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我国专利、专利产业化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

更新时间:2023-08-26 18: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利产业化

科技发展我国专利、专利产业化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

我国专利、专利产业化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

金海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的是我国当前的专利状况,诸如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专利拥有量及其专利的种类比例等;其次是我国专利在产业发展中的状况,特别是企业的专利技术实施,以及对引进专利技术加以实施和改进等情况。针对前述问题,作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其原因:国内&’(投入与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存在的严重差距、国内社会结构中的利益机制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在内的法律制度等。关键词:专利;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知识产权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0’*’1"*’%:&"#1-++#’&

10’)*&*0’(%’)2#.#3%’&4%5&0+(

123456-789

(!"#$$%$&’(),*+,-.,/,.0+12.34,5+.6.,7!""#$%,8#.,()

67(&+%5&:!"#$%&’#()*+#&$’&*,#*-$’"*(.&&*/’(0/1#’#0/0+2%’*/’$#/3"#/%,#/().1#/4’"*2%’*/’%22)#(%’#0/$,’"*5.%/’#’6%/15.%)#’60+2%’*/’0-/*176’"*(0&20&%’#0/89*(0/1,#’#/$2*(’$’"*+./(’#0/$0+2%’*/’’*("/0)046#/’"*#/1.$’&#%)1*,*):02;*/’%/1’"*1*4&**0+’"*2%’*/’#/1.$’&#%)#<%’#0/8!"*%.’"0&%)$0%/%)6$*$’"*&*)*,%/’+%(’0&’0’"*2&07)*;$0+’"*2%’*/’$%/1’"*#&#/1.$’&#%)#<%’#0/,$.("%$’"*=>?4%27*’-**/3"#/%%/1’"*1*,*)02*1(0./’&#*$,’"*4)07%)#<%’#0/0+*(0:/0;#(%/1’*("/0)046,’"*#/’*&*$’;*("%/#$;#/’"*$0(#%)$’&.(’.&*%/1’"*#/’*))*(’.%)2&02*&’6$6$’*;88#9:0+)(:2%’*/’;#/1.$’&#%)#<%’#0/;=>?;#/’*))*(’.%)2&02*&’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逐步为人们所共识,但这一论断的预设前提是科学技术必须与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相结合,这一结合,即通常所称的技术商品化或产业化。随着专利制度的产生与不断完善,有相当部分的技术发明是受到专利保护的,属于专利技术,因此,在国际上也常常用一国所拥有的专利数量与质量来衡量该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并且用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来说明该国的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程度!。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科学技术、专利与专利产业化方面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在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排名较上一年有所下滑,其中,成%""0》

收稿日期:%""*-"0-!#

长竞争力指标在!"%个国家:地区中名列第00,下滑了0位;商业竞争力指标在./个国家:地区中,

排在了0+位,下滑了$位"。有人认为按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的排名不应下降而应当上升。问题就在于我国的技术指数偏低,从而影响了竞争力的总体排名#。“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共中央、国务院!...年《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月%"日

业化的决定》)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揭示我国在专利及其产业化方面的现实状况,与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真实差距,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以供我国今后对

作者简介:金海军(!.$!-),男,浙江绍兴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2>()在国际竞争力框架下提出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概念,其中即包含!世界经济论坛

这些指标体系。

,载《中国经济时报》%""*年!"月*!日。"《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后移》

全球竞争力项目部主任卢佩斯 克拉柔博士表示,全球竞争力排名是根据宏观环境指#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

数、技术指数和公共机构质量三项指数标准最终得出全球商业竞争力和全球增长竞争力两个排名的。中国在宏观环境指数中的排名位列第%/名,公共机构和技术指数的排名则分列第/%位和+/位,最终影响了中国全球竞争力的总体排名。相关评论参见邓聿文《全球竞争力:中国差在哪里》,载《国际金融报》%""*年!!月!*日。

..

专利产业化

中国软科学!""#年第$期策之参考。

一、现状考察

关于我国专利技术及其产业化状况的评价,大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在专利的数量上还是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专利以及专利产业化方面的成就并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对于同样的事实与数据,为什么人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究其原因,者的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之比存在明显区别: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以非职务发明为主(甚至高达总申请量的七成左右),即使最好的状况也是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各占一半;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则以职务发明为主,一般都占总申请量的九成,而近年来的比例更高达#’)(参见表!)。

表!国内国内和国外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之比

!#$’年%*)!##(年+!"$)!##$年++"’)*((!年%#"+)发明专利申请

职务无非是因为不同的人采用了不同的参照系。持前一种观点者以我国的不同时期作为参照,是一种纵向的比较,因此得出“今胜于昔”的看法。持后一种观点者则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作为参照,是一种横向比较,因此得出“吾不如彼”的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看,这两种观点俱可成立。但问题是,作为政府、企业或者发明人,在面对我国的专利及其产业化问题时,应当更多地关注哪一方面。笔者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在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之下,我们当然应更多地关注后者,亦即在技术创新与应用上,我国离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还有多远。

(一)我国专利的状况

我们选择以下四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比例众所周知,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类: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就技术水平而言,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水平要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因此,人们也把实用新型称为。在我国知识产权局(!##$年之前称为专利局)受理的专利申请中,国内专利申请在总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大多为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就发明专利而言,则是国外的专利申请量占较大优势,而且在发明专利申请量上呈现出国内与国外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例如,!##%年之前(除!#$&年即专利法实施的头一年外),在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中,国内和国外的比例基本平衡,而从!##&年开始,国外发明专利申请量反超国内申请量后就一直居高不下,每年国外发明专利申请在中国专利局的全部发明专利申请量中所占

比例甚至高达’()以上[!]。

*"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之比在国内和国

外当事人向中国专利局所提交的专利申请中,两!((

非职务&$)’$"*)’’"%)&(",)国外

职务#("#)#*)#’)#’)非职务

#"!)

$)

%)

%)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数据整理。

职务发明的比例高低说明什么问题呢?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包括发明活动在内,都是被高度组织化的,大量的发明创造是由企业的研发(-./)部门,甚至是多个企业联合而完成的,职务发明的比例高,说明其组织化程度高,工业化水平也比较高。而从我国的数量比例来分析,说明企业似乎并没有真正地进行技术开发与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从而发挥职务发明专利的作用。

+"企业专利申请量比较截至*(((年!月!!

日,中国专利局!&年受理的专利申请量突破了!((万件。其中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为!,’$##件,还不到专利申请总量的五分之一。!&年来,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虽然逐年递增,但是!&年来的年均专利申请量也只有!*(((件左右。据统计,我国仍有,()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上的国有小型企业尚无一件专利申请。而国外一些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一个企业每年的专利申请就分别达几千件乃至数万件,仅日立公司一年的专利申请量就超过我国企业一年的全部申请量

!##&年,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为!!$&’件)[*]。

%"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专利数量比较由于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实力与较高的市场水平,人们在评价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水平时,往往把它在美国的专利申请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据统计,!###年外国和地区在美国申请专利的前!(名分别为:日本%,%!+件)、德国(!,%%’件)、台湾地区(!!+#*件)、英国(,!*$件)、加拿大(,((’件)、韩国(&’+%件)、法国(’+#$件)、意大利(*$+&件)、瑞典(*+#(件)、

荷兰(*!&$件)

[+]

。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两岸三地在美国申请专利的数量也极度不平衡,尤其是

“小发明”((

专利产业化

科技发展

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差距最为显著。以!"""年为例,当年中国大陆向美国申请专利为#$!件,甚至少于香港地区($%$件),而台湾地区(!!&"#件)则是中国大陆的’(倍以上。

(二)技术成果专利化与专利产业化状况我国从#(世纪)(年代开始,政府即制订多种计划,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以及鼓励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这些计划的执行情况看,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与以往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我国专利、专利产业化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

[+]

。为"*"%,

表#国家主要的科技进步以及成果转化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主要内容选择一批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经济效

执行情况(#(((年)中央财政投#(((年,

入%&亿元,地方配套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亿元。共取得成果#万多项,获国内外专利!&((多项,建立了’%((多处试项目名称开始时间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年

益的科研课题,由国家组织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重点突破。重点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计算变化。但是,即使从#(((年的成就来看,其中技术成果专利化,专利产业化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参见表#)。例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年共投入资金##"亿元,取得成果#万多项,平均每项成果的投入为!!’*%万元。这些成果共获得专利!&((项,只占+*%,。如果按这些专利计算,则平均每项专利的资金投入为!$+!*%万元。高技术研究计划()+&计划)在#(((年取得成果!%+!项,申请或授权专利为)(’项,占其中的%!*%,,也就是说,在这些代表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成果中,也有将近一半没有申请专利。

关于我国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与产业化实现程度,有研究机构指出,我国每年可以取得约&((((项科研成果,

其中进行转化的只占#(,,而真正实现产业化并形成一定效益的只占%,

[’]

(三)我国专利产业化的绩效评估

由于目前没有统计数据可以说明我国专利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因此,我们从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技术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来分析专利产业化对经济的贡献程度。

根据世界银行!""!年对+)个发展中国家的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的贡献为!’*&,。科技在发达国家早已取代资本与劳动而升为首位,达到+(,0"(,。而我国的情况是,!"$"0

!""#年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资金年增长速度是!&*)&,,劳动者人数增长速度为#*

)’,,

技术进步速度是#*#),,相应的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为#’,左右[%]

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出口比重与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均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例如,!""%年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为

#%,0’’,,

而我国的这一比重为+*),。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发达国家!""&年的增加

值一般在#(,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在!"""年

机软件等领域。

验示范基础、中试线、生产线。#(((年,

该计划十五高技术以生物、航天、信息、年工作全面完成。研究发!")+年激光、自动化、能源是年,各领域共取得展计划&月

和新材料技术为研成果!%+!项,申请或()+&)

究重点。

授权各类专利共计)(’项。

#(((年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亿元,比上年增长&+,。区内企

火炬!"))年以实现高技术成果业#($"+家,上亿元企业计划

)月

产业化为主要目标。

!#%#家,

上!(亿元企业!’&家,

上%(亿元企业!$家,上!((亿元企业+家。

资料来源:#(((年数据见《#((!年中国经济年鉴》,第’""—%((页。

二、原因分析

在现代社会,从科学技术的创新到专利技术的实施与产业化的一系列过程中,均需要一国的政府与企业作出大量的研究与开发(12.)投入,而且这种投入必须是持续、集中与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从#(世纪"(年代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12.投入尽管在数量上持续增加,

但从几个关键性指标看,均与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差距。这似乎可以解释我国专利及其产业化中的问题,

但是,各国的12.投入状况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由诸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社会结构中的利益机制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在内的法律制度等。因此,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在技术创新与专利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产生差距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在12.投入方面不足与结构不合理,

而从深层的原因分析,则与我国的社会结构性问题相关,也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法制相关。

(一)我国!"#的投入不足与结构失调

!(!

专利产业化

中国软科学!""#年第$期

(#$%&’%()!"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过低#$%经费的总量数据和结构数据是分析与评价一国技术创新规模、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的主要指标。但是,我国#$%经费占’%(的比重长期以来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维持在)"*+,-)"

[0]

。据《1)))年全国#$%资源清查./,的低水平

主要数据统计公报》,1)))年#$%经费总支出为

比上年增长!0"2,(按可比口径,下同)。.2*亿元,

阶段,未能及时进行产业化。

(二)我国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与专利产业化的主体。

!"企业本身的#$%投入严重不足发达国家

日本和韩国来#$%经费的绝大部分来源于企业,

源于企业的经费在全部经费中所占比重更是高达0/"5,和00".,。这说明在这些国家里企业是

企业#$%活动的最主要的资金支持者。在我国,(包括银行资金)也已成为#$%经费的最主要的来源(51"*,),但优势并不明显,政府资金的比重仅,而其他来源经费(主要是指排在第三位(1*"1,)研发机构和高校通过自身科技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中用于科技再投入的部分)所占的比重却排在第

[0]

二位(/!"1,)。

(’%()的比#$%经费总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

重为!"),。而根据!22.年34%《世界竞争力年鉴》,我国科技竞争力综合排名在5*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位,但是就#$%支出占’%(的比重这一

[5]指标看,我国仅列第/5位。根据34%的统计,中国!22*年的#$%&’%(的比重为)"5.1,而美国

在当年的该项比重为1"5!.,日本1"2.1,其余发达国家的比重亦在1")以上。我国的这一比重甚至低于当年的俄罗斯()".*))、印度()"00))与巴西()"+*.)。

1"#$%经费执行结构不合理在各经济发达国家中,企业均是最主要的#$%经费执行部门,表明企业在这些国家中是#$%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也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同时,除法国外,各发达国家中高等学校的#$%经费均高于研究机构。而从我国的情况看,基本上是一种企业与研究机构并重的格局,这两大部门经费占了我国#$%总经费的绝大部分,高校比重仅为!)"5,。而且,企业的比重并没有占到主体地位,如!22*年企业的比重为55".,,而同期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0),。我国只是在1)))年的这一比重才达到*)"/,!。

从#$%经费在各个研究类型的分布看,在我国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经费占全部#$%经费的比重分别为+"1,、11"*,和0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可以发现我!222年)

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比重太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一般达到!+,-1+,左右,而且我国在应用研究方面的投入也不足。主要原因是实验开发方面所占的比重过大,达到0),以上,从而导致这方面投入所产生的技术成果停留于实验室

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企业是研究与开发主体,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基本落脚点,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我国的企业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对创新的有效需求不足。!22.年我国企业的#$%投入仅占全

国#$%经费总投入的!5"0),,政府的#$%投入为55"..,;!22.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是其中,企业资金是5)1+)5)万元,占!1.20++0万元,

而在多数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企业/!"1!,,

的科技活动投入一般占全国的0),-.),,两者[+]

相差甚远。1"企业的#$%经费与销售收入不成比例一般认为,#$%经费支出占企业产品销售额!,以内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1,可以勉强维持,占+,以

[5]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世界上具有持续创新能

力与竞争力的企业往往在#$%投入大量经费,并在企业销售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例如,!220年#$%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之比的前五名企业分别为:孟山都(11,)、微软(!0,)、辉瑞(!*,)、德州仪器(!*,)、洛奇(!*,)。

目前尚无法得到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及其占销售收入比重的准确数据,但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得出大致的估计:其一,原!22*年,国家科委会同国家统计局对北京、上海、江苏、广东、辽宁、黑龙江等省市的+)))多家企业进行了技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1)))年全国#$%资源!222年;1)))年;!参见国家统计局、

清查主要数据统计公报》

!)1

专利产业化

科技发展

术创新调查,结果表明,!""#$!""%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每家的&’(经费投入为!)!万元,即年

将这一数字与当年平均销平均投入约##*+,万元,

售收入相比,可得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

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约在)*-+.。其二,根据科技统计工作者的长期经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经费投入额约占技术开发经费支出的根据现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左右,

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水平,就可知我国我国专利、专利产业化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

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最后以成果的鉴定与评奖为目标;作为高校,其利益是通过自行申报或与其他机构合作进行研究与开发工作,从而获取研究经费(目前,高校研究经费的多少已经成为衡量指标之一)。显然,无论是政府、还是研究机构或高校,它们都不存在导致其在进行研究与开发时以作出专利发明并将之产业化为目标,因此,也就不存在专利产业化的利益驱动作用。即使作为企业,其利益所在也是在于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而大中型企业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约在

)*-.$)*#.[/]

。另一国内研究机构也认为,!""0

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平

均仅为)*%.[%]

。可见,无论以上述哪一个估计数

为标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投入强度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并且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的成长。实际上,由于企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企业的科技创新基础与能力不断下降。据统计,在所有工业设备中,!1%的设备已经老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设备的老化率已达到

-%.,

超期服役率达#".[/]

。#*企业中的科技人才所占的比重过低!""+

年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共!++*,,万人,占世界第!位,但从分布状况看,企业的研究开发人员仅占-0*+.。美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为

"+*-,万人,

但分布在企业的占,"*/.。而在日本与韩国,分布在企业中的研发人员分别为+)*%.与+#*,.[/]

。相比之下,中国科技人员大多集中于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直接介入科技开发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不到!1#,这样的布局无形中使科技活动与生产实践活动之间产生一定距离,科技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生产发展,同时生产领域对科技活动的需求也难以形成对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利益机制在技术创新与专利产业化过程中未得到有效发挥

通常,人们把专利的产业化简化为“新技术开发!中试!形成产品!推向市场”这样一个过程,从而只是关注谁最有能力来从事这一操作过程,但却忽视了其是否有足够的利益驱动。例如,作为政府&’(经费的投入者,其利益所在是完成规划和职责,其领导者关心的是如何做出能使其职位升迁的政绩;作为研究机构,其利益是通过立项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同时设立专门部门进行项

利润的最大化并不必然来自专利技术及其产业化。因为在技术创新、获取专利、专利实施并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产业等一系列过程中,其间的任何环节都需要持续而呈几何级数增加的&’(投资,

而且存在相当大的风险。有人就认为,在没有其它激励机制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在自身利益机制作用下,必然不倾向于充当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

[0]

。从前述对&’(投入方面的分析可知,发达国家无论在&’(经费投入比例,还是在从事&’(工

作的合格人员上,企业都占主体地位,而我国的&’(经费投入主要是政府提供,经费的执行也不是以企业为主,企业自身也没有从其销售收入中提取相当的比例用作&’(经费。那么,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什么能够成为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主体?其实这也并不完全是由于企业自身内在的驱动,而重要的还是由于相关的各种主体———政府、国会、法院、警察局、律师所、大学乃至消费者,它们之间相互利益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利益机制的驱动。只是在发达国家,这个利益机制已经成熟,以日常规则的方式运行,以致于人们容易漠视其存在罢了。……各种主体并不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为自己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直接目标是获取利润,政府的最大目标是政绩,创新者的最大目标是多出研究成果,法律机构的目标是公正执法。这些主体并不以技术产业化本身为目标,只有当它们处在恰当的利益机制之下,才会相互作用,产生技术产业化的结果———一个“整体异于部分之

和”的结果[0]。

因此,对于技术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国家科研开发经费投入不足,那只是表面原因,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是否有效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从而在国家、企业、发明人等不同主体之间形成相应的技术发明、交易与产业化秩序。

!)#

“主体”

专利产业化

中国软科学!""#年第$期

(四)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制环境也成为重要的阻碍因素

专利产业化的前提是必须确立技术发明的产权归属并保障产权的利益不受侵犯并能进行自由交易,这就涉及相关的法律制度问题。

据瑞士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年《世界竞争力年鉴》,尽管中国在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上有所提升,科技人员投入居世界第$位,科学环境、科技管理竞争力位居第!%位和第!#位,分别比上一年环境,就会面临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交易受阻等法律障碍,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技术市场秩序,就不能对技术创新发明与产业化提供制度保障与激励。

三、结语

以上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证明,在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的专利事业取得长足的进展,在专利产业化方面也有所促进,例如专利总量逐年递增,专利技术的实施以及高技术的经济贡献提高#位和&位,科技资本投入也比上一年提高$位,位居第’(位,但是,知识产权竞争力大幅度下降,由第$"位降至第’#位。在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方面,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即使与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其排名也是靠后的’)。

表’

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

保护状况排名表(!""#年)

日本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芬兰名次

!

$

(

!!

!$

!(

$$

智利印度中国俄罗斯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

)$

)!

’#

’&

$#

$(

$)

"

资料来源:*+,《世界竞争力年鉴》,!""#年。

事实上,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不如人意还只是一个方面,如果从技术创新发明与产业化相关的法律制度来说,还涉及到其他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技术成果的交易制度、专利的许可与转让制度、风险投资的制度、中小企业的担保与融资制度,甚至是我国的基本法治环境等。

在立法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立法观念与思路的转变。有关知识产权以及有关专利产业化的立法,既不是科技立法,也不是行政管理法,相反,它们属于私法,是调整市场交易行为的法律,其目的是促进市场交易,为市场交易提供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如果以此衡量有关法律制度,恐怕还有许多法律法规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尚有待改进和完善。如果没有立法观念的转变,没有良好的司法与执法

!/)

率也在上升。但是,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甚至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则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某些指标上还有差距拉大的趋势,这也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我们也对专利及其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初步原因与深层次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有基于此,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国家与企业的-.,投入,调整相应的比例,尤其是发挥企业与市场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是注重社会结构的调整,尊重知识产权的私权本性,真正发挥其具有的产权激励作用,在相关制度设计与运行中注重利益机制。在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后者也许更应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中国知识产权年鉴($//!、$//$[)+]0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0$//$0

$]赖洪0专利文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1]0知识产权,$///,(&)0

’]韩秀成0美国的专利政策及其高科技企业的战略[1]0知识产权,$//!,(’)0

)]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科技竞争力主题研究[+]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0北京:科学出版社,$//$0

&]苗建军0知识产业论[+]0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0%]周寄中0科技转化工程论[+]0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0

#]吴向红0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利益主体与利益机制,]0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0

(本文责编:白露)

(参见表[[[[[[[[[

专利产业化

我国专利、专利产业化的现状及其原因探讨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金海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中国软科学

CHINA SOFT SCIENCE2004,(1)23次

1.中国知识产权年鉴(2001) 2002

2.赖洪 专利文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2000(06)

3.韩秀成 美国的专利政策及其高科技企业的战略[期刊论文]-知识产权 2001(03)4.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1999

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 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20026.苗建军 知识产业论 19997.周寄中 科技转化工程论 2001

8.吴向红 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利益主体与利益机制 1997

1.期刊论文 关永宏.GUAN Yong-an 论专利产业化与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

专利产业化基地既可由政府部门直接主导建立并经认定命名,也可由企业、高校等主体自行建立形成,再经政府部门认定命名.就实际情况考察,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建立和运作既需要充足的科技人才储备及创新研发能力,也需要配套完备的园区或创新企业,同时还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成果及一定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等.建设专利产业化基地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基于中国的专利产业化工作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我们应从多角度推进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的进程.

2.期刊论文 厉宁.周笑足.陶冶 广州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出路初探 -科技管理研究2008(6)

本文在对广州市专利产业化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市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方向、战略目标和制度安排,为切实推动广州市专利产业化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并带动全国提供方向性意见.

3.期刊论文 夏露.XIA Lu 高校专利实施与产业化研究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5(3)

引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分析高校专利及专利实施与产业化现状,提出准确定位高校在专利实施和产业化中的地位,提高高校专利自身品质、建立高校专利产业化基地、健全专利产业化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围绕高校专利的产学研联盟建立、加强专利法制等适合高校特点和要求的专利产业化思路,以期配合国家创新系统的高效运行,带动高校综合发展.

4.学位论文 任秀奎 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理论与模式研究 2008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体现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与实力的知识产权已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企业等的高度重视。专利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当然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纷纷实施的专利战略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国已有专利的产业化步伐,促进我国自有专利尽快转化为产品,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竞争实力。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专利产业化的试点基地,各级政府也正通过采取各种有力的手段,如给予资金支持、配套设施的保障等,筛选一部分对当地经济可以产生较大影响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较大幅度提高本地部分龙头企业和龙头行业竞争实力的重大发明技术尽快得以在本地开发应用,走向市场,使这一部分发明专利能够真正贡献于社会。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专利产业化和专利产业化基地的模式,已经提到了重要的日程。

本文运用空间聚集理论、创新环境理论、创新系统理论、空间扩散理论、技术创新集群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孵化器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理论,揭示了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的政府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诸多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模式,对我国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专利产业化基地的构建模式。

专利产业化基地模式着眼于为企业配置创新资源,在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企业始终是创新的主体,在专利创造与引入、专利开发与中试、大规模生产三个阶段,其他参与的主体,如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都要积极推进企业的创新和专利产业化工作,而政府作为产业化工程的倡导者和促进者,在每一个阶段都应以政策、资金、监督等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使以企业为中心的专利产业化的各个有机部分都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本文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建了专利产业化基地评估体系,评价指标分三层共16个指标,并通过SuperDecisions软件获得专利产业化基地的评价结果。

本文还以天津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在开发区建立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在外商投资集中的区域建立专利产业化基地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进而提出了开发区专利产业化基地的模式。

5.期刊论文 高晓奇.关永宏.罗艳 论广州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

对广州市今后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方向、战略目标和制度安排等提出建议和对策.

6.期刊论文 王正品.李建波.韩庆雪.冯文亮.刘纪雷.段宝玲 怎样使你的专利商品化和产业化 -生物产业技术2009(4)

专利实施,即专利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已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成为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作为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专利商品化和产业化不仅需要政府提供体制和制度上的保障,而且更需要专利拥有者了解专利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实施过程和积极参与.本文对专利的特征、价值评估、申请准备、实施途径和策略进行了介绍,为专利发明者和专利使用者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7.期刊论文 任秀奎.REN Xiu-kui 我国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对策研究 -中国农机化2008(2)

专利产业化

针对我国专利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专利产业化的四种模式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专利产业化的对策和措施.

8.学位论文 朱家福 我国区域专利产业化评价研究 2007

区域专利产业化评价的研究对我国各地区专利产业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区域专利产业化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对区域经济,区域专利产业化的概念、特征等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并将专利产业化的实施分为专利研发、专利实施、专利产业化三个阶段.文章对各阶段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区域专利产业化评价的理论基础.

在区域专利产业化评价设计方面,从专利研发、专利实施、专利产业化三个阶段,依据一定的原则,围绕区域专利产业化的实施选取了21个指标,建立了一套区域专利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评价.

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对区域专利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并对合肥市专利产业化实施的情况在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中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针对合肥市专利产业化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找出了合肥市专利产业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合肥市专利产业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肥市专利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和对策建议,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9.期刊论文 王勇.李莉.李薇.王利红.WANG Yong.LI Li.LI Wei.WANG Li-hong 浅析高校专利实施与产业化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0)

分析了目前高校专利实施与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校专利实施和产业化的相应对策.

10.期刊论文 葛煦.冀勇.王茜.GE Xu.JI Yong.WANG Qian 高校专利产业化现状分析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1)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专利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结合学校实际,分析了我国高校专利产业化的现状,探讨了专利产业化在当前专利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认识偏差、产业化渠道不通畅和科研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是专利产业化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1.郭利平 知识产权经济的特征及其测度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江苏商论 2008(10)2.厉宁.周笑足.陶冶 广州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出路初探[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8(6)3.高晓奇.关永宏.罗艳 论广州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8(4)

4.张瑞雪.孙丽文.王斌 加快河北省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建议[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2)5.郭利平 知识产权经济的特征及其测度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7(5)6.刘越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组织的SCP范式分析[期刊论文]-新疆财经 2007(2)7.葛煦.冀勇.王茜 高校专利产业化现状分析[期刊论文]-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7(1)8.赵旼 专利实施与产业化问题初探[期刊论文]-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07(2)9.杨艳华 改进福建省企业专利状况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技术经济 2007(2)

10.傅正华.林耕.李明亮 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议[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 2006(2)

11.徐小钦.潘妍 我国专利产业化虚拟基地构建可行性研究——以重庆为例[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

12.金薇 由贴牌生产引发的关于我国现代制造业核心技术重要性的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2)13.陈继.赵惠芳 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决策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06(1)14.柳芳 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5.王利 以汽摩产业链为依托的重庆市专利产业化虚拟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6.李明 国有企业低R&D投入的制度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9)17.李明 中国企业低R&D投入的制度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 2005(4)

18.姚维保 我国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专利保护: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创新战略[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05(9)

19.李明 国有企业制度对研发投入的约束[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 2005(8)20.谢静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和谐管理的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1.周莹莹 从我国科研产出的三个统计指标看科研成果评价体制[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2.谢静.徐小钦.谭淑霞 重庆市摩托车产业专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 2004(4)

本文链接:http://www.77cn.com.cn/Periodical_zgrkx200401020.aspx

专利产业化

授权使用:青岛科技大学(qdkjdx),授权号:ff0b056a-9ecc-4d4e-831b-9e680130b53f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1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t1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