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09版人民必修2)
更新时间:2024-05-30 20:4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5高中历史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09版人民必修2) 情境导入 课标导航 《白银帝国》为台商郭台铭首度大幅投资的华语电影作品。影片中山西票号“天成元”堪称清代全国的“金融大鳄”,它掌控全国金融,兼营存放款,生意鼎盛时拥有中国各地以及俄国、蒙古、日本及南洋的二十三个分号,富可敌国。这部影片再现了晋商昔日的风采,也是古代中国商业高度发展的一个缩影。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课程标准 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以及商人活动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2.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古代学习导航 中国商业发展在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 3.描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
[P13]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古代中国商业及商运的发展概况
(1)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先秦时期 ①西周时期,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可以看到流通骨贝和铜贝的情形。 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3)汉代: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4)唐代 ①水路商运发达,出现以规模宏大著称,水手多达数百人的“俞大娘航船”。 ②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 (5)宋元时期 ①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②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6)明清时期:出现会馆和商帮,其中以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2.中国古代商运的阻碍
(1)旅途盗劫普遍、猖獗,严重影响了古代商运的进一步发展。
- 1 -
(2)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等。
特别提醒 我国西周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即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
二、“市”的发展
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长安和“五都”都非常繁华,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北方以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南方的扬州也曾经“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有晓市、夜市,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和朱仙镇等。 [思维启迪]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不同:唐代坊市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管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宋代都城商业活动“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成了街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思维导图]
- 2 -
[知识主线]
中国古代水、陆交通运输发达,以丝绸、瓷器为典型代表的“丝绸之路”“陶瓷之路”为主要的对外贸易渠道,存在“市”、“草市”、“夜市”等多种交易场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等地,大量出现经济职能显著的市镇及实力雄厚的商帮。继北宋出现“交子”之后,明代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P14]
古代中国城市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新唐书·百官志》
史料二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
——《东京梦华录》
探究问题:
(1)史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对城市商业是如何管理的?
(2)史料二反映出北宋的商业管理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管理的什么趋势?
提示:(1)禁止居民沿街开设店铺,城市内划定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2)变化:不禁夜市,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打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
趋势:商业管理日趋开放和自由。 古代中国商业的特点
1. 起源早,并不断发展。
2.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 3. 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 商业城市发达。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5. 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商业、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史料一 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唐代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史料二 明清以来的扬州作为两淮食盐集散中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性城市。徽商、晋商云集世居,垄断盐
业暴利,在扬州过着闲适、奢侈的生活,时人对他们的奢侈消费方式有相当多的描述:“扬州盐务,竞相奢丽以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舆马,动辄费数十万。”这种奢侈畸形的消费恰恰决定了扬州消费型商业城市的性质,为了满足盐商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扬州城市规模、
- 3 -
人口、商业、文化、服务行业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探究问题:
(1)中唐之后,“天下之盛扬为一”的原因有哪些? (2)扬州城市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1)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造成北方经济破坏;处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保护商贸。
(2)食盐集散地、巨商云集、消费型商业城市、服务业较发达。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并且有晓市、夜市。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转移关系密切,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P14~15]
区分选择题求答项的限定词:说明与表明、体现与反映
[解题技法]
(1)说明与表明:历史选择题求答项多有“说明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说明”“表明”含义相似,总体看就是说从材料得出什么历史结论(多用“表明”),但是“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多用于问答题),同时“表明”有时还设问求答历史现象的本质等。
(2)体现与反映:“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但是“反映”在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运用时,有可能就是对材料的内容理解;“体现”在结论型选择题运用时,就是获取历史结论或是寻找支撑题干结论的史实。
[典题例证]
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上面记载:“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时商业发展已可以结伙经商并签有契约,说明当时商贩活动活跃,且有一定规模。从选项的表述来看,B、C、D表述均不恰当。故应选A。
[答案] A [即学即用] (2014·山东东营一中检测)“(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反映出的信息是( )
①扬州地处交通要道 ②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 ③扬州是繁华的都市 ④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崛起。由“(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可知①③④是正确的。②错误,题干
- 4 -
材料没有反映市场受官府控制。排除带②的选项,本题选C。
[P15~16]
1. 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 )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故有“朝秦暮楚”的成语。这一成语若用于商业上可以从侧面反映①②③;④不符合史实,排除。
2.《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解析:选B。题干反映唐朝坊市门按时开闭,而宋代则“京都街鼓今尚废”,以至于“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B项正确;A、C、D三项题干无从反映。
3.据下图判断 (①州桥夜市、②彩瓷作坊、③瓦子、④徽商会馆),其中设置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彩瓷技术是元代出现的制瓷技术,徽商这种地域商人群体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因此②④设置错误。
4.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从故事中可以看出 ( )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 5 -
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众多商人把商品贩卖到苏州,表明了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三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
(明)谢肇潮《五杂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第(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等归纳总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及材料四中徽州、山西两地出现著名商帮的史实分别概括两个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第(2)问要根据两则材料的关键信息分析作答。第(3)问可从商品种类及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对比。第(4)问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归纳总结。
答案:(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
(2)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3)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
练习
一、选择题 1.《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该材料反映出 ( )
A.战国到西汉前期商品经济活跃 B.巨商地位很高,超过了王侯 C.司马迁具有重农抑商思想
D.西汉政府据此实行了盐铁专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反映的是战国到西汉前期商品经济繁荣,经商致富者比比皆是,富可敌国。故应选A。
2.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 6 -
C.汉朝 D.明清时期 解析:选B。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3.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
①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 ②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 ③政府设置专职机构市署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④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考查对图文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从图左上角的东西市,可知①②正确。从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可知④正确。图中文字并没有专职机构市署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且市署出现于唐朝,故③错误。因此C正确。
4.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② 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草市已具备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所以①③④正确。《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于这种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所以②说法不正确。答案为B项。
5.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解析:选D。考查唐代商业的发展。第一段材料来自于《唐六典》,是唐初政府的法令,而后段材料来自晚唐诗人的诗作,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故初唐的法令不适应晚唐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 正确。
6.南宋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中记载:“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从中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政府设置官员管理商业 ②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南方经济发展 ④城市商业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材料“盐铁转运使”“判官”可反映出①政府设置官员管理商业,“扬一益二”“商贾如织”反映出了③④;唐朝商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并未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故排除②。选择
- 7 -
C项。
7.(2014·北京质检)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著名经济都会。上述材料可说明( )
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现象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陶邑“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分析,说明该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故B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干意思。
8.苏州全晋会馆(右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古运河西岸,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旅苏晋商集资创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也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关的信息正确的有( )
①当时苏州运河流域经济繁盛,商铺众多 ②晋商注重联络乡谊 ③晋商在当时实力雄厚 ④全晋会馆是从事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应该是柜坊或钱庄,而不是会馆。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古代以来的城市有三种类型:“消费者城市”、“生产者城市”与“商人城市”。所谓“消费者城市”类似于“君侯城市”,指的是城市的居民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宫廷及其他大家的购买力维生……定居在那儿的工匠及商人的经济机会主要也得看城里大消费者——即“坐食者”(Rentier)的购买力而定。这些大消费者的类型非常多…… 他们可能是官员,也可能是庄园领主或政治上有力量者。
相反地,下列的城市则可称为“生产者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人口的增加以及他们的购买力是取决于——如埃森(Essen)或波洪姆(Bochum)(都位于德国鲁尔区)——建于当地的工厂、制造场或销售企业而定。在亚洲、西洋上古、中古的此类城市则依赖当地的手工业,它们将产品运销外地市场。当地市场的大消费者是企业家;至于工人及艺匠则是大众消费者。另外一些大消费者则来自商人与当地地主,他们本身则由城市生产行为间接维持。
我们还可另外再区分出一种“商人城市”,在这种城市里,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来自下列几种收益:(一)转运外地产品至当地市场零售,例如中世纪时的毛料商;(二)转售当地产品——或者至少是当地制造者所得之产品——至外地,例如汉撒同盟的城镇(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结盟);(三)转售外地产品至另一地区,不管在此过程中是否有在当地交易,即所谓“中继商业城”。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城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社会城市的主要功能,并一一列举中国明清时期与之相符的典型城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在古代社会出现了三种相同职能城市的原因。
- 8 -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外城市的发展。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古代以来的城市有三种类型:“消费者城市”、“生产者城市”与“商人城市”。据此回答“主要功能”。从这些城市的功能入手,联系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状况回答“典型城市”。第(2)问从“消费者城市”、“生产者城市”与“商人城市”含义入手,从农耕时代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特点入手分析回答。
答案:(1)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北京(或京师等);
“消费者城市”:北京(或京师等);“生产者城市”:景德镇(或棉纺织中心松江府;或制纸中心宣州;或丝织中心湖州);“商人城市”:广州(或苏州、杭州等)。
(2)“消费者城市”出现的相同原因:都以自然经济为基础;权力集中;购买力强。
“生产者城市”出现的相同原因:都以手工业发展为基础;大众消费与高消费相对集中。 “商人城市”出现的相同原因:都以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交换为基础;都是交通枢纽。
- 9 -
正在阅读:
2015高中历史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09版人民必修2)05-30
侯向成等2355人符合一级建造师注册条件的人员名单06-23
饲料原料目录2014 - 图文01-2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计算题04-04
课题1 第1课时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04-05
齐齐哈尔大学C语言题库 程序改错(部分)01-30
合作执行房地产项目重整计划暨公司股权收购协议书-超级经典示范03-10
矛盾分析法在学习中的运用05-09
小学数学开放题常见题型04-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必修
- 中国
- 古代
- 高中
- 商业
- 经济
- 人民
- 历史
- 2015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