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 -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doc

更新时间:2023-12-29 04: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杨晓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及50、51页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新知识的教授中应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因此,本节课从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入手,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等初步获得笔算乘法的方法,再通过独立计算、判断、应用等对新知进行巩固。最后,通过学生谈谈收获、自主小结,使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

【课前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具三角板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经历探索、检验,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迁移类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其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归纳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

(1)口算:17×3 130×5 145×2 (2)估算:98×31≈ 101×12≈ (3)笔算。75×11= 45×12=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通过多位学生补充,可以总结出来,师要给予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使学生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能够顺利地将知识进行迁移。】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笔算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先看看我们这节课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出示问题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板书例题)

【设计意图:本题从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出发,为后面学习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

(1) 分析题意:师:同学们,从这题目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 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生应该很容易得出) 师: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这个叫做速度。 生:李叔叔从甲地到上海要12个小时。

师:李叔叔从甲地到上海要12个小时,这个叫做时间。 师:问题求什么?

生: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师:这个叫做路程。 (2) 师:如何列式?为什么用乘法?

生:甲地到上海的距离可以用145×12(师板书),表示12个145。 (此处,生可能一下子列不出来,师可以适当引导) 三、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把估算的结果写在本子上?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12看成10,因为150×10=1500,所以大约是1500千米,

估算二:只把12看成10,因为145×10=1450,所以大约是1450千米,12 >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2、笔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1)独立试算:

师: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3) 学生汇报:让学生板演并说具体计算过程及要点。 师:那1与5相乘的积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 生: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3、理清法则。

(1)回顾:老师带领同学回顾计算过程。

(2)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生:第一步先算145乘第二个因数的个位2得290,第二步再算145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的1得多少?(145个十,也就是1450)5要和哪一位对齐?(要和十位上对齐),最后再怎样?(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

(此处,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生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1)观察 45×12、145×12 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2)根据学生算的方法一边看竖式一边进行小结:

A: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B: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设计意图:看竖式进行小结,减少计算时出现的错误】 5、验算:做完题目后,我们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回顾:145×12=1740,所以刚刚那个同学的估算是比较接近的。 四、巩固新知

师:我们知道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如何计算,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1、我来填一填:

表示( ) 表示( )

2、我来算一算:

124×73= 28×153=

师巡视,找两个同学上去板演,让生来判断,他们是否做对了,师适当点评(强调竖式计算的步骤,两次乘积合并相加,满十进一等)

3、 数学医院,我们做一回小医生(此题为机动练习,如果时间允许则进行。) 出示课件(课本第51页第7题):

让生找一找,问题在哪里。

(先让生判断,好好想想错了吗?错在哪里?有利于学生把竖式计算的思路理顺。)

生会发现第一个十位没对齐,第二个忘记乘百位了,第三个忘记进位(此处,师可以把进位列到刚刚的小结里) 4、选择:

164×32 第二步表示( )

A:164个2 B:164乘3 C:164个3 D:164个30 5、学以致用:(课本第51页第5题)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学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设计意图:练习针对性强,有笔算练习、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练习,还有改错练习。此外,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不仅让学生丝毫没觉得计算枯燥,反而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计算的乐趣,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谈谈收获,小结归纳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先分位相乘,再将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此处,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师应给予引导) 五、作业布置 P50:1、3、4

六、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sq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