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面包与水仙花

更新时间:2024-03-16 23: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作文训练(二)

“面包与水仙花”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入学考试有这么一道题目:“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参加了这次阅卷,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会留一块作为晚餐。本杰明批注道:你很节俭。有的干脆说,统统吃掉。本杰明笑一笑,批道:你真可爱。忽然,有一个答案吸引了他,上面写道:“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本杰明教授在卷末为他批了几行字: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却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我可爱的孩子,你小小年纪已经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不为物质所累,堪成大器。这位学生的名字就是沃伦·巴菲特,当年刚刚20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人生的价值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 的。

人生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能够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东西。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既包括物质价值,又包括精神价值;既带有个人特征,又带有社会特征。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并不仅仅体现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或者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更主要地体现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努力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由此而来,人生的幸福既在于物质上的富有,更在于精神上的 富有。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 进步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一定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可以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曾经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悲剧。

追求个人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追求物质富有与追求精神富有应该是统一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

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此,必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同时,社会主义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人,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肉·竹子·水仙花·诗意栖居”新材料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苏东坡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德国十九世纪诗人荷尔德林也曾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选准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解读材料,审题立意 名人言论,比喻型材料

◆肉与面包: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是身体的粮食,泛指物质生活

◆竹与水仙花:心灵充实和精神富足所必需的营养,是灵魂的粮食,泛指精神生活

●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

●诗意地栖居,就是在我们这种道德贫乏、诗意缺乏、人被异化的时代环境中,我们要以“诗意地栖居”来反抗现代性技术的威胁,来找到诗意的存在与实现自我的存在,在诗意中实现自我而回归到人类的本真。

材料意旨的综合概括:唤人性的光辉。

(二)、存在问题

1.材料解读:不到位,不准确。面包指什么?水仙花、竹指什么?诗意的生活如何?阐释不清晰。

2

精神生活很重要。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呼唤精神回归,呼

◆《与竹为友》开头:竹,因其中代外直,常被用以形容人的正直、坚定的品格。宋代苏东坡曾写道……由此可见,与竹为友,可以净化我们的内心,培养我们的人格。(主体三段关键句:与竹为友,需要我们明辨自己所处的环境。孟母三迁;与竹为友,需要我们端正自己的思想;与竹为友,需要我们会出实际行动。)

◆《一盆茉莉花》:残疾的奶奶也许由于寂寞叫爷爷买了一盆茉莉花在房间,之后便便形成了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一次我和弟弟摘了几个花苞,奶奶发现后竟伤心地在房里哭了起来。有一次我生病了,奶奶却剪下花苞,冲花荼给我解暑,我感受到了奶奶的爱。两年前奶奶去世了,我们家还是保留着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它就好像奶奶的心一样,慢慢绽放,甘于寂寞,如此高洁,如此美丽……

2.中心立意含糊不清,或偏离材料意旨。

◆《有竹行遍天下》首段:一个人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就有可能沦为低俗的被统治者。宋代的苏东坡曾在诗中写道(:)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由此可见,竹是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正文写愚公的毅力、于谦的刚直、石油大王哈默的顽强)

◆写成了分享(要懂得分享)、修养(做有修养的人;人要提高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做一个有思想高度的人;做人要有高雅情趣;不高雅,不低俗)、得与失、选择(人生总免不了选择。①当我们面临诚信和利益时,我们要舍弃得益取诚信。②当我们面临个人得益和国家得益的决择时,毫无疑问,我们要舍个人而取国家者也。③当我们面临金钱的诱惑与道德的呼唤时,我们显然要舍金钱而取道德。)

◆《竹》:写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林先生割舍自己的竹林给村民搭桥用的故事。 ◆《竹的花》(真的写竹花及竹花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隐性美》《书——人类进步的阶梯》

◆《愿爱遍布天下》开头:“爱,是世间善之本源,世间因有爱而美好,世间因有爱而和谐,世间因有爱而精彩。”主体:大致写我们要孝顺,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关心身边每一个人。结尾:“我希望爱能遍布天下,希望社会美好,希望人人幸福。爱,让生活更美好。世间国有爱而美好,世间有爱而和谐,世间有爱而精彩。”

3.论据材料的使用:缺乏论据,或不典型,不能支撑论点。

◆梵高,一个现代艺术的殉道者,一个在他37年短暂生命旅程为艺术痴狂、沉迷的艺术者,如同一个孩童赤脚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脚,那么自由和欢乐地享受艺术带给我的美好理想。然而他却经历了接踵而至的失败和不幸,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欣赏他的作品,甚至认为是怪诞之作,可怜的梵高啊!然而就是在食不饱吃不暖的日子里,他仍保持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他仍诗意地活着。看!那朵灿烂热情奔放的向日葵不正代表着他追求艺术、热爱生活的炽热和痴狂之情吗?(这是文章第一段)

3

◆大学时的毛泽东便每日旱晨在闹市里背课文,对闹市的叫卖与砍价声充耳不闻。耳目心全在快嘴书中,正是心中的宁静与对知识的追求。他的导师更是每个冬日的清晨,以冷水浇洒自身,大声诵读诗文。这种对自身的磨炼与对自己精神的升华,向人们展现了一种高雅之气。(《追求高雅》)

4.分析说理:不准确,不充分,牵强,不能进行入情入理的阐述。 ◆可实际上,有太多的人被物欲控制了身心,写字楼里那些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白领不断地对着电脑敲敲打打,还时不时地用外语跟别人做一些交流,他们的生活基本上是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半夜回家,第二天早上又上班,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只为了还房贷、车贷,其实他们本可以买一个小一点的房子,在一个宁静的下午,端着一杯清香的茶,沉浸在书中,感受文化,或是对话大师,亦或是思考生命……有所精神享受,只是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了。

(三)、好题借鉴:

《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蔡敏)、《别捡了物质,丢了高雅的精神》(陈镇旭)、《不止于物质》(吴童豪)、《守护精神家园》(林少仪)、《坚守精神家园》(吴楠莹)

《诗意生活,诗意人生》(吴奕洲)、《诗意人生》(郑漫涵)、《诗意地栖居》(刘贝贝、林燕)、《诗意的(地)生活》(苏湘玉)、《追求诗意的生活》(李少明)、《活出诗意的姿态》(翁遥)

其它好题参考:《将诗意进行到底》、《给生活润色》、、《丢失的诗意》、《生活,需要精神的追求》、《心若在,诗意便在》、《清风明月伴我心》、《别忘灵魂也有需求》、《心灵,也需要鸡汤》、《面包人生,雅竹情怀》、《逝去的高雅》、、《在心灵上种上一片竹林》、《为物质减肥,让心灵腾飞》

(四)、他山之石·范文借鉴

诗意地栖居

更迭的时代,发展的社会,愈加浮华的城市,物欲喧嚣渐渐蒙蔽了人们的心。当置身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前,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流中,你,可曾渴望过诗意地栖居?在那山中、村里、小溪旁。

“菊,花之隐逸者也。”这高洁的菊,命题晋陶渊明之独爱。在暮蔼沉沉的小村庄中,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他远离了黑暗的官场,如同农民一般日出而兴,日落而归。人烟稀少的村庄,不能带给他名利和富贵,但能带给他诗意和心灵的沉静。隐居的生活,让他回到了最简单质朴的状态。他放下了许多欲望,只为追求最本真的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令人懂得了他对自然的渴望,这种渴望令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自己纯朴的世界中。

三毛曾与丈夫荷西住在沙漠中。漫天的风沙、物质的匮乏、条件的恶劣并不能阻挡他们对沙漠的向往。在居住的日子里,无疑三毛是快乐的。没有了烦心事也没有了忧伤,身边是自己最爱的人,令她领悟了人需要的东西其实是那么那么少,除了吃和住,剩余的都是欲望。她是如此具有才情的女子,对自然有着极强的敬畏。林青玄曾在《老友记》中提及三毛打算卖房子却又反悔,理由却是天台的柠檬花开了。因为花的开放而放弃卖房,三毛的一生充满了诗意。她就像一朵水仙花,傲然地开放着,什么都不说,便生出许多的清香和诗情画意。

4

反观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繁重的工作填充着心灵,叫嚷声、喇叭声激荡着耳膜,哪还有诗意的栖身之处?“房奴”、“车奴”等悲哀的称呼被越来越多的人沉重地背负着;贪污、受贿、食品安全问题变得屡见不鲜,甚至成为茶余饭后再平常不过的谈资。试想,拥有物质的生活真的是幸福的生活吗?心灵的宁静和愉悦被人们置于何处?难道梭罗通过住在瓦尔登湖畔来洗涤心灵,王维寄情山水的诗意的栖居将会永远成为天方夜谭吗?

城市再浮华,只要心灵宁静,万物便无法再干扰到一丝一毫,在喧闹的城市中,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吧。“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像海子一样诗意地栖居。(842字。页面至900字)

22+22+9=53

诗意地生活

喜欢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芳香,鸟儿在枝头欢雀着、跳跃着,温润的大地处处蔓延着生命的气息。

喜欢夏天夜晚,月光轻柔,或皎洁,或朦胧,无不氤氲着一份诗意的浪漫,星光闪烁,或密或疏,无不婉约着一份晶莹的情怀,清风习习,夹着淡淡的花香,把凉爽轻轻吹送。

喜欢秋天的傍晚,夕阳缠绵,染红一片天,云儿笑了,披上多彩霓裳,在天边舞动着,在落落余晖的怀抱中,心情曼舞,婀娜多姿。

喜欢冬天的午间,静谧祥和,慵懒惬意,慈悲的太阳在这个季节最温柔,它懂得人间的寒冷,缱绻着缕缕暖意,挥洒怜爱。揽一怀柔情,捻一抹阳光,盈一眼素然,晕一汪清澈,静依轩窗,看风轻云抒悠闲,赏云卷云舒舞清欢。

诗意,在生活里竟拥有如此的美丽,纯粹而不失细腻。

诗意地栖居,是陶翁采菊把酒的闲情雅致,是诗仙太白游梦仙山的豪情俊逸,是庄周入梦戏蝶的悠然欢喜,是和靖先生梅妻鹤子的宁静祥和。遥想生活中诗意的人,眼眸里纵使有着狂风暴雨的痕迹,然而拥有更多的却是看到彩虹的那一抹笑意,生活给予的苦难便也不值一提。从容度日,与悠然共清欢,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懂得风起淡看花落。

捧一杯花茶,揽一袖恬影,坐一隅暖阳,放一曲《水月空禅心》抱膝而坐。有道是,世上本无菩提,一花就可是一世界,一树就可是一菩提。一切在心,禅音缭绕,禅意缱绻,怀一颗淡然的心,沐浴清风暖阳。

静心,抹去晨雾的迷朦;用心,发现朝阳的明丽;凭心,拥抱温馨的诗意,我们都可以。 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忙碌的气息,山、水、云、木,也唤不回我们匆匆的脚步。视线里没有了安详与笃定,唯见焦急的情绪继续生活不变的步履。

那么,让我们让忙碌停下速度,让灵魂得以喘息,让诗意的气息充满生活的每一道墙隅,开心,快乐,幸福,我们都有足够的权利。

安之若素,诗意生活,掬一捧水风,把一盏佳酿,醉卧春江花月夜,拾一纸词韵,酝一帘心事,闲听芭蕉夜雨声。(774字,卷面至近900)

20+20+8=48

撒种一片水仙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5

——题记

面包,广而言之,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水仙花,以其意译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境界。

(对材料交待非常清晰,值得借鉴)

人,不能只为物质而生存。若是如此,那么人只是一具躯壳,一个只有五脏六腑,只有四肢再加一个头颅的“机器人”!是的,人不可能活着就只为物质,那么,就让我们撒种一片水仙吧!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为得到一种精神。水仙花常开于四季,它的葱绿让它很适合作为盆景,永久收藏在心中。这便是一种精神,一种四季如春的愉快与蓬勃的精神。在你空虚之际,郁闷之时,闻一缕水仙的清香,看一片水仙的葱绿,听一曲水仙的赞歌,都可以让你精神焕发,这便是水仙精神所带来的奇异功效。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是一种态度。将面包换为水仙花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不贪图物质享受的态度,又是一种不沉溺物质世界的态度,一种不留恋物质生活的态度。人们需要的是物质与精神结合的结晶,回望历史,历代文人墨客,在将自己的心种满水仙后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唱响了多少绝唱!李白,一位家中极其富有的贵公子,年少便不贪图物质,不爱金钱却爱文学,年纪轻轻的他便游遍了大江南北,饮遍了各地的河水。造就了他万世的美名,传下来的是他的创作,是他精神的香气与霸气。他舍弃了万众青睐的物质生活,去自己内心的水仙花地里,享受一份宁静,超越一个自己,于是李白成就了另外一个太白,靠得是他的那一种纳天地于胸怀的态度,一种超越现实的态度。他整个人,洋溢着水仙花香。

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为得是一种境界。汉武帝时的汉朝是强盛的,强盛的朝代不缺乏强大的人。张骞,一个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一个创造“丝绸之路”的人,一种神人境界的代名词。他出使西域,却被匈奴所掳夺,与国家一别几个春秋。在匈奴地区,他虽娶妻生子,却始终牢记自己是谁的儿子,自己是谁的儿子。他虽站在匈奴的大草原上,却时刻神游于祖国之间,时刻在他内心深处的水仙林里,呼吸属于自己的气味。这些气味守住了他,守住了他内心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让他对得起“张骞”,让匈奴们惭愧得无地置容,那么大的草原,竟守不住张骞。我想他们错了,因为守不住张骞,是因为他们无法动摇张骞心中的任何一株水仙。张骞如此,境界如此……

让我们撒种一片水仙于心灵吧,为了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让这些水仙在我们心中深深地扎根,让我们的身体萦绕在水仙花香中吧……

(此文角度平常,取胜于板块及语言,体现了清晰的思维路线。作者写作态度严谨,照应有序。)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每当我读起这句诗时,不禁想起了一代文豪、东坡肉的发明者苏轼,一个如此爱吃肉的人竟宁可不吃肉,也要居于竹林中,可见精神的享受是多么重要。 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但精神享受同样重要。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是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拿来教育学生的一句格言。

6

面包,指物质享受;当我们的物质享乐得以满足时,精神享受就犹为重要。没有物质者难以生存,而没有精神者难以快乐,精神享受会换来心灵的愉悦及精神的舒畅。(清楚交待“面包”和“水仙”的本体)

古时懂得精神享受之重要的人实属不少。陶渊明归隐于无车马喧之精神乐土,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精神的享受已达“欲辩已忘言”的境界;辛弃疾驰骋沙场,但也不忘借诗言志的精神追求,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唱响了自己的豪情壮志;醉翁欧阳修,为追求精神享受游于琅琊,醉于亭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精神追求,足以令他忘乎所以,尽情享乐。古时文人是最懂得精神享受的,他们内心的感受全寄于诗文,流芳百世,他们对水仙对竹的理解随着诗文流传千年。

回归现代,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心中的水仙败了,竹枯萎了,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少,大众传媒也有转向低级趣味的趋势,因此,在人们心中水仙凋亡之前,我们需要陶行知这类文人来灌溉心田;在人们心中竹树枯死之前,我们需要苏轼等文人来重建社会对精神的追求。现实中,不仅需要经济发展型人才,更需要如老舍、巴金等追求精神之文人。我们要让心灵的水仙常开,竹树常绿。

展望未来,相信人们绝不忘对精神的追求,物质的丰富,促使人们更看重对精神的追求,人类这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品质会源远流长,富泽万世。

当我们身心俱疲时,我们不妨回想“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永葆对精神享受的追求。

(规范的考场作文,可借鉴。)

面包和水仙花

巴金曾言:“人,不能单靠吃米来活着。”温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有了物质保障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只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才更能彰显出生命的意义。在拥有一块面包之后,用另一块面包去换取一朵清香飘逸的水仙花,就好比你饱食后,用剩余的钱去买来一本书籍。你是否能感受得到书中的韵味,一如那满是弥漫的清新香气呢?六朝兴衰不过瞬间,时代变换不过一朝,如今各国纷纷制定物质保障制度,不就是为了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精神的满足与丰收吗?寻找学识的道路是遥远的,追求知识的未来是曲折的,但当你历经艰辛,通过努力到达海的那边,你能收获精神上的富裕,你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更能收获别人的尊重与敬佩!高尔基在做学徒的期间,收入虽低,但他却不忘买书求知,用有限的“面包”去换取芬芳的“水仙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仙花”的香气熏陶着他,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作家。

你所拥有的物质是有限的,但你所能追寻的收获的知识确实无限的,正是因为如此,要有不断前进的执着与毅力,要不断地换取你生命中的“水仙花”。在晴朗的午后,打开诗词集,领

7

略“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体会“大庇天下寒士”的壮志,品尝“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泰然自若。在古韵的熏陶下,你是否觉得这个世界更加可爱,更加美丽呢?步出家门,户外阳光明媚,清风拂脸,杨柳飘扬,在大自然的宁静下,你是否感受到了心情的平静呢?还记得那个13岁就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的洪战辉吗?他在颁奖典礼上,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可见,追求精神丰富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有追求的意识,是否有追求的毅力。有了坚持不懈地追求的信念,即使求知路途再遥远,你也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走过曲折。”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的这一番话正意味着,一个人从简单的维持生命,升华到了享受生命。是的,物质充裕能给你带来生活的无忧,却不能洗涤你日益疲惫的心灵。在你体味过物质生活的苦涩与甘甜以后,何不让你的心灵放松一下,给自己一个提高精神境界的机会呢?用你手上剩余的一块面包去换来水仙花呢,相信你必定能收获满室的馨香。

三、“换一朵水仙花”话题作文评讲

【题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这句名言的含义相信你一定很清楚。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审题解析】:仔细审读材料,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话题,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他所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面包”则指实在的物质财富。人不仅要拥有物质财富,还要拥有精神财富;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对美德和理想的追求中。可用下列方式表示对话题的审读:

面包——换——一朵水仙花 (喻体) 付出代价——追求——心灵和精神境界 (本体)

【归纳题旨】

舍弃某些不必要的物质,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让生命焕发光彩。

例文:

8

水仙花的芬芳 一片火红的枫叶尚使白居易缓缓吟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慨;一滴清甜的甘露尚能唤回蜻蜓的回心;一朵茉莉花的芬芳尚能换回蝴蝶的翩翩起舞一缕明媚的阳光尚能唤起小草的绿意盎然;一片绿叶尚能唤回花儿的明艳,那么一片“面包”也能唤回“水仙花”的芬芳。

李白一生平揖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毅然舍弃了高官厚禄、豪华宫殿这块人人欲得之的面包,换来了自由奔放,潇洒一生(点题)。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用物质的面包换来了享受田园、感受大自然的精神水仙花的芬芳。(点题)

被誉为“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当时以她的条件,完全可以享乐人生。但她却放弃这块人人羡慕的面包,毅然在艰难的环境中,艰苦的工作,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点题)

好一朵水仙花啊!你的美丽,你的芬芳让多少人为之折腰、为之倾倒。

也许你正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但你只要不放弃,只要你心中拥有“水仙花”的芬芳,那么你的灵魂就不会老去。正如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就是对精神的一种诠释吧!有些人即使是住着豪华的宫殿,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绵衣玉帛,有的是金银珠宝,整天碌碌无为,水仙花的芬芳对他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星辰。

读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就会知道水仙花的芬芳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看一看葛朗台,你就会明白,纵然你有许多“面包”,也换不来精神的光芒。闻闻断壁悬崖上盛开的百合,你就会领悟到:要想“水仙花”的芬芳,就必须用“面包”去作为代价。 好一朵美丽的水仙花,你的芬芳满乾坤。

换一朵精神的水仙花吧!让你的灵魂由此得以升华,你的人生得以散发魅力。 我愿为你折腰——水仙花。

精神的皈依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如是说。这句为陶行知先生极力推崇的话,是否也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在物质生活逐渐殷实富足的今天,千万不要忘了心灵深处那株水仙,唯有精神的皈依,才能让那抹绿色永驻心头。(开头提出论点)

9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诚然,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基础,是前提;只有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可能讲究精神生活的高雅充实。正如诱人的面包倘使只有一块,若拿它换来了水仙花,何来充饥?等饿得头昏眼花时,恐怕也无暇欣赏水仙花的那抹葱绿与鹅黄了吧?我们无权要求茹毛饮血时代的人们满腹诗书,出口成章,我们也无法苛求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跳出“放羊,赚钱,成家,生子,放羊”的怪圈,除非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真正的保障。所以,物质是精神的前提和基础。(过渡段阐明论点,再次点题)

然而,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富有是不够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正在于此:人有着丰富的思想活动,这让人的精神家园欣欣向荣,不致荒芜。倘若人的心灵空虚,那朵洁白的水仙早已枯萎,那么即便是拥有像葛朗台那样庞大的财产,也终究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他的灵魂早已死去。殊不知,精神生活的充实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它让物质的富有得到升华,尽显人生真谛。 当年,即将入仕的陶潜一定也怀揣造福苍生的美好梦想,但是文人的天真执着岂经受得了政治权势的倾轧?陶潜看清了黑暗官场的真面目,毅然辞官归隐,失去了物质的富足,却迎来了宝贵的精神重生。他徜徉于恬淡冲旷的精神家园,适形骸于山水,明观听于心魄,完成了精神的皈依。

然而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此淡泊名利,追求一种“心远地自偏”的宁静?他们大多整天奔走钻营,忙得昏天黑地,以追求极其奢侈舒适的物质生活,却在身心俱惫的忙碌中遗失了心灵深处的那株水仙,他们的精神家园早已杂草丛生,荒芜不堪。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面包与水仙的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不妨携一枝水仙,品一杯香茗,皭(jiào)然不滓于尘世之外,让心灵皈依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

心中的水仙花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逝残红。”(《红楼梦·葬花吟》)为了母体跨越冬的禁区,梅减余香,保全枝干承接春的呵护。

物质与精神在冲突中两全,思考的芦苇便在烈火中涅盘,躯体的消亡后是灵魂孤兀的屹立。 抚今追昔,猎猎的寒风下,两个孤魂,飘荡在殷城之外,伯夷不食周粟,义薄云天,以物质的匮乏立下精神的丰碑。历史的奇崛使高义不灭,他以几尺微命挑起家庭的悲辛,抚养了一个脆弱的女孩,洪战辉以精神抚养了希望。 茕茕相对的历史与现实凝视生灵的孤寂。汨罗江畔,是他,孤傲的屈大夫,峨冠飘发,指天詈月“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万物又归于寂静,惟有江水激浊起胸中震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乐筑声还在耳畔,那刺秦的壮士(荆轲),将去成就壮烈。“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滚滚的易水只是无语流淌,向着雾迷津渡的远方······

10

亚圣(孟子)有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食嗟来之食,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威逼利诱未能使他动容,忠心可鉴日月,吟诵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心声。

为了精神的完整多少人舍弃了物质的丰盛。人只为活着一口气,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方是大丈夫所为! 李大钊面对国民党的软硬兼施,只是固守心灵的净土,固守对信仰的忠贞不二,水仙花绽放的季节里,他获得了永生。 生命只有一次,一次的生命如白驹过隙,一瞬而已,而有的人使一瞬间成为永恒,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有的人使一生成为一瞬间,为了私欲,放弃了人格的崇高,在人民的唾弃与责骂中含泪死去,比鸿毛还轻。

我们不是圣人,可是我们要固守水仙花生长的土壤,固守精神的一席之地,在未来的憧憬中实现梦想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永恒。

心灵的水仙花不会凋零,有了心的呵护与汗水的浇灌将使它保持绽放,绽放在我们的心坎。 天空回荡的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古训,那尘土下的古训指引着心灵前进。

心中的水仙花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告诉我们:当你的物质生活较充裕时,你得给自己找些精神食粮。换句话说,人是应该有点心灵的追求的。(引出论点)

首先,心灵的追求是做人的基本支柱。很难想象一个只知享乐不知羞耻的人会在危急关头做出对得起良心的事,也很少有心中开遍水仙花的君子在人格的底线滑下去。心灵的追求是人们得以守住人格底线的保证。屈原追求高洁,于是宁投汨罗而不同流合污;孟子心有骨气,于是富贵不淫而威武不屈;司马迁一心有为,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这些伟人的心中自有一朵水仙花,所以他们行得正,站得直。更可贵的是他们有的甚至没有半块面包,他们却不丢下那水仙,那永远芳香的水仙!(3个小例证排比,让语言更有说服力)

此外,心灵的追求是人类幸福的源泉。有时候,努力追求心灵中的那份幽香的确让人愉悦,而当你达到如此境界时,你更是会充满幸福感。

以色列人种庄稼,每当庄稼成熟时,靠近路边的庄稼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收割。当地人这样解释:这样做既报答了上帝的恩德,又为那些路过此地面而没有饭吃的贫苦路人提供了方便。他们认为,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就应该留些麦子给那些处在困苦中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幸福。不是吗?他们在丰收之时不忘留下四角来换取心目中的幸福,去换取心灵中的那朵水仙花。能这样做的人,能如此切实追求的心,如何不幸福?

11

最重要的,心灵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人们把怀疑的目光集中到比萨斜塔最顶层,伽利略胸有成竹地托着两个铁球出现了,随着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而发出的一声巨响,亚里士多德败了——人类发展了,因为伽得略对真理的追求;当那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上一个圈的时候,中国便迈向了新时代,由于小平对进步,对发展的追求。对心中水仙的追求有时要求人们冲破束缚,打破常规,走出一条大胆的道路。此时我们应毫不犹豫地用一块面包去换那朵水仙!(联系现实段,也是用2个小例证,让内容丰富,点题到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老夫子永远地激励着我们去追求心中的神圣。拥有两片面包的我们又何惜用一片面包去换取那朵无价的水仙?

优秀的事例论证描写,可作为作文素材积累 1、 苏武:

北海边,一个伶仃的身影,单薄而伟岸,挥一挥羊鞭,仰天长啸,震颤四际。苏武,一如他的名字,给人高大的印象,而辽阔的北海,让这一形象更显沧桑。他本可以享尽荣华富贵,顶着高官厚禄无为一生,但他还是放弃了,因为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他,用“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换得“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用美酒佳肴换得草皮毡毛。虽然窘困,但是坦然。 2、释迦牟尼

释加牟尼原本是一个王子,从小住在华丽的王宫里,享尽荣华富贵,从未接触过外面的世界。直到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一个乞丐,才知道世上还有疾病、痛苦、衰老,第一次走出王宫,看到了真正的世界。他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他毅然抛弃了王位,抛弃了奢靡的生活,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普渡众生的理想而修行。

若不是那心中的“水仙花”,若不是那精神高塔上的明灯,谁在黑暗中指点这些伟人,谁在无助中点燃希望之火,谁给那些伟大的灵魂不渝的信念?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p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