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材料表面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3:45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材料表面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是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根据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改善了《材料表面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材料表面工程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B-a/2015/03/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6-01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作为21世纪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新材料领域重要组成部分[1]。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内容就是利用各种表面涂镀层及表面改性技术,赋予基体材料本身所不具备的特殊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诸如高硬度、高耐磨、耐蚀性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表面技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而且为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在材料类专业中地位非常重要。通过《材料表面工程》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面技术,

并能创新灵活运用,即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实践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做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4]。然而,在改革探索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依然有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学生依然对课堂讲授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上课时抬头率不高,都在被动接受,而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讲到具体表面技术原理时,抽象的描述更是令学生难以理解;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尤其是本学科的新成果、高新技术的研究和进展不能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并没有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明显的提高等问题。

基于南京工程学院校训“学以致用”及“创建一流应用型品牌专业,创建一流工程技术型特色学科”两个创建的思想为出发点,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近年来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本文提出了适合《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方面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1.改革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强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效果,注重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对某个具体知识点的兴趣。因此加强任课老师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加强多媒体应用技巧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

的课程资料,比如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任课老师还通过对相关多媒体软件的学习,自行设计课程所需的资料。通过任课老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制作出内容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授课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实物图片的观察,对表面工程技术实际应用有非常直接的感官认识,尤其是对具体表面工程工艺过程的视频的观看,比如热喷涂工艺、表面淬火工艺等视频,通过可以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具体表面技术的整个工艺流程,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上手能力。

2.改革教学内容,紧贴实际应用前沿

“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的必修专业课程,该课程是建立在物理、化学、冶金、材料、机械等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主要介绍工程材料表面获得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及其它功能性等涂层制备方法、原理和设备的一门课程,使学生能够基本认识材料表面工程的形成、现状和发展,并掌握材料具体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为毕业后从事表面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但是近年来为了满足产业转型的需要,国内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向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转变,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更多的实践环节。因此我们从培养材料专业应用型人

才的定位出发,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了更加丰富的课内实验和综合实验周,并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表面工程典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研究思路,更好地满足相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如结合我们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情况,在课内实验中设置了微弧氧化、等离子喷涂、离子镀、离子注入实验,学生首先观察教师演示,然后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对相关表面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工艺过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面工程实验周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该内容的加入可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材料学院每年成功通过江苏省及学校立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中,有较多与材料表面工程相关的项目,在大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对某种具体表面工程技术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对设备的操作更加的娴熟,对工艺过程的掌握更加的牢固。 另外,为保证理论教学内容的质量,我校“表面工程”课程组教师,通过阅读最新的文献资料、参加表面工程的国际会议了解最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掌握表面工程技术的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课程组的老师定期对教学大纲和讲义进行更新和补充,使学生了解某种具体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紧跟学科的发展,更加贴合实际应用的需求,培养出与时俱进的

应用型人才。

3.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目前,《材料表面工程》主要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及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共有4个班,每班人数在35人左右,完全可以实行单班教学,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材料表面工程属于材料学院的特色专业方向,学院拥有多位研究表面工程的教师,可以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不同章节由专门研究该领域的老师进行授课,比如化学镀、热喷涂、表面热处理等章节分别由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教师来讲授,这样可以保证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传授给学生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另外,学院还拥有相关表面工程技术的仪器设备,比如等离子喷涂、微弧氧化、电镀、化学镀等,可以采用现场教学形式更加形象具体的讲授相关表面工程技术的设备、原理及工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加牢固。 4.结语

《材料表面工程》是一门涉及面广且具有实用价值的交叉学科。因此,提高《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熟练掌握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对于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上的改革,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紧跟

学科前沿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精细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改进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衔接,实施以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铀,张成连,陈正基,葛文庆.用先进表面工程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J].黑龙江冶金, 2010, 30(1): 1-5. [2]巴志新,王章忠, 蔡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周的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3):34-36. [3]张建华.《材料表面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81.

[4]陈舒恬,巴志新,王章忠,王珏.材料表面工程实践环节渐进式设计方法[J].中国冶金教育,2015(5): 48-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s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