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更新时间:2023-03-09 22: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文明时代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2.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3.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答案】 1.B 2.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工业文明时期,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由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形成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故B正确。 2.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种类和利用率都在不断提升,故环境人口容量会有所提高。因此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阶段应为现在的文明时代故D正确。

3.工业文明阶段,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开发和污染物的排放最突出,故导致人地矛盾最为激化。 考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环境人口容量。

因放开对东欧国家劳工移民的限制,德国人口2011年出现9年来首次上升。目前德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德国的人口增长现状符合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5.导致东欧国家大量移民德国的因素是 A.家庭婚姻 B.政治 C.难民 D.经济 【答案】 4.A 5.D 【解析】 试题分析:

4.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且出现负增长。故A正确。

5.东欧国家较德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现在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根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预计高收入国家每年将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见下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迁出国 中国 墨西哥 印度 菲律宾 数量(万/年) 30.3 26.7 22.2 14.4 印度尼西亚 18.0

迁入国 美国 德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数量(万/年) 110.0 21.1 17.3 13.6 8.3 6.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的特征是 A.为发展中国家 B.为发达国家 C.为沿海国家 D.为内陆国家

7.造成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B.不同国家间的地理位置差异 C.不同国家间的地形差异 D.不同国家间的人口密度差异 【答案】 6.A 7.A 【解析】 试题分析:

6.分析表可知人口迁出国全部为发展中国家,而人口迁入国全部为发达国家。分析迁出、迁入数据可进一步明确世界人口迁入国中迁入人口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故A正确 7.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大,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众多素质较高、渴望更高经济收入、优越生活环境的公民被吸引而迁移到发达国家。所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差异。 考点: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影响因素。 读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回答下列问题

8.下列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9.下列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下降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答案】 8.B 9.A 【解析】 试题分析:

8.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稳定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A错误;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B正确;2050年乡村人口约占20%C错误,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不会相等D错误。

9.认真读图,再结合选项,运用排除法,即得出正确选项。另外,本题还可考查该区域的城市化水平。由图可知: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约为50%(40%+10%=50%)A正确;2030年不到80%C错误;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上升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 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1.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的主要原因是 A.距离城市较远 B.位于河流下游 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D.靠近铁路 【答案】 10.D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读图,根据图例判断,②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有多条道路交汇,交通通达度高,应是商业区,③位于城市的外缘,且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便于工业原料的运入和工业制成品的运出,所以应为工业区;所以D正确。

11.印染厂主要环境污染是水污染。根据河流的形状,河水由支流汇入干流判断,甲地是河流下游,对市区水源的污染少,B对。位于郊区,盛行风下风向,靠近交通线对保护水源效果不明显,A、C、D错。

考点:考查城市功能区划分以及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右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b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B.都有勤劳和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 C.从业人员都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D.都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技术升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温州制造业不属于高科技产业集群A错误;温州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不高C错误;美国硅谷不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技术升级D错误。 考点:考查不同区域产业集群的特点。

下图中的数字序号分别代表美国、日本、巴西和印度四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①国重要的微电子工业基地是 A.“硅谷” B.九州岛 C.班加罗尔 D.圣保罗

26.③国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迅速,除了人才、交通、环境等因素外,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还有 A.政策 B.水源 C.原料 D.动力 【答案】 25.B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5.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资源拥有量可以判断①为日本、④为美国、③为印度、②为巴西;硅谷为美国的微电子工业基地,九州岛为日本、印度的微电子工业基地为班加罗尔故C正确。

26.政策、人才和文化是托起印度软件业的三根支柱 ,故A正确。 考点:考查工业区位及工业分布。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区位选择与上图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28.上图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答案】 27.A 28.C 【解析】 试题分析:

27.该工业为钢铁工业。阶段Ⅰ,工厂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为煤铁复合体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Ⅱ,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原料对工厂的影响下降,工厂靠近燃料产地,主导区位因素是燃料;阶段Ⅲ,燃料利用率提高,燃料对工厂的影响下降,工厂靠近原料产地,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阶段Ⅳ,随着海洋交通运输的发展,原料和燃料的地位和影响下降,钢铁工业主要布局在港口附近,便于运输,接近于消费市场,为临海型工业布局。故答案A正确。

28.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变化为由原料、燃料燃料原料市场。可见原料地、燃料地对该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小,市场和交通运输对该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故答案C正确。

考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根据20世纪60~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分布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29.日本20世纪60~90年代,一直在东亚、东南亚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①东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可利用廉价劳动力 ②东亚、东南亚气候适宜,河流众多 ③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利用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 ④日本寻找海外投资有利于工业分布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0.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往日本和美国,主要原因是 A.亚洲与日本、美国相隔很近,海运便利 B.亚洲资源丰富,市场广大

C.日本和美国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D.日本和美国现代化交通发达,临空型工业布局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入 【答案】 29.D 30.C 【解析】 试题分析:

29.日本在东亚、东南亚投资,是由于该地区人口稠密,有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无关;日本国内资源缺乏,不适合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但日本经济、科技发达,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由于其国土面积小,国内市场狭小,故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故D正确。

30.亚洲人口自然增长快,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适宜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而日本和美国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缺乏,工资水平高,故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往日本和美国。故C正确。 考点:考查工业区位和工业转移。

31.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① 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② 炼铝、制糖、服装 ③ 汽车、造船、水泥 ④ 炼铜、奶制品、制鞋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读“三角形坐标图”时需注意根据各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纵坐标之后,利用纵坐标读数,则影响①的主导因素为能源;影响②的主导因素为原料;影响③的主导因素为劳动力。故B正确。

考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32.只考虑盛行风向,下图工业区中最佳布局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环境角度考虑,绿化隔离带应位于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且保证盛行风不要从工业区吹向居民区,以保证居民区环境少受污染故D正确。 考点:考查工业合理布局原则。

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3.下列工业部门与工业模式二对应的是 A.时装设计 B.炼铝厂 C.电视机装配厂 D.水果罐头厂

34.下列关于工业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 【答案】 33.D 34.C 【解析】 试题分析:

33.根据图中各要素所占比重可知,模式一对应的企业为技术指向型,模式二对应的企业为原料指向型,模式三对应的企业为劳动力指向型,模式四对应的企业为市场指向型。水果罐头厂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故D正确。

3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向内陆转移故C正确。该工业受科技影响小,D错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基本无污染B错误;布局应接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地区A错误。 考点:考查工业类型及工业区位。

比较图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特点,回答第下列问题。

35.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水运、铁路、空运、公路 B.公路、铁路、空运、水运 C.铁路、水运、空运、公路 D.公路、水运、空运、铁路

36.西藏自治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境内没有大河

B.政府对发展内河航运不够重视 C.河流冰期长,不利于通航 D.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 【答案】 35.C 36.D 【解析】 试题分析:

35.四种运输方式,运量由大到小应为水运、铁路、公路和航空;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所以综合分析运速和运量可以判断①为铁路、②为水运、③空运、④为公路故C正确。

36.西藏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37.陕西省天然气大量供应给京、津两地消费,“陕气”进京、津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管道运输是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运输方式。具有连续性强,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的优点故B正确。 考点:考查管道运输的优缺点。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38.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①人口趋向零增长,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应更多地从环境中索取,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 B.近几年来,夏天越来越热,除了温室效应外,太阳高度角也变大了

C.保护环境最好的办法是依法办事,以经济规律办事,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 【答案】 38.D 39.D 【解析】 试题分析:

38.解析:当前我国的人口压力主要表现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净增长,就业人口压力大;农业资源日趋紧张,但尚未接近资源承载极限。故D正确。

39.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及环境危机。人口的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带来了各种问题,使人均耕地减少,加上建筑用地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使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人口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故D正确。

考点: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40.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分别表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 B.①系统产生生产废弃物排放到②系统 C.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是目的

D.资源与环境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①是社会系统,②是经济系统,③是生态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考点: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A.自然原因引起的 B.人为原因引起的 C.不良消费引起的 D.全球变暖引起的 42.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 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流水作用弱的地区 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

43.该问题多发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A.耕地面积广大 B.地广人稀 C.热量充足、光照强 D.光照强、温差大 【答案】 41.B 42.C 43.D 【解析】 试题分析:

41.从图中可以看出,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人类的不良消费习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导致,所以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故B正确。

42.从图中可以分析出该地区主要是畜牧业,气候干旱的地区,所以外力形式应以风力为主的西北地区故C正确。

43.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及糖分的积累故D正确。

考点: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分布。

44.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正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发达国家为实现产业的升级和环境的保护,纷纷把污染工业迁移到欠发达地区,这是污染转移的结果。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只顾自己的发展而损害别人发展的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念。 考点: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5.下列能促进环境良性发展的做法是

A.把农田改为建筑用地,扩大居住面积,改善生活环境 B.把现有林地、草地改为耕地,提高粮食总产量,解决粮食问题

C.增加城市车辆数量,解决乘车难问题 D.工业实行清洁生产,农业提倡发展生态农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把农田改为建筑用地,占用耕地,A选项错误。把现有林地、草地改为耕地,容易导致生态问题和土地荒漠化等,B选项错误。增加城市车辆数量,加大了汽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绿化大地,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故D正确。 考点: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46.该作物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47.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福建沿海地区台风侵袭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鄱阳湖平原水稻丰收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答案】 46.A 47.D 【解析】 试题分析:

46.读图,可以看到作物生长过程的每个时期。农作物的生长主要是取决于气候条件,无论是种植、生长、收获哪个环节,都要根据农时进行。所以A正确。成土母质、政策都只能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条件,故B、C错误。读图可以看到,生产周期是7个月而不是8个月,故D错误。

47.该作物开花时是2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是最大,A错。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错。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C错。2月份南半球是夏季,潘帕斯草原正是草木茂盛,D错。 考点:考查农业的影响因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

下图为中国某市城区1980年和2007年日均车流量(部分路口)及趋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8.图中最有可能位于该市市中心的路口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9.比较该市两个年份的日均车流量变化趋势,判断该市主要扩展方向是: A.向西、向北 B.向东、向南 C.向东、向北 D.向西、向南 【答案】 48.C 49.B 【解析】 试题分析:

48.市中心是人流、物流集聚的地段,应为全市车流量最大的地段,故据图例中路口日均车流量(柱子高低表示路口车流量大小)可以判断③处柱子最高,说明该路口日均车流量最多故C正确。

49.对比该市1980年和2007年日均车流量情况,①②④处车流量明显增多,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以上三处位于东方和南方.故该市的主要扩展方向是向东,向南B正确。

考点:考查城市交通,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二、综合题

读下图,判断回答以下下列问题。

1.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 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 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A.内蒙古草原 B.珠江三角洲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D.东北平原 【答案】 1.D 2.A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气候类型的最低月气温在0°C以上,降水终年均匀,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

候最典型分布在西欧,西欧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故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乳畜业。 2.乳畜业其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故一般分布于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且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利于牧草生长。故A正确。

3.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面向市场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市场广阔,消费量大故C正确。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 (2)除考虑风向外,图中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还有哪些? (3)E、F两地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地。(1分)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偏南风

(2)靠近铁路和河流,运输方便;靠近河流,用水方便;位于河流下游,减少污染;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 (3)F

(4)A 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 【解析】 试题分析:

(1)工业区应布局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故根据图示工业区分布于城市的北部,判断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2)工业区的布局除考虑风向,也应考虑河流流向,从水源、水运和水污染等方面分析;与交通线的关系主要考虑交通;与居住区之间的关系,减少对居民区的环境污染等。 (3) 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故判断为F

(4) 高级住宅区应布局于主导方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远离工业区;靠近风景区,故环境优美的地区。

考点:考查影响城市主要功能区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影响因素。 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德国鲁尔区 东北工业区 (1)完成下列表格。(5分) 东北工业区 相同点 1. 2. 3. 德国鲁尔区 不同点(至少两点) (2) 借鉴鲁尔区整治经验,请你为振兴东北工业区献计献策(至少四点)。(4分) 【答案】

(1)相同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3分)

不同点:鲁尔区水资源充足,缺乏铁矿;辽中南铁矿资源丰富,缺乏水源。(2分) (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发展第三产业,美化环境;完善交通基础服务设施。(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工业区位条件应从资源、交通、市场等角度分析。东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相同点是都是传统工业区,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不同点是鲁尔区水资源充足,缺乏铁矿;辽中南铁矿资源丰富,缺乏水源。

(2)产业结构调整应从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美化环境等角度分析。

考点: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和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 6.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分别说出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的特点。(4分)

(2)图乙中,c、d两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3)说出a、b、d三地的气候类型。(3分)

(4)分析b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3分) 【答案】

(1)图甲为季风水田农业,农业生产靠传统经验,机械化程度低,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图乙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属于商品经济。 (2)小麦 玉米

(3)a地为热带季风气候,b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4)自然因素:地势平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资源丰富;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 【解析】 试题分析:

(1)甲图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沿海,故判断为亚洲水稻种植业。乙分布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北部,为商品谷物农业。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生产规模、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

(2)乙图中c处因降水量较少,比较适宜种植小麦,且北部由于冬季较长,以种植春小麦为主。D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无霜期长,年降水量适中,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根据三地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判断:a位于印度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b我国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位于美国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4)b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为水稻种植业,形成的区位因素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考点: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以及农业区位条件。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下图为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2:下图为世界37个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图。

材料3: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1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阶段______________。(2分)

(2)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该地从阶段1到阶段3,城市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城市环境问题?(至少写出两点,满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交通(河流交汇处) 1 (2分)

(2)城市交通拥挤 人均小汽车使用量少(2分)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形成了城市带;城市人口分布趋于分散,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等。(3分)

(4)环境污染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安定问题;居住条件问题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1反映了城市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交通,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分布均位于两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会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中转、集聚促进城市形成。城市形成初期功能区分区不明显。

(2)从漫画中的“城市道路”和“汽车”可知为城市交通拥挤。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香港人均小汽车使用量很少,故拥挤不明显。

(3)从阶段1到阶段3体现了城市化的过程,所以应从城市化的标志入手即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等等。

(4)考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环境问题还有污染、就业、社会安定、居住条件等问题。 考点: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o8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