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胶印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更新时间:2024-05-23 05: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属胶印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受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0)委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中国包装联合会金属容器委员会组织相关知名金属印刷企业和高校共同制定《金属胶印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项目计划号:2015-18-Y,本标准由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包装投资有限公司承担主导。计划于2018年12月前完成。

(二)起草单位及起草人

主要起草单位: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嘉美食品包装(滁州)集团、昇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贞金属包装有限公司、迁安市思文科德金属包装有限公司、东莞市精丽制罐有限公司、苏州华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环球印铁制罐有限公司、赛邦金属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满包装有限公司、福建标新易开盖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市金泰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佛山市儒林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超彩油墨有限公司、上海乔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统一马口铁有限公司、中山中粤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有陈玉飞、程斌才、杜杰、朱争礼、郭莹莹、许家诚、习志兰、陈慧勇、胡建华、梁佐为、沈华加、王德喜、田红俊、余望月、李子杨、韩刚、张旭亮、刘仁强、张龙斌、李麟、彭光玲、张宏等。

(三)行业及标准概况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金属包装印刷在21世纪初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

通道,尤其在2005年之后,国内众多印刷企业接纳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相继引进先进、高速多色印刷技术,并采用更环保安全的紫外光固化印刷材料,金属印刷行业主要依据QB/T 1877《包装装潢镀锡薄钢板印刷品》标准对产品成品的技术指标和检验规则等要求进行规范,而对金属印刷的过程控制以及检验方法没有涵盖,逐渐无法满足金属印刷企业和下游客户市场日益发展的需求,为确保金属印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标准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印刷凹版印刷技术分会以及中国包装联合会金属容器委员会牵头组织行业知名金属印刷企业,并邀请北京印刷学院著名学者许文才、曹国荣等教授于2017年9月7日在北京印刷学院召开标准起草组工作会议,并组建《金属胶印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新闻出版行业标准起草组。

(四)主要工作过程

2017年9月7日在北京印刷学院召开标准起草组工作会议第1次会议,并组建《金属胶印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新闻出版行业标准起草组,并提出标准修订思路和大致框架,确定了主要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员。

2017年9月7日至10月12日,各起草人员按照起草工作分工,分别编写标准内容,工作组汇总并初步形成第一稿。

2017年10月13日在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召开《金属胶印产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起草组第2次工作会议,确定了相关修改意见,后续各起草人员按照工作分工和讨论意见,分别对标准进行完善,形成第二稿草稿。

2018年3月14日在北京印刷学院实验楼召开起草组第3次工作会议,就标准草案第2稿草案中的术语、通用技术要求等指标再次进行了修改,但对颜色控制要求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对加工性能存在分歧。会议确定,最终由中粮包装、奥瑞金、思文科德3家公司对标准草案第2稿进行补充完善,并于4月底

前完成征求起草组各位专家的意见,于6月底前完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2018年3月14日-2018年4月28日,中粮包装和思文科德汇总多家企业样品,多次采集数据并完成印刷颜色数据的修正测量,并根据讨论意见完善讨论稿第三稿。

2018年6月11日,印标委、中粮包装和思文科德再次在北京奥瑞金进行会议讨论,对颜色控制要求和加工性能等主要分歧意见再次进行讨论沟通,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会议要求奥瑞金于2018年6月底完成《金属胶印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征求意见稿,中粮包装于2018年6月底根据新的要求完成《编制说明》。

2018年8月8日,全国印刷标准委员会在全体委员和印刷行业中公开征集《金属胶印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文件意见和建议。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论据

(一)编制原则和思路

本标准的修订制定基于我国金属印刷行业发展现状,综合梳理我国金属印刷生产控制水平和质量控制技术水平,在综合对比分析我国相关标准基础上,遵循“先进性、适用性、有效性”的原则,制定我国现行金属印刷过程控制要求及检验方法。

(二)确定主要内容的过程及依据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金属印刷产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三、 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及技术经济效益评估

(一)主要试验分析,包括核心技术数据确认过程、主要实验验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次参与起草标准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福建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金属印刷企业,通过多次讨论确定了主要技术指标,

并对核心技术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充分体现了本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有效性”,主要内容如下:

1、本标准参照GB9851.4,对胶印、网点、套印、划痕等进行了重新定义,与会人员认为更加准确。

2、本标准主要参照QB1877重新修改了套印允差、信息码、抗划伤指标进行了修改,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相应增加了滑度、耐溶剂性、耐候性等指标,对产品性能的评价更加全面、清晰明确。

3、本标准对抗冲击性和耐加工性等成型技术要求进行了充分研讨,在原QB1877标准基础上进行了篇幅较大的完善,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更加规范、准确并切合实际。

4、对附着力、测试取样等图示方法进行完善,并增加了抗划伤测试仪要求以及其工作原理、仪器结构示意图和测试方法,更加直观容易理解。

5、通过对不同印刷厂家约30种产品进行数据测试分析,但由于无法确定同批和同张颜色色差与L值(大于或小于50)之间的明确关系,对颜色控制数据要求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工作组决定取消CIE△E00*数据,暂时采用定性方式或目测方式进行颜色控制,待未来进行多次数据测试及分析后,在下一稿增加CIE△E00*相关要求(详见金属板胶印过程控制标准)。

(二) 标准制定过程、社会行业影响和经济性等综合性描述。

1、本标准基本涵盖金属印刷产品主要质量指标,尽可能的对主要质量指标进行了可描述、可量化,与纸质印刷品过程控制以及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加工控制等其他行业标准相比,覆盖程度相当或不低于,是适宜的。

2、本标准对产品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管控,既符合国际、国内相关法规的要求,又能结合国情、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使标准的贯彻实施更能切实可行。

3、本标准的制定,不仅为金属印刷产品质量管控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促进我国金属印刷工业逐渐向绿色、环保、创新型企业转变,未来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将对我国金属印刷企业生产过程控制更加数据化、规范化,对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占有份额都是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金属包装行业建立金属印刷体系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推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四、相关标准情况

(一)本标准查阅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国家的标准如下表:

标准编号 QB/T1877-2007 GB/T18348 GB/T33993 GB/T23989 GB1766 GB1767 GB/T10006 CY/T3-1999 标准名称 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 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验 商品二维码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方法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漆膜耐候性测定法 塑料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二)本标准参照采用的国际或国内法规及相关标准:无。 (三)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管控项目与管控指标对照如下表:

序号 1 管控项目 外观要求 本标准管控指标 印刷面图文应清晰、完整、墨色饱满,不应有漏印、重影。 规定了脏迹和划痕不应有A类,并规定了A、B、C严重程度分类 颜色应至少符合下面条件之一: 1、 目视观察样张与目标样张颜色 基本一致 2、同批产品颜色稳定。 行业标准QB/T1877管控指标 印刷面应无明显脏污点、折痕, 每个印刷单元不超过三处、每个自然印张不超过六处0.3mm*20mm的轻微划伤,文字线条清晰完整。 1、首批产品颜色与印前样基本符合,后续批次产品颜色与付印样基本一致。 2 颜色

3 实地印刷色差 未描述 控制实地印刷色差 *同批同色色差:L>50,CIE△Eab≤5, *L<50,CIE△Eab≤4 *同张同色色差:L>50,CIE△Eab≤4, *L<50,CIE△Eab≤3 网点清晰、完整,不变形、无重影; 5%网点不丢失,95%网点不糊版; 50%网点增大值≤25% 任意两个色版的图像位置误差不大于0.2mm ≥80° 印白工艺≥50% 涂白工艺≥70% 经胶带撕拉后漆膜脱落程度≥Ⅱ级 4 网点印刷 未描述 5 6 7 8 9 套印误差 光泽度 白度 附着力 抗划伤 印刷品的任意两色套印允差不大于0.15mm 未描述 未描述 用粘着力为47N/100mm胶带撕拉应为1级或2级 非透铁印刷品≥1000g、透铁印刷品印刷品≥600g砝码质量,不会被针头≥500g砝码质量,不会被针头划破到划破到金属基材层 金属层 使用质量1000 g的冲锤,在500 mm使用质量1000 g的冲锤,在300 mm高度自由落体冲击金属印刷品背面高度自由落体冲击金属印刷品背面后,后,冲击处的印刷面漆膜不应出现裂冲击处漆膜不出现裂纹; 纹;需经高温杀菌工艺的金属印刷品抗冲击试验后,经硫酸铜(CuSO4)溶液浸泡后无线状或密集点状腐蚀。注:铝板冲击高度为300mm。 弯折部位漆膜不应有开裂、脱落、变色现象。 经高温烘烤后印刷面应保持原有光泽和颜色,不应有裂纹、起皱、软化、脱落和起泡。 评估漆膜耐加工性主要通过4个试验项目(拉伸法、踏平法、卷边法、加热法)后漆膜不出现脱落、开裂现象 10 抗冲击 11 12 耐弯折 耐烘烤性 13 耐蒸煮 经试验后印刷面应无褪色、渗色、晕经试验后印刷面应不褪色、不渗色、晕染,无脱落、起皱、起泡、起颗粒,染,不脱落、不起皱,无明显失光。 无泛白及明显光泽降低。 同批产品相同部位动摩擦系数允差不应超过0.02。 未描述 14 15 16 滑度 耐溶剂性 耐候性 在1000g质量下,以擦拭次数作为印未描述 刷品耐溶剂性的衡量指标。 印刷品表面老化等级不应低于5级。 未描述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内容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并与参照采用相关标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分歧意见, 主要集中在产品耐加工性能的控制要求及描述上。

(一)第1次会议(第一稿)和第2次会议(第二稿)均参考行业标准QB/T1877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

(二)2018年3月14日第3次起草组工作会议讨论时,起草人员提出漆膜耐冲击和耐加工性(4种试验方法)的疑义,原QB/T1877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争礼对漆膜耐冲击和耐加工性差异性以及规定的原因均作了解答,结合行业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后,第三稿暂时确定采用如下三种技术指标要求表征漆膜耐冲击和耐加工性,并征求意见:

1、耐弯折性:弯折部位漆膜不应有开裂、脱落、变色现象。

2、抗冲击性:使用质量1000 g的冲击器,在500 mm高度自由落体冲击金属印刷品背面后,冲击处印刷面漆膜不应出现裂纹。

3、成型技术要求分为扣骨成型(漆膜不脱落、不变色)、冲压成型(漆膜不脱落、不变色、无裂纹)、卷边成型(漆膜不脱落、不变色、无裂纹)、焊接成型(漆膜不脱落、不变色、不起泡,不翘起、无裂纹),并注明以上技术要求只针对相应成型产品。

(四)2018年6月11日印标委、中粮包装、思文科德在奥瑞金再次进行专题会议讨论,起草人员介绍了经过对广州、浙江和江苏部分深加工罐型的企业标准和对加工性能的实际控制指标情况,以及国外相关涂料制造行业的情况,讨论后认为耐弯折性涵盖扣骨成型要求,抗冲击性实际也就是冲压成型要求,可以合并;同时应该剔除卷边成型和焊接成型相关要求,该指标应该在制罐标准中进行评估。讨论后一致确定以耐弯折性和抗冲击性来表征漆膜耐冲击和耐加工性方面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有很多产品需要加工成型后进行杀菌实验,因

此在抗冲击性测试完成后再增加硫酸铜浸泡测试以评估漆膜的耐性指标。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建议为推荐性标准。

八、 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一)组织措施: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凹版印刷技术分会的组织协调下,以标准起草组成员为主,成立标准宣贯小组。

(二)技术措施:组织撰写标准宣贯材料,组织标准宣贯培训,争取标准颁布实施后尽快在全行业推广。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不存在可废除的对应标准。 十、本标准编制说明的附件

附件1: 本标准所参考的相关标准一览表 附件2: 编制本标准所查阅的相关标准一览表

执笔人:朱争礼 2018年6月29日

附件1: 本标准所参考的相关标准一览表

标准编号 QB/T1877-2007 GB/T18348 GB/T33993 GB/T23989 GB1766 GB1767 GB/T10006 CY/T3-1999

标准名称 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 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验 商品二维码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方法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漆膜耐候性测定法 塑料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附件2: 编制本标准所查阅的相关标准一览表

标准编号 QB/T1877-2007 GB/T18348 GB/T33993 GB/T23989 GB1766 GB1767 GB/T10006 CY/T3-1999 QB/T2763-2006 HG/T 2287-2008 GB/T 14216-2008 GB/T 1727-1992 GB/T 1723-1993 GB/T 1724-1979 QB/T 2763-2006 GB/T 36064-2018 GB/T17934-1999 GB/T18720-2002 GB/T30671-2014 CY/T5—1999 GB/T7707-2008 CB/T33993-2017 GB12904-2003 GB/T6062-2009 GB/T18722-2002 ISO13655-2000 标准名称 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 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验 商品二维码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方法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漆膜耐候性测定法 塑料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涂覆镀锡(或铬)薄钢板 印刷胶辊 塑料膜和片湿润张力的测定 漆膜一般制备法 涂料粘度测定法 涂料细度测定法 涂覆镀锡(或铬)薄钢板 塑料软包装凹版印刷过程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印刷测控条的应用 纸质印刷品紫外光固化光油上光过程控制要求及检验方法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平版装潢印刷品 商品二维码 通用商品条码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 印刷技术反射密度测量和色度测量在印刷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n57.html

Top