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3-09 13:1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知识目标:(1)知道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含义;(2)懂得物质和运动、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3)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4)理解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①。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②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④;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⑥,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⑦。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基本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⑧联系。 2.规律是⑨,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⑩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一事实说明()。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运动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绝对运动过程中的事物不存在静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下列说法与该观点相一致的是()。

A.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3.在轨道上运行,“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将保持每小时28440千米的速度绕地球运转。卫星必须围绕地球不停地运转,才能保持平衡而不被地球吸引撞向地球。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 B.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C.运动就是指物体在位置上的移动 D.物质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4.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注:货币单位1法郎=100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先生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那就请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①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②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③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否认了运动绝对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5.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木减少,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若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一、如何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原理 理解 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运动离不开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误区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二、如何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区别

(1)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

(1)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规律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1.含义

2.特点

(1)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普遍性主要表现为: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不可违抗性。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材料一 微观物体在不断运动着,有的显著,如斗转星移,江河竞流,马驰羊奔等;有的缓慢,如泰山升高几百米花了100万年,珠穆朗玛峰升高1600米用了50万年。微观粒子也在不停地运动,许多粒子从出生到“衰变”,只有几百亿甚至几万亿分之一秒。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和尚慧能认为一切运动都不过是人主观意识的变化。《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

材料三 赏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如果星球停止运动,它还存在吗?

(2)结合材料二,说明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3)结合材料三,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赏析《回乡偶书》(一)。

二、坎多尔胡德是马尔代夫北部的较大岛屿,是经过五年时间、耗资数百万英镑而改造出来的。印度洋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后,这里一下子变成了“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岛上的居民伤心地说:“我们毕生的心血都打了水漂。”实际上,早在人工造岛开始之前,这一项目就遭到了国际环保专家和国内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人工造岛的结果不但不会改造好现有的环境,还可能破坏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在遇到大灾时反而会成为破坏力量。

请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分析材料。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材料说明()。

①我国经济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中国经济形势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③中国经济形势的性质已发生根本变化 ④事物的基本性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3.2015年春季,浓浓雾霾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改造和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据专家分析,日环食的形成是由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遮挡太阳光所致。但是由于月球接近远地点,同时地球刚经过近日点,月球距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就形成了日环食。这说明()。

①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事物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一种无条件的固有的联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参考答案

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知识体系梳理

①变化和过程 ②运动 ③物质 ④绝对的 ⑤相对的 ⑥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⑧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⑨客观的、普遍的 ⑩条件和形式 预习检测 1.B2.B3.D4.A5.D 重点难点探究

一、(1)①体现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不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不能。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者精神的运动,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3)①诗人年轻时离开家乡,到回故乡的时候,已经老了,头发就疏落变白了,从哲学角度说明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②诗人的根本性质没变,乡音无改,他的家人、故友肯定还有认得诗人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二、(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也有其固有的规律。

(2)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人工造岛的结果不但不会改造好现有的环境,还可能破坏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在遇到大灾时反而会成为破坏力量。

(3)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也可以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当堂检测

1.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中的哲学道理,材料强调的是运动的无条件性、绝对性,A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表述错误;D强调的是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与题干要求不符,故不选。

2.B 材料说明中国经济形势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③错误;事物的基本性质也会发生变化,④错误。 3.C 材料中的强雾霾事件表明,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造规律,也不能创造新的规律。 4.B 太阳、地球、月球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日环食也是在运动中、在相对静止时产生的,三者之间的固有联系构成了日环食产生的规律,故①②正确。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③说法错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有条件的,④说法错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nu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