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0:02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二) 文言文阅读 作者:beanfield

一、“古代诗文阅读”考试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默写常见的名句、名段和名篇(见“古诗文背诵篇目”) 二、真题感悟

1.(2004)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按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之曰:“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

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wū 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年荒劝赈,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于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日:“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父欣然从之从:听从 B.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屏:除去

C.毁淫祠百余淫:淫乱 D.童子皆流涕涕:眼泪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B )

A 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我见相如,必辱之 B 宣德九年卒于官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即画地以质之父属予作文以记之 D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曹端“学不厌”或“教不倦”的一组是 ( C ) ①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②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③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④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⑤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 ⑥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③④⑥

2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A.曹端五岁的时候,见到《河图》、《洛书》这些古籍,就在地上作画,向父亲请教。

B.曹端反对迷信思想,看重儒教的作用,亲自设坛讲学,教化百姓。 C.曹端向知府郭晟提出:公和廉是为政的根本,这在现今还有一定的意义。

D.李德原来也在家乡讲学,等他见到曹端,认为学生们得到了“人师”,就回避离开了。 四、(12分)

27.联系第一部分的文言文文段,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译文:学生们心悦诚服听从他的教诲,郡里的人都被他感化,把争执、

诉讼当作可耻的事。

(2)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

译文:曹端也把李德的品行和道义视为很高尚(或:曹端也认为李德的品行和道义很高尚),指示学生们一定要聘请到他。 2.(200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祖梦奇,户部侍郎。父龟图,起居郎。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①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④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 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蒙正笑日:“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周太祖自邺南归,士庶皆罹剽掠,下则火灾,上则彗孛bèi ,观者恐惧,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kuàng ③,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④复位,同列多其直谅。 蒙正初为相时,张绅知蔡州,坐赃免。或言于上曰:“绅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贫时勾索不如意,今报之尔。”上命即复绅官,蒙正不辨。后考课院得绅实状,复黜为绛州团练副使。及蒙正再入相,太宗谓曰:“张绅果有脏。”蒙正不辨亦不谢。

[注] :①擢(zhuó):选拨。②阳:同“佯”,假装。③贶(kuàng):赐,赏赐。④侃然.刚毅正直的样子。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若一知其姓名若:如果 B.尝灯夕设宴尝:曾经 C.或言于上曰或:或者 D.及蒙正再入相及:到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B )

A 时皆服其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乃知理乱在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欲献之蒙正以求知乘彼垢垣,以望复关 D 及蒙正再入相再拜献大王足下

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蒙正刚直大度的一组是 ( A )

①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②蒙正遽止之③闻者叹服

④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⑤特蒙正贫时勾索不如意,今报之尔 ⑥蒙正不辨亦不谢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①②③ D.③④⑤ 2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对公然蔑视自己的人,吕蒙正不想知道他的名字,认为知道了,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

B.一位京官要送给吕蒙正一面能照二百里的古镜,吕蒙正认为自己的脸面才碟子大,派不上用场,所以没要。

C.正当太宗洋洋自得,夸耀自己治理下的社会一派繁荣的时候,吕蒙正却说亲眼看见京城外不远处就有很多人饥寒而死。

D.在处理贪官张绅的问题上,吕蒙正先是受到误解,后来才得以澄清,但他始终不予辩解,也不谢恩。 四、(12分)

27.联系第一部分的文言文文段,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

译文:吕蒙正假装作没听见而从他面前走过去。 (2)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

译文:希望陛下看到近处以至于想到远处,这是百姓的幸运啊。! 3.(200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五代史·冯道传》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予之论士曰:“行已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②,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③,有云:“齐朝一士夫,

尝谓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④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顾炎武《廉耻》)

注:①《五代史》,指宋·欧阳修撰的《新五代史》;②三代,此指夏、商、周三朝;③《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为训诫自己的子弟而写的著作;④《小宛》,《涛经·小雅》中的一篇。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善乎,管生之能言也善:好 B.四者之中,耻尤为要要:切要

C.若由此业,自致卿相致:达至 D.吾时俯而不答时:时常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A.耻之于人大矣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B.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 C.治人之大法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D.不廉则无所不取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 2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不是作者本人原话的一组是 ( A )

①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②廉耻,立人之大节③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④四维不张,国乃灭亡⑤行己有耻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25.下列对原文的转述和理解,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C ) A.礼、义、廉、耻是四种维系国家稳定的道德力量。 B.人不廉洁,贪得无厌,这样的行为根源于没有羞耻之心。 C.颜之推为了下一代有良好的教育,鼓励自己的子弟学习鲜卑语。 D.颜之推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希望自己的子弟懂得大是大非。 26.联系第一部分的文言文段,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呜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答:我看夏、商、周三代以后,世道衰微,不讲礼义,丢掉廉耻,这样的风气(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不过。松柏经得起岁寒的考验,雄鸡不惧风雨、依时鸣叫;在那种昏暗、迷乱的日子里,也示尝没有头脑清醒(不从流俗)的人。

4.(200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一日,新安贾①合两部②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③,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日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

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④,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葡匐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⑤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言语,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节选自明代侯方域《马伶传》)

注释:①新安:即徽州府。贾,商人。②两部:指金陵(今南京)梨园部的两个戏班,即文中的“兴化部”、“华林部”。③妖姬静女:美艳的妇人、未出嫁的淑女。④论河套:指争论是否应该收复河套的那场戏。⑤俦:同类。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已易衣遁矣易,更换 B.今日幸为开宴幸,希望 C.华林部过马伶曰过,责怪 D.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为,扮演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列兴化于东肆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B.坐客乃西顾而叹久乃得之

C.求为其门卒三年察其举止 D.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或移坐更进之

17.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是(B)

A.子,天下之善技也 B.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

C.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D.此吾之所为师也 1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三年前的大会,观众更喜欢华林部的演出,主要是因为李伶的演技比马伶高。

B.马伶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特地京城拜访了顾秉谦,并成了顾秉谦的学生。

C.马伶经过近三年的磨砺体验,最后在演出中转败为胜,重新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D.马伶从顾秉谦身上找到了严嵩的特征,说明了顾秉谦也是严嵩一类的人。

19.把文中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奏,已而论河套④,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葡匐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答:演出开始后,不久演到争论是否应该收复河套的那场戏,马伶又扮演相国(或宰相)严嵩出场,李伶不禁(为马伶的精彩表演)叫出声来,拜倒在地,自称弟子。兴化部这一天(的演出),就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 5.(200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①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②耳。”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鞠③(审讯)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

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棰楚④,自诬服。具上,州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矣,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孰观其狱词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 若水一日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困密送女奴于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 ①褊biǎn,气量狭小。②当陪奉赎铜:合当陪奉你交纳赎罪的铜银。这样是说,这样错下去,必然受罚。你受罚,我也要陪你受罚。③鞠:审问。④棰楚:棰,木棒;楚,杖。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曰:“当陪奉赎铜耳。”就,总是 B.知州愧谢,已而复然感谢 C.富民不胜棰楚,自诬服。忍受 D.其人号泣不肯去离开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不知所之

B.前后如此数矣。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

C.命录事参军鞠之 若水独疑之, D.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乃引富民父子 17.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

A.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 B.安在? C.汝今见汝女识之乎 D.安有不识也?” 1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了“富民”蒙冤终被洗刷冤情的故事。 B.知州是一个办案急躁草率、居功自傲的人。 C.钱若水是一个办事严谨认真、为人宽宏大量的人。 D.录事是一个利用职权公报私仇、诬陷无辜的卑鄙小人。 19.把文中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

答:知州说:“这是推官的恩典,不是我的功劳。”那个人马上赶往若水办公的地方,

若水闭门拒绝(见)他。是知州自己查访,寻求得出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6.(200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秦士有好古物者,价虽贵,必购之。一日,有人持败席一扇,踵门而告曰:“昔鲁哀公命席①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也。”秦士大惬,以为古,遂以负郭之田易之。逾时,又有持枯竹一枝,告之曰:“孔子之席,去今未远,而子以田售。吾此杖乃太王避狄,杖策去邠所操之棰也,盖先孔子又数百年矣,子何以偿我?”秦士大喜,因倾家资悉与之。既而,又

有持朽漆碗一只,曰:“席与杖皆周时物,固未为古也。此碗乃舜造漆器时作,盖又远于周矣,子何以偿我?”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舍资用尽去,致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执舜所作之碗,行乞于市,曰:“那个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我一文!”闻者喷饭。 ①命席:命人安排坐席。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有人持败席一扇破旧 B.秦士大惬惊奇

C.遂以负郭之田易之交换 D.因倾家资悉与之全部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秦士有好古者闻者喷饭 B.踵门而告曰而田舍资用尽去 C.告之曰于是披哀公之席 D.盖又远于周矣行乞于市 17.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此孔子所坐之席也”,是判断句。 B.“子何以偿我”,“子”是宾语前置。

C.“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虚”是使动用法。 D.“致无以衣食”,“衣”是名词或用作动词。

1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 A.文章用诙谐风趣的语言,刻画了秦士这个爱好古董的人物。 B.故事的发展是通过秦士三次购买古董的线索展开的。 C.文章谴责了那些贩卖假古董的文物骗子。

D.文章的结尾讽刺了秦士的执迷不悟和泥古不化。 19.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答:君子担心的事有三件:自己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或道理,担心不能听到;已经听说了,担心不能学到手;已经学到了,又担心不能实行。 7.(20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①。元季②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夫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④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糜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⑤,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①孙、吴:古代军事家孙武、吴起。②元季:元朝末年。③俾:使。④嬴:通“盈”。⑤格:搏斗、抵抗。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谒士诚曰拜见 B.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告诫 C.士尝游钱塘尝试 D.月糜粟万计 耗费 16.下列各组语句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高其能”,“高”是意用法。 B.“王果能将吾”,“将”是使动用法。

C.“俾为将”,是倒装句。 D.“燕饮其所募士”,“燕”是“宴”的通假字。

1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吴士常与部下谈论兵法,每日刻苦操练。 B.张士诚轻信吴士,用人不当,导致失败。

C.吴士致死仍对自己的将兵之才非常自信。 D.文章以吴士的故事讽刺了夸夸其谈的人。

18.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答:曹国公李文忠攻占钱塘以后,那读书人及部下都逃跑离去,不敢稍微抵挡一下,后来被搜索捕获,捆绑到辕门诛杀,临死前还在说:“我熟读孙、吴兵法。”

8.(20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餧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年四十二,遂卒於内殿。权哀痛甚,为之降损。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数讨山越 乞讨 B.又辱之 侮辱 C.策召见奇之 奇怪 D.所以治护者万方 保护 16.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判断句。 B.“归以告蒙母”,省略句。

C.“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反问句。 D.“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被动句。

1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吕蒙出身贫寒,曾寄人篱下,因行窃被母亲痛打。 B.吕蒙少年时就表现出勇敢、有主见的个性品质。 C.吕蒙成为太守后,不贪图钱财,廉洁奉公。

D.文章写孙权对吕蒙的关心,表现了吕蒙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 18.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答:吕蒙没死之前,把孙权赏赐给自己的金银珠宝全部交给府库,命令主管的人在他死后全部上交,并嘱咐丧事务必简约。孙权听说了这些事

情,更加悲哀伤感。 三、试题特点: 1.材料多为人物传记;

2.试题形式:3个选择题、1个翻译题。 3.考查内容:(1)文言实词1题,3分 (2)文言虚词1题,3分 (3)文言句式1题,3分 (4)翻译1题,7分 四、复习方法

认真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说》《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等。 课外阅读几篇人物传记、全文翻译 大体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熟悉常见几种特殊句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n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