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3-11-15 15: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陶行知“六大解放”与有效教学

江苏东台市廉贻小学 杨兰凤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多次在撰文、演说中陈述自己 “六大解放”的思想理念: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他赶考。

课堂是让每一颗心灵敞开的温情怀抱,平等、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有效教学应该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法”,正体现这“六大解放”的思想。

一、解放学生的大脑,学会主动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目前,师生问答式仍然是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教者课前精心设计提问,学生顺着老师的问题绞尽脑汁。教师琐碎的提问,裹住了学生的头脑,学生看似思维,其实在围着老师的问题转,没有自己的思维。怎样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生真正思维的课堂呢?让问于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六年级教材《负荆请罪》,学生齐读课题后,老师问:读题后有什么问题吗?爱问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七嘴八舌,主动参与,一下子就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负荆请罪”什么意思?谁负荆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结果怎样?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是他们

想知道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老师接着说:答案藏在课文中,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迫不及待投入到读书中。学生读课文后,老师顺势引导:你读懂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需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学生再一次投入到积极的思维中去。课文学完,老师又说:试着提几个自己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问问大家。教者就这样一步一步给学生留有问的时间,给学生创造问的机会,让学生在问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获取知识,让学生在问中学会思维,从而解放自己的大脑,这样的教学,就应该是有效教学。

二、解放学生的双手,训练实实在在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许多课堂,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双手放得端端正正,从头到尾除了除了举手,手不再有其它作用,可以说学生的双手无形中被老师束缚起来了,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六年级教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我们见识过许多爱国志士,肖邦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你?划出来,选择一两处多读几遍,在句子或词语旁写写感动的原因。课堂的学习权交给学生,学生笔间流淌的是自己的情感。课堂上写的训练就是解放学生双手的一种体现。

课堂作业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位教者执教一年级教材《春笋》时设计了“春笋作业小超市”:(1)抄写自己刚会写的生字;(2)练习读一读课文,争取比刚才还要好;(3)看看图说说图的意思;(4)几个人一组,演一演文中的小春笋。逛超市多自由,想买什么就拿什么,逛作业超市,合适做

什么就做什么。这种作业是对有效课堂的一种检测: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进步,优等生可以跳一跳去摘一个更大更甜的桃子,潜能生在自主选择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中等生面对选择,勇于挑战。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当堂完成课堂作业。这样的作业不单纯是手写的作业,而是重视了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训练,减轻手写的负担,解放学生的双手。

三、解放学生的眼睛,做学习主人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以有效课堂不是教师多么能讲,而是学生有机会有时间读书、观察。六年级《草原》一课中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这部分内容应该以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讲,以观察图片,引发学生由衷的赞叹,从而真正体会到草原的新奇、令人神往,与作者产生共鸣。

解放学生的眼睛,还应该体现在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六年级教材《夹竹桃》选为课文时做了改动,删去了作者故乡夹竹桃随处可见的第二段描写,由第一段写作者认为夹竹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直接引出下文“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在一次“聚焦有效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一学生向教者提出自己的疑惑:此处“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前文没有介绍哪些地方长夹竹桃,怎能说“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呢?细细读读,佩服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者肯定了学生的发现,陈述了原文的相关内容,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的一节公开教学,教者如此大气地抛开原有的教学设计,就是再告诉我们:要敢于解放学生的眼睛,让

学生大胆去发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走出 “唯本是本”,“唯师是师”的狭隘的圈圈,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获得真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四、解放学生的嘴巴,勇于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在阅读时应该是自由的,一位教者教学《狐假虎威》一课,设计了生动有趣的闯关环节:(1)我是小导演;(2)我是小演员;(3)我是故事大王。要过好每一关都必须读课文。学生自由读完课文后,教者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因为每个人的经验不同,理解就不同,喜欢的角色也不同,对角色的想法不同。阅读就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过程,学生就应该有自言自语的权利,有的默读,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同学之间比读,精彩的情节合作、共同品读;有的反复读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品出“大摇大摆、蹿出来、狐假虎威”等词的意思;有的边读边想象画面,表演老虎怎样上当,狐狸怎样借威风等。只要能读懂,怎样读都行,学生在读中很出色的完成了小导演、小演员、故事大王的角色。这就是阅读的自由,自由阅读中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创意。

《学习的革命》中说:学生的大脑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点燃这火把,还要用自由表达解放学生的嘴巴,课堂上让学生读懂什么就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狐假虎威》一课,有学生读出狐狸的聪明可爱,肯动脑,有学生读出狐狸的狡猾、虚伪,

同样,有学生读出老虎的无知,读出老虎不爱动脑筋。这些有个性的理解,是学生自己在朗读中感悟到的,教者无需将学生锁定在标准答案中。学生表达时可以表演,可以画画,可以作诗,可以写感受??如《丰碑》一文,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更想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想为他作一首诗,想在作业本上画一座晶莹的丰碑,想写下自己的感受与他心与心的对话??语言有百种,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这些行为都是一种表达,在自由表达时,学生无拘无束,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心里,表达出自己的个性,也正是这份自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想创新的空间,一片敢创新的天地,也是在这样的自由中,让学生在不知道教育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在无痕的训练中受到训练!

阅读的自由,表达的自由,解放了学生的嘴巴。 五、解放学生的时间,实践中出高效

一堂课四十分钟,有效的课堂时间怎样分配呢?专家教师认为讲授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去思、去说、去写。陶行知先生说:“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教学不光是教,而是教学生学,教师要留给学生更过的时间,让学生从老师的讲解中习得方法,尝试运用方法去学得新知,去巩固、消化所学新知识。有效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活动时间多于教师活动时间,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实践者。

六、解放学生的空间,课堂充满活力

陶行知先生称书本死知识为“干腌菜”,老师是“干腌菜”的制

作者,为教而教,学生是“干腌菜”的吞食着,为学而学,课堂枯燥无味。怎样的课堂充满活力呢?

课前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课上有的放矢。例如六年级语文教学,学生预习分三步走;1.读通课文;2.自学生字词;3.收集相关资料。有了资料的收集,学生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课文内容就会鲜活、生动起来。

课堂教学还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口语交际《学会采访》,“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在课上模拟采访只是一种简单演习,走出课堂采访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建议学生去采访老师、校长、门卫等人员,和学生商定好采访的话题,列好采访的提纲,学生羞羞答答走出课堂,又开开心心走进课堂。我乘势引导他们交流采访的感受,学生对这种实战式的课堂充满兴趣。

课堂不限于教室内,我们教者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从“大课堂”中去学习,让学生学习的空间广阔起来。

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样的教学肯定是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1.《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此文2011年12月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赛一等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si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