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梁战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6: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编:梁战友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 全国各地均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那么,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呢?中国是一个飞速发展 中的国家。中国最近30年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自然和社会改革。教育对国家发展过程中起有力促进作用,因为科学技术在现在的知识经济社会是第一生产力。教师作为个人,其大学教育过程中,对专业化的教育接受得很多,但是对于做 好教育教学工作,单凭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在教育活动涉及的这个社会环境中,遇到过的和将遇到的情况很多,没有 了解,没有学习,没有思考很难应对当前教师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教育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教书是绝大多数在职教师都能做到的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从育人角度来说,一部分教师做得很失败。因此,教师应不应当做好继续教 育工作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国家的继续教育政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但什么是继续教育呢?本人的理解是继续学习:了解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知识,与自身事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知识等等内 容。 我们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意义应当是什么呢?主要在于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生活,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即实现一名教师对于国家,对社会的那份责任。 真正的继续教育的课时核定是很难的,其中的虚假内容很多,如果继续下去,那么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势必成为教会 教师作弊,鼓励教师作弊的一种无形教育内容?当然,其结果不得而知。 真正的继续教育只有合格与不合格?教师要从真正意义上做好继续教育工作只能通过自身的重视和教育主管部分真实 有效的布置安排才能实现。这就只能是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从社会对教育需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去布置,安排相关的 教师培训事项。可以说,任何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其教学压力都是很大的,他们都在考虑很多教育教学问题,但其教学的期望值都不很理想,其中有德育结果,也有教学结果。原因在哪里?原因主要在于一个任课班级教育教学不是一个人的行 为,但在当前教育管理体制下,任何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都是无力的。 最后,对于国家继续教育目的的真实定位应当是:为真正提高全国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切实可用之人才,为提高教育人才素质,为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的继续教育政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正确对待继续教育 努力学习完成培训任务 请大家抓紧时间参加培训,努力完成规定课时并按时上交作业。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要从网上抄袭 )

(作

政治教学方法之故事法教学 发布者:李世贤 发布时间: 2011-11-6 22:45:28 生活中,人们谁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因为故事除了它的趣味性能吸引人外,重要 的是它能创造人们对真、善、美的情感依赖,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故事还具有重要的思想品格教育价值,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资源。因 此,“故事曾经是世界上许多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育手段”。 初一思想政治课是从德育的高度,集学习品德和心理知识、培养行为能力与 一体,重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据此,课文中大都选用了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但出于好奇,这些故事在上课前学生一般都已看过,到上课时已没有什么新鲜感了。 有时又因为一些课文内容平淡,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里可纳认为:“讲故事是发展儿童品格的自然方式,因为故事使用吸引而非强迫的力量来教育人,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好故事激起强烈情感的感受。”因此,教师如果能结 合课文内容,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加以评说,让 学生快乐地、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内化、自我领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一框 人生难免有挫折 大坝中学 潘银霞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挫折的含义,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 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凡人、名人遇到的挫折,让他们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要坚强的面对挫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悟到人生难免有挫折,要在挫折中奋进,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挫折,并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造成挫折的原因。 [教学手段]:

通过网络课件的演示和师生交互作用,使学生在理解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师生、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并能开阔视野,了解“挫折”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与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引出课题,展开教学 : 一、“挫折与人生相伴”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邓亚萍的成长历程”并思考: 邓亚萍的成长历程很顺利吗?她曾经遇到过哪些挫折??? 2、引出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人们所遭遇的失利、失败、困难和阻碍等。

3、活动一:名人挫折故事会(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其他名人的挫折经历。) 4、学生讨论、明辨是非:

名人、伟人不是平凡的人,他们必定会遭遇挫折;我们是平凡的人,不会遭遇挫折。(学生发表意见,得出正确结论。)

5、活动二:感受生活中的挫折:

说说你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你的心情如何?(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充分地发言,“将课堂还给学生”。)

6、归纳: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人生难免有挫折。

遭遇挫折时,我们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就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情绪反应。

二、造成挫折的因素

我们人的活动总要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那么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呢?(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学生补充。)

归纳: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

活动三:学生谈谈自己遇到过哪些挫折,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 归纳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挫折呢?人们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又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呢?

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活动四:我来当导演

让学生编情景剧,并分析讨论:(三只青蛙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其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归纳,得出结论: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会有哪些不同态度?由此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

活动五:情境体验

战胜挫折的过程如同登山一样,选用了登山的情境,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对待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会导致三种不同结果。

活动六:让学生填写挑战者、放弃者、半途而废者在挫折面前常用的词汇,并说一说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一次受挫经历,回想一下当时的选择。(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印证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师生交流:遭遇挫折时应该坚强面对。 [课堂总结]:学生归纳知识点 [随堂练习] :

[课外探究]:搜集有关挫折的名言 伴随音乐结束本课

地市 学研修日志/评论/我的教学故事/评论教学设计与反思/评论作业/评论/发帖/回帖/精学习 员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华 力 白银 市 54 355 / 9 / 0 35 / 5 / 1 0 / 0 / 0 51 / 1 / 0 644 / 1342 / 0 51.17 陇南市 98 497 / 85 / 33 72 / 18 / 13 0 / 5 / 0 81 / 23 / 7 825 / 1861 / 0 51.17 武威63 544 / 269 / 3 93 / 47 / 4 0 / 3 / 0 59 / 29 / 0 704 / 1018 / 0 51.17 市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考梁战友

一、改革旧的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新教材,既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本身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怎样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走进新课改呢?本人认为,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就教于广大同仁。

(一)坚持“一个观点”——育人为本,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读者》上有一段利奥·巴恩格利亚先生写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莉亚妮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背诵,这又有什么用呢?”教学过程若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即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个性、有适应性、幸福愉快,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新理念,要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不仅看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使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主体性增强的过程;要把自己视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要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使师生得到共同的成长与发展,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学科价值。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实行“平等教育”,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每节课无固定讲台,而是巡回于学生之中,彻底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灌入法,实行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合作探究,教师由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徒关系变为平等、合作关

系,教师和学生将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和教师式的学生,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诱发其学习热情,以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自主发展的目标”。

(二)营造一种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愉快、轻松、和谐、有序的氛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中学思品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学科实际出发,尽力营造“互动”的教育教学氛围。这就是:

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就要求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成为学生最可依赖的支持源,要以满腔的热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以父母般的情怀去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合理而科学地举措去帮助每一位学生。例如,可尝试将课堂的排列方式由“秧田式”变为圆桌式来开展小组讨论,利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教师从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予以指导;也可直接改变谈话的语气,使自己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索,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师要不断创设学生知、行转化的教育条件。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使学生日益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从而培养起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景、引导主体探究、组织实践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宽松、平等、愉悦的情景氛围中去感受、去思维、去认识、去实践,达到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学目标。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新体验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探究,并通过有效组织和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这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环节。

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通过展现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情节,营造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以唤醒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

1、巧设起始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任何能够形成一个疑惑情境的题目都可以进行探究训练。探究式学习,往往以提出一个令人疑惑的事件为开端。以初三思想品德课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为例,教学重点是我国的人口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教师在启动探究式教学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如,我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横向比较,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情况,我国人口特

点、现状及其给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在课下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学生要把数据材料分类归纳整合。其间,教师可作咨询指导。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展示我国春运期间铁路客运人满为患的录像材料。这个现实问题一下子就引出了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产生疑惑,进而会想去解决它。教师可利用这种内在的探究渴望,激发学生对探究对象的兴趣和动机,达到顺利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程序的目的。

2、依靠问题,推动探究

在课堂上,当师生共同解决了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现状,分析了我国人口问题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之后,学生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方法集中讨论,展开合作式的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提问、大胆发言的氛围,使学生大胆地解释材料,假设、挑战证据,或批评对方的研究设想。教师要耐心地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当讨论陷于僵局或出现错误方向滑入歧途时,教师可作引导性介入。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宽容,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心,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满足。

3、注意总结,升华认识

政治学科不同于自然科学,其探究问题的结论有政策倾向性。像初三思想政治课第四课,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理论、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时代特征。学生在认识上会存在差距。如果探究的结论较科学和全面,教师可做简单概括性总结。如果学生在结论性的问题上达不到对真理性知识的认识,认识不完整,教师要高瞻远瞩,注意总结和强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只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意识里。”

创设教学情景、引导主体探究、开展实践活动三个环节,符合思想品德课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并将课程的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赋予其重要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运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教师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教育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真正实现从“感知→概括”、从“概括→应用”两次飞跃,圆满完成教育目标。

(四)改变旧的传统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过去传统教法模式是“教师说教式地满堂灌现成的结论,学生只顾听课、记笔记、划重点,被动地容纳、储存知识、识记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点教学,缺少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法模式进行改革。综观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的中考政治试题,不但重视对课本知识点的考查,而且十分灵活地运用国内外重大时政内容、社会热点、当今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等作为背景材料,巧妙地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新颖,时代性强。可以说,甘肃省、兰州市的中考政治试题的命题改革尝试,已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应紧跟这根指挥棒,针对中考试题的这些特点,教师的教法必须做到:对原来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变“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为“提出问题——自学辅导——指示方法——组织答案——作业改错——单元小结”; 教师讲课时,尽量要将时政热点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生看问题、认识社会的眼界;复习阶段,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

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近年中考政治试题中出现的“请为改善兰州的大气污染提建议” “请为甘肃省建设小康社会出主意”等设问,既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又有层次差别,答好这些问题,不单要求学生关心本地的社会热点,更要求学生有思维创新。所以,我们在复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时,必须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去归纳和整理知识,在注重全面性的前提下,鼓励答案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另外,要加强知识衔接,增强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要上好实践活动课。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千万不要把实践活动课上成知识讲授课。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甘肃省初、高中毕业会考说明》,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课程标准》《会考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命题的原则和考试的具体知识点,又规定了每个知识点中应掌握的知识要素及其能力要求,在复习过程中要明确把握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避免复习中要求过高或过低的倾向。

总之,素质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完整的育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真知,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理念;而一马当先、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则应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作为。 二、改变旧的学习方法

过去学生学习政治课传统的学习方法是考前教师从课本划出知识点、重点段落进行背诵和识记,学生只限于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也不会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旦试题中出现了课本中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便无从着手。因此,面对新课标中考的新特点,在学习、复习过程中,同学们不能仅仅只着眼于课本,而是要将视线投向社会,关心国家大事,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要有自己的见解。在学习目的上,不仅仅以记住知识为目标,而是以学会对知识的运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为目标。另外,对于必须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该背会的必须背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三、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考”

(一)考试的重要性

目前教育的指挥棒仍然是考试,考试是关系到学生前途和命运的大事。现在,社会上乃至教育主管机关,仍然是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与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低,升学率仍然是高悬在老师头上的一把“达摩利斯剑”,“办学水平如何,得看考试成绩”这已是社会各界对学校评价的重要标准甚至是惟一标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考试。

(二)甘肃省、兰州市政治试题的特点

课改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分数和素质之间当然有一定的联系,关键在于中考试题去怎样体现出课改精神。

综观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政治(思想品德)试题,其命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学科特征,突现评价的教育价值立意。命题能够坚持思想政治的学科方向,贯彻和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国内外重大

时事、地区发展和社会热点,立意较高。选材新、广,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较好地把材料与学生的体验和情感相结合,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二是能够合理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命题依据政治学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避免了试题的繁、怪、偏、难、旧。试题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主、客观性试题比例恰当,较少科学性错误。试题设计较有新意,区分度相对合理,卷面活泼。三是注重探究学习,反映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比如,甘肃省中考政治设计了探究性学习试题。该类试题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分析等多种能力,目标在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并在方法上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纲要》中有明确的表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考试内容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变以前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发展的状况,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

1、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中考命题改革的重点。为防止中考成为一种纯应试技巧的考评,命题力图克服高分低能、死记硬背和不会学习的问题,使考生的分数较真实地反映他们的能力水平。命题过程中创设了很多情景,防止学生解题时只用一些记忆等低能水平来代替命题者所设计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能级水平的考查。

例一:(2008年兰州市试题)2008年3月5日,兰州东方红广场鼓乐喧天,人潮涌动。“弘扬兰州精神 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月启动活动隆重举行。兰州要举全市之力,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

为了广泛动员和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倡导社会新风,在全社会形成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和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市文明办、团市委决定从2008年3月5日起,在全市招募、组建兰州市文明志愿队伍。

(1)你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吗?你认为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必须具备那些条件?(2分) (2)举两个和创建文明城市不协调的事例并说出相应的对策?(4分)

(3)2008年3月3日,兰州市某高级中学全体师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出倡议,号召全市中小学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青少年朋友们,立即行动起来,为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

请你也来写出一份合格的倡议书。(6分)

此题以“奥运会”为题设背景。要求学生依所学知识为基础,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学以致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测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考察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了探究性与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一般指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的社会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

例2:(2006年甘肃试题)自古以来,人们逐水而居。水是生命的源头,人们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河流尊称为“母亲河”。制约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因素是水资源的匮乏。甘肃自产水资源总量只有286.2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1150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且呈下降趋势。

2005年7月中下旬,由省人大代表组成的3个检查组赴我省中部、河西、陇东和陇南12个市州及其所属的29个县市区进行环保执法检查,检查组实地检查了黄河、洮河、大夏河、渭河、泾河、黑河、石羊河及白龙江等18条河流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半数以上的河流和水库污染超标。

黄河甘肃段是我省经济和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域,全省46%的国民生产总值和58%的工业生产总值集中在黄河沿岸地区,该段每年向黄河排污水量在500至1000万立方米的排污口就有26个。

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开展拯救“母亲河”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两条宣传标语。(2分)

(2)请你为拯救“母亲河”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3分)

(3)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本次活动的主题,给黄河沿岸人民做一次宣讲,要求说出至少三个主要观点。(3分) (4)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国家已制定和采取了哪些重大战略措施?(2分)

试题是探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就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的最终答案也不是固定的,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命题增强探究性与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发展。

3、命题体现了时代性,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和本地重大时事热点问题

考试内容要随时代而时时更新,为此命题要体现时代性,将国内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纳入政治考试,无疑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这也是政治课永恒的特色。 例3:.2007年2月17日(大年三十),正当人们万家团圆之时,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定西,与农民一起剪窗花、炸油果子,品尝年饭,倾听乡亲们的心里话。

[1]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在定西农村,胡锦涛专门来到困难户雍万宝家,同他们一家人促膝而坐,嘘寒问暖。家里有几亩地、修了几口水窖、去年收入如何……胡锦涛问得十分深入。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后,胡锦涛拉着雍万宝的手深情地说,你们的生活遇到了暂时困难,党和政府会千方百计帮助你们渡过难关,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胡锦涛还翻开雍万宝家的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和粮食直补登记簿认真查看,并问乡亲们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满意不满意。并说:“这些政策,你们说好,我们就继续办;你们说还不行,我们就改进。”

[2]在定西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胡锦涛详细了解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情况,希望他们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为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3]胡锦涛还来到定西市响河梁退耕还林示范基地,看到远近山梁上都已种上树木,昔日的荒山正在改变模样,总书记十分欣慰。他对当地干部说,要下更大的气力,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工作,努力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结合所学“思想政治”知识,对上述报道[1]、[2]、[3]分别给予恰当的评论。(友情提示:要使用政治术语)

[1]评论(3分): [2] 评论(3分): [3] 评论(3分):

4、体现地域性,引导考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例4:(2007年兰州)25.共建和谐社会(14分)

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兰州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1)共建“和谐兰州”

① “和谐兰州”从经济层面看,是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相对安康的兰州。

为实现上述目标,你认为市政府应该如何做?(2分)

② “和谐兰州”从社会层面看,是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比较合理,能够保证社会基本公平和正义,绝大多数兰州人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具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兰州。

保证绝大多数兰州人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哪一原则(2分) (2)共建“和谐社区(村镇)”

我们生活的社区(村镇)在构建“和谐兰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所生活的社区(村镇)也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①请你列举一例你所在的社区(村镇)不和谐的现象。(2分) ②就如何解决你所列举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分)

这些试题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省情、市情,赋予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时代性。既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全面的认识,充满自豪和骄傲,同时更加激发为家乡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这样设计试题,既考查了考生对教材中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又引导考生通过说“身边事”、“本地事”,关注我们本地和谐社会的建设。既体现了其主体参与性,又突出了地域特色,重视省情、市情教育,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实际、关注家乡的建设,热爱甘肃,热爱兰州。

5、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提出“从生活走向政治,从政治走向社会”,就是说政治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活实际,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政治课程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政治是有用的,体会到政治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为此,政治命题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 例5:(2007定西)我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区域内十年九

旱,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极不平衡。长期以来农村群众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正是由于缺水的原因,这片原本深情的黄土地才有了“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评价。

缺水、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要因素。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坚持人水和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保障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第十五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届“中国水周”的这天(2007年3月22日),定西市人民政府开展了一次宣传活动。

(1)请你为宣传活动确定一个主题(2分) ..(2)为配合这次活动,我市某中学准备对本地饮用水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请你写出你的调查方式(2分)。 ....(3)要把定西建设成为一个“节水型”社会,你有哪些好主意(友情提示:不得照搬图示中的话语。至少答...出三点。 3分)?

总体来说,中考命题改革强化了新课程意识的精神,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命题减少了考察记忆性的内容,多考了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从而反映学生真正的知识、能力即综合素质。

我认为如果真的实现了以上三个转变,思想品德课教学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将会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会迎来思想品德课的春天。 (三)中考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中考试题一般由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大类组成。客观性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观性试题包括: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等。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理解题意是成功的一半。审题可分为审卷与审具体的题两部分。

审卷:大家在考试中拿到试卷后,应迅速浏览试卷,对试题有一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比如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时间,游刃有余,发挥水平。

一般来说,答题应先做客观性试题,再做主观性试题,即我们所说的考试真理: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有的同学,先选分值高的主观性试题做,没有在小题上下工夫,导致小题错误率高,造成总分不高。有的同学在前面小题上纠缠时间太长,等到该答大题时,考试时间已所剩无几。所以合理分配时间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规律。 1、选择题的解法

选择题是中考的基本题型。其分植大约占全卷的40%左右,决定了它具有“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因此,选择题的解答成败直接影响政治成绩的高低。掌握选择题的做法意义重大。 选择题一般由题目指导语、题干、题肢三部分组成。

指导语主要是规定选择题的基本类型及要求;题干是指出问题和规定所答问题的范围、层次、角度等;题肢暨选项,一般由四个备选答案组成。各选项之间内容相关、相近、相混,这也是被考查知识点的关键和实质性内容,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审查题干和题肢、选出正确答案。

做选择题的根本办法是“排除法”,即排除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便是正确的答案。 一要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选项,即排谬法; 如2004年兰州市中考试题的第9题: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都依赖高新科学技术,由此可见,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D、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 (排除掉观点错误的A、B、C三选项)

二要排除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答非所问),即排异法; 如2004年兰州市中考试题的第7题: 人在世上生活,就如同船在大海上航行。如果失去了航标,航船就会迷失方向。人的“航标”指的是( ) A、良好的心理品质 B、现代法律知识 C、崇高的理想 D、高尚的道德情操 (排除掉与题干无关的A、B、D三选项)

三是排除与题干的共性或个性逻辑不符的选项,即排乱法; 如2004年兰州市中考试题的第15题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B、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C、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D、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选项D与题干逻辑不符) 四是考查因果关系的选择题,要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或因果关系颠倒和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的题支,即排颠倒法。

如2004年兰州市中考试题的第12题

下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不正确的有(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B、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选项A、B、D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当然,如果你一眼就看出那个答案是正确的,那么就直接把正确答案选出就行了。 如2004年兰州市中考试题的第10题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公民当家作主 B、人民当家作主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保障人民的权力 (直接把答案B选出即可,再不需要什么方法。)

另外近几年时事政治全部为填空型选择题。这类试题的题干是一个被删去词或词组的陈述句,题肢提供的是

删去的那部分文字。

如2004年兰州市中考试题的第1题

2003年10月15日“神州 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 A、五 杨利伟 B、六 冯如 C、五 翟志刚 D、四 聂海胜 (做这类选择题没有什么窍门,主要考查你记住了没有。) 对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种选择题实际上是将多项选择题变形为单项选择题。选项有几个组合的形式构成。难度大大降低了,也基本避免了争议。这类题目的做法以上方法可以通用。

2、简答题的解法

简答题旨在考查《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层次,引导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理解,要求尽量用政治语言,答案简明、扼要、准确、完整。 要做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审题。一方面,看问题要求回答的是“为什么?”或“怎么办?”。另一方面,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要分析问题有几个层次,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相联系,即所谓的回归教材。做这类题目“审题”是关键。

第二,语言要精练,答案力求使用政治术语,紧扣题意,始终围绕主题,不要简单地堆积和罗列知识要点。

第三,答案要点完整。要认真组织答案,认真检查,努力使答案要点完整。 3、漫画题的解法

认真审题,读懂漫画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第一,仔细观察漫画,读懂漫画的直观意义。第二,透过直观画面,挖掘出漫画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第三,把漫画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教材联系起来,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我们可以给漫画题设计一个“三步走”的做题方法:一说本意——相当于看图识意;二说引申意——漫画与教材的结合点;三面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得启示、亮观点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4、分析说明题的解法

做这类题一般分以下步骤进行:

(1)直接回答:按具体的要求回答。即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偏题和绕题作侧面回答,从而做到观点鲜明。 (2)结合教材找理论依据。这是解答此类题的特殊性所在,所有的观点都要有具体的理论依据才能站的住脚。

(3)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观点不是反动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给分。因此这类题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请看兰州市2006年中考分析说明题的总体评分要求:

“评分采点也要采意,对答案的评价要着眼于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立场观点是否正确,逻辑表达是否清楚,除了坚持用科学的政治术语外,评分时不硬套参考答案,不死抠要点,意思达到即可。” (四)注意答题的技巧

(1)注意书写和答题技巧的训练,避免无谓失分,一张书写工整、版式美观的试卷会给阅卷老师赏心悦目的感觉,会赢得他们的印象分。反之,则会造成无谓失分。 (2)答题一定要用学科语言(政治术语),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列化。答案要具有条理性、完整性,内容不在多,而在精当、准确。 (3)在平时的教学与考试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提取能力,对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要有高度的敏感性。 (4)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认真细致地阅读、分析、理解试题,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手段。 总结近几年来我省中考政治命题的几点感悟:试题依标扣本教学性,知识考核应用性;结合实际地域性,价值取向教育性;试题设计灵活性,学生答题开放性;能力立意探究性,贴近生活综合性;试题难度梯度性,试卷导向课改性。希望能因此而引起同行对中考命题和课改方向的进一步关注,共同探讨思想品德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知识点归类复习) “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一、1.“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9.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10.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基本”类 二、 。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发布者:杨辉 发布时间: 2011-10-12 21:24:53 国培情 国培好呀!研修好呀! 远程培训强素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n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