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知识简述
更新时间:2024-06-26 00: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管理学》基础知识简答参考
? 什么是组织?它主要开展哪些活动?
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一般需要开展两类活动: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 开展管理活动需要哪些资源?
开展管理活动需要: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的区别)
作业人员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做好组织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任务。
管理人员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
?管理的两重性
管理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1)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可以用
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实践。
2) 管理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
? 什么是管理?它有几层含义?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它有四层含义:
1)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
2) 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
和控制,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4)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
? 管理系统的构成
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环境所构成。
? 简述管理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管理工作需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涉及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如果说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那么,是否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就是与效果相关的问题。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
? 如何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影响和作用。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因此,必须将所
服务的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产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正视环境的存在,
1) 一方面要求组织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其“社会责任”。
2) 另一方面,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管理方法是万能的。
?管理职能间的关系。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完成。
?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
?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
复杂性的能力。
? 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技能要求上有何区别?
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与人际技能; 处于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
? 环境的变化可能给组织带来何种影响?
可能带来两种不同的影响:
1) 一是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2) 一是对组织的生存造成某种不利的威胁。
?创新和维持及其对有效管理的影响。
创新,就是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有所革新、有所变化。维持,就是使组织按照既定方向及轨迹持续运行。
有效的管理工作,就是要在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 影响组织的环境有哪些?
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等。
? 决策的构成要素
决策的构成要素有: 1) 决策者; 2) 决策目标; 3) 自然状态; 4) 备选方案;
5) 决策后果; 6) 决策准则。
? 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有哪些特征?其原因是什么?
初始决策是指组织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追踪决策是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的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
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具有如下特征:
1) 回溯分析。 2) 非零起点。 3) 双重优化。 追踪决策的原因是: 1) 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
2) 组织对环境特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调整对象:从调整对象看,战略决策调整组织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战术决策调整在既定方
向和内容下的活动方式。
2) 时间范围:从涉及的时间范围来看,战略决策面对的是组织整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战术决策解决的是组织的某个或某些部门在未来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3) 作用影响:从作用和影响上来看,战略决策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创造过程,战
术决策的实施则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战略决策的实施效果影响组织的效益与发展,战术决策的实施效果主要影响组织的效率与生存。
? 决策的特点
1)目标性 2)可行性 3)选择性 4)满意性 5)过程性 6)动态性
? 为什么选择活动方案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
最优决策要求完全理性:
1) 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
2) 决策者能正确辨识全部信息的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 3) 决策者能够准确计算出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显然,这些条件难以具备。现实只能是有限理性,在决策活动中,在方案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难以作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 在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决策者应主要考虑哪些内容?
1)方案实施所需的条件能否具备,筹集和利用这些条件需要付出何种成本。 2)方案实施能给组织带来何种长期和短期利益。 3)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 选择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有:
1) 确定型决策:量本利分析法、内部投资回收率法、价值分析法。 2) 风险型决策:决策树法。
3) 非确定型决策:乐观原则、悲观原则、折衷原则、最小最大后悔值规则。
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 备选方案只存在一种自然状态的决策。 备选方案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估计的决策。 备选方案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无法估计的决策。
? 决策树法及其工作步骤
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的常用方法,适用于未来可能有几种不同情况(自然状态),并且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可以根据资料来推断的情况。它用树型图来描述各方案对未来收益的计算、比较及选择。步骤如下:
1)根据可替换方案的数目和对未来市场状况的了解,绘出决策树型图。
2)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包括:计算各概率分枝的期望值;将各概率分枝的期望值相加,并将数字记在相应的自然状态点上。
3)考虑各方案所需的投资,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收益值。
4)剪去期望收益值较小的方案分枝,将保留下来的方案作为备选实施的方案。 如果是多阶段或多级决策,则需重复2)、3)、4)各项工作。
?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人们对未来的自然状态无法作出明确估计,且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亦无法明确的情况。因此在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时,只能根据主观选择的一些原则来进行。
1) 乐观原则。也叫“最大收益值规则”,是指选择在最好自然状态下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
作为决策实施方案。
2) 悲观原则。也叫“小中取大规则”或“最小最大收益值规则”,是指选择在最差自然状态下仍能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3) 折衷原则。根据决策者的判断,给最好自然状态一个乐观系数,给最差自然状态一个悲观系数,两者之和为1。然后用各种方案在最好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与乐观系数相乘所得的积,加上各方案在最差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与悲观系数的积,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然后据此比较各方案的经济效果,作出选择。
4) 最小最大后悔值规则。决策者应先计算出各方案在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用方案在某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与该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相减所得),然后找出每种方案的最大后悔值,并据此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 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计划与决策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
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而计划是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
其次,计划和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因为:第一,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第二,在实际工作中,计划与决策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 管理的组织职能
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它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组织设计。 2) 人员配备。 3) 开动组织。
4) 组织运行与变革。
? 简述管理层次及其影响因素。
组织中从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层次称之为管理层次。一个组织管理层次的多少,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
1) 在管理幅度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组织的规模大小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
员数越多,需要的管理层次就越多。
2) 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每个主管所能直接控制的下属人数越多,所需的管理层次就越少。
? 简述管理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管理者能直接有效地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为管理幅度。 有效管理幅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 工作能力。
2) 工作内容和性质。 3) 工作条件。 4) 工作环境。
? 工作内容和性质对管理幅度的影响。
1)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 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 3)计划的完善程度。 4)非管理性事务的多少。
? 工作条件对管理幅度的影响。
1)助手的配备情况。
2)信息手段的完备情况。 3)工作地点的接近性。
? 管理者的权力及其构成。
“权力”通常被描述为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特指在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整个组织或所辖单位及人员的影响力,简称管理者影响别人的权力。权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 制度权:组织正式授予的权力,包括组织活动的决定权、指挥权和对组织成员的奖惩权。
2) 专长权。 3) 个人影响权。
? 简述分权程度的标志及其实现途径。
组织分权程度的标志关键在于决策权或命令权是集中还是下放。主要表现为:
1) 更多、更重要的决定可由低层管理层次作出。
2) 较高管理层次有更多的职能运行受到较低管理层次决定的影响。 3) 较低管理层次作出的决定较少受较高管理层次的检查。
分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1) 改变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分权)。 2) 主管人员在工作中授权。
? 管理者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相吻合。
2)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与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作出积极的贡献。
? 简述直线职权和参谋职权的区分标准。
首先,职权关系不同。
1) 直线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指挥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与行动的权力。
2) 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与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其次,在组织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不同。 1) 把那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负有直接责任的部门称为直线机构。
2) 把那些为实现组织目标协助直线人员有效工作而设置的部门称为参谋机构。
? 简述组织设计的根本任务和工作步骤。
组织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设计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
1) 职务设计与分析。 2) 部门划分。 3) 结构形成。
? 简述组织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组织设计的依据、影响因素)
组织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 战略。 2) 环境。 3) 技术。
4) 组织的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 简述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
答:战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方针和方向选择的总称。 在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上:
1) 一方面,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现存的组织结构。
2) 另一方面,一旦战略形成,组织结构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战略实施的要求。 战略选择的不同,在两个层次上影响组织的结构: 1) 不同的战略要求开展不同的业务活动,这会影响管理职务的设计。
2) 战略重点的改变,会引起组织的工作重点及各部门与职务在组织中重要程度的改变,因此
要求对各管理职务及部门之间关系作相应的调整。
? 简述组织设计的原则。
组织设计的原则是:
1) 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 2) 权责对等。 3) 命令统一。
4) 合适的管理幅度。
? 常见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常见的组织形式有:
1) 直线制 2) 职能制 3) 直线职能制 4) 事业部制 5) 矩阵式
? 简述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矩阵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可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
矩阵制的优点是:
1) 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 2) 具有较大的机动性。
3) 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整合,互相激发,相得益彰。 矩阵制的缺点是:
1) 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 2) 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 简述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及其一般做法。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是在一个组织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一般做法是:实行“集中政策下的分散经营”。
1) 总公司成为决策中心。
2) 在总公司下按产品或地区分为许多个事业部或分公司,它们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
润中心。 3) 再下面的生产企业则是成本中心。
事业部制是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简述领导及其含义。
领导是指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过程。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
1) 领导一定要与群体或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发生联系。 2) 权力在领导和其他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3) 领导者能够对组织成员产生各种影响。
4) 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而不是更多地体现领导者的权威。
简述领导的作用。
领导的作用有:指挥作用、协调作用和激励作用。
简述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领导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但更多的则是建立在个人影响力、专长权及模范作用等的基础之上。
简述权力含义和领导者权力的构成。
权力是领导者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和控制力。
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上级和组织赋予的正式权力,称为制度权,它包括对组织活动的决定权、指挥权和对组织成员的奖惩权;一是来自领导者个人的权力,分为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
简述领导风格的含义及主要的领导风格理论。
在引导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过程中,领导者对所获得的权力的运用方式称为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主要的领导风格理论有:
1) 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
2) 利克特的四种基本领导方式 3) 管理方格图
4)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简述勒温对领导风格的分类及其特点。
勒温将领导风格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 专制式领导。 2) 民主式领导。 3) 放任式领导。
勒温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 放任式的领导方式工作效率最低,只能达到组织成员的社交目标,但完不成工作目标。 2) 专制式的领导方式虽然通过严格管理能够达到目标,但组织成员没有责任感,情绪消极,
士气低落。 3) 民主式领导工作效率最高,不但能完成工作目标,而且组织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工作积极
主动,有创造性。
简述利克特的四种基本领导方法。 1)专制—权威式 2)开明—权威式 3)协商式 4)群体参与式
在调查中,利克特发现应用第四种管理方式的主管人员都是取得最大成就的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在设置和实现目标方面是最有效率的,通常也是最富有成果的。
简述管理方格图理论及其典型领导方式。
管理方格图是用纵坐标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用横坐标表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每个坐标都分为1到9个单位来描述领导方式的差异。
它表示的五种典型领导方式是:
1) 1.1贫乏型 2) 1.9俱乐部型 3) 9.1任务型 4) 5.5中间型
5) 9.9战斗集体型
其中,9.9战斗集体型的领导方式最为有效。
简述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领导方式的变化应是一种连续性的变化过程。该理论描述了从以领导为中心到以下属为中心的一系列领导方式的变化过程,这些方式因领导者授予下属权力大小的差异而不同。一个适宜的领导方法取决于环境和个性。 其七种代表性的领导方式是:
1) 经理作决策,由下属执行。
2) 经理“销售”决策。经理作出决定,但在下属接受决定前作适当解释。 3) 经理作出决策,但对下属提出的问题必须解释和回答。 4) 经理提出决定的设想,交由下属讨论修改。 5) 经理提出问题,征求意见,作出决策。
6) 经理规定界限,在限定的范围内由下属作出决策。 7) 经理允许下属在规定的界限内行使职权。
简述领导权变理论的内容及主要理论模型。
通过对领导与环境的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的领导方式,会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而不同的工作环境,也需要不同的领导方式。这就是权宜相变的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的主要理论模型有: 1) 菲德勒模型。(随机制宜的领导理论)
2) 途径—目标理论。 3)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在菲德勒模型中领导环境的含义。
在菲德勒模型中环境具体化为三种情景因素:
1) 领导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2) 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的明确程度。 3) 职位权力:领导者所处职位的固有权力。
? 关于菲德勒模型的几个知识点:
1) 菲德勒认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下属相互作用、领导者的风格、情景以及下属状况对领
导者的影响程度间的合理选择。
2) 在菲德勒权变模型中,影响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基本领导风格。
3) 为了检测领导者的基本领导风格,菲德勒设计的LPC(最难共事者)问卷:如果回答者大多
用敌意的词句评价自己的同事,则趋向任务型领导方式(低LPC型);如果评价多用善意的词句,则趋向于关系型领导方式(高LPC型)。 4) 根据菲德勒的观点,领导行为与领导者的个性是相联系的,所以领导者的风格是稳定不变的。 5) 提高领导者有效性的方式仅有两条途径:
第一、 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新环境。
第二、 改变环境以适应领导者。
6) 菲德勒根据三种情景因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八种不同的类型环境。 领导关系 任务结构 职位权力 情景类型 领导所处的环境 有效的领导方式 ? 简述途径—目标理论。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主要职能是为下属在工作中提供获得满足需求的机会,并使下属清楚哪些行为能导致目标的实现并获得成功。简言之,领导者应为下属指明达到目标的途径。
途径—目标理论是以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四分图为依据建立的,它把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1) 支持型 2) 参与型 3) 指令型 4) 成就型
? 根据途径—目标理论选择领导方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职工个人的特点。如教育水平、灵敏感、责任心、对成就的需求等。 2)环境因素。包括工作性质、权力结构、工作小组等情况。
? 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领导者的风格,应适应其下属的“成熟度”。
“成熟度”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它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工作成熟度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心理成熟度是指一个人做事的意愿和动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根据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划分四种领导方式: 1) 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低成熟度) 2) 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较不成熟) 3) 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比较成熟) 4) 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高成熟度)
随着下属由不成熟向逐渐成熟过度,领导行为应按着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低工作低关系逐步推移。
? 简述激励及激励效果的评测方法。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激励过程本身是一个内部和心理的过程,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对激励加以直接测定,而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来推断一个人被激励的程度。
? 主要的需求理论有哪些? 答: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明确 强 1 弱 2 有利 任务型 好 不明确 强 3 弱 4 强 5 中间状态 关系型 明确 弱 6 差 不明确 强 7 不利 任务型 弱 8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大卫-麦克莱兰的三种需求理论。
?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三个基本点:
1) 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 这五种需求不是并列的,而是从低到高排列的。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 3) 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
注意:这五种需求中,前两种为较低的需求,后三种为较高级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缺乏实证的基础。
? 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哪些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对工作的不满情绪,处理得好可以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但不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现状的作用。保健因素是同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关的因素。 保健因素的主要内容有:
1) 企业政策。
2) 工资水平。 3) 工作环境。
4) 劳动保护。等等。
激励因素是指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激励因素通常是同工作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
2) 工作上的成就感。
3) 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
4) 对未来的期望。 5) 职务上的责任感。
注意:双因素理论用于分析“白领”比较有效,它是分析知识阶层需求的有用理论。
简述双因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的联系。
可以认为,保健因素对应着需求层次理论中较低的需求层次,即生理的和安全的需求;激励因素对应着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的需求层次,即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 简述大卫-麦克莱兰的三种需求理论。
人们在工作中有三种基本的需求或动机。
1) 成就需求:达到目标,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求。
2) 权力需求:影响或控制他人,但不希望受他人控制的欲望。 3) 归属需求: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愿望。
? 主要的激励理论有哪些?
1)期望理论 2)公平理论
3)强化理论
? 简述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受激励的程度取决于经其努力后取得成果的价值与他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看法的乘积。即: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激励力是一个人受到激励的程度;效价是一个人对组织设立的奖励或成果的偏好程度;期望值是指通过努力达到组织预期成果的概率。
期望理论说明,激励实际上是选择过程。促使人们做某事的激励力将依赖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且只有在效价和期望值都比较高的情况下,对职工的激励力才会大。
? 简述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主要研究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员工将自己的收入—投入之比与别人的收入—投入之比作比较,若比率相同,则为公平状态,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
1) 当该比率大于别人的比率时,个人可能会满足一会,但一段时间后,由于满足于侥幸的心
理,工作又恢复原样。 2) 当该比率小于别人的比率时,极易导致职工对组织或管理人员的不满。
3) 当该比率等于别人的比率时,职工感到组织的公平,会得到强有力的激励。 注意:公平理论对报酬分配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1) 按时间付酬,收入超过应得报酬的员工,生产率水平将高于公平的员工。 2) 按时间付酬,收入低于应得报酬的员工,生产的数量或质量下降。
3) 按产量付酬,收入超过应得报酬的员工与收入公平的员工相比,产品数量增加不多,主要
是提高产品质量。
4) 按产量付酬,收入低于应得报酬的员工与收入公平的员工相比,产量高而质量低。
? 简述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得刺激的函数。若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若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管理人员有两种强化的手段:
1) 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利重复出现。正强化的方法包括物质奖励和精
神奖励。正强化的科学方法是:应使强化的方式保持间断性,间断的时间和数量也不固定,
亦即管理人员应根据组织的需要和职工的行为状况,不定期、不定量地实施强化。
2) 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
织目标的实现。负强化包括物质处罚和精神处分,如减少薪金和奖金、罚款、批评、降级等。不进行正强化或者忽视,也是负强化可用的方法。负强化的科学方法是:要维持其连续性,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都应及时地给予处罚。 强化理论认为:管理者应把重点放在正强化上。
? 简述信息沟通及其重要性(作用)。
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
1)对于领导者来说,其重要性在于:首先,沟通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得以实施和完成的基础;其次,沟通也是领导者最重要的日常工作。 2)信息沟通是把组织成员联系起来实现目标的手段。 3)信息沟通也把组织同其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 简述信息沟通的过程。
信息沟通的过程包括七个步骤:
思想、编码、传递、接收、译码、理解、反馈。 在沟通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受到噪声的干扰。
? 简述信息沟通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信息沟通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 必须涉及到两个以上的人。
2) 必须有一定的沟通客体,即信息、情报等。 3) 必须有一定的沟通载体,如语言、书信等。
信息沟通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发送者、接收者和所传递的内容。
? 简述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的特点。
1)沟通主要通过语言交流,但也有姿势、手势等交流。
2)沟通不限于信息沟通,还包括思想、感情、观点的沟通。
3)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历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常常容易受到复杂心理过程的影响而造成失真。
? 简述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答:1)信息发送方对信息表达的障碍。
2)信息沟通中的障碍。包括时机不合适或发送过程中受到干扰而出现误差等。 3)信息接收方的障碍。
? 简述管理的控制职能及其目标。
控制是指监视组织的活动和环境的变化,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 限制偏差的积累。
2) 适应环境的变化。
? 如何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偏差?
一般来说,工作中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小的偏差和失误并不会立即给组织带来严重的损害,然而在较长的时间里,这些小的差错就会得以积累放大并最终对计划的正常实施造成威胁。因此,要及时获取偏差信息并采取矫正措施,防止“积少成多”的误差积累,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 简述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控制与计划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1)计划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有依据。
2)如果只编制计划,而不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计划目标就很难得到实现。
? 简述控制工作的过程和要素。
1)建立控制标准。
2)衡量偏差信息。
3)采取矫正措施。
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
?简述前馈控制的优点及其困难。
前馈控制的优点有:
1) 由于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避免了事后控制对已铸成的差错无能为力的弊端。
2) 由于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
而不易造成对立面的冲突,易于被职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前馈控制的困难在于: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
? 简述现场控制及其类型。
在工作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叫做现场控制。它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1) 监督是指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2) 指导是指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
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以便使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 简述制定控制标准的步骤。
1)确立控制对象。 2)选择控制重点。
3)制定控制标准。
? 简述控制标准的制定要求。
1)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 2)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应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4)应尽可能体现出一致性。 5)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6)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 对控制信息有什么要求?
控制信息应具备以下特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
? 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找出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确定对象)
3)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 (适当选择)
? 调整计划目标或控制标准的原因是什么?
1)计划本身问题: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得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了问题。
2)环境发生变化: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是正确的计划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简述有效控制的原则。
1)控制应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2)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4)控制应该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5)控制应该注意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 控制必须由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的含义是什么?
1)渠道畅通:要能在组织中将反映实际情况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迅速地上传下达,保证联络渠道的畅通。
2)责权分明:要做到责权分明,使组织结构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能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 简述自我控制的优点。
1)有助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减少企业控制费用的支出。 3)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正在阅读:
《管理学》基础知识简述06-26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09-01
企业管理团队成员的个人简历04-11
乡村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两篇12-14
和爸爸一起读书作文450字07-05
幼儿园2022年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工作总结范文四篇03-23
中餐食谱大全02-18
如何提高小升初阶段的学习效率03-30
Android应用开发_学习笔记07-20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03-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简述
- 管理学
- 基础知识
- 面试准备之了解考官心理和自我心理调适
- 把最美的表情带进课堂 演讲稿
- 钢绞线张拉详细方案
- 抓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几个环节,建构有效课堂
- 第一部分 《投资经济学》习题集
- 校校警管理规定
- 高级英语视听说(第二版) - 教师用书 及 课后答案
- 宁波市第七期中小学特级教师(名师)跨区带徒学员名单
- 如何进一步加强民警八小时以外的管理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3届高三补充题、压轴题政治试题
-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英汉分开
- 韶关紫外线杀菌器-广州华膜
- 《少年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
- 讲师团成员和上报普法联络员`志愿者名单的
- 某某公司股东合作经营协议书
-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第3单元函数及其图象第12课时一次函数的应用
- 环保制冷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 xx年4s店客服经理个人总结
- 【美联英语】雅思阅读机经真题解析-The History of Automobiles
- 九年级语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