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4-03-18 15: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8《观潮》

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二 班级 时间 课题:28《观潮》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3、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场面描写十分精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描述,培养语感,陶冶情趣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 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话“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潮。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作。 二、 朗读 1、 学生自读(或指名同学读),指导积累生字词 雷霆(tíng) 杨诚斋(zhāi) 沃日(wuò) 京尹(yǐn) 艨艟(méng chōng) 乘骑(jì)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百舸争流(gě) 善洇(qiú) 鲸波万仞(jīng rèn) 溯迎而上(sù) 罗绮(qǐ) 倍穹(qióng) 僦赁(jìu lìn)

2、 听范读,注意节奏 3、 齐读,读出感情 三、 疏通文意 1、 借助工具书,课文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段: 重点字词:既望:农历十六日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 方:当??????时 仅:几乎,将近 既而:随着 际天: 连接着天 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势极:来势极其 翻译: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啊。 第二段: 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忽然。略——一点点 逝——去,往 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第三段: 文——画着文彩 溯迎——逆流迎着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鲸波——巨浪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第四段: 溢——满 穹——高 僦赁——租用 江岸上下几十里间,满眼是带着首饰的妇女,穿着华丽衣裳的游人.车马堵塞了道路,吃的用的各种东西都比平时贵了一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四、分析课文 1、课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的段意。 一:海潮的雄伟壮观 二: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三:弄潮健儿的英姿 四:观潮人数之多 2、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雄豪)描写的顺序怎样(远——近)?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仅如银线(形,色) 远 潮 来 之 状 玉城雪岭(形,色) (正面描写) 声如雷霆(声) 总—分—总 吞天沃日(势) 近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的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明确: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演习船只众多(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阵势变化多样(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作战技艺娴熟(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战斗激烈(黄烟四起,水爆轰震) 声势浩大(声如崩山) 撤退迅速(烟消波静,一舸无迹) 4、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活动,而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5、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明确:“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

6、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明确: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7、小结: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 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五、补充介绍: 钱江涌潮成因 ?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 江南岸 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 ? 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 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56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潮 唐·白居易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观潮 毛泽东一九五七年九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六、布置作业

教 学 反 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t2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