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1-74讲)【刘艳霞版】

更新时间:2023-04-05 13: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年经济师考试中级

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1-74讲)

(刘艳霞版)

教材变化情况

一、2009年版教材变化情况

2009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依然分为六大部分,但在“经济学”部分比 2008年教材多出一章,总计32章。从总体来看,内容变化较大,大体变化如下表所示:

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特点

二、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特点

(一)考试题型、题量以及答题时应对策略

考试的时间是 150分钟,要合理分配。

单选题控制在 60分钟内;多选题控制在 70分钟内;最后 20分钟检查和填涂答题卡

答题时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答题。千万不要为一道难题钻牛角尖,浪费过多的时间。

另外要注意一些答题技巧:

1、单选题

通常单选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一个题目有四个备选项,挑出一个正确答案。如果有把握确定正确答案,可以直接挑选,如果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用排除法(将没有见过的选项以及不合常理的选项排除)。如果遇到确实不会的题目,要合理的猜测,可以联系相关知识猜测。即使一无所知,单选题也不能空着,可以猜测一个选项。

2、多选题

多选题难度较大,涉及知识点较全面,多选题每一个题目有五个备选项,每个备选项中,有 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的,至少有 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每个选项得 0.5分,根据上述判分标准,可以遵循谨慎性原则,将选项中有把握的选出来。这种题目考核的面较广。可以采用排除法、比较法或推理法对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常,如果选项中有两个相反的说法,可能其中会有一个不是答案。

考试内容特点及应对策略

(二)考试内容特点及应对策略

1、紧扣大纲、全面考核

2009年《经济基础知识》大纲相比往年形式有所变化,即增加了“考试目的”,而在“考试内容”中不再细分“掌握”、“熟悉”和“了解”。由于要求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所以更应全面的来进行复习。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包括六大部分,这六部分分值比例相差不大,试题分布较平均。

2008年这六部分分值分布如下:

1

各章分值也较为平均。

2、难度不大,重复考题考点较多

经济师考试虽然属于全国性质的考试,但相对同等级别的考试而言,难度不大,侧重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展开或延伸的考核内容非常少。大约 95%的题目都是教材上的原文,能否通过考试的关键就看考点记没记住。

从历年的考题情况看,当年的考题中,大概有 30%左右的题目是历年考题的原题或简单变形;15%的题目是教材每章课后练习题的原题或简单变形;其余题目基本上也都是教材上的原文或者是简单理解。08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试题中,历年考题及简单变形单选题 30个题目,多选题 12个题目,共计 54分,占整套试卷的分值比例为 38.6%,课后题及简单变形 5个单选题, 5个多选题,共计 15分,占整套试卷的分值比例为 10.7%;新题目大概有 10个单选, 9个多选,共计 28分,仅占整套试卷分值比例20%;其余题目都是辅导班中课堂练习和模拟题中的题目或简单变形。

针对此特点,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可以结合历年考题和课后练习题来理解记忆教材上相关的考点,但是要注意由于 2009年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对于历年试题应该有选择的去看,在讲课时会为学员进行一定的筛选。另外还要注意单纯看课后题、历年考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面的去把握教材上的考点,研究每个考点可能会如何出题,如何能够记忆下来。因为毕竟还有将近 50%多的题目是新的考点。

学习方法

二、学习方法

(一)制定复习计划

(二)学习科目的搭配

例如:《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与实务》两门课程有交叉的知识点,对于这些交叉的知识点可以两门一起来学习,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注意听课、看书和做题的结合

由于讲课的时间有限,每讲涉及的内容可能会较多,所以听课之前应适当进行预习,先大概看看教材的内容。听课之后再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复习,复习之后再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强化。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考试就是在考验毅力和信心,所以心态是很关键的。要放松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乐观、自信。

(五)学会记忆:

经济师的考试本身难度不大,基本都是教材上的原话,关键是知识点很多,内容较杂,很难记忆。所以大家应该学会记忆。

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习一段时间后,必须学会整理知识,想想在这一阶段我学会了什么、学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2

5、多种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第2讲讲义

本章历年考情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本章历年考情:

07年考试本章2个单选、1个多选,共计4分;

08年考试本章2个单选、2个多选,共计6分;

本章教材结构及大纲要求

本章教材变化情况:

1、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中删掉了一些解释的内容。

2、删掉了“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

3、删掉了“均衡价格的变动情况”

4、增加了“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关系的具体解释及图形”。

5、增加了“需求收入弹性”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市场需求

(一)需求的含义

1、需求: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二者缺一不可。

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掌握

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产品价格: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7)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需求规律

3

(三)需求规律

1、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

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2、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应用举例】

【单选---课后题第1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

B.能够购买的数量

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D.实际购买的数量

答案:C

【多选—课后题第5题】以下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个人收入

C.替代品的价格 D互补品价格 E.生产成本

答案:ABCD

解析:E影响供给的变动

【单选】关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必然增加

B一般来说,产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C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D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但对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

长而下降。A错误;一般来说,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会减少,而产品价格下降,消费

者对它的购买量会增加,即产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B正确;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

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如煤气和电,煤气价格上升,电的需要量就会增加,C错误;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如汽车和汽油,汽油的价格上升,汽车的需求量会减少,D错误。

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第二节市场供给

(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1、供给: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

量。

2、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3、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

4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二)、供给曲线

1、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

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减少

2、供给曲线:

横轴代表供给量,纵轴代表价格。

供给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应用举例】

1.【多选---课后题第6题】以下属于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 生产成本 C产品价格 D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E生产者的预期

答案:BCE

2.【多选】关于需求和供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价格和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为需求规律

B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

C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E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减少

答案:ABE

解析: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第3讲讲义

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第三节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07年、08年单选】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A.平衡措施

B.引导措施

C.紧急措施

D.干预措施

【答案】D

【例题—多选】下列关于政府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均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短缺

D.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过剩

E.最高限价也叫做支持价格

答案:ABCD

解析:最低限价也叫做支持价格或保护价格

5

最高限价: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影响: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结果是市场短缺。

后果:出现严重排队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利时,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如果管理不当,会出现走后门现象;

措施: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

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目的: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影响: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后果:如果没有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

措施: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需求价格弹性

第四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例题】某国为了鼓励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于1973年采取措施限制石油进口,估计这些措施将

使可得到的石油数量减少20%,如果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在0.8—1.4之间,问从1973年起该国石油

价格预期会上涨多少?

解:∵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率/价格变动百分率

∴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价格弹性为0.8时,价格变动%=20%/0.8=25%

当价格弹性为1.4时,价格变动%=20%/1.4=14.3%

所以,预其1973年该国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在14.3—25%之间。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

(1)点弹性

点弹性,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2)弧弹性―――需求曲线两点之间弧的弹性。

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注意:

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1)需求弹性系数Ed >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需求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3)需求弹性系数E 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6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通常的规律是,商品限制越狭窄,则越有弹性。

(2)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3)商品用途的多少。

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第4讲讲义

应用举例

【应用举例】

9. 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

A.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B.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C. 价格和供给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D. 价格和供给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答案:B

10.【课后题第3题】一般来说,()的产品需求弹性大

A 生活必需

B 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

C 垄断性

D 用途少

答案:B

11.【07年单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则当该产品

价格提高时,()。

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

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

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答案】C.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B.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C.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

D.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7

E.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答案:ABCD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课后题第8题】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A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B商品的重要性

C商品用途的多少

D资金有机构成不同

E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答案:ABC

需求交叉弹性

(二)、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

比率。

E ij=商品i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动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类型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

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

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应用举例】

14. 若甲产品和乙产品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则说明甲产品和乙产品( )。

A.无关

B.是替代品

C.是互补品

D.缺乏价格弹性

参考答案:C

考题解析: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15. 若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则()

A.Eij>0

B.Eij<0

C.Eij=0

D.Eij>1

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互补品需求和价格是反方向变化的,所以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小于0

需求收入弹性

(三)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和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

8

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Ey=1

Ey>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Ey<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Ey<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

三、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即: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s为正值。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产品的资金有机构成低,短期供给弹性较大,而长期供给弹性则小一些。产品的资金有机构成高,短期供给弹性较小,而长期供给弹性则大。

(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应用举例】

1.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包括()。

A.时间

B资金有机构成

C投入品的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D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E商品用途的多少

答案:ABCD

2.当(),表示供给富有弹性

A Es>1

B Es<1

C Es=0

D Es=∞

答案:A

3.若Es大于1,价格上升会使供给量()。

A.增加

B.减少

9

C.不变

D.无影响

答案:A

4.关于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B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在较长的时期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C产品生产的有机构成低,短期供给弹性较大,长期供给弹性较小

D对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零

E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种特殊行业,则供给富有弹性

答案:ABCD

解析: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种特殊行业,则供给缺乏弹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2.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3)二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

【例题1-课后题第1 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 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 效用是否可加总

C 效用函数是否线性

D 效用是否客观

答案:B

解析: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加总,所以可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理论---基于基数效用论

(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假设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是:

TU= f (Q)

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MU=ΔTU/ΔQ

注:①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②“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1)完备性:如果只有A 和B 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种:

10

①对A 的偏好大于B;②对B 的偏好大于A;③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注: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

(2)可传递性:假定有A、B、C 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对B 的偏好又大于C,那么对A 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 的偏好。

可传递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即多多益善。

【例题2-课后题第6 题】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的偏好假设有()

A 完备性

B 可传递性

C 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D 平均性

E 无差异性

答案:ABC

2.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涵义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

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

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如图1-7该曲线为无差异曲线

图1-7 某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绘制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都代表不同水平的偏好。由一组描绘某个消费者偏好关系的无差异曲线构成的图形称为无差异曲线图。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对数量少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而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A、B 均位于I2,AB 偏好相同;BC 均位于I1,BC 偏好形同,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B 与C 的偏好相同,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B 比C 具有更多的X2,根据多多益善假定,B 必定比C 更受偏好。因此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__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为维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或效应水平,要增加X1 的数量就必须减少X2 的数量,因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个单位。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

11

数。

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指的是当我们沿曲线下移时,无差异曲线斜率增加,其绝对值越来越小,也意味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图1-10 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例题3—课后单选第4 题】当边际替代率沿着无差异曲线递减时,一个前提条件是()A.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值B.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

C.无差异曲线是凹的D.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答案:D

【例题4—课后多选第5 题】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

A.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B.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可以相交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降低

E.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ACE

第二节预算约束

一、预算约束的涵义

1、预算约束涵义及公式

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假如消

费者可以支配的收入金额是m,两种商品消费数量为X1、X2,两种商品价格为P1、P2,则此消费者的预算约

束公式为:P X + P X ≤m

2、预算约束线

A 点坐标(0,m/P2)

B 点坐标(m/P1,0)

图中AB 两点连接起来的直线为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在预算约束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收入有剩余)

(2)在预算约束线外的点,表示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买不起)

(3)包括预算线本身及预算线内的点,是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4)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例题5—课后题第3 题】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12

A.消费者收入大小B.消费者偏好变化

C.商品的价格D.商品价格和收入

答案:C

解析: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二、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解析: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增加,m/P2 ,m/P1 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左平移。

三、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1、如果只是其中一种商品X1 的价格上升,预算线中另一种商品X2 的截距固定不变,而商品X1 截距缩小,表明随该商品价格上升,可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减少。

表现为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点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2、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3、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例题6—课后题第7 题】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B.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收入

D.价格弹性E.商品边际替代率

答案:BC

解析:预算线的端点是m/P2,m/P1,显然影响预算线的因素就是收入m 和价格p。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一)消费者均衡

在收入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但无差异曲线却有无数条。此时,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呢?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

在切点C,无差异曲线I2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13

(二)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考试内容:掌握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在偏好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预算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动,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把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将商品X1的不同价格和消费量组合绘制在一张图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了解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1)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对于低档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从需求曲线来看,就是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而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

【例题·多选题】(2007、2008年)使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A.替代效应

B.互补效应

C.收入效应

D.蛛网效应

E.乘数效应

【答案】AC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生产者就是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厂商。

14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个人企业(业主制企业):含义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特点企业所有者也是企业经营者。

合伙制企业:含义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财产为基础建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特点(1)合伙人是财产所有者,共同拥有资源使用权和生产决策权;(2)合伙人共同对其他要素所有者进行监督和管理。(3)合伙人共同承担债务,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公司制企业(法人制企业):按照公司法规定的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特点(1)公司为股东所有(2)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种企业中,()属于法人企业。

A.个人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E.合作制企业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

A.公司为股东所有

B.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C.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D.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E.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答案】ABCD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1.企业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交易成本的节约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

[答疑编号91103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新增)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

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15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可以改变,这是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分析。例如假设劳动投入可变,而其他投入不可变。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

该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的变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TP)是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3)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

或产出。

教材24页表1-1。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的工人人数为10人时,其总产量为2100个;当工人人数为11人,其

总产量为2200个,则工人人数为11人时,该企业的边际产量是()个,平均产量是()个。

A.100 200

B.200 100

C.210 105

D.100 210 【答案】A

16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教材25页图1-16。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后,MP最大,然后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基本含义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例题·单选题】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含义是()。

A.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B.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变动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C.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增的

D.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减的

【答案】A

(2)总产量曲线的图形

根据MP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曲线。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MP递增),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此时MP下降,但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

MP>0时,TP上升;MP=0,TP最大;MP<0时,TP下降。

(3)平均产量曲线的图形

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后,MP

17

下降。

【例题·多选题】下面关于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MP上升时,TP增加

B.MP下降时,TP下降

C.MP=0时,TP最大

D.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E.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答疑编号9110301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

(四)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三类:

(1)规模报酬不变,就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一)成本的含义(掌握)

1.机会成本: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2.显成本与隐成本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实际上是自有要素的机会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3.经济利润:在经济学中,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了企业的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例题6】假定某一店主每年花费40000 元的资金租赁房屋开花店,年终该店主从销售中所获毛利(扣掉了一些

直接费用,不包含房屋租赁费)为50000 元。该店主赚了多少钱?

【分析】

(1)从显成本的角度看,该店主赚了10000 元(50000-40000);

(2)从隐成本的角度看,该店主可能一点也没赚。假定市场利率为10%,该店主从事其他职业所能获得的最

高收入是20000 元(正常利润),则该店主的隐成本是24000 元(20000+40000×10%)。厂商的机会成本和间接

成本是64000 元(24000+40000)。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该店主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赔了钱。

【例题1·单选题】(2007、2008年)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该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

18

A.最高收入

B.最低收入

C.平均收入

D.超额收入【答案】A

【例题2·单选题】经济利润也称为()。

A.超额利润

B.正常利润

C.会计利润

D.隐成本

【答案】A

【例题3·多选题】关于成本和利润的正确表述是()。

A.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企业的总成本

B.在成本下降时利润一定是增加的

C.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D.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正常利润

E.经济利润中包括正常利润【答案】AC

解析:如果隐成本下降,正常利润可能下降。所以B 错误;企业所追究的最大

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即超额利润,C 正确,D 错误;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E 错误。

(二)成本函数

1.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由于考察期的不同,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C=b+f(q)

长期成本函数无固定成本。C=f(q)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例题9--课后题第4 题】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隐成本答案:A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1)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

TC=TFC+TVC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例题10—2008 年多选】固定成本包括的项目有()

A 厂房和设备折旧

B 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C 原材料费用

D 燃料和动力费用

E 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答案:AB

(2)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平均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分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ATC= TC /Q=AFC+AVC=TFC/Q+TVC/Q

(3)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例题4·单选题】(2008年)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000元、1200元、800元和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元。

A.0

B.150

C.100

D.300

【答案】C

19

【解析】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为2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为2100元,所以边际成本=(2100-2000)/(3-2)=100元。

(三)短期成本曲线

考试内容:熟悉不同的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在成本曲线中,横轴时表示产量,纵轴表示成本。

总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1)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2)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上升的曲线。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总可变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逐渐接近横轴。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之前,MCATC,ATC上升。

(4)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之前,MCAVC,AVC上升。

(5)无论上升或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6)注意29页图1-18中三个最低点的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最低点最先出现,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最后是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

20

【例题1·单选题】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A.价格

B.产量

C.收益

D.利润【答案】B

【例题2·单选题】总可变成本曲线是()。

A.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B.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C.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D.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答案】A

【例题3·单选题】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答案】B

【例题4·多选题】下列关于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B.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C.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D.平均固定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E.无论上升或下降,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边际成本曲线

【答案】ABC

【例题5·多选题】关于成本曲线的正确表述有()。

A.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

E.平均总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答案】BD

【例题12】当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正好相等时,()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答案:C

【例题13】下列关于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A 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B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此时MC=AVC

C 当MC=ATC,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D 总成本曲线最低点最早出现且低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E 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答案:BE

解析: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当MC=ATC,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1.市场结构的含义: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一个行业内企业数目越多,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qd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