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更新时间:2023-04-26 12: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47 页

目录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

库(一) .................................................................................................................................. 2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

库(二) ................................................................................................................................ 12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

库(三) ................................................................................................................................ 21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

库(四) ................................................................................................................................ 30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

库(五) (38)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47 页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

考研核心题库(一)

说明:本套核心题库按照考试大纲、历年真题、指定参考书等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核心题库更突出针对性和实战性,考研冲刺必备资料。

——————————————————————————————————————————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如何科学地陈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

【答案】(1)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即教学的目的与仟务,也是教学活动中所要构建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它既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

(2)教学目标的科学陈述

①行为目标。它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一个陈述得好的行为目标应符合三个条件: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即表述行为;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表述条件;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即表述标准。

②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行为目标是以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只要将刺激和反应规定得具体了,则陈述的目标也就具体了。但坚持学习认知观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因此教育的目标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的能力或品德结构的变化。为此,格伦兰(N.E.Gronlund 采用描述内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目标。按照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一法来陈述教学目标,首先应明确陈述记忆、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但是,内在的心理变化不能直接进行观察和测量。为了使这些内在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还需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若干行为样例。如果没有行为样例,则就失去了评价教学目标究竟是否达到的依据。

③表现性目标。艾斯纳(E.N`.Eisner )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该目标只要求教师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表现性目标只能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补充,教师切不可完全依赖这样的目标。

(3)教学任务的分析

任务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德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此能力或品德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并填补教学空间的过程。教学空间是指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的起始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差距,即改变学生的原有状态,使其向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终末状态变化。而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47 页 当教学目标的终末状态确定后,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的确定则是问题的关键。

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两类。必要条件是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即使能目标。使能目标是指在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从起点到终点之问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

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使能目标是保证终点目标达到的必要的先决条件。有效的学习除了必要条件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支持性的条件。使能目标是构成高一级能力或倾向的组成成分,是必要条件。而支持性条件则类似“催化剂”,有助于加速或减缓新的学习的进行。在任务分析时,教师也应对这些支持性条件加以分析。

2. 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规范的信奉性学习?

【答案】信奉行为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引起。信奉学习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确立起规范的价值信念,从而才能使学生对规范的遵从达到信奉水平。规范的价值信念是一种认识与情感相结合的复合心理结构。规范的信念结构是在反复的遵从实践基础上,不断获得规范价值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情感而逐步确立的。为此,在信奉学习中,首先要注意使学生获得有关规范的价值认识,同时要注意丰富规范价值的情绪体验(情感)。

(1)对规范价值的认识

①对规范实践后果的认识。规范的价值认识是在对规范的实践后果进行伦理学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规范实践后果的认识是获得规范的价值认识的感性基础。规范的价值认识是关于规范行为(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价值判断。规范的实践后果是遵从行为的一种反馈信息,因而这种认识只有在依据社会规范去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这可以结合依从学习与认同学习进行。在依从实践与认同实践的基础上,注意使学生认识这些遵从行为的后果,为社会规范的价值认识提供感性基础。

②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掌握。规范的价值认识是依据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对规范的实践后果进行价值评判而产生的。规范的价值观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正确相处的原理、原则,是评价人的社会行为的是非、善恶与美开的伦理学标准。要使学生掌握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须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来评判规范的实践后果,从而揭示规范的伦理学意义,从实际评判过程中逐步掌握集体主义价值观。

③消除意义障碍。意义障碍是指妨碍学生对社会规范价值作出正确认识的错误思想。意义障碍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种对立的思想影响造成,有的是由认识的局限性造成。在信奉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意义障碍都要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不可压服。

(2)社会规范的情绪体验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47 页 ①情绪体验及其信息源:情绪体验即情的感受或称情感。这是主体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唤醒或激活状态的反馈感受。情绪体验是一种对多种信息源产生的复杂感受。当代情绪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有意识的}性绪体验由下列三方面的输入信息的整合感受而产生。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获得规范价值认识的同时,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使学生感到遵从规范光荣,背离规范可耻,履行规范感到心安理得,背离规范感到内疚,受良心的谴责。注意丰富主体对情境的感受:要注意结合学生己有的经验对情境进行评价,丰富学生对社会规范后果及其意义作用的认识;情绪也可以通过“替代”作用而学到。这是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而实现的。移情一般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当一个人感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自己也能发生感染或共鸣,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另外,移情也表现为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别人的心情。移情是丰富情绪体验的一种渠道。为此,教育上要注意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情绪感染影响。教师的道德情感可以通过移情作用而影响学生的情感。

3. 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来促进知识应用?

【答案】(1)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知识应用的水平和效果如何,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动机状态、智力水平、己有知识的领会与巩固水平,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教学方法等等。其主要因素有:

①知识和领会与巩固程度

知识的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知识得以重现的基础上,把该知识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本质标志同当前问题的特征进行对照分析,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标志。应用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则必须能够回忆、提取出相应的知识。如果知识记忆不准确、不牢固,必然导致提取的困难和错误,这直接影响着问题的成功解决。准确而透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更是应用知识的关键。深刻领会的知识既有助于牢固地记忆,也能促进有效的应用,知识的应用同领会水平是直接相关的。如果领会水平较低,仅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那么,在要求学生应用这种习得的知识去解释同类事物和现象时,其解释水平往往是现象类比,而且范围也很有限。

②问题的特征

在知识掌握过程中,个体应用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因问题的类型、难度等特征的不同而受到影响。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知识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形式。问题形式不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将有所不同。问题越复杂,要求学习者的心理参与程度也就越高,心理资源的投人也就越大,审题、联想、解析与类化这四个过程也就越展开、越迂回。问题的陈述方式或所给图示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知识应用的过程。由于教学目的、教学仃务、教学时段等不同,要求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的问题也应有所不同。

③应用知识的心智技能

知识应用中所涉及到的心智技能有许多,既有一般性的思考技能,也有审题、联想、解析与类化等具体的技能。如果不善于在审题时抓住问题的基本结构、形成问题的表征;不善于在联想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s8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