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林业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研讨会暨中职教育研究会年会总结(1
更新时间:2024-06-22 05: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参加全国林业职业院校改革发展 研讨会暨中职教育研究会年会
总 结 与 体 会
1
参加全国林业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研讨会 暨中职教育研究会年会总结与体会
2012年10月9日至13日我参加了全国林业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研讨会暨中职教育研究会年会。本次年会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交流办学经验,于2012年10月9—13日在贵州贵阳(贵州省林校)召开。现将参加会议内容汇报如下,并就我院林业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提出本人建议与思考。
一、 会议概要
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林业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主办,林业教育学会职教分会副主任贺建伟、国家林业局职教中心副主任李炳凯出席并主持。国家林业局人事司吴友苗处长,教育部职成司农村处处长刘杰教授,贵州省教育厅蔡志君副厅长,贵州省林业厅杨洪俊副厅长,贵州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罗小平、高教出版社副社长、林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副主任及全国24所高、中职院校领导共66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国家林业局职教中心副主任李炳凯介绍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职业教育的意见》的起草工作情况,部署了林业教育学会职教分会关于《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职业教育的意见》的颁布与实施,林业职教集团筹建工作,林业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等下一步的四项重点工作。
2
教育部职成司农村处处长刘杰教授做了关于《涉农专业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报告。报告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型农民的内涵、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需要以及我们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对林农类专业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贵州省教育厅蔡志君副厅长对贵州省职业教育沿革、现况和发展方向及要求进行了分析,做了重要讲话。贵州省林业厅杨洪俊副厅长就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简况、十二五要点、工业强省战略实施成效和林业产业、林业职业教育情况做了介绍。会上各省林业职业院校积极发言,交流经验。黑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云南及省林校领导、专家做交流发言,就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校办产业、师资培养、尤其是“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成果及未来学校办学战略等做了专题发言,内容丰富,可借鉴性强。各位代表就《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职业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林业教育学会职教分会副主任贺建伟对年会召开情况做了总结 各位代表赴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江千户苗寨等就贵州林业生态建设参观考察。
二、 会后思考
(一)林农职业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逐步扩大,但高职生的就业率却相对较低,其原因最重要的是高职生缺乏必要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林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肩负生态安全的重任,也是产
3
业结构调整优化,保障就业,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领域。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产业化必将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也将促进林业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林业职业教育势必得到重视,其为林区和其他领域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科研、社会服务职能将显现。但当前林业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比较优势低、就业环境差、办学规模小、专业建设难点多、投入不足、师资不足,多数林业职业教育走调整专业设置、办其他非林农热门专业、合并升格为高职院校后林业专业办学条件不改善甚至弱化等众多制约发展问题。林业职业教育必须更加注重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与时俱进、加强教育教学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校企合作,深化内涵建设,围绕解决林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适应林业产业化对人才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做好规划,实施战略调整和系统谋划,加强专业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林业职业教育改革必须攻坚克难,任重道远。
(二)当前紧要任务
通过职教集团拓展服务平台、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与林业产业化衔接、深化与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等有效服务途径,达到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与林业产业化企业“共赢”;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重点解决以下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模糊
4
高等林业职业教育要为林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要为提高林业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要面向市场,为市场经济服务,这种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理念在高职院校中还不同程度存在误区。有的忽视了中专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而带来办学方式的转变;有的具有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改善办学条件投人更多资金的担忧;有的则认为职业教育既然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就可以取消一切基础教育平台的课程,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过程,进行专业训练和实践,将高职生等同于技校生进行培养。各种理念参差不齐,导致对高等林业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培养的认识模糊不清。 1.2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欠缺,导致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较大缺陷。其主要原因有:①教师长期接受贯彻普通教育的观念,缺乏职业教育观念,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对实践技能培训重视不够;②从中专教育到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式转变过程中许多院校出现学生起点低、专业变化快、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教学难的现象,很容易出现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理论为主、理论教学以传授讲解为主的现象;③在总课时的压力下,在授课奖金的刺激下,必然导致一些教师对实践锻炼和实践教学的淡化;④教师类型失衡,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1.3学生心理准备不足
学生在升人高职院校以前,长期接受普通教育的教育观念。进人高职院校以后,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
5
普遍认识不足,心理准备不足,极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①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的学习,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学习;②在生产实践环节中,只图一时兴趣,不能脚踏实地实习,采取应付态度对待。学生对实践技能培训的心理准备不足直接影响到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
1.4经费投入不到位、实训条件不具备
近年来,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迎接专业评估等需要,各类职业院校克服困难,在实验室扩建、改建、实验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地等方面加大了投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践教学难的矛盾。但距办好有特色高职院校的要求相差甚远,尤其在专业变化频繁的农林学科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投资不到位,校内缺乏实践技能培训的平台,只能依靠校外实训基地,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林业企业不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低下,接受学生实训能力有限。多数仅仅局限于参观学习,与要求的实践技能培养相差甚远。
2提高林业职业教育实践技能的对策 2.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单纯的教学改革不能全面解决职业院校的发展,只有在办学能力、教学能力、师资能力及教学条件等综合提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使学生能力提高的目的。林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型”和“创业型”,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强化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目前,林业企数量少,规模小、就业岗位不多。因此,创业教育对林业职业
6
教育尤为重要。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实施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就要突出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在内的实践教学。
3、提高对我省林业产业化的认识,明确有所为
森林既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又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这一特性决定了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林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林业的需求,正在由过去单一的经济需求变为多样化需求。林业的双重属性和它的基本内在发展规律,决定了要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结构稳定、效益显著的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来满足人们对生态公益方面的需求,确保国土和生态安全。同时也决定了要建立一个规模适度、品种丰富、布局合理、低耗节能、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来满足人们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支持、巩固和保障生态体系的建设,巩固生态建设的成果。林业产业是依托森林的生产功能来进行生产的事业。它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涉及森林培育业,林果、林药、林产食品等培育利用业,森林动物驯养业,木材(竹材)加工业,林产化工业,森林旅游业和林产品市场营销业等内容。依据贵州省现有林业产业基础,着力打造第二产业,夯实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原则,做大做强做新林业产业。林业产业化是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生态、经济)为中心,以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产业为基础,正确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分区、分类生产,协同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上连基地、下连市场的由结构合理、多条产业链组
7
成的产业体系。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的意见(林人发【2007】76号)是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促进林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林业建设者整体素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省地貌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森林资源种类繁多。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西北部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全省年平均气温15.6℃,无霜期260~280天,大部分地区降雨量1100~1300毫米,日照时数1100~1700小时,光、热、水同季且有效性高,有利于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我省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生物种类繁多。中药用植物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川、广、云、贵)中药材产区之一,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2800.8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8.44%;森林面积8944.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9.87%;森林覆盖率34.95%,活立木总蓄积量27911.53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24007.96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86.01%。
全省森林面积中,乔木林6038.1万亩,占森林面积的67.51%;竹林240.3万亩,占森林面积的2.69%;经济林面积783.15万亩,占森林面积的8.76%;灌木林1882.95万亩,占森林面积的21.05%。按林种分:防护林5793万亩,特用林408.3万亩,用材林1739.1万
8
亩,薪炭林220.95万亩,经济林783.15万亩。全省森林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面积5355.9万亩,蓄积15289.58万立方米,分别占59.88%和63.69%;人工林面积3588.6万亩,蓄积8718.38万立方米,分别占40.12%和36.31%。
“十五”期间,贵州省年森林采伐限额为515.5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采伐限额为103.1万立方米。“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720.0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采伐限额为370.0万立方米。与“十五”比较,“十一五”商品材采伐限额有大幅提高。
经过“十五”的发展,以马尾松、杉树、杨树等树种为主的用材林比例逐年增加,使全省林业后备资源进一步得到加强,为“十一五”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贵州省林业产业经过“九五”、“十五”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十五”期间,全省在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致力于资源开发利用和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一定调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逐步增大,林业总产值和林业职工收入增幅均高于同期全省GDP的增长速度。但从林业总产值、林产品种类、加工企业规模、职工平均收入等现状来看,与我国其它省份如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等比较,贵州省林业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005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98.43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以下同),在全国排名第22位,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8位。其产值约占全省GDP的5%,林业在册职工26776人,年均工资10760元,比全省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约低2000元。在林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总产值74.43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19.94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0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76∶20∶4。与全国林业产值排名第一的福建(一、二、三产业结
9
构比例31∶67∶2)、排名第二的浙江(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35∶61∶4)比,贵州林业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明显偏高,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明显偏低。说明贵州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形势紧迫、任务艰巨。
全省林业产业现状呈现如下特征。 用材林基地建设
以原料林为主的各类基地建设发展较快,自“八五”计划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稳步推进用材林基地建设。到2005年底,全省用材林面积达1739.1万亩。早期营造的杉、松等用材林已进入成熟期。近几年引种的桉树、杨树等达20万亩以上,林业产业原料基地初具规模。
竹林基地建设
竹子具有一次造林,持续利用的特点。“十五”期间,竹子已成为贵州省调整林业种植结构的重点。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省竹林面积达240.3万亩。年产竹材310.48万根,小杂竹产量17.3万吨,竹笋产量约3万吨。以竹(笋)为原料的竹产业如竹材制浆造纸、竹笋及其加工、竹材人造板、竹工艺品和其它竹材制品产业,以及竹旅游业等,在赤水、黎平、习水、桐梓等地发展势头良好。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以竹(笋)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达300家,年产值约5亿元。随着赤水年产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拉动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经济林基地建设
经济林总面积783.15万亩。主要栽培品种为:柑橘、核桃、板栗、银杏、杜仲、油茶、油桐、花椒、生漆、茶叶和金银花等。2005年,全省水果产量38.08万吨,干果产量4064吨,木本饮料(含毛茶、苦丁茶等)5.67万吨。各地依据比较优势新建了一批高标准名
10
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如精品梨类、柑橘等。橙类、梨、核桃和板栗等品种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如黔西南、黔南等地还通过种植花椒、金银花等经济林,摸索出了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并举的新路子。
以木(竹)材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稳步推进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以木(竹)材加工为特征的传统林业产业焕发了生机,人造板、松香、竹业等龙头企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加工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制浆造纸
贵州省制浆造纸业曾经有过较好的发展时期,由于污染严重、原料不足、生产技术和设备陈旧落后,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近几年大部分小型制浆造纸厂已关停并转,仅剩几家在正常运行。随着大型竹浆及木浆厂的建设,必将迎来制浆造纸大发展的新时期。
木材加工及人造板
2005年,全省锯材产量16.39万立方米。人造板总产量54.35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34.79万立方米、纤维板6.06万立方米、刨花板4.58万立方米、其它人造板8.92万立方米。木地板58.96万平方米。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4家(含竹、木地板加工企业),其中人造板企业最大年生产规模为4万立方米。“十五”期间全省人造板产量大幅增长,生产能力从20多万立方米上升到70万立方米以上。
林产化工
近几年松香市场逐渐走强,2005年全省产松脂、松香、松节油产量已超过万吨,木炭1.56万吨,其它经济林加工产品(如干鲜果品、木本药材、林产食品等)也在快速增长。
11
以森林旅游、种苗和花卉等为主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森林旅游业
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业发展迅速。森林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在贵州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森林旅游业在开发规划、设施建设、品牌推介、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虽然贵州省的森林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凭借其独特、丰富的资源优势快速发展,森林旅游收入从1999年的104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35亿元。贵州省林业系统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02个,面积达0.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野生动物繁育基地6个、珍稀野生植物培育基地5个。风景名胜区69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61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530万亩。森林公园50个,其经营面积328.5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其中:国家级19个、省级23个、县级8个。2005年,仅森林公园总收入就达8126万元以上,约占森林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接待游客477万人次,社会旅游从业人员达5372人。森林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林木种苗和花卉
林木种苗和花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到2005年底,全省建有林木良种基地17处;建有国有苗圃73个,总面积达1万亩。
2005年底,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9.3万亩,年产值达2.6亿元;花卉生产企业328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61家;种植花卉的农户达5570户;从业人员已达14903人;专业花卉市场已建成81个。
林药和林产食品
12
“十五”期间林下资源得到大力开发,推动了林药和林产食品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以“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为首的数十家制药厂,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林药种植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物制药业正在成为林业产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林药种植在药材加工业的拉动下快速发展,仅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林药基地就达35万亩,以提取桉叶油为目的桉树基地1.35万亩。2005年,木本药材(含杜仲、金银花和厚朴等)1.53万吨、木本调料(含花椒、八角和桂皮等)5129吨、森林食品(含食用菌、山野菜和笋用竹等)1.73万吨。
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性和清洁卫生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以“麻疯树”为重点的生物质能源树种的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薪炭林220.95万亩。其它木本生物质能源树种如乌桕、光皮树、黄连木、掌叶木、麻栎和栓皮栎等也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林农增收
林业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和农民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省林业建设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大力推进生态型林业产业发展。“十五”期间,全省农民从林业中得到的年纯收入由27.66元增加到130.25元,增幅较大。
林业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
贵州省结合天保、退耕还林和珠防等重点工程的实施,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模式。通过以木(竹)材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木竹种植业的发展,林农从木竹种植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经济收益,森林覆盖率连年提高。采取林果、林药、
13
林茶、林竹、林菜等复合种植模式,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林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保障了生态建设的稳步发展。
多种经济主体投资林业产业的格局正在形成
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市场需求的拉动和融资环境的改善,民营、股份制、外资等经济主体积极参与种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林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格局。据统计,“十五”期间仅外商投资就达5亿元。林业产业基础日益坚实,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业产业总产值偏低,结构不合理
一是林业产业总产值偏低。2005年全省林业总产值98.43亿元,且林业总产值占贵州GDP比例仅5%,其主要原因是林业第二、三产业不发达,第二产业产值偏低、第三产业刚起步,林业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不大。二是林业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2005年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比例为76∶20∶4,虽然较“十五”期间有了一定调整,一产比例有所下降,二产有所上升,但仍呈典型的初级产业结构特征。三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在用材林的造林树种、林种上,结构单一,虽然近年来作了一些调整,但还未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程度。在经济林品种上,低产品种多,高效品种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鲜果多,干果少。在加工业方面,主要还是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精加工少;在服务业方面,主要是保护区及森林旅游,其它服务业发展滞后。
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
一是林产工业总规模偏小。全省人造板实际年产量仅相当于发达
14
省份一家企业的年生产量。二是企业生产规模小,目前最大规模的人造板企业年生产能力只有5万立方米,属于中小企业。三是生产技术水平低。大部分企业采用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基本停留在上世纪中后期的水平,相当部分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产品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由于投入有限,科研力量不强,导致全省的林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二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观念和经济等诸多因素,企业员工缺乏继续再教育和定期培训的机会,即使进行过短期培训,效果也不显著。
以林权制度为主的各项改革滞后
一是林权制度改革滞后,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国有场圃、森工企业体制机制老化,较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三是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发展林业产业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林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林业发展基础薄弱。一是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国有场圃、林业工作站、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林区道路较差,影响资源培育和原料的输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速度缓慢。二是林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林业管理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三是林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各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向林业产业聚集,社会化体系尚未形成。
有利条件
政策环境对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的高度重
15
视,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以及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等政策,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二是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国家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以及国家林业产业发展纲要,为林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三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立省”的战略目标和一系列鼓励林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林业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四是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产业开发的外部环境逐步完善,全社会投资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长。
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带动了基地发展
通过天保、退耕还林、珠防、石漠化治理、九万大山扶贫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必将推动全省林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重点建设工程资金,加大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大规模发展生态兼用林,促进了林业资源培育和发展。据统计2005年,全省各类林业建设资金达19.95亿元(含地县两级配套6945万元),完成营造林面积401.3万亩。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为贵州省林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社会需求是产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需求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十五”期间,由于社会对林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林业产业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发展,已跻身世界林业产业大国之列,主要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林产品量仍然不足,特别是木材、纸浆、高档水果及其果品深加工产品等仍需进口。2005年, 我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13亿美元(出口206亿美元,进口207
16
亿美元),其中,原木、锯材、人造板和木浆进口总额约74亿美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森林资源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林产品供需缺口呈现加大之势,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目前,木材及林产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进口产品。2005年进口原木、锯材、人造板、纸浆等林产品折合木材约1.40亿立方米。据预测,到2010年,木材需求总量3.0~3.5亿立方米。届时,在不考虑薪材需求前提下,生产建设用材供求缺口达1~1.2亿立方米。人造板及各种装饰板材的需求量达上亿立方米,木浆、纸及纸制品需求总量约为7000万吨,缺口在1000万吨以上。以松香为主的林产化工产品需求总量超过100万吨,经济林产品需求总量约为1.8亿吨。到2020年,木材需求总量约为3.5亿立方米,其它林产品的需求总量也将有一定增加。近年来,贵州林业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就林产品消费量而言,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据资料显示,2005年世界人均消费纸及纸制品56千克,中国45千克,贵州省约26千克(估算值)。我国人造板人均消费量约0.050立方米,贵州省约0.015立方米,仅为全国的30%,其它林产品消费量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能源危机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气化供气和发电、生物油制氢、生物酒精和生物柴油等技术开发的日趋成熟,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缓解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仅柴油的国内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较2005年增长24%;到2015年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贵州具有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条件和基础,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地区。随着贵州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为贵州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
17
施展空间。
丰富的林业资源
林业产业既属于资源约束性行业,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林业产业既需要有充足的森林资源又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源。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繁多,景观资源神奇秀美,农村人力资源富足(仅2005年在外务工人数就达288万人),近几年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这些构成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是在林业用地中还有部分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可供利用。全省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28亿亩,其中尚有疏林地和无林地面积3049.5万亩可供开发。二是全省现有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等总面积2661.6万亩,如果通过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竹林的更新改造,可置换林地面积达500万亩以上。三是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偏低,提高木材产出的空间较大。全省现有林分蓄积2.4亿立方米。由于经营管理粗放,生产力水平不高,林分质量普遍较差,与速丰林每亩蓄积量相比,林地尚存在着较大的生产潜力。如果采用优良乡土速生阔叶树种以及外来速生树种等进行定向培育、集约经营,中等以上立地条件的林地林木年均生长量每亩大都在1.0立方米以上。到规划后期,若以速生树种每亩年均生长量1.0立方米计,种植面积500万亩测算,则年均生长量可达500万立方米。四是珍贵树种资源丰富。大径级珍贵木材是人造板贴面及实木家具等生产的重要原料。贵州属亚热带气候区,珍贵树种品种繁多,通过培育生产可向市场提供大径级优质木材。五是林下资源丰富。近年来,利用林下空地培育森林食品、中药材及非木质产品等,使林下空间得到了一定的利用,但其开发空间还有较大潜力。
此外,随着沼气、秸杆气化等节能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可节
18
约大量薪炭材,增加林业产业原料用材。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推广省柴节煤灶393.67万户,沼气池65万口。按一口沼气池每年节约薪炭材5.6立方米测算,一年可节约薪炭材364万立方米。“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每年还将建设20万口沼气池,可节约薪炭材超过数百万立方米。
综上所述,到规划后期,贵州省每年可提供木质原料上千万立方米,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利因素
对林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全省林业建设着重以生态建设为主,尤其是“十五”期间,在国家天保、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带动下,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林业发展的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对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
林业政策支撑力度不够
目前,林业正处于整体转型时期,林业改革还处于攻坚阶段,林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已经成为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深层次根源。尚未建立起适应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浓厚的计划和行政管理色彩。国有森工企业和国有场圃改革迟缓,林权制度改革才刚起步,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健全等都直接制约着贵州林业产业的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贵州省是一个山多地少,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弱。目前,由于教育成本相对过高,
19
很多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据调查,2005年贵州省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有17.35人,小学程度39.95人,初中程度37.8人,高中程度4.02人,中专程度1.39人,大专以上0.48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47年。
国内外竞争压力增大
贵州省林业产业的现有发展水平与国内其它省份比较,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有很大差距。现有加工企业中约90%是高消耗、低效益的企业。产品质量不高、效率低、品牌少,与经济发达地区高品质、高科技,大品牌的林产品同台竞技,无疑加大了竞争压力。巨大。
贵州省林业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传统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二是以木竹为原料,采取“公司+基地+林农”的现代制浆造纸模式,将逐步成为推动林业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力量。三是以松香为主的林产化学加工业将得到较大发展。四是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五是以麻疯树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六是以油茶和柑桔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经济林有一定的发展。七是以木纤维为基础原料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将不断涌现。
林业产业化需要高技能人才
(1)林业产业化需要掌握现代林业生产技术与操作,能运用现代林业生产工具从事林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林业生产者。实现林业产业化,需要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林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安全的、适应市场需求
20
的农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而这些应用离不开新型林业生产者。(2)林业产业化需要能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林业生产新技术,能直接服务于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推广者,而林业产业化注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非常需要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产前、产中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就离不开大量的林业技术指导与推广人才。(3)林业产业化需要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林业产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林业产业化强调产加销、贸工农~体化经营,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去做好产后服务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带动林业生产,增加林农的收入。(4)林业产业化需要能不断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包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拉长产业链条的农产品加工者。实施林业产业化,要使林业产业由目前的低效益、弱质产业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需要不断延长林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市场需求,而这些都需要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去完成。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林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坚强柱石
我省林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林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林业相配套的林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市场信息相对闭塞,林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林农,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林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林业产业化企业已经成为
21
应用科技领域的新热点,亟待拥有一大批有理论、有文化、懂技术、肯奉献的新一代知识型技术工人。而高等林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正是顺应这样的历史潮流。
高等林业职业教育与林业产业化对接
依托职教集团,深层发展高职林业“工学结合”,适应林业产业化企业需要。我院林业专业是区域林业类高职院校专业,加入南方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后,以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为前提,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突破口,以专业调整与教材建设为抓手,以服务和谐社会为宗旨,充分发挥涉农专业、师资、科研、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林业生态、林业产业以及生态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深化“工学结合”,推进产业对接,推进实验实训资源共享共用、教师互派与培训。革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重视基础课,基础教育能够提高学习者运用信息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②强化专业课,专业课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突出技术应用,提高课程的技术含量,使其具有先进性和一定的超前性,既能满足现实岗位需要.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岗位变化;③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的时数是完成实践内容、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力争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技能。不但需要一批理论素质高、
22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更需要一批在生产实践中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针对目前林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提高教师索质和建设技能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为此,创造机会和条件,选派专业带头人或中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更新教师评价手段和标准,改变以前简单的课堂评议,督导检查等评定方式,创立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和以综合教学质量为本的新型教师评价机制;创造教师勇于干事业和能干事业的氛围。增加投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好国家林业专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资助项目,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创建优良的实训场所和践教学载体和条件。加大实训条件和教师培养方面投人资金。使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不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不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把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职业索质培训作为最大特色,加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建设,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扩大学生生产实习空间,促进产学研、教学做有机结合,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目前林业职业学生起点低,普遍存在怕苦、怕累的思想,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做好“先教会学生做人,再引导学生学技”工作。把德育及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加强、引导和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品质。建立实践技能考核机制,完善学生评价标准及方法。建立实践技能考核机制,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联系,技能培训考核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其成绩累计到一定层次授予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可以避免一次培训,一次考核发证带来的问题。彻底改变单纯把考试和考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仅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
23
生,更要注重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学生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发展爱好特长。
三、 建议与结语
系领导和全体师生树立职业教育新理念,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探索和实施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林农专业社会服务体系,成立公司,安排人员,完善管理制度。针对我院林业专业现状,建议学院在招生、就业、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处理好医类专业强势与其他专业相对弱势的关系,更加科学合理规划专业,完善着眼未来学院规模与内涵发展的长效机制。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田景文
2012年11月1日
24
正在阅读:
参加全国林业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研讨会暨中职教育研究会年会总结(106-22
礼貌怎么了(Whatever Happened to Manners 译文)08-29
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规程07-24
江苏省灌云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03-02
技术负责人简历01-24
2011汇编复习 大题部分05-01
优良学风是一种文化,需要培养提升和传承05-13
2016-2022年中国双螺杆挤出机市场研究与投资战略报告08-26
数学压轴训练(三)12-04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想书法写字课教案05-3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职业院校
- 中职
- 教育研究
- 年会
- 研讨会
- 林业
- 参加
- 改革
- 总结
- 发展
-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