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5 02: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株洲市二中2015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48分)
―、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
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
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
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②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
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
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
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③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
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
水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
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
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
吟诗作词。
④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
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
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
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⑤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
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
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
的场景。
⑥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
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
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
大家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
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
情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⑦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
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
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
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
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
逸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
⑧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摘自刘克勤《习家池的修禊习俗》,略有改动)
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
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
的。
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完全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
的。
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
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名士
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
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
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
修禊习俗。
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
禊活动。 [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
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
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
等高雅趣事的习俗。
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却成为了主
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
文人名士集会,此外没有其他的缘由。
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
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翻译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
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
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
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
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
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深度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
助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名称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感..
叹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C.于是余有叹焉 然力足以至焉 ..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E.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凌万顷之茫然 D. 客有吹洞箫者
7.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 《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
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 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是为
了配合说理的需要,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C. 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 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
8.把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分)
译: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分)
译: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_______________的氛围。(2分)
(2)请从手法及情感上赏析三四句。(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
10.根据要求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7分)
(1)屈原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 )
(2)《赤壁赋》中表达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希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诗经 卫风 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这两句诗是:______,
_悠悠我心。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温暖孤独旅程 铁 凝
(1)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
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2)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
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
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
(3)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
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
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
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
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
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
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
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
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我甚至
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
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
有耐心和爱。
(4)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
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
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
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
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
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
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
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
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
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5)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排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
排遣的孤独感使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
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6)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
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
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
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7)于是我又常想,一个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
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8)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
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11.请结合文章说说“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
些看法”一句中 “温和”“剔透”这两个词语的含义。(4分)
12.文章第(3)自然段比较详细地记叙了汪曾祺在沽源的一段经历,说他画马铃薯画到“想
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
1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汪老让作者感到温暖的原因有哪些?(6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52分)
四、语言文字及运用。(共12分。14-17小题每小题2分,18小题4分)
1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2分) ( ) ..
A.切蹉(cuō) 兑现( duì ) 蜷缩(juǎn ) 曲高和寡(qǔ) ...
B.纤细(xiān ) 嫉妒(jí ) 渐染(jiān) 溘然长逝(kè) ....
C.干禄(gān ) 肆业(yì) 会晤(wù ) 卓有成效(zhuō) ....
D.勖勉(xù) 祈祷(qí) 似的(shì) 扣舷而歌(xuán)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
A.随着年末的临近,株洲各大批发市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讨价还价声、叫卖声、吵
闹声不绝如缕。 ....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
C.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D.《北大文学讲堂》一书中,比例极高的错误别字等问题,让人不忍卒读。 .....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 ..
A.我们不能否认浅阅读的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至少使得有人低头看书了,现在我们应
当树立多层次的阅读观,倡导自由阅读,广泛阅读。
B.进人高中之后,部分学生借口以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为名,成天沉溺于题海
之中,几乎放弃了必要的课外阅读。
C. 2015年11月30日《芈月传》在北京卫视首播当日CSM34的平均收视率高达1.97%以
上,排名同时段全国第一名,观众构成中,25-34岁的年轻观众占比最高。
D.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是华人世界最
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节日。
17. 下面选项中对有关文化常识解读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子20)取字。自称称名,如项羽自称为“籍”;尊称别人称字,
即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屈平为屈原。
B、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不谷;“朕”,秦以前不论尊卑,人人皆可自称“朕”,如《离
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 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C.我国古代纪年、纪月、纪时,皆有特别方法及称谓。有年号纪年法,如“永和九年”;有
干支纪年法,如“癸丑”“壬戌”等。朔、望、晦,分别指每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的那一
天;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称为五更或五鼓,“寂寂人定初”指的是19-21点。
D.古人座次有尊卑之分,帝面南,臣面北;宾东向,主西向;官位以右为上,坐车一般以
左为上。
18、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题目。(4分)
请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20个字。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4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女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引起了小小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增添一些新
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的“现实问题上”,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
“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旮旯,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一大堆的问题,这位年轻的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地方太穷了,
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何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文章。
株洲市二中2015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48分)
―、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
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
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
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
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
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
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
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
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
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
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
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
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
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
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
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
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
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
景。
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
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
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
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
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
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
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
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
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
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逸
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
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摘自刘克勤《习家池的修禊习俗》,略有改动)
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
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
的。
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完全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
的。
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
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名士
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
1. B (“完全消除”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2自然段明确说“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
多”。)
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
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
修禊习俗。
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
禊活动。 [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
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
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
2.D (据原文第5自然段“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可知“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
关记录”并不客观,且开篇引述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是为了说明“修禊”传统的
起源和祭祀有关,并不是襄阳习家池的修禊记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
等高雅趣事的习俗。
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却成为了主
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
文人名士集会,此外没有其他的缘由。
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
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3.C(第6自然段表述的很清楚“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
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这次活动还有庆祝灌溉工程完工之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翻译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
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
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
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
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
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深度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
助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名称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感..
叹
4、C 名;动词,识其本名。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
F.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
G.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H.于是余有叹焉 然力足以至焉 ..
I.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5.D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凌万顷之茫然 D. 客有吹洞箫者
6、B
8.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B. 《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
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 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是为
了配合说理的需要,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C. 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 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
7、C
9.把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分)
译:
(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分)
译: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分)
译: 8、(1)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其:自己;极:尽兴;
各1分)
(2)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非常:
不寻常,不一般;观:景象;各1分)
(3)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所以:...的原因;学
者:求学的人;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_______________的氛围。(2分) ⑴孤寂、清冷(答到其中两点就全分)或者答“凄清”一词也行。
(4)请从手法及情感上赏析三四句。(4分)
(2)答:①作者匠心独运,联想想象,(或运用对写法,从对方着笔)通过写故乡亲人
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尾句诗人又联想到明年,感叹年华易逝,岁月
蹉跎.(手法1分,分析1分,思乡及感叹时光易逝之情感,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7分)
11.根据要求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7分)
(2)屈原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 )
(2)《赤壁赋》中表达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希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诗经 卫风 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这两句诗是:______,
_悠悠我心。
10、众人嫉余以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总角之宴,言笑宴宴 青青子衿,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温暖孤独旅程 铁 凝
(1)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
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2)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
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
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
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3)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
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
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
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
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
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
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
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
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我甚至
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
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
有耐心和爱。
(4)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
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
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
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
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
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
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
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
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
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5)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排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
排遣的孤独感使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
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6)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
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
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
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7)于是我又常想,一个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
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8)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
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11.请结合文章说说“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
些看法”一句中 “温和”“剔透”这两个词语的含义。(4分)
11 (4分)“温和” 和“剔透”都是老人对待世事及世人的态度。“温和”主要指平等和蔼
地对待进步的青年人,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磨难。“剔透”指老人能够透彻地看穿这个焦
躁不安的世界,写出平凡而充满灵性的作品去温暖世人的心。
12.文章第(3)自然段比较详细地记叙了汪曾祺在沽源的一段经历,说他画马铃薯画到“想
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
12、(5分)作者是通过这件事来刻画汪曾祺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1分)他被迫下放到
沽源,遭遇了人生的挫折和磨难,孤独又寂寞,(1分)但他不怨天尤人,也不愤世嫉
俗,只是自嘲自乐,依然对生活充满耐心和爱,(1分)充分表现他从容乐观的生活态
度和高贵的人格,满含着作者的敬意。(2分)
1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汪老让作者感到温暖的原因有哪些?(6分)
13(6分)每点2分。(1)汪老是一位名满文坛的前辈,他对后辈的关怀,让人感动。老人
的招呼让作者觉得自己仿佛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老人对作者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建议”更是让作者感激得无以复加。(2)老人高贵的人格令人感到温暖。汪老在困境中用
“温和与剔透”的眼光阅读世界,尽管马铃薯和文学的距离是那样遥远,可是他却有“耐
心和爱”去对待不公平的世界,这种高贵人格的令人感到温暖。(3)汪老那种乐观无私的人生态度给人温暖。他囊中背着一朵蘑菇,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
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带回的不仅是令人盛赞的蘑菇汤,更是因为他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
报地赠予了世人。
第Ⅱ卷 (表达题,共52分)
四、语言文字及运用。(共12分。14-17小题每小题2分,18小题4分)
1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2分) ( ) ..
A.切蹉(cuō) 兑现( duì ) 蜷缩(juǎn ) 曲高和寡(qǔ) ...
B.纤细(xiān ) 嫉妒(jí ) 渐染(jiān) 溘然长逝(kè) ....
C.干禄(gān ) 肆业(yì) 会晤(wù ) 卓有成效(zhuō) ....
D.勖勉(xù) 祈祷(qí) 似的(shì) 扣舷而歌(xuán) ...
14、B (切磋,蜷缩(quán ),肄业,卓有成效(zhuó)扣舷而歌(xián))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
A.随着年末的临近,株洲各大批发市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讨价还价声、叫卖声、吵
闹声不绝如缕。 ....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
C.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D.《北大文学讲堂》一书中,存在比例极高的错误别字等问题,让人不忍卒读。 .....
15.C(不绝如缕:指声音的延长,且多指一种或几种清晰的声音,而不用于嘈杂的声音。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
内容悲惨动人。)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 ..
A.我们不能否认浅阅读的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至少使得有人低头看书了,现在我们应
当树立多层次的阅读观,倡导自由阅读,广泛阅读。
B.进人高中之后,部分学生借口以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为名,成天沉溺于题海
之中,几乎放弃了必要的课外阅读。
C. 2015年11月30日《芈月传》在北京卫视首播当日CSM34的平均收视率高达1.97%以
上,排名同时段全国第一名,观众构成中,25-34岁的年轻观众占比最高。
D.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是华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节日。
16.A(B项句式杂糅,“借口 ”或“以…… 为名”;C表意不清,去掉“以上”;D搭配不当,“春节民俗”与“节日”不能搭配。)
17. 下面选项中对有关文化常识解读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子20)取字。自称称名,如项羽自称为“籍”;尊称别人称字,即出入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屈平为屈原。
B、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不谷;“朕”,秦以前不论尊卑,人人皆可自称“朕”,如《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 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C.我国古代纪年、纪月、纪时,皆有特别方法及称谓。有年号纪年法,如“永和九年”;有干支纪年法,如“癸丑”“壬戌”等。朔、望、晦,分别指每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的那一天;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称为五更或五鼓,“寂寂人定初”指的是19-21点。
D.古人座次有尊卑之分,帝面南,臣面北;宾东向,主西向;官位以右为上,坐车一般以左为上。
17、C (人定指21-23点)
18、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题目。(4分)
请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20个字。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娱乐已成为手机除通讯外的主要功能;(2)人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身心俱损。(4分,每点2分,如概括不全面,只取主要因素之一,给1分)
六、作文(4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女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引起了小小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的“现实问题上”,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旮旯,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一大堆的问题,这位年轻的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地方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何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正在阅读: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5-15
前期物业管理中物业服务企业的法律地位08-21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器及金属带传动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06-13
缩短作业转换时间07-22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城园创03-16
游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5-09
2019-2025年中国户外家具市场运行态势报告(目录) - 图文06-05
用友NC固定资产操作手册 - 图文03-16
《开甲壳虫的女校长》读后感范文03-24
Windows应用程序 - 画图教案10-13
- 1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
- 2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3北京东城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4湖南省怀化市溆浦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5广东省肇庆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6山东省临沭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图文
- 7湖南省株洲市2008-2009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三校联考地理试题
- 8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9江西省高安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平行班)
- 10菏泽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A) - 图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株洲市
- 二中
- 湖南省
- 期期
- 学年
- 高一
- 试卷
- 语文
- 上学
- 考试
- 2015
- 2016
- 蒸汽凝结水余热回收利用
-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文强
- 最新精选元旦周记合集5篇
- 深入浅出API转子动力学 第一讲API684规范
- 水利水电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_secret
- 植物体细胞杂交及其杂种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标准论文格式
- 审计实训教程作业
- 八年级中考总结会上的讲话
- 雅思听力:“神奇缩写词”的四种方式介绍
- SMS7630-076中文资料
- 车轮前阻风板对汽车风阻的影响
- 2011年动物防疫工作总结
- 普通工业安全卫生
- 中泰证券晨会聚焦—工程机械迎来重要历史发展机遇。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中联重科、徐工、柳工(1970-01-01)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4册答案__第二版答案
- 轧钢机械设备轴瓦的检修措施(通用版)
- 北京服装学院工业设计考研试卷(07-08)
-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前辅导量表(二级用)
-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