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3+1”课改的再认识

更新时间:2023-11-17 21: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3+1”课堂模式的再认识 ——三十三中 张起 我校本年度大力推进了“双向交流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上都得到了升华,让中年老师耳目一新,青年老师受益匪浅,更让我这个从教20年的老师也对“教与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对“教与学”的时间分配比、角色变换、作业当堂反馈和双向交流引起的教学共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课堂标准的“好与坏”产生了新质疑:

1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是好课堂,2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是好课堂,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是好课堂,4并非设计严谨的课堂是好课堂,5并非人人称道的课堂是好课堂。

1“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是好课堂”:课堂坐姿、课堂模式、课堂纪律不是课堂好坏的根本,最关键的是学生的思绪的是否被调动起来,思维能否发散开来,能否通过老师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到脑体操的大舞台,学生的在思考中疑点环生,在交流中产生共鸣。因互动激发情趣,因辩论撞击火花,所以,这样的课堂因学生的活跃而波澜壮阔。因此课堂的景象不可能是井然有序的。当然,在此基础上如果课堂纪律因你授课的极致而自然统一,我看应该是课堂模式的最高境界了。

2“并非缓缓相扣的课堂是好课堂”:我这里指的环环相扣是老师备课时设计好的节奏性、知识的层次性的环环相扣。过分的去追求这样的环环相扣当然是不可取的。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层次性,什么样的节奏性呢?动态的课堂应该是在学生随时产生的疑点中寻

找契机,在学生产生的兴趣中把握火候,在孩子兴趣的引导下,老师讲授的知识和孩子的疑团环环相扣,这时老师在利导中慢慢拨开学生脑海中的层层乌云,消除学生眼睛中的点点阴斑,这样的授课才扣人心悬,这样课堂才符合学生的口味。用老师的博大精深的知识取洗礼课堂,让我们备课时既定的目标在自然而然中明朗化、清晰化。要做到这点,我们老师必须具备两点:一是丰富的知识内涵、过硬的专业基础,让学生随时生成的疑点打不跨、难不倒。孩子就对你油然而生。二是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做到百变不惊,应付自如。在惊奇中发现学生的执迷点,并顺势利导将教学的重点适度偏移,甚至完全偏移也是值得的。因为这种偏移只是备课时目标载体的偏移,而恰巧正中学生的胸怀,一旦这种“偏移”让学生顺水推舟的自主探究或探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特别牢固,特别透彻,“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会变得扭曲,他对“遗忘规律”的解释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将会对这节课的知识终生难忘。如果你发现了这个规律,并在课堂“模式”上忠贞不渝,那么原本备课中设计好的阶段复习、环节上的反复轮回也是有点多余,相反得到是可能是因省去的这些环节而带来的课堂的简洁、明了、或经典。

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是好课堂”:行云流水是美的,当然也是我们极力追求的,任何人否认“行云流水”之美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非人性的,但我们应该把这种“行云流水”的美景建立在学生自主自发的思维之上,让云和水都来自于学生本身,又有学生本身的动力来推动,这才是学生求之不得的“行云流水”。所以在课堂中抓住了

一个偶然事件、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都有可能使教学之水波澜四起,使教学之“云”绚丽壮阔。从今天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立场来看,教学就是要给学生的思维留下较大的空间,就是要使教师适应学生活跃、主动后的挑战。在这样的课堂上风平浪静已不复存在,浅滩暗礁遍布其间,教师的职责很大一部分就是和学生一道探索前行,使知识的航船在茫茫的大海上避险礁、绕暗礁,直到达到知识的彼岸,这不也能形成另一番“行云流水”的壮阔吗?

“并非设计严谨的课堂是好课堂”:我认为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还是要面面俱到的好,把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纵深问题预想到。甚至把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设计好还是值得倡导的。但并非要求我们上课时照案搬抄,而应是在变数的课堂上随机应变,应用自如。

“并非人人称道的课堂是好课堂”。当然就不言而喻。

总之,课堂的好坏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能把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潜能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学有收获,学有触动的课就是好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sv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