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4-05-01 22: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商丘工学院建筑工程系

2011—2015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仅是学科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关系,切实将学科专业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大业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发展的动力,才能够上水平、增实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我校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因为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决定了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而学科专业建设的水平又决定着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我校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是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及办学水平的根本途径。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科技、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演进,高等学校之间在资源、人才、生源、就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场争夺战中,谁形成并保持了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则将被无情地淹没、淘汰。如何培育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我校

要实现快速培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唯一的出路就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大力提高办学水平,走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 一、专业建设现状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于2004年、专科层次、在校生为628人、毕业届数为5届、共1071人;

2.专业特色分析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建筑施工过程及在此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能力、能够在建筑工程第一线进行施工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师资队伍现状:

建筑工程技术专任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如下表: (1)年龄结构分布表

人数 % 30岁以下 31-35岁 36-40岁 5 50 2 20 0 0 41-45岁 1 10 46-50岁 51-55岁 56-60岁 1 10 0 0 1 10 2、职称结构分布表

年龄分布 职称 人数 % 30岁以下 31-3536-40岁 岁 41-45岁 46-50岁 51-55岁 56-60岁 教授

0 0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见习 2 3 5 0 20 30 50 0 0 5 2 1 1 1 3、学历结构分布表

年龄分布 学历 人数 0 3 7 % 30岁31-3536-4041-45以下 0 30 70 2 3 岁 2 岁 岁 1 46-50岁 1 51-5556-60岁 岁 1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及以下 现状分析:从以上三个表可以看出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数量较少,比例偏低,尤其是缺乏学科带头人;由于学科方向不明确,造成研究力量分散,难于形成科研和教研的合力,因此科研水平总体不高,获资助的科研立项项目偏少,省部级以上课题更少;青年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

4.教学改革开展情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开展等;

由李海涛副主任主持的精品课程建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已基本完成,目前所有资料已经准备齐全,只待教学视频录像了。曹鸽老师主持的《建筑测量技术》和赵光磊老师主持的《基础工程施工》两项课程开发项目,已经通过专家的批准。

上学期举行的课程“教、学、做”大赛,申报项目《建筑定位放线》和《建筑CAD》,按\资询→策划→决策→实施→验评→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获得了大赛专家的肯定。分别获得了三等奖和优秀奖。

5.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实验实训基本条件现状、实验实训实习进行情况、实践教学教师现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650万元,整合、建成包括建筑材料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和建筑测量仪器室等建筑类行业专门实验实训室4个,建筑专业校外实训基地12个。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15个,语音室6个,教学用计算机260台。

6.教研、科研开展情况:

李海涛副主任参与的项目—《联合收割机故障检测与集中控制》,发表的科研论文《The Vibration Test of Combine Harvester and the Anti-Vibration Study of the Monitor》被河南省评为特等奖,论文被EI检索。据院科【2010】13号文——我院申报的4项课题,已获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立项,其中我系2项获准立项,结项时间均为2011年12月。一项是李海涛为主持人的《新农村建设中建筑类青年农民工培训融入高职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由曹鸽老师主持的《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规划课题)已经通过学院专家组的验收。赵光磊老师参编的《建筑施工组织》(冶金工业出版社)已于2010年11月出版。

7.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的水平还不能较好地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尤其缺乏高职称教师,同时教师队伍整体太过年轻,结构也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具有领军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及省内外知名学者紧缺,科研为教学服务的能力还比较弱,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

(2)实践教学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实验实习教学的公共平台尚未健全,实践教学系列教材或教学资料建设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较少,且总体素质尚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构不尽合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1.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原则 ①工学结合的实用性原则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状,各项规划目标是在高等教育框架下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又要具有前瞻性和扩展性。

②体现专业特色原则

规划中重视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条件的创造,强调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协同发展,彰显专业办学特色。

③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动手能力,与先进技术发展协同原则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知识点切入应紧跟市场脉搏,引进先进工程技术,与时俱进。

④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注重知识结构与学科之间的兼容、关联和互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保证充足的师资、财力和物力,以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2. 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针对河南省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以建筑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一批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建筑业培养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3.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路

①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建立起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践锻炼,形成良性循环。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完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②深化教学改革

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

方法与手段,继续深化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向省级精品课程冲刺。

③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在现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成集教学、师资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为一体、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继续开拓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推行合作教师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之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④如何加强科研工作

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专业建设发展。根据学校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有关政策,积极扶持和帮助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特别是在学术研究上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并将教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三、实现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 学科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与河南省内各大高等院校的密切合作。

2、适时进行专业调研,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订人才培养计划。

3、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互补双赢的合作机制,优化专业建设。

4、积极引进国内和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办学,加强专业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1、积极发展在职教师,建立教师激励机制。营造工作氛围和生活环境,做到事业留人,机制留人,环境留人,情感留人。

2、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拓宽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3、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对专职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4、着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工程实践;选送一批优秀教师和实验员到国内一些重点大学进修或培训。

5、深化教师职称聘任及分配制度的改革,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1、争取尽快建成校内结构实验室。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满足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和培训等需求的实习基地群。

3、积极争取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站。 4、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实践教学队伍。

(四)科学研究保障措施

1、开展教学研究与应用研究,参加工程实践。

2、教师在担任教学任务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和企业研究课题,每学年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文章,出版专业教材。

3、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p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