农村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④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在麦田覆盖的地下,掩藏着最早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许宏在他的新作《最早的中国》中如是说。
⑤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在探索夏墟时发现的。此前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在考古学上确立了殷商文明的存在。中国的考古学家认为,殷墟的甲骨文非常成熟,而文字从形成期步入成熟期至少需要千年的历史。殷墟精湛的青铜器制作工艺,不会从天而降。在商之前,必然有更早的文明,二里头文化就是更早的文明。在二里头从事十余次挖掘的许宏说,二里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展现了成熟的文明。它至少有五个“之最”: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群、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青铜作坊,还有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这些都表明了王朝文化已经形成。
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儒家礼制,都可以在二里头找到源头。二里头出土的三足酒爵,与商朝出土的酒爵造型大致相同,贵族墓葬里出土的青铜” 器、乐器、玉礼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礼乐文明。而这正是华夏早期文明的特质。⑦许宏说:“迄今为止,二里头的王朝归属问题仍是待解之谜。二里头无论是夏晚期还是商早期,都不妨碍它是最早的中国的雏形。”
⑧在考古界,就是最保守的人也承认,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但二里头所呈现的也是相当成熟的文明,应该也是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可以抵达的。那么,在这个最早的中国之前又处于怎样的状态? 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王巍说,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发现,一次又一次地证
明的确存在着比二里头文化更为遥远却更为发达的文明形态。
⑩在辽西凌源、喀左、建平三市县交界处,发现了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相似。随葬种类丰富、玉器制作精致的贵族墓葬,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贵贱贫富的分化。这一重大发现几乎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形容为触摸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人们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发现了一支二孔骨笛。经测定,这支骨笛被认定为9000年前的物件,是迄今为止世界考古界发现的最早的二孔骨笛,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创造了发达的音乐文明。
?还有在长江流域下游发现的距今4300年的古城,这个古城被认为是新石器时期(距今4000到5300年之间)良渚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认为,这个古城可能是良渚王国的首都。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良渚文化就不仅仅是史前文化,它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朝代,并且早于夏代。
?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在甘青地区有齐家文化系统,在辽西地区有红山文化系统,在海岱地区有龙山文化系统,在长江中游地区有石家河文化系统,在长江下游地区有良渚文化系统,在中原地区有仰韶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都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
?在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中原中心说”成为主流,而现在更多的人认同“多元一体说”。但这满天的星斗是如何分布的,又是如何闪烁消失的,正是探源工程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
(1)下列对文中“二里头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确立了殷商文明的存在,说明了殷朝的文字已经进入成熟期。
B.“二里头文化”已经呈现了我国古代相当成熟的文明,表明了王朝文化在当时已经行成。
C.“二里头文化”带有我国早期文明的特质,人们熟知的各种儒家礼制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
D.虽然“二里头文化”行成的确切时间目前还难以确定,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发现
所产生的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研究我国历史以及我国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等问题。
B.许宏认为,“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的意思,在二里头文化中,已经出现了最早的“中国”。
C.距今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被形容为触摸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D.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我国出现了许多根源各不相同的文化系统,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并不是起源于“二里头文化”,因为“二里头文化”呈现的是相当成熟的文明,应该经过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
B.生活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一带的人们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能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二孔骨笛,创造了发达的音乐文明。
C.满天星斗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黄河是中华文明唯一的摇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我国众多的早期文明是如何发布、发展、消失的。
D.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可能将有更多的古文明形态被发现,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有可能向前推移。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凯恩斯的手 董 桥
一九一四年八月二日,哲学家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子里碰到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急着赶到伦敦英国财政部去,不能跟他多谈。凯恩斯希望借到一部摩托车赶到伦敦去。罗素说,剑桥不是有火车开到伦敦去吗?“赶不及了!”凯恩斯掉头跑去找住在附近的一位亲戚。那位亲戚不但有一部摩托车,还答应马上载他到伦敦去。摩托车开得很快,这位在剑桥教经济学的教授、主编经济杂志的经济学家不久就到了财政部了。
过不了几天,战火就蔓延开来。财政部长看到凯恩斯呈上去的那份备忘录之后说:“凯恩斯是什么人?”旁边的人告诉他,凯恩斯在剑桥教书,懂得不少经济“为什么要找外人来出主意?”可是财政部长还是细读了那份备忘录,学。部长说:“大部分的钱应该拔出去支付工资,”并且吸收了其中不少养分。不然工人要失业。凯恩斯当时给母亲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套影响深远的经济理论已经在慢慢建立起来了。英国参战的两三天后,凯恩斯和罗素等几位反战的朋友见面聊天,凯恩斯说:“银行太胆小了,毫无主张,毫无领导魄力。”凯恩斯后来终于正式给延揽到财政部去。
财政部的工作比教书、编杂志繁重,凯恩斯只好趁周末到娃妮莎的庄园去调剂一下身心。他通常是星期五晚上到,手上提着一大包财政部文件上楼,一直关在房间里到隔天大家吃中饭才下楼。这个时候,他房里的字纸篓早就堆满一大堆他处理过的文件。伦敦郊区午后的阳光分外明媚,凯恩斯最喜欢跑出去清除门前小路上的杂草。他不像别人那样铲草不除根:他总是跪在一小块草席上,用一把小折刀根除草坪中每一叶莠草。这种做法当然很费时间;可是,凯恩斯每一次来都在做,不久,砂砾小路果然变得又干净又悦目了。
他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砂砾小路应该长满杂草是他的理论;用小折刀根除每一叶莠草是实践。没有杂草的小路的确比长满杂草的小路像样。当时有一位政府高官说:“凯恩斯是艺术家,加几分天才。”艺术家的心要细,天才的眼睛要敏锐。凯恩斯还有一双“柔滑的手,手指修长灵巧”,而且一辈子最喜欢注意人家的手。因此,一九一九年年初,凯恩斯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的身份到巴黎出席和平会议,给了他一个机会在谈判桌上仔细观察那些政要的手指。法国总理克莱门梭好像早就知道这一点,故意戴上黑色皮手套,凯恩斯只得转而观察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手。总统的手“相当干练,相当有力”。几年后,凯恩斯到白宫晋见罗斯福总统,认为罗斯福的手“也相当稳健,但不聪明,没有手段”;他还注意到总统的指甲“又短又圆,十足生意人的手指”。
出去当谈判代表的人最好都有一双生意人的手;凯恩斯的手跟罗素、跟史特拉齐的手一样“修长灵巧”﹣﹣是剑桥的手。他又很喜欢把手藏到另一只手的衣袖里去,教人想到剑桥人潜意识里出世而不是入世的精神。剑桥那些反战朋友当然不赞成他到财政部做事;这些人的政治观点大体上是对的,只是他们看不见当时
的政治暗流,不知道政府的用意。凯恩斯既看见也知道:可是朋友们谈得很激烈的时候,他根本不能大声阻止他们说:“事情并不是这样。事实是……”因为事实是保密的。他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自己生存的社会负责。社会处在紧急关头之际,每个人都有义务做点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只是他的做法永远是温和的、讲理的。到了后来他看到和平会议拟出来的条约违反他的脾性、凌辱他坚信的恕道、伤害他的专业知识的时候,他客客气气呈上辞职信,回到宁静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带着同样真诚的心愿用他的手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点没有后悔1914年在剑桥找摩托车赶到财政部去的那一段旅程。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凯恩斯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凯恩斯是什么人?”英国财政部长这句脱口而出的话,表明了他对凯恩斯的不屑,也说明凯恩斯当时还未成名,还不为人所知。
B.在剑桥大学,凯恩斯有许多像罗素一样从事反战宣传的朋友,他由于自身已不是单纯的学者,所以并没有告诉朋友们事情的真相。
C.凯恩斯跪在草地上,用小折刀细心根除每一叶莠草,看似随意的几笔勾勒,却能穿越漫漫的历史长廊,寻觅到了人物的鲜活神采。
D.作品叙述的语言雅致中有温情,诙谐中含睿智,写的人物高高在上,读起来却很亲切,如老友倾谈,随和、蕴藉,别有一番境界。
(2)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凯恩斯具有哪些超越经济、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和人格力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3.(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空 巢
冰心
老梁左手叉在腰上,右手扶着书架,正佝偻着在看架上排列的书呢。我默默地望着他的肩部隆起的背影,慨叹地想:他老了,我们都老了,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啊!
解放前夕,有一位老教授,半夜里来把我们叫到一起,动员我们乘明天“抢救教授”的飞机离开这危险的故都。老梁接受这个邀请,带着夫人美博、儿子梁平走了,我和华平留了下来……
厨房里,不时送来一阵炒菜的声音和扑鼻的香味,妻和女儿正在厨房里忙着呢。老梁放下《白香山诗集》,笑对我说:“好香!在美国的我家里,就永远闻不到这种香味。”
我说:“你难道就不做中国饭吃?”
他说:“美博死后,我自己很少做饭,麻烦得很,一个人吃也没意思。” 我说:“那么,梁平和他媳妇就不回来了吗?”
他笑了笑:“咳,他媳妇是美籍意大利人,不像咱们中国人那样,来了就炒菜做饭﹣﹣这,你也知道﹣﹣我还得做给他们吃呢!”
这时,孙女小文对着《白香山诗集》,一字一字地念下去: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念到这里,她抬起头问老梁:“这个‘梁’字,就是您姓的那个‘梁’吧?” 老梁拍着小文的肩膀,大声地夸奖说,“你真是了不起,认得这么多字,念得还真够味儿!”
我笑了,“人家都上小学三年级了,该认得好几千字了。” 这时小文已念到: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 啁啾终夜悲
老梁忽然两手抱着头,自己低声地念:“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却入空巢里……好了,不说了,老陈,你们现在怎么样呢?”
我笑了一笑,说:“华平不错,她一直在中学教书,现在已经退休了。本来我从五七年以后,就不能教书了……调到图书馆里工作,也好,我搜集了不少的资料卡片。六六年以后,我的那些卡片,连同以前的,也都被烧掉了!这以后的情况,也和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抄家、搜书、住牛棚、写检查……但我还是活下来了,我始终没有失去信念!……我闲了二十年,如今,政策落实了,我也到了退休年龄,反倒忙起来了!我说我上不了大课,但学校里一定要我带研究生,还好,这几个研究生,都很扎实,很用功,只是外文根柢差一些,看不懂外文的参考书,本来嘛,他们整整耽误了十几年,他们中间年纪最轻的也有三十多岁了……”
老梁用回忆的眼光看着我说,“我们像他们这样年龄,已经当上教授、系主任了。”
我说,“正是这话﹣﹣他们正努力地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我也是这样,恨不得把我知道的一切,都交给他们,好把‘青黄’接了上去。还有写不完的赶任务的文章,看不完的报纸刊物,回不完的信件,整天忙得晕头转向!”
老梁猛地一下站了起来,说,“能忙就好,总比我整天一个人在‘空巢’里呆着强……”
女儿端了一个摆满餐具的盘子进来,我也站了起来,同老梁把靠墙放的一张方桌抬到屋子的中间。女儿安放好杯箸,便和妻进进出出地摆好一桌热腾腾的菜。女儿拿起茅台酒瓶来,笑着说,“三十年不见了,今晚妈妈陪梁伯伯喝一杯。”妻忙说,“梁伯伯是不会喝酒的,茅台酒又厉害,这瓶酒是我让他带回去当礼物送人的,大家都少来一点,意思意思吧!”老梁却一把把酒瓶夺了过去,满满地斟了一杯,一仰脖就干了,又满满地给自己斟了一杯,还替我和妻斟了半杯。他一边用手背抹了抹嘴唇,一面大声念: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念完,他哈哈大笑了起来,一仰脖又把第二杯酒喝干了,这时他满脸通红,额上的汗都流到了耳边。妻连忙从他紧握的手里,夺过酒瓶来。老梁颓然地坐了下去,拿起筷子,睁着浮肿的眼皮望着妻和女儿,说,“你们不但管老陈,还要管我!我是多少年没人管的了……可是我要是有人管,那有多好!” 妻笑说,“你还是那样地爱小孩。梁平有孩子吧?” 老梁冷冷地笑说:“没有,他的媳妇儿嫌麻烦,不要!”
……我没有说话,眼前却仿佛看见老梁像一只衰老的燕,扇着无力的翅膀,慢慢地向着遥远的空巢飞去。
(摘编自冰心发表于1980年的小说《空巢》)
【注】①出自白居易《燕诗示刘叟》.②出自杜甫《赠卫八处士》。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人物对话交代背景,使跨度长达30年的故事浓缩在老友相聚的生活片段中,情节集中,内涵丰富。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方式展开故事,语言平易朴实;描写细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显得真实、亲切、自然。
C.作者借助回忆往事、朗诵唐诗、开怀饮酒等情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面了一个豪爽、重情而孤独的美籍华人形象。
D.小说描写了两个家,一个是建在异邦形如“空巢”的家,一个是洋溢着浓浓亲情的,家。一虚一实,反差强烈。
E.以“空巢”为题,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又含蓄地交代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寄寓了作者对两位老人深切的同情。
(2)文中孙女小文朗读白居易《燕诗示刘叟》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交代了两位教授不同的遭遇,由此表现出深刻的主题。请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
魏孝武西迁,周文①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修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修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修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
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裤并以赐之。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②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晋公护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具同异,护..
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
(选自《北史?薛端传》,有删改)
【注】①周文:周文帝。②护:宇文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B.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
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C.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D.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古代人父母去世后,在家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也称居忧、守丧等。
B.践祚: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指帝王即位。文中指周孝闵帝即位。
C.公: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从周代到清朝,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刺史:自汉设立,本为监察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名称也有变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端忠君爱国,积极抗击敌军。面对敌将的劝诱,他拒不投降;他与民众一起坚守石城栅,打退了贺兰懿的进攻,收复了杨氏壁。
B.薛端为人正直,选人唯才是举。他每次奏请不回避权贵,得到周文帝的嘉奖;他选拔人才不以门第高贵为标准,而是先看德才。
C.薛端敢于直谏,提出不同意见。他劝说文帝不要匆忙登基称帝号;当宇文护要废黜孝闵帝时,他极力反对,结果得罪了宇文护。
D.薛端治政有方,深得别人尊重。他任蔡州刺史,施政宽厚,深得人心;当他改任基州刺史时,蔡州百姓纷纷请求上级让其留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 ②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花 柳永
佳娘捧板①化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②,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召入连昌③,飞上九天歌一曲。 【注】①板:檀板,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②掩调累累:掩不住连续不断的歌曲乐律。③连昌: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此借指皇宫。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第一句从神态、妆扮上正面写出佳娘的美丽,为后文写她的歌声做铺垫。
B.叠词“磊磊、簌簌“的使用,生动地描绘了佳娘歌声的连绵和高亢。
C.“鸾吟凤啸清相续“化抽象的歌声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写出了佳娘歌声的清丽婉转。
D.那美妙的管弦和焦尾琴声怎可与佳娘的歌声相争,侧面衬托了佳娘歌声的动听。
E.这首词用铺陈、夸张、比喻的笔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拥有美妙歌喉的歌姬,她的歌声让众人为之叹服。
(2)“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这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
6.(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 , ”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 ”。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3)古诗词善于运用联想,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由“愁”想到江水东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钱穆所撰《国史大纲》纵横捭阖,在外寇侵略、生灵涂炭时,从文化渊源中寻....找中国的方向。
②重霾之下,民众叫苦连天,政府也不轻松,石家庄的限号是朝令夕改,四天三....
变。
③歌德关于诗歌的谈话实在太精辟了,我读到会心处总想拍案而起,有种喜不自....禁的感觉。
④“90后”月嫂抢滩市场,能有效消除那些滥竽充数者的浑水摸鱼,进而形成一个....掠去泡沫的价格机制。
⑤整治“老赖”需要公安、银行、交通等部门建立攻守同盟,让“老赖”们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⑥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应该就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按图索骥,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才有可能从制度上解决困局。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适当吃素,除了能获取天然的均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外,还能获得脱离喧嚣,获得心灵的安宁平和.
B.金子山风景区划出这片面积20多亩、拥有几千株毛竹的竹海已成为游客可随意“涂鸦”的地方,这是景区特意为游客开设的“刻字林”.
C.传统的日历在互联网消费的大潮之下,经过重新策划包装,又意外获得了新生,促成了年末的一波“文化买买买”风尚.
D.“剁手节”刚过,国家邮政局预计,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需要处理的快件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相关内容,②即便如此,从发现了甲骨文的殷商王朝到秦的统一,③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④再加上口传时代的文学,历史就更长了。⑤,我们要从大的时空观上来看待先秦文学,⑥不能将它仅仅看作是一个断代文学,只有这样才能对它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A.①虽然②但③也④如果⑤因此⑥而 B.①/②/③就④当然⑤所以⑥却 C.①/②/③还④而且⑤另外⑥却
D.①虽然②但是③便④/⑤当然⑥就
10.(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气候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有时狂暴,② ,尤其是暴雨,直接引起大量
的土壤流失;③ ,比如喀斯特地区浸入地下的地表径流,聚集、汇流,在土层和岩基内部进行着缓慢侵蚀和溶蚀;有时又是悄无声息的,比如土壤冻融侵蚀,就是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由于冬春季节温度变化,其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
11.(6分)如图是某校“地方传统文化”研究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四、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万圣节将至,由某商家策划,一群妙龄少女化妆成死亡新娘、吸血鬼、僵尸等形象现身地铁。她们穿着专业服装,或七孔流血,或青面獠牙,在人群中分外显眼。对此,有乘客表示实在恐怖,难以接受,公共场合还是应该低调一些;也有乘客觉得年轻人爱玩,也并没有不法举动,可以包容。 对这样的另类文化表达,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7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华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这些问题成为一代代学者兀兀穷年的追问。
②于是有了上世纪末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了从本世纪初持续至今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目前,探源工程第二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人们都想知道,经过8年的探寻,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多少。
③在古代中国,“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一个邦国是以都城为中心而与四域的农村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④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在麦田覆盖的地下,掩藏着最早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许宏在他的新作《最早的中国》中如是说。
⑤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在探索夏墟时发现的。此前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在考古学上确立了殷商文明的存在。中国的考古学家认为,殷墟的甲骨文非常成熟,而文字从形成期步入成熟期至少需要千年的历史。殷墟精湛的青铜器制作工艺,不会从天而降。在商之前,必然有更早的文明,二里头文化就是更早的文明。在二里头从事十余次挖掘的许宏说,二里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展现了成熟的文明。它至少有五个“之最”: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群、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青铜作坊,还有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这些都表明了王朝文化已经形成。
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儒家礼制,都可以在二里头找到源头。二里头出土的三足酒爵,与商朝出土的酒爵造型大致相同,贵族墓葬里出土的青铜” 器、乐器、玉礼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礼乐文明。而这正是华夏早期文明的特质。⑦许宏说:“迄今为止,二里头的王朝归属问题仍是待解之谜。二里头无论是夏晚期还是商早期,都不妨碍它是最早的中国的雏形。”
⑧在考古界,就是最保守的人也承认,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但二里头所呈现的也是相当成熟的文明,应该也是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
过程才可以抵达的。那么,在这个最早的中国之前又处于怎样的状态? 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王巍说,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发现,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的确存在着比二里头文化更为遥远却更为发达的文明形态。
⑩在辽西凌源、喀左、建平三市县交界处,发现了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相似。随葬种类丰富、玉器制作精致的贵族墓葬,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贵贱贫富的分化。这一重大发现几乎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形容为触摸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人们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发现了一支二孔骨笛。经测定,这支骨笛被认定为9000年前的物件,是迄今为止世界考古界发现的最早的二孔骨笛,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创造了发达的音乐文明。
?还有在长江流域下游发现的距今4300年的古城,这个古城被认为是新石器时期(距今4000到5300年之间)良渚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认为,这个古城可能是良渚王国的首都。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良渚文化就不仅仅是史前文化,它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朝代,并且早于夏代。
?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在甘青地区有齐家文化系统,在辽西地区有红山文化系统,在海岱地区有龙山文化系统,在长江中游地区有石家河文化系统,在长江下游地区有良渚文化系统,在中原地区有仰韶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都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
?在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中原中心说”成为主流,而现在更多的人认同“多元一体说”。但这满天的星斗是如何分布的,又是如何闪烁消失的,正是探源工程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
(1)下列对文中“二里头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确立了殷商文明的存在,说明了殷朝的文字已经进入成熟期。
B.“二里头文化”已经呈现了我国古代相当成熟的文明,表明了王朝文化在当时已经行成。
C.“二里头文化”带有我国早期文明的特质,人们熟知的各种儒家礼制都可以从
中找到源头。
D.虽然“二里头文化”行成的确切时间目前还难以确定,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发现所产生的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研究我国历史以及我国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等问题。
B.许宏认为,“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的意思,在二里头文化中,已经出现了最早的“中国”。
C.距今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被形容为触摸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D.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我国出现了许多根源各不相同的文化系统,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中华文明并不是起源于“二里头文化”,因为“二里头文化”呈现的是相当成熟的文明,应该经过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
B.生活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一带的人们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能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二孔骨笛,创造了发达的音乐文明。
C.满天星斗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黄河是中华文明唯一的摇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我国众多的早期文明是如何发布、发展、消失的。
D.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可能将有更多的古文明形态被发现,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有可能向前推移。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的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其前后句含意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隐含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原则.
【解答】(1)A、张冠李戴.根据文章第⑤段表述,是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在
考古学上确立了殷商文明的存在”,殷朝文明并不属于“二里头文化”.故选A. (2)A、“研究我国历史”无中生有;B、“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不是许宏的观点,从原文第③段可以得知,这属于原文的观点;C、“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错误,原文第⑩段是说“几乎提前”故选D.
(3)B、“世界上最早的二孔骨笛”错,原文第?段是说“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二孔骨笛”.故选B.
答案: (1)A (2)D (3)B
【点评】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12分)(2017?清城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凯恩斯的手 董 桥
一九一四年八月二日,哲学家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子里碰到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急着赶到伦敦英国财政部去,不能跟他多谈。凯恩斯希望借到一部摩托车赶到伦敦去。罗素说,剑桥不是有火车开到伦敦去吗?“赶不及了!”凯恩斯掉头跑去找住在附近的一位亲戚。那位亲戚不但有一部摩托车,还答应马上载他到伦敦去。摩托车开得很快,这位在剑桥教经济学的教授、主编经济杂志的经济学家不久就到了财政部了。
过不了几天,战火就蔓延开来。财政部长看到凯恩斯呈上去的那份备忘录之后说:“凯恩斯是什么人?”旁边的人告诉他,凯恩斯在剑桥教书,懂得不少经济“为什么要找外人来出主意?”可是财政部长还是细读了那份备忘录,学。部长说:“大部分的钱应该拔出去支付工资,”并且吸收了其中不少养分。不然工人要失业。
凯恩斯当时给母亲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套影响深远的经济理论已经在慢慢建立起来了。英国参战的两三天后,凯恩斯和罗素等几位反战的朋友见面聊天,凯恩斯说:“银行太胆小了,毫无主张,毫无领导魄力。”凯恩斯后来终于正式给延揽到财政部去。
财政部的工作比教书、编杂志繁重,凯恩斯只好趁周末到娃妮莎的庄园去调剂一下身心。他通常是星期五晚上到,手上提着一大包财政部文件上楼,一直关在房间里到隔天大家吃中饭才下楼。这个时候,他房里的字纸篓早就堆满一大堆他处理过的文件。伦敦郊区午后的阳光分外明媚,凯恩斯最喜欢跑出去清除门前小路上的杂草。他不像别人那样铲草不除根:他总是跪在一小块草席上,用一把小折刀根除草坪中每一叶莠草。这种做法当然很费时间;可是,凯恩斯每一次来都在做,不久,砂砾小路果然变得又干净又悦目了。
他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砂砾小路应该长满杂草是他的理论;用小折刀根除每一叶莠草是实践。没有杂草的小路的确比长满杂草的小路像样。当时有一位政府高官说:“凯恩斯是艺术家,加几分天才。”艺术家的心要细,天才的眼睛要敏锐。凯恩斯还有一双“柔滑的手,手指修长灵巧”,而且一辈子最喜欢注意人家的手。因此,一九一九年年初,凯恩斯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的身份到巴黎出席和平会议,给了他一个机会在谈判桌上仔细观察那些政要的手指。法国总理克莱门梭好像早就知道这一点,故意戴上黑色皮手套,凯恩斯只得转而观察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手。总统的手“相当干练,相当有力”。几年后,凯恩斯到白宫晋见罗斯福总统,认为罗斯福的手“也相当稳健,但不聪明,没有手段”;他还注意到总统的指甲“又短又圆,十足生意人的手指”。
出去当谈判代表的人最好都有一双生意人的手;凯恩斯的手跟罗素、跟史特拉齐的手一样“修长灵巧”﹣﹣是剑桥的手。他又很喜欢把手藏到另一只手的衣袖里去,教人想到剑桥人潜意识里出世而不是入世的精神。剑桥那些反战朋友当然不赞成他到财政部做事;这些人的政治观点大体上是对的,只是他们看不见当时的政治暗流,不知道政府的用意。凯恩斯既看见也知道:可是朋友们谈得很激烈的时候,他根本不能大声阻止他们说:“事情并不是这样。事实是……”因为事实是保密的。他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自己生存的社会负责。社会处在紧急关头之际,每个人都有义务做点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只是他的做法永远是温和的、讲
理的。到了后来他看到和平会议拟出来的条约违反他的脾性、凌辱他坚信的恕道、伤害他的专业知识的时候,他客客气气呈上辞职信,回到宁静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带着同样真诚的心愿用他的手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点没有后悔1914年在剑桥找摩托车赶到财政部去的那一段旅程。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凯恩斯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凯恩斯是什么人?”英国财政部长这句脱口而出的话,表明了他对凯恩斯的不屑,也说明凯恩斯当时还未成名,还不为人所知。
B.在剑桥大学,凯恩斯有许多像罗素一样从事反战宣传的朋友,他由于自身已不是单纯的学者,所以并没有告诉朋友们事情的真相。
C.凯恩斯跪在草地上,用小折刀细心根除每一叶莠草,看似随意的几笔勾勒,却能穿越漫漫的历史长廊,寻觅到了人物的鲜活神采。
D.作品叙述的语言雅致中有温情,诙谐中含睿智,写的人物高高在上,读起来却很亲切,如老友倾谈,随和、蕴藉,别有一番境界。
(2)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凯恩斯具有哪些超越经济、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和人格力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1)D A项“不屑”于文无据,“还未成名,还不为人所知”表述不当,B项“很多”“从事反战宣毕竟当时凯恩斯已是剑桥大学教授,且主编了经济杂志.
传”与原文不符,文中只提到“几位反战的朋友”(第2段)、“剑桥那些反战朋友”(第5段).C项“跪在草地上”与文不符,原文是“跪在一小块草席上”.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结合题干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到题目的答题区间,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时要尤其对这个问题.题干问的是“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解答时要注意把握发动“经济”和“成就”两个词语,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带着同样真诚的心愿用他的手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和相关链接进行概括.
(3)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凯恩斯具有哪些超越经济、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和人格力量”,这是考查人物形象,答题重点在“精神价值和人格力量”.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传记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答案: (1)D
(2)①创立被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三大革命之一的宏观经济学,倡导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②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的身份到巴黎出席和平会议,并写下《和平的经济后果》一文.(4分,每点2分)
(3)①有赤诚报国的使命感.当国家陷入危急之中,勇于担当,挺身而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②有严守机密的责任感.虽然知道政治暗流与政府用意,并不急于在朋友面前为自己辩解;③有直面政治黑暗的正义感.看到和平会议凌辱自己坚信的恕道,毅然提交了辞职信.④有淡泊名利的睿智.有着出世的精神,甘愿放弃财政部的高官厚禄,重返宁静的书房.⑤有将理论化为实践的毅力.身为学者,针对国家经济的现实情况,创立并实践宏观经济学.(5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3点满分.)
【点评】本题属实用类的文本阅读,做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掌握题目要求,然再带着题目精读文本,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另外需
要注意的是,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有:①分析综合;②鉴赏评价;③探究文本主旨;并且还要知道这类阅读是高考必考的题目,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重阅读,注重这类题目的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14分)(2017?清城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空 巢 冰心
老梁左手叉在腰上,右手扶着书架,正佝偻着在看架上排列的书呢。我默默地望着他的肩部隆起的背影,慨叹地想:他老了,我们都老了,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啊!
解放前夕,有一位老教授,半夜里来把我们叫到一起,动员我们乘明天“抢救教授”的飞机离开这危险的故都。老梁接受这个邀请,带着夫人美博、儿子梁平走了,我和华平留了下来……
厨房里,不时送来一阵炒菜的声音和扑鼻的香味,妻和女儿正在厨房里忙着呢。老梁放下《白香山诗集》,笑对我说:“好香!在美国的我家里,就永远闻不到这种香味。”
我说:“你难道就不做中国饭吃?”
他说:“美博死后,我自己很少做饭,麻烦得很,一个人吃也没意思。” 我说:“那么,梁平和他媳妇就不回来了吗?”
他笑了笑:“咳,他媳妇是美籍意大利人,不像咱们中国人那样,来了就炒菜做饭﹣﹣这,你也知道﹣﹣我还得做给他们吃呢!”
这时,孙女小文对着《白香山诗集》,一字一字地念下去: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念到这里,她抬起头问老梁:“这个‘梁’字,就是您姓的那个‘梁’吧?” 老梁拍着小文的肩膀,大声地夸奖说,“你真是了不起,认得这么多字,念得还真够味儿!”
我笑了,“人家都上小学三年级了,该认得好几千字了。” 这时小文已念到: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 啁啾终夜悲
老梁忽然两手抱着头,自己低声地念:“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却入空巢里……好了,不说了,老陈,你们现在怎么样呢?”
我笑了一笑,说:“华平不错,她一直在中学教书,现在已经退休了。本来我从五七年以后,就不能教书了……调到图书馆里工作,也好,我搜集了不少的资料卡片。六六年以后,我的那些卡片,连同以前的,也都被烧掉了!这以后的情况,也和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抄家、搜书、住牛棚、写检查……但我还是活下来了,我始终没有失去信念!……我闲了二十年,如今,政策落实了,我也到了退休年龄,反倒忙起来了!我说我上不了大课,但学校里一定要我带研究生,还好,这几个研究生,都很扎实,很用功,只是外文根柢差一些,看不懂外文的参考书,本来嘛,他们整整耽误了十几年,他们中间年纪最轻的也有三十多岁了……”
老梁用回忆的眼光看着我说,“我们像他们这样年龄,已经当上教授、系主任了。”
我说,“正是这话﹣﹣他们正努力地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我也是这样,恨不得把我知道的一切,都交给他们,好把‘青黄’接了上去。还有写不完的赶任务的文章,看不完的报纸刊物,回不完的信件,整天忙得晕头转向!”
老梁猛地一下站了起来,说,“能忙就好,总比我整天一个人在‘空巢’里呆着强……”
女儿端了一个摆满餐具的盘子进来,我也站了起来,同老梁把靠墙放的一张
方桌抬到屋子的中间。女儿安放好杯箸,便和妻进进出出地摆好一桌热腾腾的菜。女儿拿起茅台酒瓶来,笑着说,“三十年不见了,今晚妈妈陪梁伯伯喝一杯。”妻忙说,“梁伯伯是不会喝酒的,茅台酒又厉害,这瓶酒是我让他带回去当礼物送人的,大家都少来一点,意思意思吧!”老梁却一把把酒瓶夺了过去,满满地斟了一杯,一仰脖就干了,又满满地给自己斟了一杯,还替我和妻斟了半杯。他一边用手背抹了抹嘴唇,一面大声念: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念完,他哈哈大笑了起来,一仰脖又把第二杯酒喝干了,这时他满脸通红,额上的汗都流到了耳边。妻连忙从他紧握的手里,夺过酒瓶来。老梁颓然地坐了下去,拿起筷子,睁着浮肿的眼皮望着妻和女儿,说,“你们不但管老陈,还要管我!我是多少年没人管的了……可是我要是有人管,那有多好!” 妻笑说,“你还是那样地爱小孩。梁平有孩子吧?” 老梁冷冷地笑说:“没有,他的媳妇儿嫌麻烦,不要!”
……我没有说话,眼前却仿佛看见老梁像一只衰老的燕,扇着无力的翅膀,慢慢地向着遥远的空巢飞去。
(摘编自冰心发表于1980年的小说《空巢》)
【注】①出自白居易《燕诗示刘叟》.②出自杜甫《赠卫八处士》。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CE A.小说通过人物对话交代背景,使跨度长达30年的故事浓缩在老友相聚的生活片段中,情节集中,内涵丰富。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方式展开故事,语言平易朴实;描写细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显得真实、亲切、自然。
C.作者借助回忆往事、朗诵唐诗、开怀饮酒等情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面了一个豪爽、重情而孤独的美籍华人形象。
D.小说描写了两个家,一个是建在异邦形如“空巢”的家,一个是洋溢着浓浓亲
情的,家。一虚一实,反差强烈。
E.以“空巢”为题,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又含蓄地交代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寄寓了作者对两位老人深切的同情。
(2)文中孙女小文朗读白居易《燕诗示刘叟》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交代了两位教授不同的遭遇,由此表现出深刻的主题。请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的主题。 【考点】小说阅读.
【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的基本能力.
(3)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的能力. 【解答】(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C.“豪爽”错.表现的是老梁颓唐、抑郁的心情.E.“寄寓了作者对两位老人深切的同情”错.标题针对的只是老梁.
(2)本题考查学生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把握所给情节在小说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于小说完整的具体作用.文中孙女小文朗读白居易诗歌这一情节,推动文章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把小燕离巢的故事只剩下悲伤的老燕,烘托人物内心活动,刻画一个孤独悲伤的人物形象.同时揭示了文章“空巢”这一主题.
(3)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的能力.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实际上通过赴美老教授成为空巢老人的一个人生遭遇,表现中美文化的差异性,同时批判国内政治运动对于人性的摧残,同时也揭示出海外游子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答案: (1)CE
(2)①以白诗触发老梁的感慨,推动情节发展(过渡).②以小燕离巢只剩悲伤的老燕,烘托人物心情,刻画了一个孤独、悲伤的老人形象.③诗歌内容与老梁的境遇相似,以“空巢”暗示主题.
(3)①小说一方面通过一位赴美教授成为空巢老人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孤独老友的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作者对老人的遭遇与中美文化差异的思考;②另一方面通过一位饱受磨难却“始终没有失去信念”而努力工作的教授的遭遇,批判了政治运动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点评】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19分)(2017?清城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
魏孝武西迁,周文①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修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修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修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
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裤并以赐之。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②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晋公护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具同异,护..
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
(选自《北史?薛端传》,有删改)
【注】①周文:周文帝。②护:宇文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B.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C.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D.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居丧:古代人父母去世后,在家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也称居忧、守丧等。
B.践祚: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指帝王即位。文中指周孝闵帝即位。
C.公: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从周代到清朝,爵位分为公、侯、
伯、子、男五等。
D.刺史:自汉设立,本为监察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名称也有变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薛端忠君爱国,积极抗击敌军。面对敌将的劝诱,他拒不投降;他与民众一起坚守石城栅,打退了贺兰懿的进攻,收复了杨氏壁。
B.薛端为人正直,选人唯才是举。他每次奏请不回避权贵,得到周文帝的嘉奖;他选拔人才不以门第高贵为标准,而是先看德才。
C.薛端敢于直谏,提出不同意见。他劝说文帝不要匆忙登基称帝号;当宇文护要废黜孝闵帝时,他极力反对,结果得罪了宇文护。
D.薛端治政有方,深得别人尊重。他任蔡州刺史,施政宽厚,深得人心;当他改任基州刺史时,蔡州百姓纷纷请求上级让其留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 ②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D句子译为:大军东征,柱国李弼任另一路元帅,精选幕僚英才,好多天也确定不下.周文帝对李弼说:“给你考虑选一名长史,没有比薛端更合”李弼答道:“是真才.”便派薛端担任此职.“柱国李弼”为后一句的主语,适的了.
在其前停顿,故排除AB.“为公思得一长史”为一句,不可断开,故选D. (2)C 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爵位等级情况复杂多变. (3)A“打退了贺兰懿的进攻”不符合文意,原文“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没有“打退了贺兰懿的进攻”的意思.
(4)①方,正;济,渡;会,正好.译为:薛端一行人正准备渡过黄河,正好遇到天黑的时候,薛端便与宗族及家童等密谋反叛东魏.
②鉴,鉴识;擢,提拔;得,能.译为:薛端长期担任选官,很有鉴识人才的才能,经他提拔任用的人,都能人尽其才.
答案: (1)D (2)C (3)A
(4)①薛端一行人正准备渡过黄河,正好遇到天黑的时候,薛端便与宗族及家童等密谋反叛东魏.
②薛端长期担任选官,很有鉴识人才的才能,经他提拔任用的人,都能人尽其才.
【参考译文】
薛端,字仁直,本来的名字叫沙陀.有志气节操,父亲去世后,服丧合乎礼制.他和弟弟薛裕专心学习,不交接人事,十七岁时,司空高乾邕征召他为参军,赐给他汾阴男爵位.
北魏孝武帝西迁时,周文帝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带领薛端一同前往.薛崇礼不久便丢失龙门,投降了东魏.东魏派遣行台薛修义、都督乙干贵率军数千人西进,据守杨氏壁.薛端与族人、家仆等先已进驻在杨氏壁中,薛修义命令士兵逼迫薛端等人东迁.薛端一行人准备渡过黄河,正好遇到天黑的时候,薛端与宗族及家僮等密谋反叛东魏.薛修义派骑兵追赶,薛端边战边走,最后退入石城栅栏,得以脱身.石城栅栏中原有近百家人,薛端与他们一起坚守.乙干贵等人
多次前来慰问劝导,知道薛端无意投降,于是带领部队退还河东.东魏又派遣将领贺兰懿戍守杨氏壁.薛端率领部属,同时招集村民,多设奇兵迎敌.贺兰懿等人怀疑大有重兵,便向东遁逃,士兵争先上船落水淹死的达数千人.薛端收集敌人丢下的器械,又返回杨氏壁.
薛端生性刚强正直,每次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帝嘉奖他,所以赏赐他名为端,想使他名副其实.自从他掌管铨选以来,首选都是贤德有才能够的人,即使是贵族子弟,无才德的人,从未提拔.大军东征,柱国李弼任另一路元帅,精选幕僚英才,好多天也确定不下.周文帝对李弼说:“给你考虑选一名长史,没有比薛端更合适的了.”李弼答道:“是真才.”便派薛端担任此职.
魏帝被废,周文帝身边的大臣有的劝周文帝登基,周文帝召来薛端告诉他这一情况.薛端认为天下没有统一,匆忙登基称帝,就向天下显示出了自己的狭窄.请求等到平定四方,剪除了割据一方的政权,然后才能使所有的人俯首归顺,心悦诚服地推崇.周文帝拍着薛端的背说:“成就我大业的人是您.您的看法既然与我一样,行动难道会跟我不同?”于是脱下自己的衣帽袍裤一并赐给了薛端.薛端长期担任选官,很有鉴识人才的才能,经他提拔任用的人,都能人尽其才. 周孝闵帝登基,进爵位为公.晋公宇文护即将废黜孝闵帝皇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薛端发表了很多不同意见.宇文护不高兴,将薛端贬出京城去任蔡州刺史.薛端施政宽厚,百姓官吏都喜爱他.后来改任基州刺史,总管史宁派遣司马梁荣催促薛端赴任.蔡州百姓向梁荣请求留下薛端的共有一多人.到达基州不久,去世.留下遗嘱告诫家人要薄葬,府州馈赠的财物,都不要接受.
【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5.(11分)(2017?清城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花 柳永
佳娘捧板①化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②,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召入连昌③,飞上九天歌一曲。 【注】①板:檀板,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②掩调累累:掩不住连续不断的歌曲乐律。③连昌: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此借指皇宫。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C
A.本词第一句从神态、妆扮上正面写出佳娘的美丽,为后文写她的歌声做铺垫。
B.叠词“磊磊、簌簌“的使用,生动地描绘了佳娘歌声的连绵和高亢。
C.“鸾吟凤啸清相续“化抽象的歌声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写出了佳娘歌声的清丽婉转。
D.那美妙的管弦和焦尾琴声怎可与佳娘的歌声相争,侧面衬托了佳娘歌声的动听。
E.这首词用铺陈、夸张、比喻的笔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拥有美妙歌喉的歌姬,她的歌声让众人为之叹服。
(2)“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这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
【考点】古诗词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A“本词第一句从神态、妆扮上正面写出佳娘的美丽”错,本诗没有“神态”描写,应是“动作、妆扮”.
C“化抽象的歌声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错,“鸾凤”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2)本题考查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③抒发什么情感.
本句是词人对歌女的充分肯定表达了词人对佳娘的欣赏和赞美,并祝愿她有更好的舞台和未来.也是借希望佳娘能被欣赏、重用,来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能够大展宏图的愿望.
参考答案:
(1)A.C(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5分)
(2)①这两句用了想象(或虚写)的手法写出佳娘希望有一天能实现“九天歌一曲”的愿望.
②借词人对歌女的充分肯定表达了词人对佳娘的欣赏和赞美,并祝愿她有更好的舞台和未来.
③同时,也是借希望佳娘能被欣赏、重用,来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能够大展宏图的愿望.
附: 译文:
佳娘举起唱板的佳娘头上花钿丛聚.唱出新颖美妙的歌声使众多美女佩服.金鹅羽扇掩不住连续不断的歌曲乐律,歌声震动舞殿文杏梁上的尘埃簌簌地落. 优美的歌声犹如鸾凤鸣叫相和,清丽而连续不断.那美妙的管乐和焦尾琴声怎可与之争先.何时像念奴一样半夜被召入连昌宫,进入皇帝的宫禁高歌一曲?
赏析:
“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这是歌女佳娘的心愿,还是词人柳永的祝愿?词人未加点破.也许是他们俩共同的愿望吧.从词里的交代和描绘中看的出,一方面,佳酿已不缺什么,就希望有一天能实现“九天歌一曲”的愿望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词人对佳娘的欣赏和喜爱,并祝愿佳娘有更好的舞台和未来.不过,正是没有“点破”,才使读者去猜想,从而增强了词曲文学意味. 【点评】鉴赏古典诗歌的四把钥匙:
中国是诗的国度.阅读古典诗词,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学和文化修养,也体现了中华文明薪火的传承.高考自从1994年出诗歌鉴赏题来,虽然在试题形式、赋分等方面略有调整,但从未停止过考查.2002年开始把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达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和灵活性,对学生的要求又进了一步.怎样鉴赏古典诗词,真正走进古典诗词的意境中呢?我想从基础的层面出发,送同学们四
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注意题文关系.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如高考2003年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就敏感的抓住“闻笛”这一偶然事件并作为题目,把日常感受的个人体验当下抒发出来,状写因笛声而激发起思乡之情.2000年的《蝉》,则是诗人偶然听到蝉声,抒发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一理性思绪.有时诗人写作
《无题》,实际上往往在诗歌的开头就设下伏笔,如李商隐的“锦瑟”诗就是如此.
第二把钥匙,要注意情、景、理关系.从内容要素讲,抒情诗的材料不外于这三点.景是情思展开的引子,情、理是景的必然产物.诗歌往往不是单纯写景,而是情因景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理),这就是内容展开的基本手段.有时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物象上,这一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如1994年的《菊花》,元稹借菊花这一意象抒发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慕之情.又如唐戴叔伦《湘南即事》:“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尽日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写了卢橘开花枫叶衰败这两个意象,暗示时间是秋季,尤其一个“衰”字,透露出愁绪来.诗人身在湘南,怀念京师,希望东流水能够理解他的心意往西流向长安,作者报国无门之情顿现.
第三把钥匙,是披文入情,即从诗歌的语言着手分析诗歌内容.古典诗词有它的语言特色,尤其讲究炼字,讲究诗眼.如1998年“僧敲月下门”,用“推”还是“敲”?仔细分析,敲有声音,更能够反衬月夜的宁静.如果不咀嚼语言,对诗歌的理解就要大打折扣.如唐李益的《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只有从字句入手,理解关榆是边关的榆树,塞鸿是边塞的飞鸿,单于指代外族,卷入小单于是说外族又来骚扰,一个“小”字,又包含作者的蔑视和愤怒.这首诗就状写了诗人在秋天的边关所见所感,表示对边关动荡局面的关注和作者的关怀之情.
第四把钥匙,是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古典诗词的一般结构是先写景后抒情.如苏轼的《念奴娇》,上阕状写赤壁之景物,下阕通过与周瑜经历的对比抒发“人生如梦”的感慨.而作为唐诗之巅的律诗,很多暗合“起承转合”这一结构.金圣叹说律诗的结构如四季:“一二须条达如春,三四须蕃畅如夏,五六须掣制如
秋,七八须肃穆如冬.”试举李牧《九日齐山登高》为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景公何必泪沾衣.” 一二句写登山一事起,为引发诗情做铺垫;三四两句紧承一二句,写诗人对登高一事的主观感受;五六两句用“但”(只)字一转,拓展到对人世的感叹;七八借用典故凝重结尾.整首诗歌,一层进一层,显得情景交融、理趣深刻.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 夙兴夜寐 , 靡有朝矣 ”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3)古诗词善于运用联想,李煜《虞美人》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句由“愁”想到江水东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解答】答案:
(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重点字:寐、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重点字:诚)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似) 【点评】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钱穆所撰《国史大纲》纵横捭阖,在外寇侵略、生灵涂炭时,从文化渊源中寻....找中国的方向。
②重霾之下,民众叫苦连天,政府也不轻松,石家庄的限号是朝令夕改,四天三....变。
③歌德关于诗歌的谈话实在太精辟了,我读到会心处总想拍案而起,有种喜不自....禁的感觉。
④“90后”月嫂抢滩市场,能有效消除那些滥竽充数者的浑水摸鱼,进而形成一个....掠去泡沫的价格机制。
⑤整治“老赖”需要公安、银行、交通等部门建立攻守同盟,让“老赖”们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⑥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应该就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按图索骥,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才有可能从制度上解决困局。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考点】成语.
【分析】解答本题的方法可采用“语境对照法”,首先明确成语的含义,然后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最后根据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
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选用词语.
【解答】①纵横捭阖:以辞令测探、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联合或分化的手段,此处用来形容“钱穆所撰写的《国史大纲》”不符合语境;
②朝令夕改: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使人民无所适从;此处用来形容“石家庄由于雾霾引起的汽车限号问题”符合语境;
③拍案而起: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此处用来形容“读书到关键时候的表现”不符合语境;
④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攫取利益,此处用来形容“月嫂行业中趁混乱谋取利益的人”符合语境;
⑤攻守同盟:原指一些国家缔结军事盟约,以求在行动上协调一致.后比喻同伙间的串通合作,互不揭发,此处用来形容“整治‘老赖’”属于望文生义;
⑥按图索骥:按照图象寻找良马.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按教条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易于获得,此处用来形容“对待儿童留守问题的方法”符合语境;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词语运用正确的是:②④⑥;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适当吃素,除了能获取天然的均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外,还能获得脱离喧嚣,获得心灵的安宁平和.
B.金子山风景区划出这片面积20多亩、拥有几千株毛竹的竹海已成为游客可随意“涂鸦”的地方,这是景区特意为游客开设的“刻字林”.
C.传统的日历在互联网消费的大潮之下,经过重新策划包装,又意外获得了新生,促成了年末的一波“文化买买买”风尚.
D.“剁手节”刚过,国家邮政局预计,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需要处理的快
件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解答】A.成分残缺,“获得脱离喧嚣”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喧嚣”后加“宁静”;
B.结构混乱,“划出…已成为…”杂糅,在“划出”后加“的”; C.搭配不当,“促成…风尚”不搭配,应为“掀起…热潮”; D.正确; 故选:D.
【点评】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缺少主语
例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2、缺少谓语
例如: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例如: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4、缺少修饰成分
例如: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相关内容,②即便如此,从发现了甲骨文的殷商王朝到秦的统一,③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④再加上口传时代的文学,历史就更长了。⑤,我们要从大的时空观上来看待先秦文学,⑥不能将它仅仅看作是一个断代文学,只有这样才能对它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A.①虽然②但③也④如果⑤因此⑥而 B.①/②/③就④当然⑤所以⑥却
C.①/②/③还④而且⑤另外⑥却 【考点】关联词语.
D.①虽然②但是③便④/⑤当然⑥就
【分析】本题考查复句间的关系,注意掌握常见关联词和副词,以此来判断复句关系.
【解答】解析:
“所能看到的只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相关内容”可理解为信息量少,而“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再加上口传时代的文学,历史就更长了”这里历史更长 ,信息量更 ①②处应填转折连词,C项,“大大,根据前后语意故构成 转折关系,故排除B、的时空观上来看待先秦文学”与“看作是一个断代文学”这里构成了转折关系,⑥这里应是转折连词,故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1.并列复句:既…又…;不是…而是…;是…不是…;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还;也;同样; 2.承接复句: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3.递进复句: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 4.选择复句: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5.转折复句: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6.假设复句: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7.因果复句:
…所以…;因为(因)(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
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8.条件复句: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9.解说复句:
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形式多样 。气候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有时狂暴,② 比如降雨 ,尤其是暴雨,直接引起大量的土壤流失;③ 有时又很轻柔 ,比如喀斯特地区浸入地下的地表径流,聚集、汇流,在土层和岩基内部进行着缓慢侵蚀和溶蚀;有时又是悄无声息的,比如土壤冻融侵蚀,就是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由于冬春季节温度变化,其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答时首先阅读文句,辨明文体,抓住中心.然后 看前后照应:要想使语句间
连贯、顺畅,首先应做到前后照应,协调一致. 还要抓住标志性词语进行辨析.
【解答】文段主要说明气候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多种多样.
第一处空格应是总括性语句,概括文段内容,谈的是气候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多种多样,空格处可填入这一内容.
第二处空格所处句子谈雨水对土壤的侵袭,据其后的“尤其是暴雨”及后文与之对应的语句“比如…”的句式分析,此处应是“比如降雨”.
第三处空格应是气候对土壤的形式概括,据前文的“有时狂暴”、后文的“有时悄无声息”,其特点应是介于两者之间,主要和前文的“狂暴”形成对比,可填入“有时轻柔”之类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形式多样/气候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②比如降雨 ③有时又很轻柔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11.如图是某校“地方传统文化”研究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题干要求对所给的框架图进行解说.首先要把握框架图的结构,然后按照由下往上的顺序逐层介绍.
【解答】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某校“地方传统文化”研究的初步构思框架,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这是“地方传统文化研究”,然后讲地方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地方传统文化包括三项内容,校园文化包括两项内容,再根据框架图说清它们和开发校本教材及第二课堂内容之间的关系.注意语言简洁.
答案示例:
“地方传统文化研究”包括剪纸、青铜、对联等地方传统文化和书院、植物等校园文化两类.开发为校本教材后,作为第二课堂内容. 【点评】构思框架类图文转换的答题思路:
1.审清题干信息,明确要求.题干中写明的答题范围、内容、字数、遣词造句、
表述角度与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都要仔细研读.
2.分析示意图的层次,理解每层的具体内容.对于构思框架图来说,重点把握空间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看是否有承接、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包含等关系.
3.拟写答题内容时要注重说明顺序,在语言组织上,注意表示次序、方位、事理等词语的选用.
四、作文(60分)
12.(60分)(2017?九江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万圣节将至,由某商家策划,一群妙龄少女化妆成死亡新娘、吸血鬼、僵尸等形象现身地铁。她们穿着专业服装,或七孔流血,或青面獠牙,在人群中分外显眼。对此,有乘客表示实在恐怖,难以接受,公共场合还是应该低调一些;也有乘客觉得年轻人爱玩,也并没有不法举动,可以包容。 对这样的另类文化表达,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这则材料通过万圣节前夕,一些商家通过相关策化为了以达到其目的,在街头让一群妙龄少女化妆成死亡新娘、吸血鬼等形象现身地铁,让乘客表示一种恐慌,这是西方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入侵的一种体现,在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应该要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另类文化显示出一种个性,但必须要低调,注意不同的场合,这是一种关键性的选择. 参考立意:
1、个性文化需要注重场合; 2、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解答】
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当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与好处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正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我想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我们的文化中,才是应对这种境况的最好方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万户捣衣声”中的思念和牵挂,“遍插菜萸少一人”的哀伤,还有那“灯如昼”的元夜“花市”.此情此景在有些人的心中已淡化消逝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没有这些传统节日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挂满礼物的圣诞树、一盒盒的巧克力、一束束玫瑰花…悲哉!他们是一群丢了根的人,当人们推翻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欺压和奴役之后,他们却心甘情愿地抛弃自己的根,在精神上情感上接受奴役.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这种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而抛弃传统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同时也是愚蠢的.龙应台曾说过“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是啊,一个没有自己传统的国家,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谈何生存和发展?一味地抛弃传统文化而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面对外来文化还有另一种态度,那就是抵制.清王朝曾经闭关锁国,沉侵在地大物博的美梦中.当外国人用坚船炮利使清朝被迫打开大门时,自以为唯我独尊的人们才发现与别人的差距有多远.这种盲目的拒绝也是不可取的,两种文化的相遇,虽然会经历碰撞与磨擦,但也会擦出新的进步的事物,这样文化才
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拒不接受外来文化只会让传统文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积极将外来文化中好的精神融入传统文化中才是应对文化冲击的最好方法.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近几十年来四地的经济飞迅发展,它们受到的文化冲击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四地的节日气氛都十分浓重.香港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曾被外国占领统治,在这种状况下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弃自己的传统反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非但没有丢失弃自己的传统反而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发扬光大.为什么生活在香港和台湾的人们能做到这点呢?我想他们是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容了那些外来文化,留下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既然
在我们面前有这样的实例,为什么我们不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呢?事在人为,只有每个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在这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而行.
让我们正确对待文化冲击,抓住这机会,扬帆远行.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
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正在阅读: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一中2017届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04-05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法律硕士(法学)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分数线拟06-08
广东省揭阳一中11-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03-14
仪表施工方案04-08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考前热身 -10-08
索尼FS7中文使用说明书05-26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06-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共社交礼仪》第二阶段在线作业答案06-10
七下科学复习资料04-25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02-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清远市
- 清城
- 广东省
- 一中
- 试卷
- 语文
- 解析
- 高考
- 2017
- JavaScript试题集
- 《亲爱的汉修先生》共读案例
- 保安服务管理制度汇编
- 如何有效提升绩效管理能力
- 实验02-创建数据库、用户及权限管理
- 陕西省药店名录2018版3985家 - 图文
- 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营销师(卷烟商品营销)职业标准和
- 儿童期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
- 连锁企业王牌店长实务实训系统-实训指导书 - 图文
- 2011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试题专业综合 - 图文
- 九年级下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 图文
- 营销知识竞赛题
- 商住用地商业和住宅各占多少比例
-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2000版
- 废旧设备评估方法
- 电视教材与编导试题题库用
- 2017年中国银杏酮酯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目录) - 图文
- 土建质量员习题集含答案
- 贵州电大学前教育史4-0002(资料)
- 矿井井下移动瓦斯抽放设备与管理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