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19 05: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社会主义改造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1.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教学理念,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从高职学生的认知方式和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独立归纳总结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以及确立的历史意义,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于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第四章教学重点是如何正确理解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尤其是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深刻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1)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教学重点
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 (2)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教学重点
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内容,尤其重点掌握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重点
帮助高职大学生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以及确立的历史意义,从情感上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理解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讲授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交相使用。 2. 教学准备:教师要搜集并精选案例素材和视频材料。在材料的选取上,根据教学内镕,遵循“精要、新颖、贴切、易感”原则,使深奥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生动、直观、有感染力和可接受性。如“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 四、课时安排:2学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看2分钟开国大典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同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时我们是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有相当多的同学一直认为1949年10月1日后的中国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在纠正错误中讲解中国革命分两步走,1949年10月1日之前,基本上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那么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进入本章学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基本内容,是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举例说明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解放初期,建筑工程多由私营营造商承包。上海有一个只有一部旧钻机的私营业主,承包了7个水库的钻探工程,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他本人从偷工上获利2万元,又在代购器材上盗骗1.5万元。
济南利生行私营业主把旧的流速仪、经纬仪等冒充新货,卖给治淮委员会,不仅使国家损失3.8万元,并且使150个水文站、雨量站的水文记录失准。 天津市解放3年来私营业主偷工减料总值达2612万元,以机器、五金、棉纺、医药、橡胶等行业最为严重。
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不法私营业主在承办抗美援朝军用物品中偷工减料。天津40多家铁工厂竟使用不合格的废铁、烂铁制造军用铁锹和铁镐。这些镐和锹运到前线,一铲就卷口,一刨就断。
上海商人张新根、徐苗新为国营益民公司代购军用罐头的牛肉。他们在牛肉中掺进一半以上水牛肉和马肉,还掺入发了霉的臭牛肉和死牛肉。先后代购牛肉89万斤,盗骗国家款项20—30万元。
武汉私营福华药绵厂业主李寅廷承制志愿军急救包,领来好棉花1万斤,竟全部换成废棉,其中还有1千斤是拣来的烂棉花。这批急救包中有12万个根本没消毒,带着化脓菌、破伤风菌等就交了货。
上海私营大康药房业主王康年,曾向25个机关的65个干部行贿。他在药房设立一个“外勤部”,1951年仅账本上记录的“交际费”就有1.9万元。王康年指示他的“外勤部长”:对国家干部要“投其所好,送其所要”。王康年说:
“大康就是干部思想改造所。”凭这些手段,王康年骗取各机关订货款即有11万元,而这家药房原来资本不过2000元。 思考我国在1949年——1956年社会矛盾的变化
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取得全国政权,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1956年,当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时,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了。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党关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初设想:
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2.毛泽东关于过渡的突然改变
1952年9月,毛泽东给黄炎培的信中还说,对于资产阶级,“我们只应当责成他们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亦即接受《共同纲领》,而不宜过此限度”。② 但是就在同一个月,亦即1952年9月,毛泽东就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这实际上就是开始酝酿和探索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思想。10月20日,他委托在苏联休养的刘少奇向斯大林征求意见。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南方时,已经开始宣讲这一思想了。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批判了刘少奇的“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观点,并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突然改变的原因(分析讨论) 1950年出访苏联,参观苏联工业化。
毛泽东说,他此行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就是增强了建设强大国家的信心,从社会主义的苏联看到了中国的建设方向。毛泽东说,苏联革命前也很少有工厂,连飞机也不能修理。革命后若干年才会造一些汽车、造飞机。苏联人对毛泽东说,中国也将很快会造汽车和飞机,因为中国可以用苏联的技术。毛泽东表示,只要拜苏联为师,中国一定可以很快发展。
彻底公有制的苏联活生生摆在毛泽东面前,对毛泽东的决策是不是产生了影响呢?联系到毛泽东在建国之后鲜明地表示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情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一穷二白”的国情。
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A、小农经济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5.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播放《大国崛起》苏联的工业化及成就。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从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到成为一个欧洲强国,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成绩也深深地吸引了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土地改革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怎样?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A、 革命成功后,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如何使小农走上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1884年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压小农(不论有无报酬,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代社会帮助。”恩格斯从原则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农民组织合作社。列宁1923年在病中依靠别人的帮助,艰难地写了《论合作制》。列宁指出,在国家政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全部生产资料已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的条件下,“合作社的发展也就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列宁一再要求人们充分认识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B、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对商品量和工业原料的需要。
C、 防止农村出现新的两极分化。 D、 协作能形成新的生产力
河北饶阳县城南偏西12公里处,有一个叫五公的村子。合作化时期,该村因耿长
锁建立的土地合作组被誉为“社会主义之花”而蜚声中外。五公村古称敬信乡。隋唐时期,因该村李氏家族的李敬族、李德林、李百药(《北齐书》的作者)、李安期、李宗臣连续五代世袭安平公,该村由此改称五公。时光飞逝,五公村千余年的辉煌已化为历史云烟。然而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和他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互助组却再一次让五公村名扬海内外。
耿长锁是在冀中抗日根据地最先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成立互助组织的。1943年冀中平原遭受严重旱灾,收获无几,加之日本侵略军经常清剿“扫荡 ”,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异常艰难。危难之际,中共饶阳县委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号召,提出“组织起来,生产度荒”的口号。耿长锁带头响应,他动员、组织五公村卢墨林、李砚田、乔万象三户贫农成立了土地合伙组,全组共22人,40亩地。他们在没有牲口大车和农具不全的情况下,耿长锁带领土地合伙组的成员苦干巧干、历尽艰辛,为了粉碎敌人的抢粮企图,采取快收、快打的方法,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亩产量超过了一般中农户。他们还利用农闲之机开展起打绳作业,为全县“组织起来,生产度荒”树立了榜样。他们的行动,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使五公村成为冀中平原上的红色堡垒村,他所建立的土地合作组被誉为“冀中花开第一枝”。 此后,合伙组也遂之扩大到17户,并更名为农业合伙组,他们成立了代表会,制定了合伙组的章程。按章程规定:组建合伙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生产,解决大家的困难,做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活干,共同发展。各户所
有土地由合伙组共同经营,地权归原主所有。实行男女同工同酬,所产粮食及其他收入,除提10%作公积金,其余按人6地4分配。入组自愿,退组自由。年满结账后退组,可照数分配,但公积金不分;中途退组,赢余不分,如有亏损,应补足应分担的亏空方可退组;组员犯严重错误,经教育不改被开除者,按半途退组处理。有愿意加入者,须经两个组员介绍,代表会同意才可入组;入组后应交纳一部分牲畜农具费(贫者可免),就可享有与老组员同等的权利。这在冀中解放区首创了互助合作的经营管理的模式,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巨大威力,在冀中解放区树立了一面旗帜。
1951年春,这个农业合伙组改名为“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由17户发展到18户,共82人,土地288亩,骡子7头,马1匹,大车3辆,一般农具齐全。1950年11月28日《河北日报》以“耿长锁领导的农业合作小组”为题,介绍了他们的经验。1951年10月,河北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介绍了耿长锁农业合作社的经验,成为全省办社的先进典型和榜样。1952年11月8日,耿长锁农业合作社成立大社,入社农户401户(全村共425户),从此五公村成为全国合作化的一面旗帜。1953年12月耿长锁农业合作社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誉为“社会主义之花”。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即: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与城乡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挂红旗五心(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
“早归公,晚归公,早晚要归公:迟共产,早共产,迟早要共产,不如早共产。” 这反映了建国初期哪个阶级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
1949年,当人民解放军在隆隆炮声中横扫全国之际,各地私营老板是怎样一个心境?
让我们看看上海。
和经济中心,上海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
据1947年的一项统计,上海有工厂7738家,占全国12个主要城市工厂总数的54.9%。1948年统计,全国190家商业银行中,总行设在上海的有67家。上海的保险公司占全国总数的87%。上海的轮船公司船舶吨位总计950702吨,占全国总吨位的80%。
当时上海市工业总产值当中,私营企业产值占76%,可谓举足轻重。
1949年5月24日夜,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27军,在军长聂凤智指挥下,从外滩方向攻入上海市区。为了减少扰民,战士们抱着枪,一排排露宿在街头人行道上。第二天拂晓,民众一出门,看到子弟兵纪律如此严明,大为感动。当时的新华社随军记者,后来成为小说家的艾煊在一篇战地通讯中写道:“慈祥的老太太、热情的青年学生、商店的老板、店员,都恳切地请求战士们到他们的房子里去休息一下。可是战士们婉谢了,他们不愿意擅入民宅,他们不愿在这样一件小事上,开了麻烦群众的先例,开了违反人民军队传统的先例。”
一些居民赶紧从家里拿来被子和毛毯,送给解放军。另一些居民蹬着三轮车,来来往往为解放军运送伤员。
英国人在上海办的《字林西报》也称赞解放军的良好纪律。 25日上午,聂凤智在上海街头巡视,欣喜交加:远远近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已经挂起鲜艳的红幅迎接解放军,小巷子里也都贴上了欢呼解放的标语。在南京路,在成都路??工人和市民们涌上街头跳起秧歌,人们高喊着:“天亮了!”而战士们则齐声欢唱《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作为回答。 但是,在喜庆的锣鼓中,上海的私营老板却没有这般振奋。特别是人民政府和军管会在两个月之内没收了411家官僚资本企业和单位,将其变为国营企业之后,私营老板更是两股战战。
也许是对共产党不够了解,也许觉得自己一大堆私有财产与共产主义宗旨不大切合,也许多年来受了国民党那一套“共产共妻”宣传的影响,他们心怀忐忑。
对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高度赞扬;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就打上了问号;对各厂普遍组织工人成立工会,则感到麻烦和恐惧,怕以后管不住工人,没法生产,甚至会清算自己。借韩愈的话来说,老板们此刻是“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当时他们最害怕的,是搞社会主义。
消灭资本主义有两种方式:暴力剥夺和和平方式 对中国的资本家,采用什么方式呢? 范旭东:用实业挑战侵略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民间资本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市民社会开始建立,自由主义经济盛行,以此为基础,中国民间资本在1936年达到了一个巅峰。然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最好的时代结束了。国难当头,中国的民族企业家也遭受到了空前的损害与牺牲。
时至今日,我们仍感慨60年前中国的民族企业家们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爱国行为与经商之道。他们不仅在逆境中奠基了中国的现代工业,也留下了实业救国的精神。
“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语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浴血8年的抗日战争结束。
当天,天津塘沽的一个工厂里,许多职工正用大把的刷子,从桶里蘸上石灰水,拼命地刷去“共存共荣”、“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
这家工厂是中国第一家精盐工厂——天津久大精盐公司。它是著名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化工实业帝国中的一员,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强行占领。
范旭东是中国近代化工的奠基人,麾下不仅有当时中国第一座精盐厂,还开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以及远东第一化工厂——永利南京硫酸厂。
1914年,有着日本留学经历的范旭东,开始实践自己实业救国的志向。他先后在国内建立了多家工厂,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包括职业经理人李烛尘(解放后曾担任食品工业部部长,第一轻工业部部长)和技术专家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解放后曾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 )。
此后,范旭东的事业蓬勃发展。1926年,永利碱厂开业8年后,其生产的“红三角”牌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
正在阅读: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06-19
碘化汞安全技术说明书09-01
六下语文一单元教学计划06-07
市场开拓计划书07-06
嵌入式复习思考题(1)03-21
会走路的小数点作文500字06-18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09-19
纪检监察法规知识05-10
关于“798艺术区”的调研04-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教案
- 社会主义
- 改造
-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