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11 03: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蜡 烛》教 学 案 例

[教学目标]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体会老妇人身上所闪现出来的美好的情感。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 4. 通过课文学习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 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

史背景。

2. 收集有关通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商隐曾在《无题》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在我们的文化内涵中往往有“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笔下它又有什么含义呢? 二.检查预习 1.注音、解释。 2. 作者简介

三.1.速读课文,然后说说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1944年9月19日—20日

贝尔格莱德萨伐河前的方场中央。 南斯拉夫的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亲眼目睹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为解放贝尔格莱德而牺牲。

老妇人不顾年老体弱冒着敌人炮火,用了一夜时间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并在坟上点燃了她珍藏45年的一对结婚喜烛。

老妇人的结婚花烛将永远燃烧在两国人民心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3.行动描写:(1)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答:一连串描写动作的词语“穿”、“翻”、“理”、“弯”、“坐”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老妇人为死去的年轻战士整理遗容的过程,她就像面对自己儿子的死那样悲哀和怜惜,她的爱让人深深为之感动。

(2)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答:这段描写了老妇人不顾年老体衰,短短的路途她却休息很多次,但她拼尽全力也要安葬红军战士,这种忘我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

(3)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答:“跪”、“画”、“吻”等动词生动具体地描写了老妇人安葬烈士的仪式,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老妇人用这样庄严的仪式表达了她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读来令人动容。

? 肖像描写: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

的东西??

?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 ? 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4)文中反复出现的“黑色大围巾”有什么作用?

答:黑色是丧服的颜色,表达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黑色大围巾在文中反复出现,为文章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战士的哀悼之情。

(5)环境描写:文中穿插的对炮火的反复描写有何作用?

答:意在突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与危险,有力地衬托出老妇人不顾危险,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埋葬红军烈士的感人行为,从而充分表现了老妇人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 (6)线索——蜡烛。

老妇人为什么要在红军战士坟头点燃蜡烛并彻夜守护?

答:苏联红军战士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老妇人满怀哀痛,同时又充满敬意,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祭奠英灵,表达自己深深的哀悼之情。(背景资料补充: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苏联、南斯拉夫、保加利亚三国军队通过共同努力,粉碎德军的“塞尔维亚”集团军,解放被侵略军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阻止德军从巴尔干半岛南部撤退。)

(7)文中为什么多次交代蜡烛的来历?

答:“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过日子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足见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真挚情谊。 (8)你认为文中的“蜡烛”有什么寓意? 答:1)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献身精神。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的哀思。 3)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 ??

3.题材: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诠释。 四.探究主旨

1.主旨:本文通过写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为一位解放南斯拉夫的苏联红军战士掩埋尸体和用她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悼念的经过,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敬爱之情,高度赞扬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南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用血肉凝结而成的情谊。八.布置作业

2.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当时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成一段话。不少于二百字。

3.课外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推荐影片《珍珠港》、《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 附板书设计

一、战士偷袭牺牲

二、老妇人掩埋战士 ①发现烈士 ②掩埋烈士 ③守护战士 精心选材 三、老妇人英雄行为感动战士 四、再现并赞美火焰。 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动作描写 整理 清理 吻别 掩埋 守护——母对子:敬意与哀痛 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意

母亲对烈士 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q8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