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小论文 - 艺术家的人生

更新时间:2024-03-04 11: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艺术家的朝圣路

从古至今,我们这个星球上诞生了的文明如恒河沙数,却又随着历史长而河沉淀逝去。

但是,每个文明最令后人感慨的还是在于辉煌的艺术品和那些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因为,从艺术的发展来看,艺术生产是在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从中分化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所以才有余光中的诗中所言的,李太白那“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而艺术家的创造,又随着时光翩跹,社会发展而具有差异和共性。他们有着共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着共同的艺术精神,又面对着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踟蹰。 一.“文章憎命达”

“文章憎命达”这一句诗直如千古文人的谶语。

原句出自杜甫的《天末怀李白》,诗中杜甫的原意是为李白遭到流放夜郎而牵挂同情,才高八斗而怀才不遇的命途而愤慨不平。但是,也一语道出了艺术家创造艺术产品所需要的生活体验。

作文章忌讳坦荡的命途,那艺术家们的创造何尝不皆如是?

以宋代的书画家、文学家苏轼为例。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

但是苏轼最高的艺术成就却在人生的最低谷中所造就的。他在因为诗作而被卷入“乌台诗案”中几次濒死,最后逃过一劫被贬黄州做了团练副使,但是也并无实权,还受到地方官员的时时监视。甚至在其书法名作《寒食帖》中留下了这样的诗句“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从中自可见苏轼的生活之窘困,最末一句“死灰吹不起”更见一代文豪的凄凉。但是,不过数月之后他便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此外的《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也纷纷于此时写就。

苏轼在政治迫害中,才真正将他的学识融会为一体,将儒释道打通为一,成为了他的人文品格。这一切,在他的文学艺术作品《赤壁赋》中由主客之间的对话谈论可以很好地看到。

由此可见,艺术家们命途愈坎坷,对生命主体的体验愈深刻,悲剧抗争意识愈浓烈,其成就艺术创作的成就也就愈辉煌。在逆境之中,艺术家的人格主体,更能够从时代的泥淖中超拔出来,从而为艺术品注入超出时代乃至于时间的生命力、感染力。

二.“千年未有之变局”

在李鸿章曾在他的一封奏折中提过这样一句话“千年未有之变局”。李所指的是清王朝面临的世界变革威胁。然而在艺术领域,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场巨大变革。

现代艺术替代了传统。冷战后至今,后现代艺术又伴随着更发达便捷的媒介席卷而来。几乎属于过往的传统艺术,往往是社会精英的专属品,是社会普通大众难以接触的阳春白雪,比如西方曾经盛行过的繁复优雅“巴洛克艺术”。更关键的是,传统艺术忽视甚至压抑了人的主体性,而这正是现代艺术的核心。

但而在二战后,尤其是在冷战后,后现代艺术蓬勃而起。与现代,甚至于传统的艺术相比,后现代艺术抱着“解构一切”的态度,颠覆了一切过去的艺术。又由于其通俗,而具有更广泛的受众,更强的与商业性相适应的能力。

当然,艺术家的作品的价值在商品化时代,即商品的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可以以“鸟叔”的和其《江南style》为例。通过现代传媒和商业营销,《江南style》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红遍了全球。就歌曲内容而言,所表达的同样也是社会中产阶层的物质生活理想。其商业性不言而喻。

艺术走向大众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单纯的贵族式人格追求到平凡的社会商品却是在时代发展中的必经的一环。

但是真正的艺术家不是商人,真正的艺术品绝不仅仅是商品。经历生活,付出艰辛,孕育出的艺术品拥有属于永恒的价值。时代,时代的背后还有永恒。

借用尼采的一首小诗来说吧:“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这一首诗,出自哲学家,可也同样适用于艺术家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t5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