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会支撑带动研讨会讲话(会后稿)
更新时间:2024-05-13 08: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务虚会发言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在“好中求快 支撑带动”研讨会上的讲话
郑 道 溪 (2007年3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务虚研讨会,是一次交流评比、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的会议,也是一次对做好今年工作再动员、再部署的会议。22~23日,我们用两天时间,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进行了观摩。总的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突出特点:一是思路新。各地立足于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合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明确今后发展的新思路。这些思路,既符合泉州的发展实际,又有全国、全球的视野,体现了与时俱进。二是手笔大。各地围绕园区开发、产业链引进、大项目带动,进行大开发、大建设,手笔都比较大,有的是整个产业链引进,有的是几个片区块状开发,跟以往一个一个项目引进有很大不同。三是项目多。各地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招商选资,项目多、项目大、项目优,尤其是新兴产业项目,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四是氛围好。各级各部门想做事、想做大事,能做事、能做大事,形成了团结拼搏、实事求是、务实求实的作风和争创一流的意识。上午,18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刚才,5位市领导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部署。这些讲话很有层次,很有新意,也很有针对
1
性、可操作性。由于时间紧,大家很多好的观点,我们还来不及消化吸引。会后请市委办、市政府办对会议材料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摘要,转发给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参阅。召开研讨会的关键在于,把研讨的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强化相互协作,把各项工作做好,使今年的工作真正体现“好中求快,支撑带动”的工作主线。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省委、省政府历来对泉州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省委卢书记先后作出“三创”、“四个关键”、“走前列”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省第八次党代会又从海西大局出发,明确提出“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指明了泉州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结合泉州实际,从国内外发展态势出发,全面领会好、贯彻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从发展阶段看,我市正处于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关键时期。纵观泉州改革开放进程,经济发展历经了三个快速增长期,第一阶段是80年代中期(1983~1986年,1984年增长高达19.8%);第二阶段是90年代前期(1992~1994年,1993年高达66.2%);第三阶段从2003年至今,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均在13%以上,高于同期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特别是去年增长
2
15.0%,为1999年以来新高,经济增长的上升态势较为明显。2006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美元,规模工业比重从2003年的43.8%提高到去年76.6%,城市化水平达51%,泉州已站在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社会发展全面进步、城市扩张功能完善、发展空间全面拓展的重要关口;中心城市对人口、经济的集聚速度加快,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挖掘,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的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发展架势进一步拉开,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参与合作竞争。
从现实条件看,我市具备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们主动融入海西大局,创造性开展工作,“五个走在前”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方面,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1/4强,连续8年稳居全省首位;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7%,分别比2001、2004年提高2.9、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省的1/4强,居全省首位;传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新兴产业都有主导性、关键性项目落地,列入省重点项目的数量、投资规模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重点项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点。今年1~2月,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指标增势强劲,实现“开门红”。城市拓展方面,以举办2008年全国农运会为契机,实施“一二三四”城市建设项目,城东、东海、桥南片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比2004
3
年扩大16.3平方公里;引进中远集团加盟泉州港口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码头港口工程,打造现代化亿吨大港迈出关键性一步。开放创新方面,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通过验收并对外招商,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对台直航和入岛宣传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成开馆;“品牌泉州”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分别居全国地级市第一、第二位;境内外上市企业23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和谐社会构建方面,扎实推进新农村“五大工程”和“平安泉州”建设,全面开展两江流域和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荣获中国十大和谐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外来工维权新模式”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党的建设方面,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实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试行办法,健全“日考勤、季评议、年述职、定期考核”四项制度,推行集中审批和网上审批;立足配优配强领导班子,立足早换届、早稳定、早发展,圆满完成市县乡村四级换届选举工作;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创出特色,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从面临挑战看,我市发挥好支撑带动作用尚待奋力拼搏。根据中央、省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泉州实际,市第十次党代会、“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四大建设”、“五个基本”,到2011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今后
4
四年平均增速要达13.5%左右,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还需自我加压,努力拼搏。特别是当前土地、信贷两道政策“闸门”继续收紧,人民币升值、贸易技术壁垒、汇率改革、利率税率调整等,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应对。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下大力气统筹解决。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经济、现代服务业“短腿”现象比较突出,服务业比重低于全省、全国2~3个百分点,低于温州、宁波、无锡等制造业相对发达地区3~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徘徊不前,教育培训、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一、二产业质量的提升,影响了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的发挥。二是区域协作力度不够。县域与县域之间,县域与中心城市之间,城市与港口之间联动机制有待健全,我市与周边城市、先进地区的互动协作还需纵深推进。三是城市创业环境有待优化。“熟人经济”、企业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各种生产要素进入渠道不顺畅,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据世界银行调查,杭州市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年平均时间只有8.1天;广州市已逐步实现行政管理“无费城市”。四是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由于缺乏综合利用总体规划、长远发展的有效供给机制,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瓶颈制约日益凸显,部分项目和企业的“亩产”不高,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土地、
5
港口、岸线资源利用不够合理;有些污染性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整治措施没有跟上,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超排、偷排、乱排废水、废气、废渣,环境污染时有发生,个别乡镇环境欠债较多。五是民生保障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心市区交通拥堵,市民出行难;农民持续增收乏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总之,泉州作为全省经济总量最大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推进新一轮发展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海西大局多做贡献,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只要我们抢抓机遇,有为运作,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在海西建设大局中继续当好排头兵,切实发挥好支撑带动作用。
二、突破重点,推动全局,不断提升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作为和实效
实现“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海西建设“四四六一”战略部署,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对接九大支撑体系和八项举措,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的关系,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进一步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着力发挥产业发展的支柱作用。产业发展是建设海西的重要依托,也是泉州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新型工
6
业化为主攻方向,继续按照“集聚、提升、拓展”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调优、调强存量,调高、调新增量,致力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做精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链。拓展传统产业的作为空间,一靠提质扩量、优化结构,二靠整合资源、减少内耗。要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精心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切实掌握技术主动权和产业发展命脉;围绕提升产业配套能力,着力引进、充实产业链缺失项目,填平补齐产业链;围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深度分工与协作,减少低水平无序竞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牢牢抓住石化、船舶、汽车、电子、医药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依托现有专业园区,抓规划配套、抓项目落地,促进新兴产业尽快形成具有规模、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当前,要全力推进福建炼化一体化、石狮PTA项目实质性建设,做好中化重油加工项目的配套码头及仓储区征地征海工作,跟踪协调特种汽车基地的土地报批和整车项目的引进,抓紧泉州船厂造船项目的推进,加快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南园)四期、永春生物医药园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快制定出台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南少林片区、青山湾、崇武古城等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策划推介文化、滨海、生态等精品旅游路线,培育品牌旅游龙头企业,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用地、用水、用电和税
7
费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依托港口交通网络、衔接产业集群布局,加快港口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建设,扶持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特别要加快推进国际物流采购中心建设,大力发挥晋江鞋业、石狮服装、南安建材等大型专业市场作用,推动市场与产业良性互动。鼓励发展保险、租赁、财务、信用担保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引进境内外特别是台湾金融企业来泉设立分支机构。稳步推进廉租房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应量,既解决好贫困家庭住房问题,又保持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持续拉动。
2.着力发挥民营经济的示范作用。泉州作为“民办特区”,当前民营经济正处于全面提升阶段,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全省做出更多的有益探索,发挥带动和示范效应,始终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推动民营企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和营销网络优势,带动中小企业进行行业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引导企业建立多元化产权结构,采取股份合作、嫁接外资、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利用好当前证券市场有利环境,完善鼓励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措施,指导和帮助主业突出、成长性高、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改制上市,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科技化、信息化。落实鼓励企业创新政策,加快行业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
8
介服务,完善高级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形成抢先创新、争相创新、持续创新的良好企业“生态”。鼓励龙头企业引领和组织创新活动,加强与其他企业尤其是相关配套的中小企业合作,不断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成果对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品牌化、国际化。健全有利于企业品牌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探索建立“共同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区域特色品牌培育机制;完善品牌奖励扶持政策,引导品牌创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拓展品牌创建内涵,增强全球化的经营意识,推动现有品牌企业与国外大公司、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力争打造若干个国际知名品牌。
3.着力发挥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目前,泉州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8.2%,占全省的25.3%。可以说,泉州发挥支撑带动作用,关键在于县域经济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各县(市、区)要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抓紧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区域间产业链分工、专业化协作和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基础设施对接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建立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县域经济发展协作机制。中心城区要注重优化发展。加快改造“城中村、村中厂”,“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大力发展现代城市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鲤城、丰泽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现代金融、旅游服务、科教文化、社区服务等城市服务业;围绕打造新的购物中心,促进商贸业向大型化、精品化发展。洛江要抓住土
9
地资源相对充裕、发展空间比较大的潜在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区。沿海县域要强化率先发展。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泉港要发挥先行优势,融入中心城市发展大局,服从都市区协调规划,积极参与国际、区际分工协作,敢与强者比、与先进地区比,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跨越。利用与中心市区接壤和港口、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山区县域要突出特色发展。安溪、永春、德化山海特征兼备,在我市属于山区,在海西则是沿海。随着泉三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即将贯通,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山区县域要增强沿海意识,抓住区位条件改善的有利时机,挖掘资源潜力,发展生态效益型产业,培育一批层次较高、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特色品牌,扶持交通条件好、有产业基础的重点乡镇建设,促进经济总量扩张、人口集聚、实力增强,持续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力争进入海西县域经济强县前列。
4.着力发挥对台工作的前沿作用。全省对台工作的“五缘”优势在泉州体现得最充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拓展“六求”作为方面先走一步、先行先试。全力打造台资聚集区。目前,台湾产业转移,国内台资密集区的台资企业外扩,已呈加速趋势。据了解,2006年台湾制造业的岛外生产比重达42.31%,其中信息产业硬件制造的岛外生产比重达90%。市里将成立建设台资聚集区工
10
作小组,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全力配合,加大调研力度,加大招商力度,加大协调力度,健全台资项目责任人制度,建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台商互动沟通平台和长效机制。要借助重大台资项目落户和举办全国台商协会会长泉州行、泉台产业对接投资研讨会,加大造势宣传力度,持续形成吸引台商来泉考察投资的热潮。比照先进地区做法,研究制定建设泉州台资聚集区的意见,在土地、金融、财政、人才支持和台商子女就学、台商就医优先、证照办理等方面有新突破。强化以台商投资区为主体、各类专业园区配套的载体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抓好项目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际物流采购中心、历扬半导体、和谐光电等台资大项目尽快落地。坚持一手抓投建、一手抓引进,重点引进高优农业、现代农业项目,引进传统产业的高端环节项目和新兴产业的配套项目;组织赴东莞、昆山等台资密集区开展招商活动,促进台湾光电、石化、机械等产业项目在我市聚集。建设对台货物集散地。积极探索建设两岸共同市场试验区,继续办好各类对台经贸交易会,支持知名企业在台设立营销网点;推动产品经金马澎中转或在金马澎加工后进入台湾,推动台湾农产品经金马澎输泉,拓展对台贸易新通道;推动石井海峡两岸农产品物流中心比照大嶝对台商品交易市场模式运作。构筑两岸交流便捷通道。争取泉州新港被列入两岸直航试点口岸,推动泉澎直接往来常态化。以拓展经贸游、宗教游、寻根认祖游、文化游、教育交流游为重
11
点,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泉金客运航线客流规模,推动“泉州湾—澎湖湾”旅游双向对接。充分发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刺桐之声”广播、闽南语电视频道、泉州网等平台作用,突出台南区域和闽南语人群两大重点,深化多领域、多层级的交流活动。
5.着力发挥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凭借区位、政策和侨乡优势,推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当前,必须抓住入世过渡期结束,国家进一步放宽外资投资领域的机遇,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贸发展模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招商选资。对照近期发布的《福建省鼓励发展的制造业指导目录》,以规划定项目,以“亩产”选项目,大力引进“三高”、“三少”、“三节约”以及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促进招商方式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严格出口加工区企业入驻标准,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着力解决“园中园”、“区中镇(村)”等问题,推动各类园区迈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充分发挥海外社团和泉籍外地商会作用,深化“回归工程”,吸引更多海内外企业家参与家乡建设。促进进出口同步发展。在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出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开放口岸和全国性商品分销网络作用,扩大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努力形成区域性原油、化工、矿石等大宗进口商品集散基地,更好地发挥进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走出去”。至今年2月,我市经批准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的有62家,位居全
12
省前列。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营销中心、办事机构,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推动在菲律宾设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引导和协调外向型优势产业加工制造环节向要素成本较低的境外有序转移,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壁垒。
6.着力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以中心市区为核心的环泉州湾城市群,规模实力与南昌、合肥等省会城市相当。下一步要全面拉开大泉州建设序幕,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整合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壮大海峡西岸城市群。抓紧做好大泉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突破行政区划界限,遵循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按照大城市发展思路推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各级各部门要主动理顺当前城市规划修编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考虑区域性重大市政设施、道路及大型商业、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共建共享。当前,要抓紧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的报批工作。提升大泉州城市整体功能。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相结合,增强科技、人才、文化、信息、金融等高端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供给能力,凸显东海片区行政服务功能、城东和桥南片区商贸功能。调整优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域、新老城区的道路系统,开展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研究,启动泉州湾跨海大桥前期工作,大力推动城市一、二环路建设,促进城市交通由“辐射状”向“网络状”转变。围绕建设亿吨大港目标,全
13
面统筹航道、码头、港后区、陆域交通、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特别是要全力推进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福厦铁路(泉州段)等重大项目,纵深扩充港口腹地;加强沿海大通道两侧土地资源的控制,坚持规划一片、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在湄洲湾南岸主枢纽港留足发展大型国际中转贸易、集装箱的深水岸线。把机场建设纳入“港城联动”的范畴,科学论证泉州新机场选址,做好预选场址的规控工作,积极申报开放泉州航空口岸。强化大泉州城市综合管理。加快推进全国农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营造“当好东道主,办好农运会”的浓厚氛围。抓好中心城区城市景观综合整治,继续保持制止城市“两违”的高压态势。下最大的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合理疏导中心城区车流、人流,加快中心城区路网改造优化,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有效解决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三、优化环境,强化保障,努力夯实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平台和基础
发挥好六个方面的作用,需要良好投资环境、生态环境的有效承载,需要和睦安定社会氛围的巩固发展,需要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作为。
1.优化创业型城市环境。“创业型城市”的定位高度概括了泉州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泉州城市特征。我们要在海西建设中发
14
挥支撑带动作用,就要继续做好这篇文章,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动力。突出创新。据了解,国家准备出台新时期综合配套改革指导意见。1984、1993年原国家体改委批准设立一批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泉州1993年获批,为全省唯一试点城市);2005、2006年,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苏州、武汉、重庆等地正在积极争取列入综合配套试验区。国家发改委即将到我省专题调研海西发展战略,我们要认真总结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经验做法,尽快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争取列入新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现代服务等行业和领域,构建规范、高效的民营资本进入通道。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业基地、技术孵化中心和行业协会等载体作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培训活动,为企业家、各类人才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突出高效。注意跟踪研究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海西建设政策措施、新的外经贸政策,深入分析,抓紧制定贯彻意见;及早研究分析所得税法修订、物权法出台等带来的影响,指导企业有为应对,用足用好。持续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软环境,采取集中审批和网上审批、建设多层厂房、召开银企供需见面会、转移农村劳动力、召开跨省市劳务洽谈会等行之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尤其要以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
15
促进各类项目快速落地。突出规范。深化“诚信泉州”创建活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依法治市进程,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打造一个与国际相接轨的法制环境,让创业者用最少的时间、精力与政府打交道。
2.全力构建“和谐泉州”。发挥好支撑带动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力争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当前,要加大春耕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春耕生产有序开展。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和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优化区域用工环境。致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研究制定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保障、城镇居民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各类社会保障政策之间的配套衔接,加强动态管理,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继续围绕“一升一降”目标,深化“平安泉州”创建活动,做好外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多管齐下根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从严打击“两抢一盗”、“六合彩”赌博等治安问题。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16
3.加强资源环境管理。资源利用、生态建设,事关支撑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事关长远发展大局。建立资源长效利用的供给机制。加强经济发展中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资源需求的调研,摸清资源现状,分析供需关系,做好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实现资源高效配臵。建立健全资源利用预警机制和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资源开发管理力度,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强化节能减排责任的落实。认真落实新出台的区域限批环保新政,抓好建设项目环评中环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点对点削减指标的审批;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做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责任制的督导,加强对百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督管理。加大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创模”整改项目的落实,深化两江流域治理,全面实施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启动备用水源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确保晋江下游供水的水量和水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扶持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试点园区,落实55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
4.提升组织保障水平。“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充分发挥党委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思想政治、班子队伍、基层组织、作风纪律保障。加强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大力
17
倡导和实践八种良好风气,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展示新班子的新气象、新形象。组织开展换届后“回头看”工作,积极研究探索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新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并与开展科学规范、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结合起来,既保证领导班子高效运转,又保证实行有效的监督。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完善选人用人公正机制。认真总结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试行办法和“日考勤、季评议、年述职、定期考核”四项制度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努力推动选人用人公正导向的进一步形成。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统筹农村、城市和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双基双强”工程,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健全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同志们,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寄托着省委厚望,凝聚了全市人民心声。我们要充分调动全市上下、海内海外、方方面面的力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扎扎实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为全省发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8
正在阅读:
务虚会支撑带动研讨会讲话(会后稿)05-13
生活中的发现作文500字06-30
出纳日常工作总结09-28
2016安全生产月竞赛试题及答案09-15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600字07-06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业务-四川国家税务局06-19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法竖式计算题(直接打印)05-06
无损检测单位备案办法01-15
神奇的汽车作文600字07-05
县国家税务局责任清单06-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务虚会
- 会后
- 研讨会
- 带动
- 支撑
- 讲话
- 全市办税服务厅管理制度汇总--(试行稿)
- 拟建LED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共政策学各章历年真题(完整版)
- 国土资发(2010)13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
-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 实验二图像基本操作参考程序
- 关于加强县支行建设的思考
- 医德医风及法律法规相关试题
-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60801试行-V2.2
- 长沙市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暂行办法(长政办发37号文件1
- 服务器双机热备建议方案(共四个部分)
- 2016-2021年中国汽车防滑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SMT英文缩写词汇解析
- 2017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篇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2节同角三角
- 2009年高考状元化学条记精粹
- 李祥龙--毕业设计初稿 - 图文
- 玩转卡片阅读 - 图文
- UG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中国平安万能资格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