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0-04 05: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经过、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和长征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的,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今天我们应怎样学习长征精神??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小组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 点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背景、过程及意义; 遵义会议。 难 点 长征的意义;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听朗诵,谈感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 7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上面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感受长征的历程,共同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二)新课讲授

一、关于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为什么红军要克服如此困难去进行长征呢?

二、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

<一>1探究与分享:——长征的原因

材料一 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材料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2 / 7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材料三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四次“围剿”。

揭示:1、红军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已经威胁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蒋介石不顾国难,不顾民族大义,坚持反共策略,积极围剿红军。 3、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2、粉碎敌人的四次“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材料一: 1 2 3 4 5 时间 1930.11-1931.1) (1931.3-1931.5) (1931.7-1931.9) (1933.2-1933.3) 1934 国民党 10万多 20万 30万 30多万 100 红军 4万多 3万多 3万多 7万多 8万多 比例 2.5∶1 7∶1 10∶1 4∶1 10:1 指挥者 策略 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

提示: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结合红军长征行军的动态示意图讲解) 提示: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

3 / 7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看视频找信息。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列表概况有关遵义会议的有关信息。 时间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③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

怎样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提示: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线,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过雪山草地

1.教师出示图片,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4 / 7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2.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 中央红军主力与陕北红军会师于陕北吴起镇。 2. 红一二方面军与红四军(中央红军)于会宁会师 3. 教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提示总结: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地。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一次悲壮的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离开瑞金的时候,有浩浩荡荡的八万六千人,可是一年后到达陕北的,只有摇摇晃晃的六千人;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时,还有八万多人,然而最后到达陕北的却几乎是屈指可数。红二军团、红五军团、红六军团……红军长征开始时的二十多万人,绝大多数人没有冲出绝境,没有看到胜利的时刻。

长征的过程,红军表现出了无畏、无私、乐观等精神,正是这些精神,红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所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

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四>长征的意义:

1、出示材料: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5 /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o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