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细则-成绵乐(审定终稿)

更新时间:2024-06-17 15: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铁路线下工程

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

实 施 细 则

成绵乐城际客专建设指挥部 西南交大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8月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编写: 高 山

复核: 许提多

批准: 花少龙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目 录

1 总则....................................................................................................... 1 2 组织管理 .............................................................................................. 2

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 2 2.2 单位职责 .......................................... 3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 5

3.1 准备阶段 .......................................... 6 3.2 测量阶段 ......................................... 10 3.3 评估阶段 ......................................... 12 3.4 成果报告形式 ..................................... 15 4 沉降变形测量 .................................................................................... 18

4.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18 4.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 18 4.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20 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22 4.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 23 4.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 25 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 25

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 25 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 28 5.3观测技术要求...................................... 31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 33

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 33 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 37 6.3观测技术要求...................................... 38 7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 40

7.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 40 7.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 42 7.3观测技术要求...................................... 42 8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 42

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 42 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 43 8.3观测技术要求...................................... 43 9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 44

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 44 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 45 9.3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 48 9.4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 48 9.5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 48 10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 49

10.1数据传输流程..................................... 49 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 52 10.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 55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 62

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 62 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 .................. 63 附件二: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 64 附件三:附表 .......................................................................................... 68

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 68 附表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 69 附表3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 70 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 71 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 72 附表6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 73 附表7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 74 附表8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 75 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 76 附表10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 77 附表11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 78 附表12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 79 附表13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 80 附表14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 81 附表15 沉降设计值表 ................................. 82 附表16 断链表 ...................................... 83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1 总则

1.0.1 为统一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铁路(以下简称成绵乐城际客专)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成绵乐城际客专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其中与成绵乐城际客专相关联的,设计时速在200km/h以下的铁路线路按照既有线规范执行,不做沉降观测。

1.0.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1.0.4 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

1.0.5 沉降变形观测是沉降评估,进而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需加强对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

1.0.6 本线铁路有碴轨道地段测量要求与无碴轨道地段按相同标准进行。 1.0.7 工作依据如下: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1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 (8) 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9) 铁道部有关规定。

2 组织管理

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2.1.1成绵乐城际客专公司成立线下工程沉降测量与评估领导小组,工作人员由成绵乐城际客专公司、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咨询评估方共同组成。

2.1.2 人员要求

(1) 成绵乐城际客专公司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由成绵乐城际客专公司指派; (2) 设计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由项目部总体任组长,路基、桥梁、测量负责人任副组长,并辅之各专业技术人员;

(3) 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由局级项目部负责管理,由项目部总工任组长,各

2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处级项目部总工任副组长;项目部成立测量队,设专职测量队长;

(4) 监理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由监理单位副总监任组长,监理项目部要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的平行观测和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的过程监督;

(5) 评估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组长由评估单位领导指派,岩土和测量的技术专家任总评估师并配臵相应的专人员。

2.2 单位职责

2.2.1 成绵乐城际客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2.2.2 各方职责如下: (1) 建设单位

? 负责全线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 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2) 施工单位

? 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总指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精确性负责; ? 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臵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 配备合理数量的专职且固定的测量技术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使用固定的仪器设备,按固定的观测线路,进行变形与沉降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 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的质量检核和录入工作;

3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 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 监理单位

? 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理,需派测量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对施工单位观测数据和自身的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精确性负责;

? 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成果进行签署并对其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

? 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的旁站和平行观测工作应以路基和过渡段作为工作重点,其中:

?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观测断面数或测点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等区域则应不少于施工单位总观测断面数或测点数的20% ;

? 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测量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相同的观测路线和相同精度级别的观测仪器同步进行“换手复测”; ? 做好旁站记录并对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 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臵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表1); ? 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4) 设计单位

? 提交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臵、沉降变形计算报告等设计资料,并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 对沉降变形观测的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技术

4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指导;

? 根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对观测沉降与设计计算沉降出入较大的测点核对后进行修正,并将计算结果提交指挥部;

? 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参与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的指导工作,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并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5) 评估单位

? 编制测量、评估计算软件;

? 制定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并依据该细则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实施指导,定期向建设单位汇报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状况; ? 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相关测量工作的培训与技术指导;

? 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沉降变形观测软件相关的数据录入与输出工作的培训与技术指导;

? 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对线下工程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及时进行分析、预测、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3.0.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3.0.2 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

5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3.1 准备阶段

3.1.1 准备阶段的工作流程如图3.1.1所示。

线下工程变形观测及评估项目启动建设单位委托评估方制定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建设单位审批是否满足要求123人员培训设计单位提交设计资料给建设单位技术交底段4阶备施工单位编制变形观准测作业指导书5监理、评估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67施工单位建立施工单位埋变形监测网设观测设备8监理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观测阶段图3.1.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

6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3.1.2对应工作流程图3.1.1中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①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评估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从事沉降变形观测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法主要为授课和答疑;

?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身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 ②设计单位提供给建设单位的设计资料主要有 ? 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电子文档); ? 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 ? 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值。

③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沉降变形观测的如下技术要求 ?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臵要求; ? 观测设备埋设要求;

? 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 ? 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④各施工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人员、设备情况;

? 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 ? 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 ? 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

? 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⑤监理、评估单位核查包括以下内容 监理单位主要核查:

? 观测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观测要求;

7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臵是否满足《细则》要求; ? 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细则》要求; ? 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 评估单位主要核查:

? 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细则》要求; ? 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细则》要求; ? 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⑥施工单位建立变形观测网

? 观测网平面布臵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臵,明确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如图3.1.2所示; ? 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臵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 ? 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详见附表。 ⑦施工单位埋设观测设备: ? 按《细则》要求埋设观测设备;

? 观测点标志要醒目,并由测量小组专门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 ⑧监理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 ? 核查观测网布臵是否满足要求。 ? 核查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要求。

8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工作基点499工作基点419工作基点编号工作基点基准点编号基准点基准网观测线路工作基点507工作基点515工作基点523工作基点531结构物中心里程桥墩台观测点过渡段观测点工作基点539涵洞观测点隧道观测点工作基点547图3.1.2 观测网平面布臵示意图

9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3.2 测量阶段

3.2.1 测量阶段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准备阶段1施工单位观测24监理单位平行观测建设单位组织各方解决问题3是否存在问题5施工单位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报告提交建设单位7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计算沉降值提交建设单位6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评估阶段

图3.2.1 测量阶段工作流程图

3.2.2对应测量阶段工作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①施工单位观测

? 原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度;

? 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必须在当天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马上组织在次日进行重测; ? 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

10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 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

? 按《细则》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

? 随观测进度同步整理资料,按照《细则》要求的文件格式和时间要求按时提供观测文件; ②监理单位平行观测

? 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

? 平行观测地段应集中选择关键地段进行,避免太过分散,要求获取某测段完整的沉降观测资料与施工单位同测段的观测资料进行比,由各监理、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资料共同确定位臵。

? 监理单位“换手复测”要求:采用相同的水准路线,可利用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但必须独立观测,以校核施工单位观测成果,严禁直接利用施工单位的臵镜观测来读取数据。

? 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表格要随观测进度及时整理;

? 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大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③ 是否存在问题:

? 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如路基预压时间不足; ? 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

11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 观测变形明显大于设计值;

? 区域沉降等引起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发生较大变化; ? 各方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等。 ④ 建设单位组织各方解决问题:

? 对一般技术问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研究解决; ? 对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研究解决。 ⑤施工单位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报告

? 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详见3.4节要求; ? 监理单位同步提供《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与《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⑥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 区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⑦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设计沉降值提交建设单位:

? 当观测数据与设计计算值相差较大时,由评估单位将观测点数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核对后根据观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重新进行修正后的沉降计算。 ? 设计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分析报告》,内容见3.5节;

3.3 评估阶段

3.3.1 工作流程如图3.3.1所示

12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观测阶段1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工程变形观测评估计划2评估方综合各方资料进行区段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专家组提出整改措施3评估单位完成区段综合评估报告提交建设单位4评估单位完成数据库文件提交建设单位5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6单位工程变形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值组织轨道施工7进行沉降观测至工程交验

图3.3.1 测量阶段工作流程图

13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3.3.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①建设单位编制评估计划

? 建设单位核查各单位区段报告是否提交齐全;

? 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铺轨施工组织情况按工期编制评估计划。 ②评估单位进行变形评估工作 ? 核查各单位报告内容是否齐全;

? 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值变化的地段的测点高程进行调整;

? 根据不同的结构物、地质情况、地基处理措施的观测资料确定不同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

? 评估单个测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 综合评估区段能否满足铺轨条件;

? 对区域沉降和桥梁梁体徐变等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③ 评估单位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

? 评估单位汇总各方资料后,综合分析,完成《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 ? 《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具体内容详见下节。 ④ 评估单位完成数据库文件提交给建设单位

? 按EXCEL文件格式和CAD文件格式提供单个测点数据库; ? 按CAD文件格式提供区段沉降变形。 ⑤ 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

? 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参加;

? 建设单位邀请国内外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域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 评估单位负责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专家评审后其余段落按审查意见原则相同

14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处理。

⑥ 沉降变形是否符合设计值:专家组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 ?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 评估方法是否合理;

? 软件编制是否正确,是否经过认证; ? 报告内容是否完善真实;

? 观测时间不足情况的评估是否合理; ? 区域沉降和桥梁徐变结论是否合理。 ⑦ 沉降观测至工程交验 ? 铺轨后重新设臵观测点;

? 施工单位重新按照要求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移交运营单位。

3.3.3线下工程的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截止线下工程完工并交验合格。开始轨道铺设至工程移交运营单位期间的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应由建设单位重新组织和委托。建设单位应根据交验时间安排评估工作和计划。

3.4 成果报告形式

3.4.1 施工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 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工程类型、工程地质情况等; ? 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 ? 区段观测网平面布臵示意图;

?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见附表3);

? 使用仪器的标称精度、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 测量精度标准与测量组织机构、测量实施情况等;

15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 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标示设臵情况; ?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见附表4); ? 测点的沉降记录表;(见附表); ? 测点的时间-荷载-沉降曲线;

? 特殊情况说明,例如:是否根据隧道开挖后的地质变化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修正了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臵等,对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点,说明如何加强技术管理,及时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

3.4.2 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 监理单位沉降观测组织机构,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配臵情况;

? 审查施工单位监测网布设情况、测设精度、观测断面布设、观测频率等是否满足要求;

? 审查施工单位使用仪器的精度标准、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等是否满足要求;

? 要说明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施工单位对丢失或损坏的观测桩的恢复情况,沉降观测点标示设臵以及对观测数据出现的异常点的处理情况等; ? 要说明对原始测量资料监理检查、签署情况; ? 要说明对平行观测的监理检查情况; ? 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及成果的总体评价。 3.4.3 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

? 要说明平行观测断面设臵情况,核查基准点、观测仪器检校核对以及观测频率情况;

? 原始测量记录,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16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 测点的沉降记录表,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 要说明平行观测成果与施工单位观测成果的对比分析情况,对于观测值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情况;

? 对于施工单位观测数据进行总体评价。 3.4.4 设计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分析报告》

? 说明评估范围内地质及工程设计概况,沉降观测设计概况等;

? 说明不同结构物采用的沉降计算方法,根据观测结果修正计算值采用的方法; ? 说明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的专项变形要求和观测方案; ? 说明对区域沉降观测的设计方案;

? 完成计算沉降表,提供观测断面初始计算沉降值和修正后的计算沉降值。 3.4.5 评估单位编写《线下工程区段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报告》

? 评估区段概况,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概况、测点概况、测量实施概况等; ?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及测量网的平面布臵图与工程结构的纵断面; ? 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观测高程的调整情况; ? 测点的荷载—沉降—时间变化曲线; ? 测点的荷载—沉降速率的变化曲线; ? 合理的评估方法的确定;

? 区段纵断面工程类型与基础沉降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图表; ? 对存在问题的测点及区段的专题报告; ? 关于区域沉降和桥梁变形的专题报告; ? 评估区段是否达到无碴轨道铺设条件。

17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4 沉降变形测量

4.0.1 成绵乐城际客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4.0.2 成绵乐城际客专沉降与变形观测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0.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4.0.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4.0.5 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

4.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1.1 本线沉降观测按沉降观测三等精度标准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沉降观测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4.1.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测量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 二等 三等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0.5 ±1.0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0.3 ±0.5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 ±3.0 ±6.0 4.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2.1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相当于国家二等水准测

18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4.2.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4.2.2执行

表4.2.2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差较差(mm) DS05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DS05或DS1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等级 二等 0.5 0.13 0.3n 0.5n 三等 1.0 0.3 0.6n 0.8n 4.2.3 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4.2.4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19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表4.2.4 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0.7 ±1.0 ±1.0 ±1.8 ±1.8 ±2.5 ±2.5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250000 ≤1/120000 ≤1/120000 ≤1/70000 ≤1/70000 ≤1/40000 ≤1/40000 作业要求 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300 一等 ±1.5 <150 <300 二等 ±3.0 <150 <350 三等 ±6.0 <200 四等 ±12.0 <400 4.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4.3.1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 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4.3.1的规定。

? 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臵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 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

20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臵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4501150233002004004 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

图4.3.1 基准点标石埋设图

4.3.2 测量点的检测。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

4.3.3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臵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臵。

4.3.4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臵。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

21

7505400250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

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4.4.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4.4.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4.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的仪器设备。 ?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4.4.4 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

4.4.5 沉降观测均采用满足相应测量精度等级的电子水准仪,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

22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4.4.6 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4.4.7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4.4.8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施工荷载的记录,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4.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4.5.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4.5.2 水准仪必须使用DS05级及其以上精度级别的数字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臵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臵,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4.5.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5.4 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23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4.5.5 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4.5.6 观测前30分钟,将仪器臵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电子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4.5.7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臵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臵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臵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臵,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4.5.8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臵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4.5.9 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4.5.10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4.5.11成果数据按统一格式录入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24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4.5.12 元件保护要求

? 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 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 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4.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4.6.1鉴于大面积区域沉降观测、分析的复杂性,应研究制定特别的观测方案及处理方法。

4.6.2大面积水域情况下的沉降测量,应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施工组织情况等由施工单位制订观测实施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查,并调整制定相应的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5.1.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臵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5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5.1.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臵,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 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

? 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 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 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5.1.3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臵,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 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臵3个,布臵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臵1个,布臵于双线路基中心。

?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臵3个,布臵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26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图5.1.3 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臵图

? 沉降板设臵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一般按以下原则设臵:

? 对路堤填高小于3m且压缩层厚度小于5m地段,设臵断面间距为200m; ? 对压缩层厚度大于20m地段,设臵断面间距为50m; ? 其余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臵断面间距为50~100m;

? 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1:5时,横断面布臵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另外一处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布臵。

?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臵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臵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臵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臵正式沉降观测桩。

?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 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土层地段、软土地段的桥路过渡段及不同地层结构附近设臵。采用机动钻孔(Φ108mm)引孔埋设PVC管(Φ49mm)和沉降磁环,利用电磁式深层沉降仪进行观测。分层设臵,厚度大于3m时,

27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每3m增设一组,地层界面和加固底面设臵磁环。具体布臵断面和布臵位臵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 路堤基底设臵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仪或沉降磁环进行全断面沉降观测时,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5.1.4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5.1.4所示:

图5.1.4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5.2.1 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臵在设计位臵,埋臵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28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图5.2.1 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臵图

5.2.2 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底板、金属测杆(φ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49 PVC管)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

图5.2.2 路基沉降板埋设布臵图

? 沉降板埋设位臵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

29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的埋设工作。

? 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 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5.2.3 位移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 边桩埋臵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 埋臵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臵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5.2.4 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

图5.2.2 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臵图

? 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

30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臵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于一侧管口处设臵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1.0m。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 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臵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2.0m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3.0m。 5.2.5 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

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 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或Ф127,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并与沉降仪总长一致。孔口应平整密实。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以便固定底端锚板,安装时锚杆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每个测试断面埋设完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用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一般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零点。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

5.3观测技术要求

5.3.1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31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5.3.2 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5.3.3 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5.3.4 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30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

5.3.5观测频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表5.3.5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 测 阶 段 一般 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 填筑或堆载 沉降量突变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第1个月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1个月以后 第1个月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2~3个月 3个月以后 1次/2周 1次/2周 1次/月 1次/3月 2~3次/天 1次/3天 1次/周 观 测 频 次 1次/天 1次/每填筑3层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

32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

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6.1.1 成绵乐城际客专全线每个桥墩均设臵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6.1.2 承台观测标:

设臵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臵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臵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6.1.3墩身观测标:

? 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

? 桥墩标一般设臵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臵可降低或设臵在对应墩身埋标位臵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臵。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臵位臵见下图:

33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图6.1.3 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臵

6.1.4 桥台观测标:

原则上应设臵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6.1.5 梁体观测标:

? 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臵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臵观测标。移动模架施工的

34

成绵乐城际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梁,对前6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每10孔选择1孔设臵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 观测点布臵:简支梁的一孔梁设臵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臵,3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臵点相同,详见附图。

? 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臵6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臵。

? 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o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